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头那句“去看看别人怎么撞南墙”的话,如同在王铁柱平静的心湖里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他不再满足于闭门造车式的苦修。每日完成废丹房的杂役和基础的站桩、灵力感悟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前往外门弟子们经常聚集演武、切磋的演武坪。
演武坪位于几座外院建筑环绕的中央广场,以坚硬的青罡石铺就,宽敞平坦。平日里,这里总是人影绰绰,呼喝声、兵刃破空声、灵力碰撞声不绝于耳。弟子们或独自练习武技法术,或三五成群切磋较量,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昂扬的斗志。
王铁柱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地观察着。
他看到有弟子修炼火球术,不顾灵力消耗,一味追求火球的体积和声势,往往三五次后便脸色发白,灵力不济,那硕大的火球却连青罡石地面都难以灼烧出明显的痕迹。
他看到有弟子练习御风诀,强行催动灵力,身形忽快忽慢,脚步虚浮,好几次都差点控制不住撞上旁人,引得一片惊呼和嘲笑。
他还看到有弟子在切磋中,面对对手迅疾的攻势,下意识地便按照《引气诀》中“遇强则强,以力破巧”的理念,鼓动全身灵力硬撼过去,结果往往是被更精妙的力量运用震得气血翻腾,甚至兵器脱手。
这些场景,无一不在印证着张老头那句“撞南墙”。
他们并非不努力,也并非没有天赋,只是…路走窄了。眼中只有功法的字句和长老的训导,却忽略了自身真实的感受,忽略了力量运用的巧劲,更忽略了与天地灵气那细微的共鸣。
王铁柱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不久前的自己。若非遇到老先生,他恐怕也会像这些人一样,在一次次的“硬撞”中头破血流,最终耗尽潜力,泯然众人。
一种庆幸,以及一股愈发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升腾。
他观察的重点,也开始从“他们怎么错”,慢慢转向“如果是我,该如何应对”。
当看到那名修炼火球术的弟子因灵力不济而失败时,他会想,如果控制灵力输出,追求火球内部的稳定与高温,而非徒有其表的大小,效果是否会更好?
当看到那名练习御风诀的弟子脚步踉跄时,他会想,如果结合自己站桩练就的下盘根基,是否能将御风带来的速度与自身的稳定更好地结合?
当看到切磋者硬撼失败时,他会想,如果当时不选择硬碰,而是利用步伐闪避,或者引导对方的力量,借力打力,结果是否会不同?
这些念头起初只是模糊的灵光,但随着观察的深入和自身修炼的体会,渐渐变得清晰。他甚至会下意识地在脑海中模拟推演,手脚也会随之做出微不可察的调整。
他的这种“只看不练”的怪异行为,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喂,那不是跟废丹房老骗子混在一起的王铁柱吗?在那儿傻站着看啥呢?”
“还能看啥?偷师呗!自己没本事,就指望看别人练会两手?”
“听说他走了狗屎运突破到练气四层,怕是根基虚浮,不敢下场了吧?哈哈哈!”
嘲讽声依旧存在,但经历了周霖事件后,这些声音明显少了许多,也低了许多,更多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鄙夷。
王铁柱对此充耳不闻。他的心志早已在一次次突破和老先生的“摔打”中磨练得坚如磐石。这些无关痛痒的嘲讽,根本无法动摇他分毫。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是在用别人的“南墙”,来映照自己的道路,印证老先生的“理论”。
这一日,他正默默观察着两名弟子以基础剑法“松涛剑诀”切磋,其中一人剑势大开大合,灵力灌注剑身,力求每一剑都势大力沉,另一人则剑走轻灵,试图以巧破力,但身法略显浮躁,几次都险些被对方沉重的剑势带偏。
王铁柱看得入神,脑海中不断推演着若是自己,该如何应对那势大力沉的劈砍,如何利用下盘稳固的优势化解冲击,又如何寻找对方力竭换气的瞬间进行反击…
就在这时,一阵响亮的钟声自执事堂方向传来,连续九响,悠扬肃穆,传遍了整个外门区域。
演武坪上所有的弟子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动作,抬头望向钟声传来的方向,脸上露出或紧张、或兴奋、或期待的神色。
“九响钟鸣!是宗门小比的通知!”
“终于要来了!就在十日后!”
“这次我一定要冲进前一百,获得进入‘藏经阁’一层挑选功法的资格!”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议论声四起。
宗门小比,是外门弟子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盛会之一,旨在检验弟子一年来的修炼成果,并据此分配下一年的资源和重点培养名额。排名前列者,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灵石丹药奖励,更有机会被内门长老看中,收为记名弟子,可谓一步登天!
王铁柱的心脏也随着钟声猛地跳动了一下。
十日后!
他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试,更是他验证自身道路,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不再停留,转身快步离开了演武坪,朝着北山废丹房的方向走去。
他需要将这个消息告诉老先生,也需要在最后的十天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
当他回到废丹房时,张老头正坐在屋檐下,手里拿着几根不知从哪儿扯来的柔韧草茎,慢悠悠地编着什么东西,看起来像是个…蝈蝈笼子?
“老先生,”王铁柱走上前,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宗门小比,十日后举行。”
张老头头也没抬,手指灵活地穿梭着草茎,含糊地应了一声:“哦…知道了。”
他的反应平淡得让王铁柱有些意外。
“弟子…想去参加。”王铁柱补充道,语气坚定。
张老头这才抬起眼皮,瞥了他一眼,浑浊的眼里没什么波澜:“想去就去呗,腿长在你自己身上。”
他低下头,继续编他的蝈蝈笼子,嘴里嘟囔着:“反正…甭管输赢,记得把地扫干净就行。”
王铁柱:“…”
他看着老先生那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激动和紧张,似乎有点…多余?
但他很快便释然了。
老先生的态度,不正说明他对自己有着绝对的信心吗?或者说,在他眼中,这场关乎无数外门弟子命运的小比,根本无足轻重?
王铁柱深吸一口气,不再多想。
他走到空地中央,再次摆开了“松涛剑诀”的起手式。这是外门弟子最普及的剑法之一,虽然粗浅,却包含了劈、刺、撩、挂等基础要素,正适合他目前演练心中所想。
他回忆着演武坪上看到的那些得失,结合自身站桩练就的沉稳,以及那丝与灵气交融的圆融之感,开始一招一式,缓慢而认真地演练起来。
他的剑招,没有大开大合的磅礴气势,也没有诡谲灵动的花哨变化,只有一种异常的稳定和协调。每一步踏出都扎实无比,每一个转身都流畅自然,剑锋划破空气,带着一种独特的、与周围灵气隐隐共鸣的韵律。
张老头编着蝈蝈笼子的手,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浑浊的眼角余光,扫过少年那沉稳挥剑的身影,一丝极淡的满意,悄然掠过。
随即,他又低下头,专心对付手中的草茎,仿佛世间万物,都不如他手中这个即将成型的蝈蝈笼子来得重要。
北山脚下,少年挥汗如雨,为十日后的初鸣,积蓄着力量。
而远处的青云宗,已然风起云涌。
他不再满足于闭门造车式的苦修。每日完成废丹房的杂役和基础的站桩、灵力感悟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前往外门弟子们经常聚集演武、切磋的演武坪。
演武坪位于几座外院建筑环绕的中央广场,以坚硬的青罡石铺就,宽敞平坦。平日里,这里总是人影绰绰,呼喝声、兵刃破空声、灵力碰撞声不绝于耳。弟子们或独自练习武技法术,或三五成群切磋较量,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昂扬的斗志。
王铁柱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地观察着。
他看到有弟子修炼火球术,不顾灵力消耗,一味追求火球的体积和声势,往往三五次后便脸色发白,灵力不济,那硕大的火球却连青罡石地面都难以灼烧出明显的痕迹。
他看到有弟子练习御风诀,强行催动灵力,身形忽快忽慢,脚步虚浮,好几次都差点控制不住撞上旁人,引得一片惊呼和嘲笑。
他还看到有弟子在切磋中,面对对手迅疾的攻势,下意识地便按照《引气诀》中“遇强则强,以力破巧”的理念,鼓动全身灵力硬撼过去,结果往往是被更精妙的力量运用震得气血翻腾,甚至兵器脱手。
这些场景,无一不在印证着张老头那句“撞南墙”。
他们并非不努力,也并非没有天赋,只是…路走窄了。眼中只有功法的字句和长老的训导,却忽略了自身真实的感受,忽略了力量运用的巧劲,更忽略了与天地灵气那细微的共鸣。
王铁柱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不久前的自己。若非遇到老先生,他恐怕也会像这些人一样,在一次次的“硬撞”中头破血流,最终耗尽潜力,泯然众人。
一种庆幸,以及一股愈发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升腾。
他观察的重点,也开始从“他们怎么错”,慢慢转向“如果是我,该如何应对”。
当看到那名修炼火球术的弟子因灵力不济而失败时,他会想,如果控制灵力输出,追求火球内部的稳定与高温,而非徒有其表的大小,效果是否会更好?
当看到那名练习御风诀的弟子脚步踉跄时,他会想,如果结合自己站桩练就的下盘根基,是否能将御风带来的速度与自身的稳定更好地结合?
当看到切磋者硬撼失败时,他会想,如果当时不选择硬碰,而是利用步伐闪避,或者引导对方的力量,借力打力,结果是否会不同?
这些念头起初只是模糊的灵光,但随着观察的深入和自身修炼的体会,渐渐变得清晰。他甚至会下意识地在脑海中模拟推演,手脚也会随之做出微不可察的调整。
他的这种“只看不练”的怪异行为,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喂,那不是跟废丹房老骗子混在一起的王铁柱吗?在那儿傻站着看啥呢?”
“还能看啥?偷师呗!自己没本事,就指望看别人练会两手?”
“听说他走了狗屎运突破到练气四层,怕是根基虚浮,不敢下场了吧?哈哈哈!”
嘲讽声依旧存在,但经历了周霖事件后,这些声音明显少了许多,也低了许多,更多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鄙夷。
王铁柱对此充耳不闻。他的心志早已在一次次突破和老先生的“摔打”中磨练得坚如磐石。这些无关痛痒的嘲讽,根本无法动摇他分毫。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是在用别人的“南墙”,来映照自己的道路,印证老先生的“理论”。
这一日,他正默默观察着两名弟子以基础剑法“松涛剑诀”切磋,其中一人剑势大开大合,灵力灌注剑身,力求每一剑都势大力沉,另一人则剑走轻灵,试图以巧破力,但身法略显浮躁,几次都险些被对方沉重的剑势带偏。
王铁柱看得入神,脑海中不断推演着若是自己,该如何应对那势大力沉的劈砍,如何利用下盘稳固的优势化解冲击,又如何寻找对方力竭换气的瞬间进行反击…
就在这时,一阵响亮的钟声自执事堂方向传来,连续九响,悠扬肃穆,传遍了整个外门区域。
演武坪上所有的弟子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动作,抬头望向钟声传来的方向,脸上露出或紧张、或兴奋、或期待的神色。
“九响钟鸣!是宗门小比的通知!”
“终于要来了!就在十日后!”
“这次我一定要冲进前一百,获得进入‘藏经阁’一层挑选功法的资格!”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议论声四起。
宗门小比,是外门弟子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盛会之一,旨在检验弟子一年来的修炼成果,并据此分配下一年的资源和重点培养名额。排名前列者,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灵石丹药奖励,更有机会被内门长老看中,收为记名弟子,可谓一步登天!
王铁柱的心脏也随着钟声猛地跳动了一下。
十日后!
他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试,更是他验证自身道路,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不再停留,转身快步离开了演武坪,朝着北山废丹房的方向走去。
他需要将这个消息告诉老先生,也需要在最后的十天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
当他回到废丹房时,张老头正坐在屋檐下,手里拿着几根不知从哪儿扯来的柔韧草茎,慢悠悠地编着什么东西,看起来像是个…蝈蝈笼子?
“老先生,”王铁柱走上前,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宗门小比,十日后举行。”
张老头头也没抬,手指灵活地穿梭着草茎,含糊地应了一声:“哦…知道了。”
他的反应平淡得让王铁柱有些意外。
“弟子…想去参加。”王铁柱补充道,语气坚定。
张老头这才抬起眼皮,瞥了他一眼,浑浊的眼里没什么波澜:“想去就去呗,腿长在你自己身上。”
他低下头,继续编他的蝈蝈笼子,嘴里嘟囔着:“反正…甭管输赢,记得把地扫干净就行。”
王铁柱:“…”
他看着老先生那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激动和紧张,似乎有点…多余?
但他很快便释然了。
老先生的态度,不正说明他对自己有着绝对的信心吗?或者说,在他眼中,这场关乎无数外门弟子命运的小比,根本无足轻重?
王铁柱深吸一口气,不再多想。
他走到空地中央,再次摆开了“松涛剑诀”的起手式。这是外门弟子最普及的剑法之一,虽然粗浅,却包含了劈、刺、撩、挂等基础要素,正适合他目前演练心中所想。
他回忆着演武坪上看到的那些得失,结合自身站桩练就的沉稳,以及那丝与灵气交融的圆融之感,开始一招一式,缓慢而认真地演练起来。
他的剑招,没有大开大合的磅礴气势,也没有诡谲灵动的花哨变化,只有一种异常的稳定和协调。每一步踏出都扎实无比,每一个转身都流畅自然,剑锋划破空气,带着一种独特的、与周围灵气隐隐共鸣的韵律。
张老头编着蝈蝈笼子的手,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浑浊的眼角余光,扫过少年那沉稳挥剑的身影,一丝极淡的满意,悄然掠过。
随即,他又低下头,专心对付手中的草茎,仿佛世间万物,都不如他手中这个即将成型的蝈蝈笼子来得重要。
北山脚下,少年挥汗如雨,为十日后的初鸣,积蓄着力量。
而远处的青云宗,已然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