“王爷……”
张铉与陈屠快步上前,这两位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景的目光却未曾在他们身上停留,他所有的心神,都集中在怀中那个气息已然微弱如风中残烛的沈归身上。
他看着沈归胸前的伤口,这毒,他再熟悉不过。
与那蛇主种在他体内的奇毒,同根同源!
皆是“血眼毒蛇”教以无数生灵精血怨魂炼制的阴毒之物,霸道无比!
李景轻柔地将沈归交给张铉,并随手渡入他体内一道真元,稳住其心神。
他缓缓地站直了身体,目光扫过城楼之上那一张张写满了崇敬的脸庞,最终落在了陈屠身上。
“陈将军,此战你居功至伟。”
“末将不敢!”陈屠这位铁血屠夫,“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如钟,“若非王爷,我等早已是城下亡魂!”
李景微微颔首,他没有时间去客套与嘉奖。
他抬头,望向那遥远的北方天际,地龙子逃跑前那句怨毒的诅咒,如同梦魇般在他心头回响。
“京城那位……那病入膏肓的太子,可等不了你了!”
“王爷,”张铉看出了李景的急切,沉声道,“江南大局已定,三大家族主力已失,剩下的不过是土鸡瓦狗,我与陈屠、沈归先生足以应对,京城……京城之事,万万不可再耽搁了!”
是啊,不可再耽搁了。
施展“缩地成寸”,横跨千里而来,早已耗尽了他近七成的真元,之后含怒一掌,更是几乎抽空了他体内最后的力量。
此刻的他,看似威风凛凛,实则已是强弩之末。
可他,必须回去。
“张铉听令!”李景的声音陡然变得威严肃穆。
“末将在!”
“命你即刻接管全城防务,整肃兵马,对三大家族残余势力,行雷霆之击,务必在三日之内,彻底肃清江南所有叛乱!”
“陈屠听令!”
“末将在!”
“命你率水鬼营,即刻接管江南所有船坞港口,组建远洋水师!本王要让那些胆敢觊觎我神州海疆的倭寇,有来无回!”
“沈归……”李景的目光转向昏睡中的沈归,声音柔和了几分,“待他醒后,告诉他,江南的经济与民生,本王便全权托付于他。宝钞之事,做得很好。待本王回京,必请皇上旨意,以国库为之背书,让它成为我大舜通行天下之利器!”
一番话,安排得井井有条,将军事、内政、经济三条线,稳稳地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三位肱股之臣。
“我等,遵王爷令!”张铉与陈屠轰然抱拳,齐声应喝。
李景点点头,不再有半分停留。他走到城楼边缘,对着北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下一刻,他纵身一跃,身影如大鹏展翅,竟从这数十丈高的城楼之上一跃而下!
他的身形并未坠落,而是在空中一个奇异的转折,化作一道青色的残影,朝着远方的官道,疾驰而去!
他已无力再施展神通,便只能将所剩无几的真元尽数灌注于双腿,以超越凡俗极限的轻功,向着那风雨飘摇的帝都,狂奔!
风,在他耳边呼啸。
大地,在他脚下飞退。
太子,等我。
......
帝都,西京。
昔日繁华喧嚣的皇城,此刻却笼罩在一片压抑而沉重的氛围之中。
宫墙内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所有当值的禁军与羽林卫,往来于宫道之上的宫女太监,皆是低头垂目,脚步匆匆,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整个紫禁城,都仿佛在为某个即将逝去的尊贵生命,提前致哀。
当李景那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在宫门前时,早已等候在此的禁军统领,竟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个铁打的汉子,此刻却已是泪流满面。
“王爷……您……您总算回来了!”
李景的心,猛地向下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冰冷的潮水般将他瞬间淹没。
他没有说话,只是身形一晃,留下道道残影,疯了一般地冲向东宫。
东宫,毓庆殿。
殿外,跪满了面色惨然的太医与宫人。殿内,一股浓重得化不开的药味与若有若无的死气,混杂在一起,令人窒息。
龙榻之旁,大舜的皇帝,曾经意气风发的舜仁宗李晟,此刻却仿佛苍老了二十岁。他鬓角已然全白,身形佝偻,只是呆呆地握着龙榻之上那只早已瘦得皮包骨头的手,浑浊的老眼中,再无半分帝王的威严,只剩下了一个父亲最深沉的悲哀与无助。
当李景冲入殿内的那一刻,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龙榻之上,那个曾经丰神俊朗、意气风发,一心要为大舜开创万世太平的——太子李康。
此刻的他,面色蜡黄,双颊深陷,眼窝乌青,呼吸微弱得仿佛随时都会断绝。唯有那双眼睛,在看到李景出现时,竟奇迹般地,迸发出了一抹明亮的回光返照。
“景,景儿……”
李康的嘴唇翕动,声音嘶哑得如同被砂纸打磨过。
“太子!”李景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榻前,双膝一软,重重地跪了下去。他握住李康那冰冷的手,一股精纯的真元下意识地便要渡入,却被一股无形的、源自生命本源的衰败之力,硬生生顶了回来。
油尽……灯枯。
就算是金丹真元,也只能为人续命,却无法逆转真正的天命寿数。
李康,大限已至。
“别……别白费力气了……”李康虚弱地笑了笑,那笑容,却比哭还要难看,“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
一旁的李晟,早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堂叔……”李景虎目含泪,喉头哽咽,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你能回来……真好……”李康的目光,贪婪地看着李景,仿佛要将他的模样,深深地刻印在自己即将消散的灵魂之中,“江南之事……我都听皇上说了,做得……很好……”
“我回来晚了……”李景的声音,充满了自责。
“不晚,一点……也不晚……”李康艰难地喘息着,眼中却闪过一丝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我强行……推动新政,便是要逼他们……跳出来。那些反对的……拦路的……我都替你看清楚了……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让他本就毫无血色的脸,泛起了一阵不正常的潮红。
他死死地抓住李景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枕下摸出了一封早已写好的、用火漆封口的信。
“景儿……这江山……这李氏的天下……以后……就都交给你了……”
“太子不要说这种话!”李景急道。
“听我说完!”李康的语气,竟陡然严厉了几分,带着一股属于储君的最后威严,“京城之内……水比你想象的,还要深。齐王……不过是被人推到明面上的棋子,他背后……肯定还有……”
“是谁?”李景眼神一凛。
“我,我没有证据……”李康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但此人,执掌京城防务多年,门生故吏遍布……九门,心性最是沉稳,看似……与世无争。皇上信任他,我也……咳……”
他剧烈地咳嗽着,没能说出那个名字,只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那封信塞进了李景的手中。
“信里……有我所有的猜测和……布置,景儿,答应我……”李康的眼神,开始涣散,他望着大殿的穹顶,仿佛看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未来,“开……开创一个万世……太平的盛世,让,让我……在天上看一看……”
他的手,无力地垂落。
那双曾经充满了理想与抱负的眼睛,永远地失去了神采。
大舜皇太子,李康,薨。
“康儿——!”
舜仁宗李晟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悲鸣,这位坚强了一生的帝王,在这一刻,彻底崩溃,当场昏厥了过去。
整个大殿,瞬间被一片惊天动地的恸哭声所淹没。
李景跪在榻前,一动不动,他的脸上没有泪,内心却已经被无尽的哀伤吞没。
他缓缓地打开了手中那封还带着太子最后体温的信。
信中,没有长篇大论的嘱托,只有寥寥数语的分析,以及一个被重重圈出的名字。
禁军总教头,周通!
李景缓缓地合上信纸,将其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
他站起身,走到昏厥的皇上身边,将一股温和的真元渡入其体内,稳住其心脉。
然后,他转过身,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毓庆殿。
殿外的阳光,有些刺眼。
李景沐浴在阳光之下,身上的哀伤与脆弱,在瞬间被一种如山岳般沉凝的威严所取代。
他知道,从太子闭上眼的那一刻起,那个可以让他依赖,为他遮风挡雨的堂叔,已经不在了。
这偌大的江山,这亿万的黎民,这李氏的传承……所有的重担,都将由他扛起!
……
三日后,大朝会。
丧钟长鸣,举国哀悼。
御和殿内,文武百官皆身着素服,神情肃穆。
舜仁宗李晟面容憔悴,强撑着病体,坐于龙椅之上,眼中是化不开的悲痛。
李景立于百官之首,身形笔直如枪,神情冷峻如冰。
“众卿……”李晟的声音沙哑而疲惫,“太子薨逝,国本动摇,朕……痛心疾首,然,国不可一日无主,江山不可一日无继。”
他顿了顿,用尽全身的力气,拿起御案之上早已拟好的圣旨,目光扫过下方所有的臣子,一字一顿地,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帝王之音,悍然宣布:
“朕,今日于此宣布!册封晋王李景,为‘摄政王’,总领国之一切军政要务!待朕百年之后,承继大统!”
轰——!
此旨一出,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整个御和殿,瞬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所有人都被这道石破天惊的旨意,震得目瞪口呆!
摄政王!
这几乎等同于将整个大舜江山,都提前交到了晋王的手中!
短暂的死寂之后。
“陛下,万万不可!”
数名头发花白的老臣,几乎是同时出列,重重地跪倒在地。
为首的御史陈兴老泪纵横,叩首泣谏:“陛下,晋王殿下虽有大功于社稷,但其毕竟年少,且宗法传承,不可轻废!太子殿下虽去,尚有皇孙在世!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啊!”
“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朝堂之上,超过半数的文官,竟齐刷刷地跪了下去,声势浩大,直逼龙椅之上的帝王。
他们,代表着天下士族门阀的利益。
他们,绝不能容忍一个力主推行新政、要断他们根基的晋王,如此轻易地登上权力的顶峰!
一场围绕着最高权力的最终决战,在太子李康的灵前,猝然爆发!
李景站在风暴的中心,冷冷地看着眼前这群慷慨陈词、看似忠心耿耿的“国之栋梁”,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不带丝毫温度的弧度。
太子,你看到了吗?
你用性命为我照亮的,就是这样一群……国之蛀虫。
放心,你最后的布局,我收到了。
接下来,该我,来为你……清理门户了!
张铉与陈屠快步上前,这两位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景的目光却未曾在他们身上停留,他所有的心神,都集中在怀中那个气息已然微弱如风中残烛的沈归身上。
他看着沈归胸前的伤口,这毒,他再熟悉不过。
与那蛇主种在他体内的奇毒,同根同源!
皆是“血眼毒蛇”教以无数生灵精血怨魂炼制的阴毒之物,霸道无比!
李景轻柔地将沈归交给张铉,并随手渡入他体内一道真元,稳住其心神。
他缓缓地站直了身体,目光扫过城楼之上那一张张写满了崇敬的脸庞,最终落在了陈屠身上。
“陈将军,此战你居功至伟。”
“末将不敢!”陈屠这位铁血屠夫,“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如钟,“若非王爷,我等早已是城下亡魂!”
李景微微颔首,他没有时间去客套与嘉奖。
他抬头,望向那遥远的北方天际,地龙子逃跑前那句怨毒的诅咒,如同梦魇般在他心头回响。
“京城那位……那病入膏肓的太子,可等不了你了!”
“王爷,”张铉看出了李景的急切,沉声道,“江南大局已定,三大家族主力已失,剩下的不过是土鸡瓦狗,我与陈屠、沈归先生足以应对,京城……京城之事,万万不可再耽搁了!”
是啊,不可再耽搁了。
施展“缩地成寸”,横跨千里而来,早已耗尽了他近七成的真元,之后含怒一掌,更是几乎抽空了他体内最后的力量。
此刻的他,看似威风凛凛,实则已是强弩之末。
可他,必须回去。
“张铉听令!”李景的声音陡然变得威严肃穆。
“末将在!”
“命你即刻接管全城防务,整肃兵马,对三大家族残余势力,行雷霆之击,务必在三日之内,彻底肃清江南所有叛乱!”
“陈屠听令!”
“末将在!”
“命你率水鬼营,即刻接管江南所有船坞港口,组建远洋水师!本王要让那些胆敢觊觎我神州海疆的倭寇,有来无回!”
“沈归……”李景的目光转向昏睡中的沈归,声音柔和了几分,“待他醒后,告诉他,江南的经济与民生,本王便全权托付于他。宝钞之事,做得很好。待本王回京,必请皇上旨意,以国库为之背书,让它成为我大舜通行天下之利器!”
一番话,安排得井井有条,将军事、内政、经济三条线,稳稳地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三位肱股之臣。
“我等,遵王爷令!”张铉与陈屠轰然抱拳,齐声应喝。
李景点点头,不再有半分停留。他走到城楼边缘,对着北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下一刻,他纵身一跃,身影如大鹏展翅,竟从这数十丈高的城楼之上一跃而下!
他的身形并未坠落,而是在空中一个奇异的转折,化作一道青色的残影,朝着远方的官道,疾驰而去!
他已无力再施展神通,便只能将所剩无几的真元尽数灌注于双腿,以超越凡俗极限的轻功,向着那风雨飘摇的帝都,狂奔!
风,在他耳边呼啸。
大地,在他脚下飞退。
太子,等我。
......
帝都,西京。
昔日繁华喧嚣的皇城,此刻却笼罩在一片压抑而沉重的氛围之中。
宫墙内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所有当值的禁军与羽林卫,往来于宫道之上的宫女太监,皆是低头垂目,脚步匆匆,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整个紫禁城,都仿佛在为某个即将逝去的尊贵生命,提前致哀。
当李景那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在宫门前时,早已等候在此的禁军统领,竟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个铁打的汉子,此刻却已是泪流满面。
“王爷……您……您总算回来了!”
李景的心,猛地向下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冰冷的潮水般将他瞬间淹没。
他没有说话,只是身形一晃,留下道道残影,疯了一般地冲向东宫。
东宫,毓庆殿。
殿外,跪满了面色惨然的太医与宫人。殿内,一股浓重得化不开的药味与若有若无的死气,混杂在一起,令人窒息。
龙榻之旁,大舜的皇帝,曾经意气风发的舜仁宗李晟,此刻却仿佛苍老了二十岁。他鬓角已然全白,身形佝偻,只是呆呆地握着龙榻之上那只早已瘦得皮包骨头的手,浑浊的老眼中,再无半分帝王的威严,只剩下了一个父亲最深沉的悲哀与无助。
当李景冲入殿内的那一刻,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龙榻之上,那个曾经丰神俊朗、意气风发,一心要为大舜开创万世太平的——太子李康。
此刻的他,面色蜡黄,双颊深陷,眼窝乌青,呼吸微弱得仿佛随时都会断绝。唯有那双眼睛,在看到李景出现时,竟奇迹般地,迸发出了一抹明亮的回光返照。
“景,景儿……”
李康的嘴唇翕动,声音嘶哑得如同被砂纸打磨过。
“太子!”李景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榻前,双膝一软,重重地跪了下去。他握住李康那冰冷的手,一股精纯的真元下意识地便要渡入,却被一股无形的、源自生命本源的衰败之力,硬生生顶了回来。
油尽……灯枯。
就算是金丹真元,也只能为人续命,却无法逆转真正的天命寿数。
李康,大限已至。
“别……别白费力气了……”李康虚弱地笑了笑,那笑容,却比哭还要难看,“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
一旁的李晟,早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堂叔……”李景虎目含泪,喉头哽咽,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你能回来……真好……”李康的目光,贪婪地看着李景,仿佛要将他的模样,深深地刻印在自己即将消散的灵魂之中,“江南之事……我都听皇上说了,做得……很好……”
“我回来晚了……”李景的声音,充满了自责。
“不晚,一点……也不晚……”李康艰难地喘息着,眼中却闪过一丝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我强行……推动新政,便是要逼他们……跳出来。那些反对的……拦路的……我都替你看清楚了……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让他本就毫无血色的脸,泛起了一阵不正常的潮红。
他死死地抓住李景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枕下摸出了一封早已写好的、用火漆封口的信。
“景儿……这江山……这李氏的天下……以后……就都交给你了……”
“太子不要说这种话!”李景急道。
“听我说完!”李康的语气,竟陡然严厉了几分,带着一股属于储君的最后威严,“京城之内……水比你想象的,还要深。齐王……不过是被人推到明面上的棋子,他背后……肯定还有……”
“是谁?”李景眼神一凛。
“我,我没有证据……”李康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但此人,执掌京城防务多年,门生故吏遍布……九门,心性最是沉稳,看似……与世无争。皇上信任他,我也……咳……”
他剧烈地咳嗽着,没能说出那个名字,只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那封信塞进了李景的手中。
“信里……有我所有的猜测和……布置,景儿,答应我……”李康的眼神,开始涣散,他望着大殿的穹顶,仿佛看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未来,“开……开创一个万世……太平的盛世,让,让我……在天上看一看……”
他的手,无力地垂落。
那双曾经充满了理想与抱负的眼睛,永远地失去了神采。
大舜皇太子,李康,薨。
“康儿——!”
舜仁宗李晟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悲鸣,这位坚强了一生的帝王,在这一刻,彻底崩溃,当场昏厥了过去。
整个大殿,瞬间被一片惊天动地的恸哭声所淹没。
李景跪在榻前,一动不动,他的脸上没有泪,内心却已经被无尽的哀伤吞没。
他缓缓地打开了手中那封还带着太子最后体温的信。
信中,没有长篇大论的嘱托,只有寥寥数语的分析,以及一个被重重圈出的名字。
禁军总教头,周通!
李景缓缓地合上信纸,将其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
他站起身,走到昏厥的皇上身边,将一股温和的真元渡入其体内,稳住其心脉。
然后,他转过身,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毓庆殿。
殿外的阳光,有些刺眼。
李景沐浴在阳光之下,身上的哀伤与脆弱,在瞬间被一种如山岳般沉凝的威严所取代。
他知道,从太子闭上眼的那一刻起,那个可以让他依赖,为他遮风挡雨的堂叔,已经不在了。
这偌大的江山,这亿万的黎民,这李氏的传承……所有的重担,都将由他扛起!
……
三日后,大朝会。
丧钟长鸣,举国哀悼。
御和殿内,文武百官皆身着素服,神情肃穆。
舜仁宗李晟面容憔悴,强撑着病体,坐于龙椅之上,眼中是化不开的悲痛。
李景立于百官之首,身形笔直如枪,神情冷峻如冰。
“众卿……”李晟的声音沙哑而疲惫,“太子薨逝,国本动摇,朕……痛心疾首,然,国不可一日无主,江山不可一日无继。”
他顿了顿,用尽全身的力气,拿起御案之上早已拟好的圣旨,目光扫过下方所有的臣子,一字一顿地,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帝王之音,悍然宣布:
“朕,今日于此宣布!册封晋王李景,为‘摄政王’,总领国之一切军政要务!待朕百年之后,承继大统!”
轰——!
此旨一出,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整个御和殿,瞬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所有人都被这道石破天惊的旨意,震得目瞪口呆!
摄政王!
这几乎等同于将整个大舜江山,都提前交到了晋王的手中!
短暂的死寂之后。
“陛下,万万不可!”
数名头发花白的老臣,几乎是同时出列,重重地跪倒在地。
为首的御史陈兴老泪纵横,叩首泣谏:“陛下,晋王殿下虽有大功于社稷,但其毕竟年少,且宗法传承,不可轻废!太子殿下虽去,尚有皇孙在世!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啊!”
“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朝堂之上,超过半数的文官,竟齐刷刷地跪了下去,声势浩大,直逼龙椅之上的帝王。
他们,代表着天下士族门阀的利益。
他们,绝不能容忍一个力主推行新政、要断他们根基的晋王,如此轻易地登上权力的顶峰!
一场围绕着最高权力的最终决战,在太子李康的灵前,猝然爆发!
李景站在风暴的中心,冷冷地看着眼前这群慷慨陈词、看似忠心耿耿的“国之栋梁”,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不带丝毫温度的弧度。
太子,你看到了吗?
你用性命为我照亮的,就是这样一群……国之蛀虫。
放心,你最后的布局,我收到了。
接下来,该我,来为你……清理门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