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国运投资-《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

  奉天殿的朝会,以一场无声的胜利告终。

  朱祁钰回到御书房时,殿外还回荡着百官退朝时的窃窃私语。

  他不在乎。

  朝堂上的胜利,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他很清楚,迎驾之事,真正的战场不在奉天殿,而在数百里之外的边关。

  与也先的谈判桌,才是决定皇兄归来后,自己能有多少主动权的第二个关键。

  “兴安。”

  他淡淡开口。

  心腹太监兴安立刻躬身趋前,脚步轻巧得像猫。

  “奴婢在。”

  “拟旨。”朱祁钰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组建迎驾使团,即日启程,前往瓦剌边境,迎太上皇归朝。”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桌案上一份早已拟好的名单上。

  “正使,就由礼部右侍郎,赵诚担任。”

  兴安的笔尖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赵诚?

  那个出了名的老好人,前朝的旧臣,平日里最是循规蹈矩,半点担当也无。

  让他去跟瓦剌人交涉?怕不是要被人生吞活剥了。

  可他不敢问,只是低头应道:“遵旨。”

  朱祁钰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却没有解释。

  安抚旧臣,需要一个姿态。

  赵诚这块又老又软的骨头,就是他扔出去的姿态。

  真正的刀,要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旨意很快传遍了宫城,迎驾使团迅速组建起来,准备次日一早便出发。

  是夜,更深露重。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朱祁钰独自坐在桌案后,再次审视着那份使团名单。

  他的手指,缓缓划过正使的名字——礼部右侍郎赵诚。

  “一个草包当正使,瓦剌人必然会虚张声势,漫天要价。”朱祁钰在心中冷笑,“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不能指望他。”

  他的目光,继续下移,落在了副使的名字上——翰林院侍读,张楷。

  他让锦衣卫查过,此人出身寒微,凭着一股韧劲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坐了数年冷板凳,性子有些木讷,却学问扎实。

  无背景,无靠山,无朋党,但性子坚韧的“孤臣”。

  “赵诚是摆在明面上的靶子,而张楷,才是朕真正要用的那把刀。”

  但一把刀,还需要最锋利的刀刃。

  朱祁钰的意念沉入系统:“系统,扫描迎驾使团所有成员,筛选出存在‘负面结局’的目标。”

  就在此时,那片只有他能看见的淡蓝色光幕,悄然在脑海中浮现。

  一行青铜色的文字,缓缓凝聚。

  【白银级投资标的:张楷。】

  【历史轨迹:此人将在前往边境途中,因体弱感染风寒,不治身亡。其随身携带的国书及重要交接文书遗失,导致迎驾事宜出现重大波折,大明在后续谈判中陷入被动。】

  果然。

  朱祁钰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能撬动关乎国运的谈判走向。

  这便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也是他这个投资人,最喜欢的机会。

  “兴安。”

  他再次开口,声音打破了深夜的寂静。

  兴安从门外的阴影中闪身而入,仿佛从未离开。

  “陛下。”

  “去朕的私库,取那支用黄绫包裹的百年老山参。”

  朱祁钰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

  “连夜赐给迎驾副使张楷。”

  兴安猛地一愣。

  百年老山参?

  那是太医院都求之不得的救命至宝,整个皇宫里,也就那么几支。

  就这么赐给一个区区六品的翰林院侍读?

  他想劝,可话到嘴边,又被他硬生生咽了下去。

  眼前的这位陛下,做事从不解释。

  你只需要听,然后去做。

  “就说……”朱祁钰的声音顿了顿,仿佛在思索一个合适的理由,“朕体恤他此去路途遥远,关山辛苦,聊表心意。”

  “奴婢……遵旨。”

  兴安领命,躬身退下,心中却翻江倒海。

  他看不懂。

  可他知道,陛下做的每一件事,都必有深意。

  朱祁钰看着兴安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这看似寻常的赏赐,在他人眼中,或许是天子一时兴起的恩典。

  或许是笼络人心的手段。

  但只有他自己清楚。

  这是一次针对国运的精准投资。

  ……

  次日,清晨。

  迎驾使团在京城百姓复杂的目光中,缓缓启程。

  车马辘辘,烟尘滚滚。

  就在使团的车队消失在地平线的瞬间。

  朱祁钰的脑海中,那悦耳的系统提示音,如期而至。

  “叮!”

  “您投资名贵药材‘百年老山参’,成功逆转【张楷病死途中】的命运,触发特殊回报【忠诚之心】!”

  “投资评级:青铜级。”

  “正在结算返还奖励……”

  “奖励一:【瓦剌内部权力分布图】×1。”

  “奖励二:【也先的真实意图分析报告】×1。”

  话音落下的瞬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幅虚拟的、闪烁着淡金色光芒的情报图卷,在朱祁钰的脑海中轰然展开!

  无数的信息,如同决堤的洪流,涌入他的意识。

  他“看”到了!

  在那副动态的权力分布图上,瓦剌的势力范围,不再是一片模糊的色块。

  他清晰地看到了也先的直属部落,看到了他那位野心勃勃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的牧场。

  看到了另一位实力派人物,阿剌知院的兵力部署。

  一条条红色的箭头,在地图上闪烁,标注着这些势力之间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也先的后院,早已起火!

  紧接着,那份【真实意图分析报告】化作一行行冰冷的文字,烙印在他的脑海。

  【目标:也先·不花。】

  【核心诉求:尽快与大明达成和平协议,将朱祁镇送还,以换取边境稳定,而后调集主力,镇压内部反对势力。】

  【谈判底线:1. 大明承认其“瓦剌太师”的称号;2. 重开边贸互市,获取急需的铁器、茶叶与布匹。】

  【结论:其使臣在谈判桌上的任何强硬姿态,皆为虚张声势,其并无与大明再次开战的资本与意愿。】

  原来如此。

  朱祁钰缓缓睁开眼,御书房窗外透进的晨光,在他眼中映出一片冰冷的亮色。

  也先这个老狐狸。

  他送还朱祁镇,既是一把插向自己心口的刀,也是他稳固自己权力的救命稻草。

  他比自己,更急于结束这场战争。

  之前的种种强硬,不过是想在谈判桌上,多诈取一些好处罢了。

  可惜。

  他遇到了我。

  朱祁钰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

  他走到御案前,没有丝毫犹豫,提起朱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龙飞凤凤舞地写下一行字。

  写完,他吹干墨迹,将纸折好,装入一个火漆信封。

  “袁彬!”

  一声低喝。

  一道黑影,如同鬼魅,无声无央。

  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袁彬。

  他单膝跪地,头也不敢抬。

  “末将在。”

  “派你麾下最得力的缇骑,一人双马,用最快的速度,追上迎驾使团。”

  朱祁钰将那封密信递了过去。

  “赶在他们进入瓦剌地界之前,将此信,亲手交到副使张楷的手中。”

  袁彬接过信,入手很轻,却感觉重若千钧。

  “记住,是张楷。”朱祁钰又强调了一遍。

  “末将遵旨!”

  袁彬没有问为什么,起身,再次化作一道黑影,消失在殿内。

  朱祁钰走到窗边,负手而立,看着袁彬远去的方向。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谈判之时,姿态务必强硬,除重开边贸外,瓦剌一切额外要求,一概不准。”

  “告诉他们,大明,不是他瓦剌可以讹诈的地方。”

  有了这份情报。

  这场看似凶险的外交谈判,从一开始,就没了悬念。

  也先想玩牌?

  朕直接掀了你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