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张嬷嬷又教了几个常见字。
碧桃虽不识字,但记性极好,张嬷嬷教过几遍,她便能认个大概。
张嬷嬷将端砚轻轻放回原处,目光扫过碧桃专注的脸庞。
这丫头听得极为认真,一双杏眼眨也不眨,生怕漏掉一个字。
自己方才讲解那些器物的产地、特征、寓意时,她不仅默默记诵,偶尔还会提出一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显示出不同于寻常丫鬟的悟性。
“这紫砂壶,嬷嬷方才说‘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可是因为小壶聚热,更能激发茶香?”
碧桃轻声问道,眼神里带着求证的光。
张嬷嬷心下微微一动。
这句话她只不过随口带过,并未深讲,没想到这丫头不仅记住了,还自己琢磨出了几分道理。
这般的灵性和肯动脑筋,在她教导过的丫鬟里,实属凤毛麟角。
她又试了几个之前教过的字,碧桃竟都能准确认出,甚至能依葫芦画瓢,在纸上画出大概的轮廓,虽笔法稚嫩,结构却依稀可辨,显是用了心去记的。
半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张嬷嬷冷眼瞧着,这丫头不仅韧性十足,吃苦耐劳,性子也踏实,不骄不躁,得了夫人一句夸赞也不见半分轻狂,依旧日日勤勉。
看着她如今行走站立已初具风范,言谈举止间那份小心翼翼的恭顺里,也渐渐透出沉稳的底子,张嬷嬷那素来严苛的心肠,不禁也软了几分。
“桃儿。”
一个自然而亲昵的称呼脱口而出,连张嬷嬷自己都微微怔了一下。
她清了清嗓子,掩饰住那瞬间的不自然,但语气终究是放缓了些。
“今日所学的这些,你可都记下了?”
碧桃正暗自回味那端砚的特性,冷不丁听到嬷嬷唤她“桃儿”,心头猛地一跳,一股暖流倏地涌遍全身。
这称呼…嬷嬷从未这样叫过她,府里也只有极亲近的几个人才会这般唤她。
她连忙敛衽,乖巧点头。
“回嬷嬷的话,奴婢……桃儿记下了。”
“嗯。”
张嬷嬷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碧桃那双因为连日练习而略显红肿,却依旧稳稳交叠在身前的手上,心中那点因为失口叫出昵称而产生的别扭也消散了。
她沉吟片刻,开口道。
“我见你这几日进步神速,站姿行走,斟茶奉食,乃至今日所学的认物识字,其核心的规矩和仪态,你已掌握了七八分。剩下的,无非是熟能生巧,以及日后多见世面,自然就能融会贯通。”
碧桃抬起头,眼中露出一丝疑惑。
嬷嬷这话的意思是……?
张嬷嬷看出她的不解,难得地多解释了几句。
“寻常丫鬟,跟着主子出门,能做到举止得体,不慌不乱,不出差错,便已是极好。你所学的这些,应对薛府平日往来,乃至后日的谢府寿宴,只要谨记我平日教导,谨慎行事,已是足够。”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透过窗棂,望向了遥远的天际。
“若要再往深里学,将那器物背后的典故、纹饰蕴含的寓意、乃至金石字画的鉴赏门道都钻研透彻,那便不是普通丫鬟该操心的了。那是…宫中女官们需要掌握的学问。”
“女官?”
碧桃喃喃重复,这个词汇对她而言,极其陌生。
她毕竟是府上的丫鬟,整日在府上无非围着这四四方方的宅院,就连这余杭城都鲜少出去。
她只求能得夫人垂怜,给她涨涨月钱,日后能像雪玲姑姑一般,体面的嫁出去,有足够的银钱为她撑腰。
与府上优秀的小厮结为夫妻,这样便是门当户对,她在家中也不必低声下气,妇唱夫随,她掌家,他在外。
安安分分的就这样过活一辈子。
碧桃怎么晓得,除了这余杭还有更广阔的天空。
“不错。”
张嬷嬷收回目光,看向碧桃,神情恢复了平日的肃然,但语气却比讲解器物时更深沉了几分。
“宫中设六局二十四司,统辖宫女,管理宫廷事务。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各局各司其职。能在那里面站稳脚跟,甚至掌一司之权的,无一不是人杰。她们需要熟读宫规,精通礼仪,更要见识广博,能辨识贡品,能鉴赏珍玩,能协助皇后、嫔妃处理诸多事务。那才真是…”
她微微停顿。
“…另一番天地。”
张嬷嬷看着碧桃那双骤然睁大的杏眼,里面盛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仿佛一直禁锢着她的某层薄壳,被这突如其来的信息敲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缝。
她心中那点引导之意更明确了些,语气虽依旧平淡,描绘的景象却缓缓铺陈开来。
张嬷嬷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静心斋的墙壁,看到了许多年前的朱墙金瓦。
“那宫城,大得超乎你的想象。这薛府在这余杭已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宅邸,可若放在上京,放在那皇城根下,也不过是寻常门户。宫里的殿宇,一座连着一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望不到头。脚下的地砖,是用整块的白玉或者巨大的青石铺就,平整光滑,下雨天都积不起水洼。廊柱粗壮,几个成年男子都合抱不过来,漆着鲜亮的朱红色,在太阳底下,晃得人睁不开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碧桃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薛府在她眼中已是如同仙境般的存在,她无法想象比薛府还要华丽无数倍的宫城会是什么模样。
整块的白玉铺地?
那该是何等光景?
“当值的宫女女官们沿着长长的宫道行走,衣裙窸窣,环佩轻响,却几乎听不到脚步声。”
张嬷嬷继续道,声音里带上了对往昔岁月的复杂追忆。
“宫里的繁华,是你这丫头想都想不到的。”
她看向碧桃,见小丫头已经听得痴了,连眼睛都忘了眨,便细细说道。
“四季衣裳,有尚服局精心制作,料子是各地进贡的上上品,苏杭的丝绸,蜀锦的云锦,轻薄如烟的鲛绡,厚重华贵的貂裘,花样更是层出不穷,有些精巧的刺绣,一只蝴蝶仿佛下一刻就要从衣料上飞走。首饰头面,金银珠玉都是寻常,更有海外来的珊瑚、琥珀、猫儿眼,镶嵌得巧夺天工。”
“至于饮食。”
张嬷嬷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
“尚食局掌管御膳,天南地北的珍馐美味,只要这天下有的,宫里几乎都能见到。烹饪的手艺更是登峰造极,一道看似简单的汤品,或许就要耗费数十种食材,炖上好几个时辰。一切都有严格的定例,一步也错不得。”
她看着碧桃,语气加重了几分。
“而在那里能说得上话,能掌管一司事务,甚至能在贵人面前进言的,便是女官。她们不必像最低等的洒扫宫女那般终日劳作,沾手尘土;也不必像寻常宫女时刻战战兢兢,生怕行差踏错。她们有自己的品级,有独立的居所,手下掌管着若干宫女,负责着宫廷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比如尚服局的女官,需精通织造、裁剪、首饰制作,能辨别天下衣料的好坏,能设计出合乎仪制又新颖别致的服饰;尚食局的女官,需通晓药理膳补,能编排宴席菜单,监督御膳制作;尚仪局的女官,则需娴熟各种典礼仪轨,姿态风度更是万中选一……”
碧桃的心跳得厉害,手心都有些汗湿了。
她一直以为,像雪玲姑姑那样,成为夫人身边的得力臂助,体面地嫁个府中有出息的小厮或管事,掌着一个不大的家,便是她所能企及的最好未来了。
可如今,张嬷嬷的话,像在她眼前猛地推开了一扇她从未知晓存在的窗户,让她窥见了窗外那广阔得令人心悸的天地。
原来,女子的人生,除了依附父兄、夫君,除了在内宅方寸之地争抢度日,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活法?
可以凭借自己的学识、能力和规矩,在那天下最尊贵的地方,赢得一份独立的尊重和职权?
六局二十四司…女官…掌管事务…另一番天地…这些词汇像是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
虽然依旧是在深宫高墙之内,但那听起来,似乎…似乎与她如今的身份,有着云泥之别。
张嬷嬷看着她眼中骤然亮起的光彩,以及那光彩下隐藏的震撼,心中了然。
她本不必说这些,但不知为何,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当年有几分相似的丫头,她忍不住就想点她一句,让她知道,这世间的路,并非只有眼前这一条窄径。
碧桃虽不识字,但记性极好,张嬷嬷教过几遍,她便能认个大概。
张嬷嬷将端砚轻轻放回原处,目光扫过碧桃专注的脸庞。
这丫头听得极为认真,一双杏眼眨也不眨,生怕漏掉一个字。
自己方才讲解那些器物的产地、特征、寓意时,她不仅默默记诵,偶尔还会提出一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显示出不同于寻常丫鬟的悟性。
“这紫砂壶,嬷嬷方才说‘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可是因为小壶聚热,更能激发茶香?”
碧桃轻声问道,眼神里带着求证的光。
张嬷嬷心下微微一动。
这句话她只不过随口带过,并未深讲,没想到这丫头不仅记住了,还自己琢磨出了几分道理。
这般的灵性和肯动脑筋,在她教导过的丫鬟里,实属凤毛麟角。
她又试了几个之前教过的字,碧桃竟都能准确认出,甚至能依葫芦画瓢,在纸上画出大概的轮廓,虽笔法稚嫩,结构却依稀可辨,显是用了心去记的。
半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张嬷嬷冷眼瞧着,这丫头不仅韧性十足,吃苦耐劳,性子也踏实,不骄不躁,得了夫人一句夸赞也不见半分轻狂,依旧日日勤勉。
看着她如今行走站立已初具风范,言谈举止间那份小心翼翼的恭顺里,也渐渐透出沉稳的底子,张嬷嬷那素来严苛的心肠,不禁也软了几分。
“桃儿。”
一个自然而亲昵的称呼脱口而出,连张嬷嬷自己都微微怔了一下。
她清了清嗓子,掩饰住那瞬间的不自然,但语气终究是放缓了些。
“今日所学的这些,你可都记下了?”
碧桃正暗自回味那端砚的特性,冷不丁听到嬷嬷唤她“桃儿”,心头猛地一跳,一股暖流倏地涌遍全身。
这称呼…嬷嬷从未这样叫过她,府里也只有极亲近的几个人才会这般唤她。
她连忙敛衽,乖巧点头。
“回嬷嬷的话,奴婢……桃儿记下了。”
“嗯。”
张嬷嬷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碧桃那双因为连日练习而略显红肿,却依旧稳稳交叠在身前的手上,心中那点因为失口叫出昵称而产生的别扭也消散了。
她沉吟片刻,开口道。
“我见你这几日进步神速,站姿行走,斟茶奉食,乃至今日所学的认物识字,其核心的规矩和仪态,你已掌握了七八分。剩下的,无非是熟能生巧,以及日后多见世面,自然就能融会贯通。”
碧桃抬起头,眼中露出一丝疑惑。
嬷嬷这话的意思是……?
张嬷嬷看出她的不解,难得地多解释了几句。
“寻常丫鬟,跟着主子出门,能做到举止得体,不慌不乱,不出差错,便已是极好。你所学的这些,应对薛府平日往来,乃至后日的谢府寿宴,只要谨记我平日教导,谨慎行事,已是足够。”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透过窗棂,望向了遥远的天际。
“若要再往深里学,将那器物背后的典故、纹饰蕴含的寓意、乃至金石字画的鉴赏门道都钻研透彻,那便不是普通丫鬟该操心的了。那是…宫中女官们需要掌握的学问。”
“女官?”
碧桃喃喃重复,这个词汇对她而言,极其陌生。
她毕竟是府上的丫鬟,整日在府上无非围着这四四方方的宅院,就连这余杭城都鲜少出去。
她只求能得夫人垂怜,给她涨涨月钱,日后能像雪玲姑姑一般,体面的嫁出去,有足够的银钱为她撑腰。
与府上优秀的小厮结为夫妻,这样便是门当户对,她在家中也不必低声下气,妇唱夫随,她掌家,他在外。
安安分分的就这样过活一辈子。
碧桃怎么晓得,除了这余杭还有更广阔的天空。
“不错。”
张嬷嬷收回目光,看向碧桃,神情恢复了平日的肃然,但语气却比讲解器物时更深沉了几分。
“宫中设六局二十四司,统辖宫女,管理宫廷事务。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各局各司其职。能在那里面站稳脚跟,甚至掌一司之权的,无一不是人杰。她们需要熟读宫规,精通礼仪,更要见识广博,能辨识贡品,能鉴赏珍玩,能协助皇后、嫔妃处理诸多事务。那才真是…”
她微微停顿。
“…另一番天地。”
张嬷嬷看着碧桃那双骤然睁大的杏眼,里面盛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仿佛一直禁锢着她的某层薄壳,被这突如其来的信息敲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缝。
她心中那点引导之意更明确了些,语气虽依旧平淡,描绘的景象却缓缓铺陈开来。
张嬷嬷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静心斋的墙壁,看到了许多年前的朱墙金瓦。
“那宫城,大得超乎你的想象。这薛府在这余杭已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宅邸,可若放在上京,放在那皇城根下,也不过是寻常门户。宫里的殿宇,一座连着一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望不到头。脚下的地砖,是用整块的白玉或者巨大的青石铺就,平整光滑,下雨天都积不起水洼。廊柱粗壮,几个成年男子都合抱不过来,漆着鲜亮的朱红色,在太阳底下,晃得人睁不开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碧桃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薛府在她眼中已是如同仙境般的存在,她无法想象比薛府还要华丽无数倍的宫城会是什么模样。
整块的白玉铺地?
那该是何等光景?
“当值的宫女女官们沿着长长的宫道行走,衣裙窸窣,环佩轻响,却几乎听不到脚步声。”
张嬷嬷继续道,声音里带上了对往昔岁月的复杂追忆。
“宫里的繁华,是你这丫头想都想不到的。”
她看向碧桃,见小丫头已经听得痴了,连眼睛都忘了眨,便细细说道。
“四季衣裳,有尚服局精心制作,料子是各地进贡的上上品,苏杭的丝绸,蜀锦的云锦,轻薄如烟的鲛绡,厚重华贵的貂裘,花样更是层出不穷,有些精巧的刺绣,一只蝴蝶仿佛下一刻就要从衣料上飞走。首饰头面,金银珠玉都是寻常,更有海外来的珊瑚、琥珀、猫儿眼,镶嵌得巧夺天工。”
“至于饮食。”
张嬷嬷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
“尚食局掌管御膳,天南地北的珍馐美味,只要这天下有的,宫里几乎都能见到。烹饪的手艺更是登峰造极,一道看似简单的汤品,或许就要耗费数十种食材,炖上好几个时辰。一切都有严格的定例,一步也错不得。”
她看着碧桃,语气加重了几分。
“而在那里能说得上话,能掌管一司事务,甚至能在贵人面前进言的,便是女官。她们不必像最低等的洒扫宫女那般终日劳作,沾手尘土;也不必像寻常宫女时刻战战兢兢,生怕行差踏错。她们有自己的品级,有独立的居所,手下掌管着若干宫女,负责着宫廷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比如尚服局的女官,需精通织造、裁剪、首饰制作,能辨别天下衣料的好坏,能设计出合乎仪制又新颖别致的服饰;尚食局的女官,需通晓药理膳补,能编排宴席菜单,监督御膳制作;尚仪局的女官,则需娴熟各种典礼仪轨,姿态风度更是万中选一……”
碧桃的心跳得厉害,手心都有些汗湿了。
她一直以为,像雪玲姑姑那样,成为夫人身边的得力臂助,体面地嫁个府中有出息的小厮或管事,掌着一个不大的家,便是她所能企及的最好未来了。
可如今,张嬷嬷的话,像在她眼前猛地推开了一扇她从未知晓存在的窗户,让她窥见了窗外那广阔得令人心悸的天地。
原来,女子的人生,除了依附父兄、夫君,除了在内宅方寸之地争抢度日,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活法?
可以凭借自己的学识、能力和规矩,在那天下最尊贵的地方,赢得一份独立的尊重和职权?
六局二十四司…女官…掌管事务…另一番天地…这些词汇像是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
虽然依旧是在深宫高墙之内,但那听起来,似乎…似乎与她如今的身份,有着云泥之别。
张嬷嬷看着她眼中骤然亮起的光彩,以及那光彩下隐藏的震撼,心中了然。
她本不必说这些,但不知为何,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当年有几分相似的丫头,她忍不住就想点她一句,让她知道,这世间的路,并非只有眼前这一条窄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