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爵位晋升-《万界盗帝:从秦时开始长生》

  狼嚎丘血战突围的余波,并未随着时间平息,反而在更严谨的军功核算体系下,酝酿成了更加实质的惊雷。阵斩韩军百将、力抗六品武者(此条虽无实证,但其能在六品武者袭杀下存活并带领部队突围,本身已说明问题)、以寡敌众击溃韩军最精锐的玄甲锐士一部并成功脱身……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实打实的硬功劳,足以在任何一个秦军士卒的功劳簿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军功核定最终呈报至主帅王贲的案头时,即便是这位见惯了沙场功勋的名将之后,也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关于“秦天”的卷宗。

  “五百主秦天……”王贲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深邃,“石村猎户出身,入伍不足一载,由士卒而什长、而屯长、而五百主,每战必先,屡立奇功,尤擅临机决断,练兵亦有独到之处……狼嚎丘一战,更显其勇毅果决。”

  他沉吟片刻,对身旁的军吏吩咐道:“按律论功,不可寒了将士之心。此子之功,足堪重赏。”

  正式的封赏命令,在一个清晨抵达了秦天所在的营区。这一次,并非校尉传达,而是由王贲将军麾下的一名亲信军侯,带着正式的文书和象征赏赐的队伍,亲自前来。

  全军集结,肃立于校场之上。气氛庄重而肃穆,所有士卒都屏息凝神,看着点将台上那位代表着主帅威严的军侯。

  军侯展开手中以精致帛书书写的命令,声音洪亮,传遍校场:

  “夫功必赏,过必罚,此乃强军之本!今有五百主秦天,忠勇可嘉,智略过人!于狼嚎丘一役,率部浴血,力挫强敌,扬我军威,功勋卓着!依大秦军功法令,论功行赏——”

  他略微一顿,目光扫过台下站得笔直的秦天,朗声宣道:

  “擢升秦天,爵位连晋两级,由“上造”晋为——不更!”。

  “不更”!

  台下顿时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

  秦行二十等爵制,层级分明,每一级的提升都难如登天。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管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列侯)等二十级。秦天之前因功累积,已至第二级“上造”。而此番,竟是连越两级,直达第四级“不更”!

  “不更”者,意为免除部分徭役(“不更”即不再承担更卒之役)。这已不再是底层士爵,而是迈入了“中级爵位”的门槛,拥有了实实在在的特权!社会地位、田宅赏赐、乃至见官的礼仪,都与低级爵位有了天壤之别!

  “……赐金五百!精铁甲胄一副!良马五匹!仆从十人!粟米百石!帛二十匹!”军侯继续念诵着丰厚的赏赐,每念一项,都会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五百金,这已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精铁甲胄、良马,更是军中将领地位的象征!

  赏赐宣读完毕,军侯合上帛书,看向秦天,语气缓和了些许:“秦天不更,主帅有言,望你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国效命!”

  “秦天,领赏!谢将军隆恩!必当竭尽全力,以报国恩!”秦天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沉稳有力,听不出太多激动,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爵位的连升和丰厚的赏赐,如同在军营中投下了一颗巨石。“不更”爵位,意味着秦天正式脱离了普通军官的范畴,进入了秦军乃至秦帝国统治阶级的预备梯队。从此,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将,更是一个拥有了一定社会地位和特权的“不更”爵爷。

  仪式结束后,整个营区都沸腾了。恭贺之声不绝于耳,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此刻都汇聚成了对秦天权势和地位攀升的承认。石柱、猴三等老部下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与有荣焉。

  秦天看着堆放在自己新营帐(因爵位提升,营帐规格也随之提高)内的金饼、帛布,以及那副明显比他身上精铁甲更胜一筹的将军甲胄,心情复杂。

  喜悦自然是有的。爵位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高的地位、更大的自主权。这能让他更好地培养亲信,装备部队,提升整体实力。那五百金,更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无论是采购珍贵药材炼丹,还是用于其他秘密开支,都宽裕了许多。

  但更多的,是压力。爵位越高,责任越重,盯着他的眼睛也越多。王贲的亲自关注,是一把双刃剑。这意味着他真正进入了高层视野,机遇更大,但一旦行差踏错,摔下来也会更惨。

  他将赏赐的金帛大部分收好,只取出部分,厚赏了此次狼嚎丘之战中伤亡的士卒家属,以及石柱等核心部下。那副新的精铁甲胄他暂时收起,依旧穿着那身布满伤痕的旧甲,提醒自己勿忘血战之艰。

  爵位升为“不更”,带来的不仅是物质赏赐,还有无形的特权。他如今有权招募一定数量的“私属”(类似家兵性质的护卫),这让他培养亲信班底的行为变得更加名正言顺。他立刻着手,将之前亲兵队的规模适当扩大,并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和装备。

  站在新的起点上,秦天眺望远方。韩军未灭,罗网与流沙的阴影依旧笼罩。但如今,他手中掌握的筹码,已远比昔日那个山村少年要多得多。

  不更之爵,便是不再满足于仅仅听命更卒,当有更高之追求!他的目光,已然投向了那更高处的爵位,以及隐藏在爵位之后的、更广阔的天地与力量。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但他步履坚定,再无回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