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整合-《诡墟清理者》

  苏娴肯定道,“它就像一个活的、自我维持的永恒反应堆,完美地实现了精神力到生命能量的闭环。

  如果能获得一个完整的、保持活性的心光螺旋,并将其置于稳定的能量环境中,它就能自动汲取周围的精神力,包括你主动引导的精神力,并将其转化为纯净的生命能量输出。

  其转化效率或许不如某些理论上的极限,但胜在绝对稳定、温和,且蕴含着一丝‘地脉织梦者’本身悠长生命的特性,对巩固生命本源大有裨益。”

  希望之光在林莽眼中亮起。

  果然存在!

  而且听起来,这心光螺旋比之前想象的任何设备或器官都更加强大和契合。

  “那么,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种‘地脉织梦者’?获取心光螺旋是否极其困难?”

  他立刻追问,深知如此神奇的生物绝非易与之辈。

  “极其困难,而且并非通过战斗。”

  苏娴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

  “‘地脉织梦者’本身几乎没有攻击性,它们深藏于地底,与环境几乎融为一体。

  它们的防御,来自于其悠长生命所积累的、近乎实质化的精神壁垒,以及它们所处的、往往极端复杂危险的地下环境。”

  她将几个已知可能存在地脉织梦者活动迹象的深层地下重力点坐标发送了过来,这些地方通常以错综复杂的地缝、活跃的地脉能量和特殊的地下生态着称。

  “获取心光螺旋,不能依靠武力。”

  苏娴郑重告诫。

  “任何攻击性的行为,都会引发它们精神壁垒的激烈反弹,甚至可能导致心光螺旋自毁。

  必须用最温和的方式,以纯粹的精神力与之沟通,表达你的请求,并付出相应的‘代价’,通常是大量精纯的、无属性的精神力作为‘馈赠’,模拟它们自然转化过程中的消耗,才有可能让它们‘自愿’分离出一小部分心光螺旋的次级组织,这足够你使用了。

  强行夺取,只会一无所获,甚至遭遇不测。”

  以精神沟通?付出“馈赠”?

  这完全超出了林莽之前所有的经验。

  这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交易,而非狩猎。

  “我明白了。非常感谢您,苏大师。”

  林莽由衷地说道。

  这份情报不仅指明了方向,更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

  “探索生命的奥秘,本就是无尽的旅程。”

  苏娴的声音柔和下来:

  “‘地脉织梦者’是这片土地真正的瑰宝,对待它们,需要敬畏之心。希望你能找到与它们共处的方式。另外……‘远征之矛’汇聚了各方势力,务必谨慎。”

  通讯结束。

  龙蛸号的舰桥内恢复了寂静。

  林莽消化着这惊人的信息。

  地下蠕虫形态的古老生物……以精神力转化生命力维系万年寿命……需要以精神沟通和馈赠换取其核心组织……

  这完全是一条与系统科技背道而驰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神秘。它要求的不再是武力征服,而是理解、沟通与交换。

  他调出苏娴发送的坐标,那是一片被称为“深层回响峡谷”的复杂地下区域。

  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可能是有生以来最奇特也最艰巨的挑战。

  他需要准备的,不是更强的武器,而是更精纯的精神力,以及一份……平和与敬畏的心态。

  系统的道路走不通,便走这诡墟自身的路。

  而这条路,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加深邃,更加接近这片废墟之下,隐藏的古老心跳。

  离开远征之矛前往未知的“深层回响峡谷”之前,林莽站在龙蛸号舰桥内,目光穿透舷窗,落在自己那身历经多次修补强化的灰银色防护服上。

  它曾救过他多次,但面对即将深入大地脉络、与古老生命进行精神层面交流的旅程,这套以金属和能量回路为主的造物,显得过于“冰冷”和“隔阂”。

  审视着那套伴随他许久的灰银色防护服。

  它上面的每一道划痕、每一处修补,都诉说着生存的艰辛。

  外挂的背包、采集臂、扫描仪阵列以及背部的喷射引擎,虽然功能实用,但在面对越来越诡异的威胁和需要深度环境交互的任务时,这套拼凑式的装备显得臃肿、迟滞,且缺乏本质上的协同。

  他需要的是一套能与自身生命场完美同步,将所有功能无缝整合的战甲。

  没有急于前往功勋商城,而是再次进入了科研区的分析实验室。

  这一次,他申请了对自身防护服及其所有外挂模块进行系统性功能析解与生物整合可行性评估,并再次提供了龙蛸号生物框架数据和晶穹水母活性样本作为生物融合的参考基准。

  防护服连同背包、采集器、扫描仪、喷射引擎被一同置入大型分析舱。

  无数探针同时连接这些部件,分析其能量流、数据链和物理接口。晶穹水母的组织则在特定培养液中,与防护服材料及纳米单元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

  【系统性析解目标:防护服主体及外挂功能模块(背包/采集/扫描/推进) / 生物融合参考数据。】

  【开始模块功能核心提取……能源链路优化模拟……生物结构替代可行性分析……神经接口统一化重构……】

  林莽注视着全息投影。

  代表外挂模块的虚拟部件被逐一拆解,其核心功能被抽象出来:

  背包代表能源储备与物质存储,采集器代表物质接触与微观操作,扫描仪代表多频谱环境感知,喷射引擎代表机动与姿态控制。

  投影显示,这些功能完全可以通过特化的生物组织与神经织网实现,并能与使用者本体感知和反应系统直接耦合,效率远超机械接口。

  【析解完成。综合评估与整合方案生成。】

  【析解完成。综合评估报告生成。】

  【优势:自适应纳米单元展现出卓越的生物与非生物材料整合潜力,可作为战甲“神经系统”。

  残留组织蕴含空间亲和与能量纯化特性,可引导战甲进化方向。现有防护服材料提供了可靠的物理基础。】

  【劣势:传统结构严重阻碍使用者的生物力场与外界环境及目标生物的有效交互。对精细精神波动的感知与传递效率低下。】

  【整合方案:织缕型生物活性战甲培育蓝图。

  以使用者为蓝本,培育全覆盖式生物活性战甲。

  战甲皮下层将培育出高密度生物电池组织与可扩张的可替代背包异空间囊袋。

  十指指尖集成可替代采集器超敏接触感知器与微型物质分解/汲取单元。

  战甲表层,尤其头盔区域集成多频谱生物感应细胞,与使用者视觉、听觉神经直连,并可接收龙蛸号增强数据流以替代扫描仪。

  背部、四肢关节处集成生物矢量喷射腔,内部模拟晶穹水母空间推进原理,提供更强机动性与短距悬浮以替代喷射引擎。

  纳米单元构筑全身神经织网,确保所有功能与使用者意念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