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倒计时归零,如同断头台的铡刀落下,将前进基地-07号空间站与所有清理者彻底割裂。
林莽驾驶着骨架已然强化、内里却仍需雕琢的无暇号,被无形的力场轻柔而坚决地“推”入深邃的紫雾。
回望那颗巨大的金属星球,其外壳正在上演一场冰冷的蜕变,装甲移位,巨构浮现,预示着一个游牧时代的开启。
公共频道在短暂的、充满恐慌与咒骂的喧嚣后,迅速被空间站强大的屏蔽力场掐灭,陷入死寂。
失去了统一的灯塔,清理者群体瞬间化作一盘散沙。
大型团队如迁徙的象群,朝着记忆中的资源点或秘密基地集结;
小型队伍则像受惊的鱼群,仓促组合,发出微弱的合作信号;
更多的独行者,则如林莽一般,如同被狂风吹散的星尘,毫不犹豫地向着各个方向遁去,将警惕与孤独刻在每一次引擎的闪烁中。
当务之急,是彻底消化此次撤离前的收获,将勋章特权换来的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并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避风港来完成这一切。
就在他专注驾驶时,传感器传来警报,发现了一处理想的临时据点——一个位于庞大碎石带边缘、由几块巨型陨石引力相互束缚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小型重力场。
内部结构复杂,易于隐藏,扫描显示有微弱的金属反应和惰性气体残留,环境相对平静。
“就是这里了。”他推动操纵杆,无暇号划出一道冷静的轨迹,毅然驶向与大多数逃难船流相反的方向。
航行是意识层面的跋涉。
舷窗外是千篇一律、令人心智麻木的紫雾,偶尔有僵死的岩石或冻结的能量团块掠过,如同宇宙坟场飘散的纸钱。
他凭借强化后的传感器,谨慎地规避着可能存在危险或窥探的空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一片由古老星辰残骸形成的、广袤而寂静的碎石带。
这里的地形复杂得如同神魔的迷宫,巨大的岩体在引力的微妙平衡下悬浮、碰撞,形成了无数天然的庇护所与陷阱。
他花了些时间,才找到一个理想的藏身之处:一个背靠着小行星般巨岩,入口狭窄且曲折的凹坑,内部空间却相对宽敞稳定。
无暇号悄无声息地滑入其中,环境模拟系统启动,船体光泽迅速黯淡,纹理与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仿佛它本就是这块巨岩的一部分。
安全环境已然找到,林莽开始了最重要的环节——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他首先清点了自己拼尽财力换来的物资,这是他在荒野中立足的初始资本:
药剂储备有应急保命的高效生命恢复药剂 x5。
应对“归零者”带来的深层精神震荡高级精神稳定剂 x3。
关键时刻提升定心术威力的心念力催化针剂 x2。
常规防护的通用抗污染血清 x5。
装备升级材料有光子步枪升级用的高纯度能量电容 x4 ,防护服能量系统优化用的微型反应炉冷却单元 x2 ,提升载具和防护服隐匿性的一套影鳞光学迷彩涂层材料。
生存物资储备高密度能量块 x20,标准维修材料包 x3,足量营养膏与清水。
盘点完物资,他调出存储在终端里的、自己倾家荡产购买的“多功能战术移动基地”图纸全神贯注地研究起来。
看到强化型模块化舰体结构框架,这份图纸展示了如何利用星髓钢锭和超导晶体进一步加固龙骨和关键连接点,并预留出标准化的接口通道。
这不仅是防御的提升,更是未来无限可能的基础。
“堡垒”级护盾发生器核心图纸,详解了其能量回路和频率调制原理。
林莽按照指引,将能量块接入核心,启动初始化程序。
随着低沉的嗡鸣声,一层厚实、均匀的淡蓝色能量护盾以飞船为中心展开,强度读数稳定在一个令人安心的数值,远超从前。
“针刺”级多功能武器平台基座,虽然暂时没有额外的武器模块加载,但基座本身也具备基础的能量射线发射能力。
林莽熟悉了其操控界面和射击模式,将其与飞船火控系统成功链接。
真正的“工作”,此刻才开始。
他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感知、来熟悉拼了老命换来的新生力量——那与维修包融合后的纳米母体谐振核心 ,以及由其孕育的自适应纳米修复系统。
古老的机械维修包的铁盒子和纳米母体谐振核心的十二面金属装置,融合到一起是那种水到渠成的自然随意感,就是差点抽干林莽的精神力和心念力。
全新的金字塔状的自适应纳米修复系统被安装在了工作舱的中心位置。
林莽没有急于行动,而是首先关闭了主引擎,只保留维生系统的最低功耗运行。
舱内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他能清晰地听到空气循环系统的微弱气流声,以及自己平稳的呼吸。
他闭上眼,意识缓缓下沉,如同潜入深湖,去触碰那片位于感知边缘的、银紫色的、温暖而活跃的光晕——那是纳米系统与他生命场域交织的界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起初只是模糊的感应,如同隔着一层水波观察。
他调整呼吸,将精神集中,如同施展定心术时那般,将一缕精纯的意念,混合着一丝源自心念层面的、带有明确指向性的“意志”,如同轻柔的触手,探入那片光晕。
共鸣,在刹那间产生。
那团银紫色的光晕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传递来的不再是被动的待机信号,而是一种初生意识般的“苏醒”与“渴望交流”的雀跃。
它不再是一件工具,更像是一个亟待引导和共同成长的“共生灵”。
林莽能清晰地“感知”到系统内部那无数纳米单元的活跃状态,它们对能量的细微需求,对不同物质所散发出的“亲和”或“排斥”的微妙倾向。
他没有选择外部的材料,而是将意念首先投向了无暇号本身,从最熟悉的驾驶舱开始。
意念所至,银紫色的光丝如同拥有生命的藤蔓,从舱壁、控制台、乃至座椅的表面悄然渗出,并非实体,而是能量的具象。
它们轻柔地抚过每一个操作界面,每一根控制线缆。
林莽的脑海中瞬间涌入海量信息:引擎功率输出的微小损耗、传感器阵列某个节点的响应延迟、甚至座椅对人体压力分布不够优化的反馈……这些平日难以察觉的细节,此刻清晰无比。
更奇妙的是,纳米系统开始自发地行动。
林莽驾驶着骨架已然强化、内里却仍需雕琢的无暇号,被无形的力场轻柔而坚决地“推”入深邃的紫雾。
回望那颗巨大的金属星球,其外壳正在上演一场冰冷的蜕变,装甲移位,巨构浮现,预示着一个游牧时代的开启。
公共频道在短暂的、充满恐慌与咒骂的喧嚣后,迅速被空间站强大的屏蔽力场掐灭,陷入死寂。
失去了统一的灯塔,清理者群体瞬间化作一盘散沙。
大型团队如迁徙的象群,朝着记忆中的资源点或秘密基地集结;
小型队伍则像受惊的鱼群,仓促组合,发出微弱的合作信号;
更多的独行者,则如林莽一般,如同被狂风吹散的星尘,毫不犹豫地向着各个方向遁去,将警惕与孤独刻在每一次引擎的闪烁中。
当务之急,是彻底消化此次撤离前的收获,将勋章特权换来的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并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避风港来完成这一切。
就在他专注驾驶时,传感器传来警报,发现了一处理想的临时据点——一个位于庞大碎石带边缘、由几块巨型陨石引力相互束缚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小型重力场。
内部结构复杂,易于隐藏,扫描显示有微弱的金属反应和惰性气体残留,环境相对平静。
“就是这里了。”他推动操纵杆,无暇号划出一道冷静的轨迹,毅然驶向与大多数逃难船流相反的方向。
航行是意识层面的跋涉。
舷窗外是千篇一律、令人心智麻木的紫雾,偶尔有僵死的岩石或冻结的能量团块掠过,如同宇宙坟场飘散的纸钱。
他凭借强化后的传感器,谨慎地规避着可能存在危险或窥探的空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一片由古老星辰残骸形成的、广袤而寂静的碎石带。
这里的地形复杂得如同神魔的迷宫,巨大的岩体在引力的微妙平衡下悬浮、碰撞,形成了无数天然的庇护所与陷阱。
他花了些时间,才找到一个理想的藏身之处:一个背靠着小行星般巨岩,入口狭窄且曲折的凹坑,内部空间却相对宽敞稳定。
无暇号悄无声息地滑入其中,环境模拟系统启动,船体光泽迅速黯淡,纹理与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仿佛它本就是这块巨岩的一部分。
安全环境已然找到,林莽开始了最重要的环节——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他首先清点了自己拼尽财力换来的物资,这是他在荒野中立足的初始资本:
药剂储备有应急保命的高效生命恢复药剂 x5。
应对“归零者”带来的深层精神震荡高级精神稳定剂 x3。
关键时刻提升定心术威力的心念力催化针剂 x2。
常规防护的通用抗污染血清 x5。
装备升级材料有光子步枪升级用的高纯度能量电容 x4 ,防护服能量系统优化用的微型反应炉冷却单元 x2 ,提升载具和防护服隐匿性的一套影鳞光学迷彩涂层材料。
生存物资储备高密度能量块 x20,标准维修材料包 x3,足量营养膏与清水。
盘点完物资,他调出存储在终端里的、自己倾家荡产购买的“多功能战术移动基地”图纸全神贯注地研究起来。
看到强化型模块化舰体结构框架,这份图纸展示了如何利用星髓钢锭和超导晶体进一步加固龙骨和关键连接点,并预留出标准化的接口通道。
这不仅是防御的提升,更是未来无限可能的基础。
“堡垒”级护盾发生器核心图纸,详解了其能量回路和频率调制原理。
林莽按照指引,将能量块接入核心,启动初始化程序。
随着低沉的嗡鸣声,一层厚实、均匀的淡蓝色能量护盾以飞船为中心展开,强度读数稳定在一个令人安心的数值,远超从前。
“针刺”级多功能武器平台基座,虽然暂时没有额外的武器模块加载,但基座本身也具备基础的能量射线发射能力。
林莽熟悉了其操控界面和射击模式,将其与飞船火控系统成功链接。
真正的“工作”,此刻才开始。
他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感知、来熟悉拼了老命换来的新生力量——那与维修包融合后的纳米母体谐振核心 ,以及由其孕育的自适应纳米修复系统。
古老的机械维修包的铁盒子和纳米母体谐振核心的十二面金属装置,融合到一起是那种水到渠成的自然随意感,就是差点抽干林莽的精神力和心念力。
全新的金字塔状的自适应纳米修复系统被安装在了工作舱的中心位置。
林莽没有急于行动,而是首先关闭了主引擎,只保留维生系统的最低功耗运行。
舱内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他能清晰地听到空气循环系统的微弱气流声,以及自己平稳的呼吸。
他闭上眼,意识缓缓下沉,如同潜入深湖,去触碰那片位于感知边缘的、银紫色的、温暖而活跃的光晕——那是纳米系统与他生命场域交织的界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起初只是模糊的感应,如同隔着一层水波观察。
他调整呼吸,将精神集中,如同施展定心术时那般,将一缕精纯的意念,混合着一丝源自心念层面的、带有明确指向性的“意志”,如同轻柔的触手,探入那片光晕。
共鸣,在刹那间产生。
那团银紫色的光晕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传递来的不再是被动的待机信号,而是一种初生意识般的“苏醒”与“渴望交流”的雀跃。
它不再是一件工具,更像是一个亟待引导和共同成长的“共生灵”。
林莽能清晰地“感知”到系统内部那无数纳米单元的活跃状态,它们对能量的细微需求,对不同物质所散发出的“亲和”或“排斥”的微妙倾向。
他没有选择外部的材料,而是将意念首先投向了无暇号本身,从最熟悉的驾驶舱开始。
意念所至,银紫色的光丝如同拥有生命的藤蔓,从舱壁、控制台、乃至座椅的表面悄然渗出,并非实体,而是能量的具象。
它们轻柔地抚过每一个操作界面,每一根控制线缆。
林莽的脑海中瞬间涌入海量信息:引擎功率输出的微小损耗、传感器阵列某个节点的响应延迟、甚至座椅对人体压力分布不够优化的反馈……这些平日难以察觉的细节,此刻清晰无比。
更奇妙的是,纳米系统开始自发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