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场内部人员及往来民夫、工匠的排查也进展缓慢,未发现明显破绽。那罕见的西南毒草,据安湄动用关系从黑市探知,最后出现是在一个已被捣毁的地下交易窝点,线索至此中断。
军马损失虽暂时控制在数百匹,但对北境骑兵的机动力已构成实质影响,更在军中投下了不安的阴影。陆其琛面色铁青,他知道,对手在暗处嘲笑着他的徒劳。
皇宫中,李余然对北境军马案的停滞不前愈发不耐。影卫的调查也似乎遇到了瓶颈,“沙蛇”组织如同隐藏在浓雾深处,难以触及。连续的挫败感让他心中的暴戾之气渐生。
他不再满足于被动的防守与调查。一道密旨发往北境,内容石破天惊:着陆其琛,可酌情派遣小股精锐,化装潜入西鹰控制区或其附属部落,进行“报复性惩戒”,并伺机抓捕“沙蛇”相关人员,“以儆效尤,扬我国威”。
这是一步险棋,等同于授权跨境军事行动,极易引发两国正面冲突。李余然此举,既是想以牙还牙,也是想借此试探西鹰底线,甚至希望能打乱对方部署,逼其露出破绽。
接到密旨,陆其琛在帅帐内沉思良久。皇帝的命令带着明显的怒火与冒险,他不能不考虑后果。跨境行动风险极大,若失败,或引发大规模战事,他陆其琛便是罪人;若成功,也未必能抓到“沙蛇”核心,反而可能打草惊蛇。
他最终选择了“变通”。他并未派遣军队越境,而是动用了多年来安插在西鹰附属部落中的几名高级暗桩。这些暗桩身份隐秘,行动更为灵活。他指令他们,在西鹰附属部落中散布流言,称“沙蛇”组织实为西鹰鹰派势力操控,其所作所为旨在激化矛盾,将附属部落推向与晟、渊两国战争的火坑,最终消耗各部实力。同时,秘密搜集任何与“沙蛇”及军马案相关的线索。
这是一招离间计,祸水东引,旨在从内部瓦解对手的潜在联盟,并借刀杀人。
京城王府,安湄通过特殊渠道得知了皇帝密旨的大致内容,惊出一身冷汗。她深知跨境行动的凶险。万幸王爷选择了更为稳妥的策略。她加紧了对王府的掌控,确保任何来自北境或宫中的消息都能第一时间安全送达,绝不容许信息泄露再次导致危机。
同时,她依兄长之言,对皇帝身边近臣的动向更为留意。她发现,近期一位负责整理奏章、品阶不高的内书房翰林,似乎颇得圣心,时常被单独召见问对。此人家世清白,是皇帝新政提拔的典型,但安湄凭直觉感到,此人升迁速度似乎过快了些。她将此人名姓记下,列入需长期观察的名单。
渊国,萧景宏对晟帝搁置商路磋商的态度感到焦灼。边境的持续不稳定和“沙蛇”的威胁,让他如鲠在喉。他不能再被动等待。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避开了正式的国书往来,通过一条绝对可靠的秘密渠道,向晟国镇北王陆其琛发出了一封密信。信中,他坦诚表达了对“沙蛇”威胁的共同担忧,提出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建议:由晟、渊两国派出绝对精干、可靠的人员,组成一支小型联合侦缉队,深入西域,专门负责追查“沙蛇”组织的巢穴与核心成员。侦缉队直接对两国君王负责,行动高度保密。
此举绕开了繁琐的外交程序和李余然可能存在的疑虑,直接将合作的橄榄枝递给了在前线、同样深受其害的陆其琛。
陆其琛收到萧景宏的密信,大感意外。他不敢擅专,立刻将密信内容以绝密渠道,连同自己的初步看法,分别呈报李余然和送至北境小院。
安若欢仔细听白芷念完密信内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萧景宏……倒是魄力见长。此议虽险,却不失为打破僵局的一步妙棋。”他缓缓道,“联合侦缉,利益与共,风险同担,可免互相猜忌掣肘。且深入西域,直捣黄龙,或可收奇效。”
他让白芷记录,给陆其琛回信:“萧帝此议,可行。然人选至关紧要,需智勇双全,绝对忠诚,且熟知西域风土。你可据此向陛下陈情,阐明利害。切记,侦缉队规模宜小不宜大,行动宜秘不宜公。”
李余然在宫中同时接到了陆其琛转呈的萧景宏密信,以及陆其琛附上的、倾向于同意并建议谨慎实施的密奏,还有影卫呈送的、关于北境暗桩散布流言后西鹰附属部落出现些许动荡的报告。
他独自在御书房权衡了整整一夜。萧景宏的提议确实大胆,但也切中要害。继续眼下这般被动防守、内部清查,不知何时是个头。或许,唯有出奇,方能制胜。
天亮时分,他做出了决断。他通过陆其琛的渠道,秘密回复萧景宏:原则上同意组建联合侦缉队。晟国方面人选由陆其琛负责甄选,渊国方面人选由萧景宏指定。侦缉队所有行动,需随时向两国君王密报,不得擅自行动。
一场跨越两国、直指西域的秘密行动,在最高层的默许下悄然启动。陆其琛在北境军中及幕僚中,开始不动声色地物色合适人选:既要骁勇善战,精通侦察、格杀,又要心思缜密,能随机应变,还需对西域语言、风俗有所了解。他手中有一份短短的数人名单,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北境最顶尖的能力与忠诚。
萧景宏也在渊国内部进行着同样的筛选。他知道,这支小队肩负的,可能是打破僵局、甚至影响国运的重任。
就在这紧张的秘密筹备中,一场意外的外交风波险些打乱所有步骤。西鹰帝国派出的春季贡使队伍,在抵达晟国边境时,其副使竟在驿馆内“突发急病”暴毙。西鹰正使当即发难,指责晟国蓄意谋害,言辞激烈,要求严惩凶手,并威胁要中断今年的朝贡贸易。
军马损失虽暂时控制在数百匹,但对北境骑兵的机动力已构成实质影响,更在军中投下了不安的阴影。陆其琛面色铁青,他知道,对手在暗处嘲笑着他的徒劳。
皇宫中,李余然对北境军马案的停滞不前愈发不耐。影卫的调查也似乎遇到了瓶颈,“沙蛇”组织如同隐藏在浓雾深处,难以触及。连续的挫败感让他心中的暴戾之气渐生。
他不再满足于被动的防守与调查。一道密旨发往北境,内容石破天惊:着陆其琛,可酌情派遣小股精锐,化装潜入西鹰控制区或其附属部落,进行“报复性惩戒”,并伺机抓捕“沙蛇”相关人员,“以儆效尤,扬我国威”。
这是一步险棋,等同于授权跨境军事行动,极易引发两国正面冲突。李余然此举,既是想以牙还牙,也是想借此试探西鹰底线,甚至希望能打乱对方部署,逼其露出破绽。
接到密旨,陆其琛在帅帐内沉思良久。皇帝的命令带着明显的怒火与冒险,他不能不考虑后果。跨境行动风险极大,若失败,或引发大规模战事,他陆其琛便是罪人;若成功,也未必能抓到“沙蛇”核心,反而可能打草惊蛇。
他最终选择了“变通”。他并未派遣军队越境,而是动用了多年来安插在西鹰附属部落中的几名高级暗桩。这些暗桩身份隐秘,行动更为灵活。他指令他们,在西鹰附属部落中散布流言,称“沙蛇”组织实为西鹰鹰派势力操控,其所作所为旨在激化矛盾,将附属部落推向与晟、渊两国战争的火坑,最终消耗各部实力。同时,秘密搜集任何与“沙蛇”及军马案相关的线索。
这是一招离间计,祸水东引,旨在从内部瓦解对手的潜在联盟,并借刀杀人。
京城王府,安湄通过特殊渠道得知了皇帝密旨的大致内容,惊出一身冷汗。她深知跨境行动的凶险。万幸王爷选择了更为稳妥的策略。她加紧了对王府的掌控,确保任何来自北境或宫中的消息都能第一时间安全送达,绝不容许信息泄露再次导致危机。
同时,她依兄长之言,对皇帝身边近臣的动向更为留意。她发现,近期一位负责整理奏章、品阶不高的内书房翰林,似乎颇得圣心,时常被单独召见问对。此人家世清白,是皇帝新政提拔的典型,但安湄凭直觉感到,此人升迁速度似乎过快了些。她将此人名姓记下,列入需长期观察的名单。
渊国,萧景宏对晟帝搁置商路磋商的态度感到焦灼。边境的持续不稳定和“沙蛇”的威胁,让他如鲠在喉。他不能再被动等待。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避开了正式的国书往来,通过一条绝对可靠的秘密渠道,向晟国镇北王陆其琛发出了一封密信。信中,他坦诚表达了对“沙蛇”威胁的共同担忧,提出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建议:由晟、渊两国派出绝对精干、可靠的人员,组成一支小型联合侦缉队,深入西域,专门负责追查“沙蛇”组织的巢穴与核心成员。侦缉队直接对两国君王负责,行动高度保密。
此举绕开了繁琐的外交程序和李余然可能存在的疑虑,直接将合作的橄榄枝递给了在前线、同样深受其害的陆其琛。
陆其琛收到萧景宏的密信,大感意外。他不敢擅专,立刻将密信内容以绝密渠道,连同自己的初步看法,分别呈报李余然和送至北境小院。
安若欢仔细听白芷念完密信内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萧景宏……倒是魄力见长。此议虽险,却不失为打破僵局的一步妙棋。”他缓缓道,“联合侦缉,利益与共,风险同担,可免互相猜忌掣肘。且深入西域,直捣黄龙,或可收奇效。”
他让白芷记录,给陆其琛回信:“萧帝此议,可行。然人选至关紧要,需智勇双全,绝对忠诚,且熟知西域风土。你可据此向陛下陈情,阐明利害。切记,侦缉队规模宜小不宜大,行动宜秘不宜公。”
李余然在宫中同时接到了陆其琛转呈的萧景宏密信,以及陆其琛附上的、倾向于同意并建议谨慎实施的密奏,还有影卫呈送的、关于北境暗桩散布流言后西鹰附属部落出现些许动荡的报告。
他独自在御书房权衡了整整一夜。萧景宏的提议确实大胆,但也切中要害。继续眼下这般被动防守、内部清查,不知何时是个头。或许,唯有出奇,方能制胜。
天亮时分,他做出了决断。他通过陆其琛的渠道,秘密回复萧景宏:原则上同意组建联合侦缉队。晟国方面人选由陆其琛负责甄选,渊国方面人选由萧景宏指定。侦缉队所有行动,需随时向两国君王密报,不得擅自行动。
一场跨越两国、直指西域的秘密行动,在最高层的默许下悄然启动。陆其琛在北境军中及幕僚中,开始不动声色地物色合适人选:既要骁勇善战,精通侦察、格杀,又要心思缜密,能随机应变,还需对西域语言、风俗有所了解。他手中有一份短短的数人名单,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北境最顶尖的能力与忠诚。
萧景宏也在渊国内部进行着同样的筛选。他知道,这支小队肩负的,可能是打破僵局、甚至影响国运的重任。
就在这紧张的秘密筹备中,一场意外的外交风波险些打乱所有步骤。西鹰帝国派出的春季贡使队伍,在抵达晟国边境时,其副使竟在驿馆内“突发急病”暴毙。西鹰正使当即发难,指责晟国蓄意谋害,言辞激烈,要求严惩凶手,并威胁要中断今年的朝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