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一一团队 · “破晓”号内部
战斗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团队便已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地进行战后复盘。空气中还隐约残留着能量过载的焦糊味。
林平首先调出了战斗记录的全息回放,重点标记了几个关键节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对方的技术水平和单兵素质极高。他们的能量武器对护盾有很强的穿透性和分析能力,移动和规避能力出众,战术执行坚决。”
老马推了推眼镜,补充技术细节:“根据护盾承受攻击的数据反推,他们的能量武器功率可能并非极限,似乎更注重‘效率’和‘精准’。最后那名队员的自毁,产生的能量冲击远超其武器表现,说明他们拥有我们未知的能源储备或爆发技术。还有那种干扰装置,能瞬间释放多重虚假信号,我们的火控系统几乎瘫痪。”
“他们很懂得利用环境,或者说,他们的技术无意中引发了环境变化。”冷一一指出关键一点,“冰髓蛭的袭击并非偶然,是他们的能量与冰层深处某种存在共鸣所致。这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北方的环境本身就是巨大的变数,而他们可能具备引发或利用这种变数的能力。”
影爪言简意赅:“他们不怕死。为了任务,可随时牺牲。”
顽石摸了摸脑袋:“妈的,跟这样的家伙打仗,真憋屈!拳头还没砸实,人家就溜了,还差点把咱眼睛弄瞎。”
“总结下来,”林平沉声道,“我们的优势在于‘破晓’号的防御、一一的广域感知和瞬间转移能力,以及团队配合。劣势在于对敌方科技和战术的陌生,以及对方表现出的极端纪律性和可能的环境操控能力。”
策略调整:
技术对抗升级: 老马主导,全力分析收集到的能量武器数据和干扰信号特征,尝试研发针对性的护盾调制算法和反干扰措施。同时,加强对冰层能量波动监测,预警可能因对方活动引发的环境异变。
战术更加灵活: 放弃固定的前沿观测点,改为更机动、更隐蔽的移动侦察和小型无人侦察机(如果条件允许)结合。避免与对方进行正面、固定的阵地对抗,发挥影爪的侦查和冷一一的瞬移优势,进行游击和骚扰。
情报优先: 下次遭遇,优先目标是获取更多实物样本或信息载体,而非击杀。对方的自毁机制使得活捉变得极其困难,但或许能从其装备碎片或丢弃物中有所发现。
强化自身: 辉光蕨的应用研究提速,尤其是快速恢复药剂,必须尽快投入使用,确保持续作战能力。
“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与这股势力的关系,”冷一一最后总结,“他们显然将我们视为必须清除的障碍。但在彻底了解他们的目的‘起源冰脉’之前,盲目死斗可能让我们两败俱伤,反而便宜了叶天。或许……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存在一丝……相互利用或者说制衡的可能性?”这个想法很大胆,但也反映了冷一一开始从更高层面思考破局之道。
新势力基地 · “摇篮”勘探队指挥中心
指挥者看着屏幕上“清道夫”小组传回的最终战斗数据流和那名队员自毁前发送的最终环境扫描与敌方能量特征分析报告。基地内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声音。
“任务结果:Level 1 清障失败。‘清道夫’07号损失。敌方防御力量评估上调,具备中等以上能量护盾技术、精神感应能力(疑似高等级)、空间转移能力(待确认),战术执行能力良好。”一名操作员冷静地汇报,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指挥者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全息界面快速刷新着基于新数据更新的敌方模型。
“分析‘干扰源’能量特征与‘起源冰脉’关联度。”
“分析中……关联度较低,排除其为‘起源冰脉’自然守护者的可能性。其能量特质更接近……某种生命系升华路径与古老知识载体的结合,与‘方舟’核心数据库记载的‘秘典传承者’特征相似度41%。”
“秘典传承者……”指挥者重复了这个词,冰冷的电子音似乎有了一丝极细微的波动,“有趣。数据库记载,此类个体通常与特定‘遗迹’或‘起源’密切相关。”
他调出战斗记录中,冷一一精神力试图干涉以及最后瞬间空间波动异常的片段。
“确认目标一(冷一一)为高优先级信息源,其能力与可能掌握的‘知识’对‘摇篮’任务具备潜在价值。修订威胁评估:由‘限制级干扰源’调整为‘具备收容与研究价值的特殊实体’。”
“指令更新:后续接触以‘压制’与‘捕获’为首要目标,尽可能保持目标完整性。避免使用大规模范围性能量武器,防止目标自毁或空间转移。优先解析其能量运行模式与知识载体结构。”
“那对方的载具和其余人员?”操作员询问。
“次要目标。如阻碍捕获任务,可予以清除。”指挥者毫无感情地回答。
新的指令悄无声息地下发至所有外勤单位。对于“摇篮”勘探队而言,冷一一团队不再仅仅是需要清除的障碍,而是变成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标本”。下一次遭遇,他们的手段将更加具有针对性,目的也从简单的摧毁,变成了更复杂的擒获。
冰原上的双方,在经历了首次流血的接触后,都重新评估了对手,并调整了各自的策略。一场围绕“捕获”与“反捕获”、“研究”与“生存”的更加凶险的博弈,即将拉开序幕。
战斗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团队便已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地进行战后复盘。空气中还隐约残留着能量过载的焦糊味。
林平首先调出了战斗记录的全息回放,重点标记了几个关键节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对方的技术水平和单兵素质极高。他们的能量武器对护盾有很强的穿透性和分析能力,移动和规避能力出众,战术执行坚决。”
老马推了推眼镜,补充技术细节:“根据护盾承受攻击的数据反推,他们的能量武器功率可能并非极限,似乎更注重‘效率’和‘精准’。最后那名队员的自毁,产生的能量冲击远超其武器表现,说明他们拥有我们未知的能源储备或爆发技术。还有那种干扰装置,能瞬间释放多重虚假信号,我们的火控系统几乎瘫痪。”
“他们很懂得利用环境,或者说,他们的技术无意中引发了环境变化。”冷一一指出关键一点,“冰髓蛭的袭击并非偶然,是他们的能量与冰层深处某种存在共鸣所致。这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北方的环境本身就是巨大的变数,而他们可能具备引发或利用这种变数的能力。”
影爪言简意赅:“他们不怕死。为了任务,可随时牺牲。”
顽石摸了摸脑袋:“妈的,跟这样的家伙打仗,真憋屈!拳头还没砸实,人家就溜了,还差点把咱眼睛弄瞎。”
“总结下来,”林平沉声道,“我们的优势在于‘破晓’号的防御、一一的广域感知和瞬间转移能力,以及团队配合。劣势在于对敌方科技和战术的陌生,以及对方表现出的极端纪律性和可能的环境操控能力。”
策略调整:
技术对抗升级: 老马主导,全力分析收集到的能量武器数据和干扰信号特征,尝试研发针对性的护盾调制算法和反干扰措施。同时,加强对冰层能量波动监测,预警可能因对方活动引发的环境异变。
战术更加灵活: 放弃固定的前沿观测点,改为更机动、更隐蔽的移动侦察和小型无人侦察机(如果条件允许)结合。避免与对方进行正面、固定的阵地对抗,发挥影爪的侦查和冷一一的瞬移优势,进行游击和骚扰。
情报优先: 下次遭遇,优先目标是获取更多实物样本或信息载体,而非击杀。对方的自毁机制使得活捉变得极其困难,但或许能从其装备碎片或丢弃物中有所发现。
强化自身: 辉光蕨的应用研究提速,尤其是快速恢复药剂,必须尽快投入使用,确保持续作战能力。
“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与这股势力的关系,”冷一一最后总结,“他们显然将我们视为必须清除的障碍。但在彻底了解他们的目的‘起源冰脉’之前,盲目死斗可能让我们两败俱伤,反而便宜了叶天。或许……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存在一丝……相互利用或者说制衡的可能性?”这个想法很大胆,但也反映了冷一一开始从更高层面思考破局之道。
新势力基地 · “摇篮”勘探队指挥中心
指挥者看着屏幕上“清道夫”小组传回的最终战斗数据流和那名队员自毁前发送的最终环境扫描与敌方能量特征分析报告。基地内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声音。
“任务结果:Level 1 清障失败。‘清道夫’07号损失。敌方防御力量评估上调,具备中等以上能量护盾技术、精神感应能力(疑似高等级)、空间转移能力(待确认),战术执行能力良好。”一名操作员冷静地汇报,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指挥者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全息界面快速刷新着基于新数据更新的敌方模型。
“分析‘干扰源’能量特征与‘起源冰脉’关联度。”
“分析中……关联度较低,排除其为‘起源冰脉’自然守护者的可能性。其能量特质更接近……某种生命系升华路径与古老知识载体的结合,与‘方舟’核心数据库记载的‘秘典传承者’特征相似度41%。”
“秘典传承者……”指挥者重复了这个词,冰冷的电子音似乎有了一丝极细微的波动,“有趣。数据库记载,此类个体通常与特定‘遗迹’或‘起源’密切相关。”
他调出战斗记录中,冷一一精神力试图干涉以及最后瞬间空间波动异常的片段。
“确认目标一(冷一一)为高优先级信息源,其能力与可能掌握的‘知识’对‘摇篮’任务具备潜在价值。修订威胁评估:由‘限制级干扰源’调整为‘具备收容与研究价值的特殊实体’。”
“指令更新:后续接触以‘压制’与‘捕获’为首要目标,尽可能保持目标完整性。避免使用大规模范围性能量武器,防止目标自毁或空间转移。优先解析其能量运行模式与知识载体结构。”
“那对方的载具和其余人员?”操作员询问。
“次要目标。如阻碍捕获任务,可予以清除。”指挥者毫无感情地回答。
新的指令悄无声息地下发至所有外勤单位。对于“摇篮”勘探队而言,冷一一团队不再仅仅是需要清除的障碍,而是变成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标本”。下一次遭遇,他们的手段将更加具有针对性,目的也从简单的摧毁,变成了更复杂的擒获。
冰原上的双方,在经历了首次流血的接触后,都重新评估了对手,并调整了各自的策略。一场围绕“捕获”与“反捕获”、“研究”与“生存”的更加凶险的博弈,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