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铁军出山——下一站,井陉-《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

  清晨的雾霭还未散尽,太行山的轮廓在薄雾里若隐若现,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李家庄园的点将台早已擦得锃亮,台基上嵌着的青铜兽首衔着铜环,风吹过,环鸣清越。

  三千仁义卫列阵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却无半点嘈杂。

  步兵营在最前,赵三拄着枣木拐杖站在队首,左腿的夹板虽未拆净,却挺得笔直。他身后的士兵穿着簇新的棉甲,胸前绣着“仁义”二字,手中长矛的缨子浸了朱砂,红得像刚烧的炭火;火铳手抱着擦得发亮的铜铳,铳口的火药味混着晨雾,刺得人鼻尖发痒。

  斥候营在左翼,林小七走在最前面,背上的猎弓搭着三支羽箭,箭尾的羽毛是苍鹰的翅翎。他腰间挂着新发的“仁义卫”铜牌,刻着振翅的鹰眼,凉意透过粗布衣裳渗进皮肤——那是猎户的骄傲,也是守家的信物。

  工兵营在右翼,陈大壮扛着把磨得发亮的铁锹,锹刃上还沾着昨日修营垒的泥土。他身边的士兵有的背着炸药包,有的扛着锄头,铁锹碰撞的“叮当”声,像在敲一面战鼓。

  李昊踏上点将台时,雾散了些,阳光穿过云层,照在他玄色的帅服上,绣金的“仁义卫”三字灼灼生辉。

  他望着台下的三千张脸——有猎户的糙脸,有矿工的炭脸,有逃兵的悔过脸,每一张都写着“坚定”。

  “兄弟们。”他的声音不大,却像滚过山谷的雷,“今日我们要去井陉。”

  台下静了静,有人攥紧了手里的武器。

  “井陉的清军增了五千兵,还带了火炮。”李昊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可井陉的百姓在等我们——等我们去抢回被清军抢走的粮车,等我们去把被掳走的娃子抢回来,等我们把清军的马蹄挡在村外的土路上。”

  他提高了声音,像对着全天下喊:“我们是仁义卫,不是来杀人的,是来守家的!”

  “守家!”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三千人的声音撞在一起,像山洪暴发:“守家!守家!守家!”

  声浪卷着雾霭,撞在点将台的青铜兽首上,震得铜环嗡嗡响;撞在远处的山峰上,惊起一群宿鸟;撞在每个士兵的心里,烧得他们热血沸腾。

  赵三的拐杖重重戳在泥土里,他抬起头,眼睛红得像熬了夜的灯:“杀鞑子!保家乡!”

  这句话像火星掉进了火药桶。

  “杀鞑子!保家乡!”

  步兵营的士兵举着长矛,吼声震得枪尖的缨子乱晃;

  斥候营的林小七抽出猎刀,刀身映着阳光,吼声里带着猎户的狠劲;

  工兵营的陈大壮攥着铁锹,锹柄上的泥印被攥得模糊,吼声像打夯的锤子:“保家乡!”

  三千人的吼声,像一把烧红的剑,劈开了清晨的雾,劈开了太行山的寂静,劈开了每个人心里的最后一点彷徨。

  李昊望着台下的赵三,这个曾经的逃兵,如今拄着断腿喊得声嘶力竭。他想起第一次见赵三时,这个人缩在招募牌前,说“俺想赎罪”;想起青石谷战役,这个断腿的人扑在清军参将身上,短刀刺进咽喉的决绝。

  “赵统领。”李昊走下点将台,拍了拍他的肩膀,“今日,我们一起去守家。”

  赵三抬头,眼里闪着泪:“公子,俺这条腿,是替仁义卫断的,也是替俺自己的良心断的。今日,俺要把这断腿站成一座山,挡住鞑子的马蹄!”

  顾炎武捧着个青布包,从营帐后走出来。他的眼镜片上沾着雾水,脸色比往常严肃:“公子,刚接到太原府的探报——井陉清军添了个火炮营,十二门红衣大炮,是从宣府调过来的,威力极大。”

  李昊接过青布包,展开里面的密信,指尖划过“红衣大炮”四个字,眼神没有波动:“顾先生放心,我们有工兵营的地道,有斥候营的探子,还有三千颗守家的心。”

  顾炎武点头,又递过一个小瓷瓶:“这是止血散,给林小七的斥候营备着——山林里作战,外伤多。”

  “谢先生。”李昊接过瓷瓶,转身递给身边的林小七,“拿着,照顾好兄弟们。”

  林小七攥着瓷瓶,指尖发白。他摸了摸腰间的“仁义卫”铜牌,抬头问李昊:“公子,这次……俺们能赢吗?”

  李昊望着远处的太行山,阳光穿过云层,照在山的褶皱里,像藏着无数百姓的期盼。他笑了,拍林小七的肩膀:“赢的不是仗,是让天下人知道——乱世中,还有一支军队,愿意用命守着百姓的日子。”

  “就算输了?”林小七追问。

  “输了,我们也守住了良心。”李昊的声音很轻,却像刻在石头上的字,“守住了他们的麦苗,守住了他们的娃子,守住了他们能活着过日子的希望。”

  辰时三刻,号角响了。

  “呜——”

  低沉的号角声像闷雷,滚过营区,滚过屯田,滚向远处的井陉。

  三千仁义卫出发了。

  步兵营的长矛排成整齐的队列,红缨子在风里飘成一片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斥候营的猎户们猫着腰,像融入山林的豹子,消失在太行山的褶皱里;

  工兵营的士兵扛着铁锹和炸药包,脚步沉稳得像山;

  李昊骑着黑马走在中间,韩通跟在身边,手里攥着帅旗。

  百姓们挤在营门口,手里举着自家的鸡蛋、馒头,往士兵手里塞:“兄弟,吃点热的!”“俺家娃子给你们缝了鞋垫,防着脚磨破!”“李公子,一定要把鞑子赶跑啊!”

  林小七接过一个老太太的鞋垫,粗糙的布面绣着朵小花,他鼻子一酸:“奶奶,俺们一定守住。”

  陈大壮扛着铁锹,对挤过来的孩子笑:“等你长大,俺教你炸石头。”

  赵三骑在马上,望着送行的百姓,眼泪掉在马鬃上:“俺们不是逃兵了,俺们是守家的兵。”

  大军转过山弯,旌旗猎猎。

  韩通望着背影,轻声说:“公子,从流民到铁军……您真的成了‘李将军’。”

  李昊回头,望着渐渐消失在雾里的队伍,笑了:“我不是将军,我是仁义卫的兵。和他们一样,守家的兵。”

  太行山的雾又升起来了,裹着大军的身影,像一条黑色的巨龙,游向井陉的方向。

  顾炎武站在点将台上,望着远处的山影,提笔在帛书上写下:

  **“铁军出山,不是为了征服,是为了守护。

  守护那片土地上的麦苗,守护那些孩子的笑声,守护所有不愿屈服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