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出了门,墨梨跑上去抱住墨瑾的胳膊,“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墨瑾擦去墨梨挂在眼尾的泪珠,“我这不是回来
快半年未见,姜秣站在门口凝眸望去,眼前的少年又高了许多,身形比之前瘦了不少却依旧挺拔,添几分坚韧之气。面容轮廓愈发分明,眉骨投下的阴影让那双眸更显深邃,皮肤虽有些晒黑,却掩不住眉宇间的俊朗。
“姐姐,”墨瑾看向姜秣,眼角微微弯起,那颗小小的泪痣在斜阳里若隐若现。
姜秣上前往墨瑾的肩膀给了一拳,“你小子,出门这么久也不知道送封书信回来,害得小梨担心这么久。”
墨瑾笑了笑,“这次是我的不是,害小梨和姐姐担心。”
“你们这次怎么去了这么久?”人安全回来了,但姜秣还是想问问。
墨瑾看到姜秣眼底的担忧,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回程的路上,走过一个山谷时被山匪突袭,耽误了不少时间,好在东西都保住了。
“这次出去可有受伤?”姜秣打量墨瑾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伤痕。
“没有姐姐,我没受伤。”墨瑾转了一身给姜秣看。
“那便好,吃饭了吗?”此时也快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姜秣问道。
墨瑾点了点头,“我在路上吃过了一些,现在还不饿。”
姜秣感觉到墨瑾有些疲惫,“一路舟车劳累,赶紧回屋休整休整,今晚好好休息吧,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墨梨轻轻扯了扯墨瑾的衣袖,“哥哥,下次出去你要写信回来。”
“好。”
墨瑾回了自己的房间,见自己哥哥回来的墨梨开心不少。
当姜秣准备上床睡觉时,有人敲响了她的房门。
姜秣开门看到已经换了一身衣服的墨瑾,他站在门外,头发半干,一滴水珠从发梢顺着下巴滑落至衣襟。
“阿瑾?找我是有什么事吗?”姜秣想着,这会他应该在休息才对。
墨瑾垂眸看着姜秣,嗯了一声。
姜秣领着墨瑾在屋内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怎么了?”
墨瑾从怀中拿出一块翡翠手镯,“姐姐,这是我走镖时买的,你快戴上看看,合不合适。”
看着墨瑾手中,如玻璃一般通透又翠绿的翡翠手镯,姜秣一看就知道要不少银子,“阿瑾,如今你是赚钱了,但也不能乱花,上次你已经送了我个玉镯子了。”
“我没有乱花钱姐姐,我只是瞧着这镯子和姐姐很配。姐姐,你戴上试试。”墨瑾怕姜秣不收,有些着急解释。
姜秣见墨瑾也是一番好意,没拒绝戴在了手上。
墨瑾看着姜秣纤细的手腕上,戴着他送的手镯,眼底划过一丝欣喜。
“我戴上了,很好看,不过下次别再买了,我现在还在他人府上当丫鬟,不好戴这么好的东西。”姜秣对上了墨瑾微微弯起的眼尾。
“姐姐,要做丫鬟到什么时候,我如今身上还有银子,可以为姐姐赎身,”墨瑾眉头紧皱的看向姜秣。
姜秣摇头拒绝,她还得在府里待差不多四年,“不用,我等年龄一到离府,而且小姐对我还不错。”
“那墨瑾便听姐姐的。”墨瑾有些失落道。
“对了,这路上可遇到什么有趣的事,不如说给姐姐听?”姜秣这会过了困劲,她瞧着墨瑾也不困的样子问道。
墨瑾的双眸发亮,说起来一路上所见所闻,姜秣听得津津有味,一想还得几年才能离开京城去外面看看,她内心深深叹了一口气。
姜秣听墨瑾说了快两刻钟,她抬头望向窗外,已是月上中天,姜秣连忙赶墨瑾回去休息了。
墨瑾躺在床上,盯着房顶,他查到了母亲不是自杀,而是死于那个女人的手,可那女人背后是已经当上国君的叔叔,如今他羽翼未丰,不好硬碰硬。
母亲留下的势力不多,太师他也不能全信,这次回玄临国,惊动了那个女人,回来的路上为了甩掉追杀的人,他在绕了好几个地方。她的人要查到他在这不过是时间问题。不能连累姐姐,他得快点把这件事处理干净,好在编了走镖的借口瞒住姐姐,姐姐和墨梨都不能出事。
*****
知道墨瑾短时间内不会再走镖,姜秣就让他多陪陪墨梨,自己则回了侯府。
今年除夕尽管司景修没在,侯府依旧热闹。
“今日收到景修派人送回来的信,信上景修说自己一切安好,母亲不必担心,”永定侯在宴席上道。
吴老夫人安心的点了点头,“景修没事就好,这次你回信给他,让他寄信勤快点,最好每月一次。”
永定侯笑道:“母亲放心,我今晚就回信。”
侯夫人在入座时还沉着一张脸,现下听到景修安好后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你怎么今日不拿出来给我看,害我担心一天。”
永定侯拍了拍侯夫人的肩膀,“这信也是刚送到,为夫之前不都是给夫人先看嘛。”
侯夫人拍掉永定侯的手,“我也要给景修回信。”
“我也要母亲。”坐在侯夫人身旁的司静茹说道。
晚上,司静茹依旧得了长辈们的同意出府游玩,不过这次只有她与司景晔和平阳郡主。
“小妹,一会上街人多,你跟紧了。”路上司景晔提醒道。
“知道了知道了,不如咱们去看新月斋的歌舞吧,我听若云说去年他们的歌舞可好看了。”司静茹看着司景晔请求道。
司景晔摆手拒绝,“这可不行,新月斋围观的人多,不安全。”
见司景晔不好劝,司静茹便去拉住平阳郡主的手,“嫂嫂,你劝劝大哥吧,他最听你的话了。”
平阳郡主安抚住司静茹的手,看向司景晔,“新月斋是子安名下的,不会出什么岔子,等会让人把我的令牌给掌柜,给我们安排一间厢房应是可以的。”
司景晔见平阳郡主都安排好了,自己也不想扫兴,“如此便听夫人的。”
“嫂嫂最好了。”司静茹挽着平阳郡主的手走在前面,姜秣与流苏、绿箩紧跟在其后。
墨瑾擦去墨梨挂在眼尾的泪珠,“我这不是回来
快半年未见,姜秣站在门口凝眸望去,眼前的少年又高了许多,身形比之前瘦了不少却依旧挺拔,添几分坚韧之气。面容轮廓愈发分明,眉骨投下的阴影让那双眸更显深邃,皮肤虽有些晒黑,却掩不住眉宇间的俊朗。
“姐姐,”墨瑾看向姜秣,眼角微微弯起,那颗小小的泪痣在斜阳里若隐若现。
姜秣上前往墨瑾的肩膀给了一拳,“你小子,出门这么久也不知道送封书信回来,害得小梨担心这么久。”
墨瑾笑了笑,“这次是我的不是,害小梨和姐姐担心。”
“你们这次怎么去了这么久?”人安全回来了,但姜秣还是想问问。
墨瑾看到姜秣眼底的担忧,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回程的路上,走过一个山谷时被山匪突袭,耽误了不少时间,好在东西都保住了。
“这次出去可有受伤?”姜秣打量墨瑾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伤痕。
“没有姐姐,我没受伤。”墨瑾转了一身给姜秣看。
“那便好,吃饭了吗?”此时也快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姜秣问道。
墨瑾点了点头,“我在路上吃过了一些,现在还不饿。”
姜秣感觉到墨瑾有些疲惫,“一路舟车劳累,赶紧回屋休整休整,今晚好好休息吧,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墨梨轻轻扯了扯墨瑾的衣袖,“哥哥,下次出去你要写信回来。”
“好。”
墨瑾回了自己的房间,见自己哥哥回来的墨梨开心不少。
当姜秣准备上床睡觉时,有人敲响了她的房门。
姜秣开门看到已经换了一身衣服的墨瑾,他站在门外,头发半干,一滴水珠从发梢顺着下巴滑落至衣襟。
“阿瑾?找我是有什么事吗?”姜秣想着,这会他应该在休息才对。
墨瑾垂眸看着姜秣,嗯了一声。
姜秣领着墨瑾在屋内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怎么了?”
墨瑾从怀中拿出一块翡翠手镯,“姐姐,这是我走镖时买的,你快戴上看看,合不合适。”
看着墨瑾手中,如玻璃一般通透又翠绿的翡翠手镯,姜秣一看就知道要不少银子,“阿瑾,如今你是赚钱了,但也不能乱花,上次你已经送了我个玉镯子了。”
“我没有乱花钱姐姐,我只是瞧着这镯子和姐姐很配。姐姐,你戴上试试。”墨瑾怕姜秣不收,有些着急解释。
姜秣见墨瑾也是一番好意,没拒绝戴在了手上。
墨瑾看着姜秣纤细的手腕上,戴着他送的手镯,眼底划过一丝欣喜。
“我戴上了,很好看,不过下次别再买了,我现在还在他人府上当丫鬟,不好戴这么好的东西。”姜秣对上了墨瑾微微弯起的眼尾。
“姐姐,要做丫鬟到什么时候,我如今身上还有银子,可以为姐姐赎身,”墨瑾眉头紧皱的看向姜秣。
姜秣摇头拒绝,她还得在府里待差不多四年,“不用,我等年龄一到离府,而且小姐对我还不错。”
“那墨瑾便听姐姐的。”墨瑾有些失落道。
“对了,这路上可遇到什么有趣的事,不如说给姐姐听?”姜秣这会过了困劲,她瞧着墨瑾也不困的样子问道。
墨瑾的双眸发亮,说起来一路上所见所闻,姜秣听得津津有味,一想还得几年才能离开京城去外面看看,她内心深深叹了一口气。
姜秣听墨瑾说了快两刻钟,她抬头望向窗外,已是月上中天,姜秣连忙赶墨瑾回去休息了。
墨瑾躺在床上,盯着房顶,他查到了母亲不是自杀,而是死于那个女人的手,可那女人背后是已经当上国君的叔叔,如今他羽翼未丰,不好硬碰硬。
母亲留下的势力不多,太师他也不能全信,这次回玄临国,惊动了那个女人,回来的路上为了甩掉追杀的人,他在绕了好几个地方。她的人要查到他在这不过是时间问题。不能连累姐姐,他得快点把这件事处理干净,好在编了走镖的借口瞒住姐姐,姐姐和墨梨都不能出事。
*****
知道墨瑾短时间内不会再走镖,姜秣就让他多陪陪墨梨,自己则回了侯府。
今年除夕尽管司景修没在,侯府依旧热闹。
“今日收到景修派人送回来的信,信上景修说自己一切安好,母亲不必担心,”永定侯在宴席上道。
吴老夫人安心的点了点头,“景修没事就好,这次你回信给他,让他寄信勤快点,最好每月一次。”
永定侯笑道:“母亲放心,我今晚就回信。”
侯夫人在入座时还沉着一张脸,现下听到景修安好后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你怎么今日不拿出来给我看,害我担心一天。”
永定侯拍了拍侯夫人的肩膀,“这信也是刚送到,为夫之前不都是给夫人先看嘛。”
侯夫人拍掉永定侯的手,“我也要给景修回信。”
“我也要母亲。”坐在侯夫人身旁的司静茹说道。
晚上,司静茹依旧得了长辈们的同意出府游玩,不过这次只有她与司景晔和平阳郡主。
“小妹,一会上街人多,你跟紧了。”路上司景晔提醒道。
“知道了知道了,不如咱们去看新月斋的歌舞吧,我听若云说去年他们的歌舞可好看了。”司静茹看着司景晔请求道。
司景晔摆手拒绝,“这可不行,新月斋围观的人多,不安全。”
见司景晔不好劝,司静茹便去拉住平阳郡主的手,“嫂嫂,你劝劝大哥吧,他最听你的话了。”
平阳郡主安抚住司静茹的手,看向司景晔,“新月斋是子安名下的,不会出什么岔子,等会让人把我的令牌给掌柜,给我们安排一间厢房应是可以的。”
司景晔见平阳郡主都安排好了,自己也不想扫兴,“如此便听夫人的。”
“嫂嫂最好了。”司静茹挽着平阳郡主的手走在前面,姜秣与流苏、绿箩紧跟在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