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故园寻旧影,血脉溯新枝-《性转修仙,斗姆驾到》

  公共飞舟不是车辆也不是船只,它是借助道路进行类似磁悬浮一样行为的飞行法器。坐在这样的法器中,风再快也会变得舒缓,雨落下会被阻隔在外,日头烈怕晒也有特别的紫外、红外防护,所以飞舟内看起来通透没有防护,实际上只是看起来亮堂。

  杨生还记得自己离开村子来到小镇的这条路,那时他坐在马车上,感受着车轮压过碎石带来的颠簸。那时他对未来既有憧憬,但更多的是迷茫。那时的他怎么会想到,穷山沟里会出来一位真阳神呢!

  越是靠近村子,记忆中的那个贫瘠、闭塞的旧日乡村就越没影,当下它呈现出的就越陌生。不过,眼前的风景是一种精心规划过的、生机勃勃的新面貌,虽然怀旧不能,但他喜欢这样的家乡。

  越过某个弯道后,四通八达的黑色公路取代了记忆里雨天泥泞、晴天飞土的乡间小道。路两旁是笔挺的路灯,和大明帝国在金陵设置的路灯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像忠诚的卫兵,排列着在天黑时驱散了村子的黑暗。

  低矮、潮湿的土坯房、茅草屋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统一规划、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虽然这种建筑在小镇消失了,但他显然成为了村子最喜欢的建筑,小镇的高楼大厦显然在村民看来有些太超前了。

  虽然村民们保留了白墙黛瓦的地主式风格建筑,但内里却完全不一样。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保留旧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是旧的建筑风格比较省钱,更重要的是可以留住自己在大时代大发展下的灵魂,在重重不确定下找到一种安定感。

  除此之外,法器平民化带来的好处,他们都是接受的,用法器来洗衣服,用法器来烘干杀菌,那都是斗式新生活的一部分,老百姓对此全部接纳。

  村口的百年老樟树依然枝繁叶茂,杨生在树下还乘凉过,听过村口大爷的八卦新闻。不过现在简陋的地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洁的小广场,小广场相当的空旷,几位老人正坐在广场边上的椅子上聊着天,小孩子则是在边上嬉戏打闹。

  空气中弥漫的气味变得复杂而陌生起来, 熟悉的牲畜粪便和稻草发酵的味道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太阳晒着花花草草所产生的清新气息。

  视线看向田野,一座座玻璃房矗立在田野上璀璨夺目,神识扫过其中,各色瓜果蔬菜饱满多汁,鲜嫩喷香的生长在玻璃房中,简直是奢侈。

  有农民在其中采摘果蔬,他们采下的果蔬会进行分门别类。卖相最好,法器检测下品质最好的东西会通过北斗系统转移到周娏的个人洞天中,而通过个人洞天,一个村子里出产的东西会进入千家万户。

  好东西都在北斗系统上出卖了,稍微差一些的则是进入了村子的集体食堂了。在中午的时候,杨生看到男女老少全都不见了,他们进入集体食堂吃了饭,然后又散开了。

  杨生来到食堂被认为是旅行者,因为北斗系统中有一类人是专门旅行去拍摄场景,然后制作成文化产品给不愿意动的宅人在家里观看的。因为他们,即便是无知的村民,也能饱览斗国的山山水水、都城旷野。

  总的来说,村子也并非只有改造过的农田,农田之外被改造的还有鱼塘,有专门的钓位、遮阳伞、靠椅。还有民宿,是村里最高的楼,可以直接看到整个村子的风景。还有活动室、体育馆等等等等。

  走在村后的山间小道,杨生回想起自己在这里奔跑撒野的童年。当然,这条小道也被改造了,变得更容易走了。

  走到山中深处,他甚至看到了一些木建筑,建筑外有门牌写着“岩玄山林业资源开发部”的名头。

  杨生在村里村外逛了起来,童年记忆在巨大的变化下死的差不多,甚至走了好一会儿,他坐在山腰的观景台看向村子,想起了很多事情。

  夜幕降临,路灯准时亮起,柔和的光晕洒在干净的村道上。村民们三三两两的聚在小广场上唱歌跳舞,也有游客来这样的小地方放松节奏交谈甚欢。

  杨生走向了他记忆中的家的地方,而越是靠近那个地方,他感觉自己的心也就越胆怯。

  茅草屋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和周围人差不多的白墙黛瓦二层小楼,小楼看起来很宽敞,神识照透之下,小楼内能看到一对老夫妻和两个小孩,小孩是一大一小一男一女。

  站在院外门口片刻,杨生敲响了门,小楼内很快就有人出来了,来者是老婆婆,她看着杨生感觉有些奇怪,她已经认出了杨生,认出他是白天在村子里瞎晃悠的年轻旅行者。

  “年轻人有事吗?”老婆婆问道。

  “我是来寻人的,杨大伟这个人你知道吗?”杨生问的是他的父亲。老婆婆摇了摇头,说自己不记得有这个人。

  “那杨同、杨共、杨贞呢?”杨生紧接着问的是他的两个哥哥和妹妹,同生共没有死,女方单独一个贞,如果杨生还有妹妹,或许会取名洁和烈。

  老婆婆还是摇了摇头,她看向杨生,见他一表人才,故而问道:“年轻人,你找到那些人我们都不认识。不过我知道哪里可以找到。你去村中央的祠堂,那里管理着我们村的所有人口信息,你去那里找一定能找到。”

  “多谢。”杨生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他按照提示来到了祠堂,可这个时间点,祠堂早就关门了,杨生飞到观景台落下,干脆打了一天的坐。

  随着日头升起,生日过去,时间来到五月二日,杨生看到了祠堂门打开,他直接飞身来到了祠堂内,看到了运营祠堂的老者。

  “你好,我想找人,我找的人在一百年前应该是还在的。”杨生看向老者道。

  “找人啊!你找谁?为什么要找?”老者看到杨生觉得很陌生,故而随口一问。

  “杨同、杨共、杨贞,这是三兄妹,我想找到他们。”

  “什么!?”老者闻言有些诧异,他上下打量了一眼杨生,问道:“你为什么找他们?”

  杨生看了老者一眼,他本想直接说出目的,但为了主导权,他说道:“你知道他们对不对?告诉我。”

  老者的思绪突然混乱了起来,他眼神迷茫的听着杨生的问题,说道:“杨共是我的爷爷,杨同是我的大爷爷,杨贞是我的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