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初歇,政事堂茶房外的青石阶上还覆着薄薄一层霜。
晨光微透,檐角冰棱滴落水珠,一声声敲在人心头。
苏晏清踏阶而入,素色官袍未佩金绶,只披一件鸦青斗篷,袖口压着暗纹梅枝。
她步履轻缓,却每一步都落在砖缝之间,仿佛丈量过这方寸之地的气流走向。
茶房内炉火未熄,老茶婆佝偻着背,正用竹筛慢条斯理地筛着新到的云雾茶。
她动作迟滞,手指关节泛红,袖口边缘沾着些不易察觉的灰白粉末,随动作簌簌落下,混入茶叶之中。
苏晏清不动声色走近,目光掠过灶台、陶瓮、铜壶,最后落在那把釉色斑驳的旧瓷壶上——正是昨夜指尖沾灰的那一把。
“李婆子,这几日茶饮可齐全?”她语气温和,像寻常巡查小吏。
老茶婆抬起头,浑浊眼底闪过一丝慌乱,忙不迭点头:“齐……齐全的,大人,每日按例登记,一两不少。”
苏晏清微微颔首,从随身锦袋中取出七日茶引簿册,摊于案上。
她并指如刀,在纸页间轻轻一划,闭目凝神。
七感辨味法——起。
视其色:第三日至第五日所录茶叶,色泽过于匀净,竟无半点焦斑或叶脉断裂,反常得不像手工炒制之物;
嗅其气:干嗅时清香淡雅,可近鼻细闻,却有一缕腐甜藏于底韵,似熏香将尽时的余烬;
触其质:指尖捻碎一片干叶,触感微黏,如同沾了薄浆;
焙之验:取一小撮置铜勺文火轻焙,烟气升腾刹那,那股甜腥骤然浓烈,带着几分尸蜡燃尽般的腻滞。
她眸光一沉。
再抬眼,已落在老茶婆的手上。
那双布满裂口的手正在抖落筛网,指甲缝里嵌着极细的银砂,在晨光下泛出冷芒。
苏晏清心头一震。
那是地库“云龙笺”的防伪粉——由玄铁磨粉混银屑制成,专用于边关密折与皇室贡品封缄,严禁外流。
而此刻,它竟出现在一个煮茶妇的指缝中!
电光石火间,一切串联成线。
香篆生并非直接施香,而是将“九转梦香”溶于特制药液,浸泡茶引纸张。
待老茶婆每日以水浸润茶引、投叶烹煮时,香气便随热汽蒸腾,无声无息渗入百官肺腑。
七日为周期,魇毒潜伏,惑神乱志,令人于梦中被种下执念——所谓“心觉全开”,不过是集体中毒后的神经亢奋。
难怪梁录事夜夜梦见焚灶,醒来满口焦苦。
那不是幻觉,是身体在呼救。
她缓缓合上茶引簿,指尖冰凉。
这一局,毒不在膳,而在信。
朝堂运转,仰赖文书流转,若连最基础的茶引都能被染毒,还有什么不可篡?
“李婆子,”她忽而轻笑,“你这壶水,烧了多久了?”
老茶婆一怔:“回……回大人,刚沸不久。”
“可我听水声,已滚三刻有余。”苏晏清走近灶台,执起瓷壶倾水入盏,汤色清亮,唯有一圈极淡的粉晕浮于表面,须得逆光才可见。
她不动声色收了证样,转身离去,身影隐入廊下薄雾。
半个时辰后,国子监偏阁密室。
梁录事跪坐在蒲团上,双手颤抖,额角沁汗。
他双目赤红,显然又经历了一夜噩梦煎熬。
“我……我又梦见了……七灶……火……孩子哭……”他声音嘶哑,喉间滚动着吞咽的动作,仿佛真尝到了焦糊之味。
苏晏清端来一碗清水,递至他唇边:“含漱,勿咽,吐于盘中。”
梁录事依言照做。
清水入口片刻,竟泛起淡淡浊气,她以银针轻搅,瓷盘底部渐渐析出细碎如盐的淡粉色结晶,晶莹剔透,形似梅花。
“这是‘梦香’代谢残质,已在你脏腑结痂。”她声音低缓,却字字如钉,“若再饮三日此茶,魂魄将永久困于幻境,醒不过来。”
梁录事浑身剧颤,猛然叩首:“求大人救我!卑职愿以性命赎罪!”
“我能救你,但你要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为何要篡改边关军报?是谁授意?”
梁录事呼吸急促,嘴唇开合数次,终是崩溃:“是……是右相……他说……监国势弱,需造边患之象,逼陛下提前归政……三道军情皆被调换……战报变捷书,捷书变败讯……我……我只是不想死……”
苏晏清眸光冷冽如霜。
果然如此。
借梦香控人心智,再以虚假军情动摇国本,步步为营,直指监国废立——这才是真正的杀局。
她起身,拂袖决断:“备药。炊火阁今夜不眠。”
当夜,炊火阁灯火通明。
五口小鼎依次排开,炉火熊熊。
第一鼎,青梅榨汁,酸气冲鼻,能破迷障;
第二鼎,黄连煎汤,苦如胆汁,涤荡神魂;
第三鼎,老姜烈酒同煮,辣焰升腾,催人惊醒;
第四鼎,深海盐卤浓缩,咸涩刺舌,定志宁神;
第五鼎,十年老骨慢煨,鲜髓如乳,补耗损之元。
此即“五味惊神汤”——以五味极端刺激强行唤醒沉沦之识海,犹如五雷贯顶,非大毅力者不能承受。
梁录事跪坐于前,面色惨白。
第一匙酸梅汁入口,他猛地呛咳,眼泪直流;
第二匙黄连汤下肚,呕吐不止,几欲昏厥;
待第三匙姜醴入喉,灼痛自咽喉直贯丹田,他突然放声大哭,口中喃喃:“我对不起你们……我不该听命于他……边关根本没有失守……是我改了奏报……是他拿我家人威胁我……”
供词落地,字字如刀。
苏晏清静静听着,手中玉匙未停。
窗外更深露重,风穿檐角,似有窸窣之声掠过瓦面。
而就在茶房角落,那把曾煮过无数“梦茶”的旧瓷壶,正静静立于灶台,壶嘴微张,仿佛仍在吐纳某种无形之毒。
某处暗巷,一人影疾行而来,黑巾蒙面,袖中香囊微燃。
他知道——事情败露了。
夜色如墨,政事堂茶房外万籁俱寂。
残雪压檐,偶尔簌簌滑落,惊起一阵微响。
香篆生贴墙潜行,黑巾蒙面,袖中香囊已燃起一缕幽蓝薄烟,似蛇游走于寒气之中。
他眸光阴冷,指尖微颤——不是惧,而是恨。
他早该想到的。
那日苏晏清不过轻问一句“水烧了多久”,便如利刃剖开七日迷雾。
她竟从一盏茶汤里,嗅出了梦香的根脉!
更可怖的是,她用一碗清水,逼出了梁录事体内积毒,撬开了他的嘴。
如今证据暴露,布局崩塌,他只剩最后一步:毁掉瓷壶、焚尽茶引,让一切回归混沌。
茶房门无声开启,香篆生闪身而入,直扑灶台。
他抓起那把旧瓷壶,正欲砸向地面,忽觉鼻尖一凉——仿佛冬风穿骨,又似冰针刺魂。
抬头刹那,一只通体漆黑的小狸奴蹲踞梁上,双目泛着琥珀金光,口中衔着一只细纱织就的香袋,正轻轻一抖,将方才吸入的蓝烟尽数封入袋中。
“阿嗅……”香篆生咬牙低吼,“你这畜生,也敢坏我大事!”
话音未落,窗外风声骤紧。
数道黑影破雾而来,玄衣佩刀,落地无声。
为首之人立于阶前,斗篷翻卷如铁翼,眉眼冷峻如霜刃裁成——正是萧决。
“玄镜司办案,私闯重地者,格杀勿论。”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
香篆生冷笑后退,背抵灶台。
火膛余烬尚温,映得他面容忽明忽暗。
“你们破得了香,破不了命。”他一字一顿,眼中竟无惧意,唯有癫狂的笃定,“梦已种下,心魇不灭。只要有人贪权、惧死、念旧、恋味,‘九转梦香’便永不消散。”
说罢,他猛然跃起,纵身投入身后焚炉!
火焰轰然腾起,吞噬了他的身影。
在烈焰升腾的最后一瞬,他手臂疾扬,一只乌木香匣破空而出,划过长夜,稳稳落于膳政司官衙门前石阶之上,发出一声轻响,宛如叩门。
翌日清晨,苏晏清踏雪而来。
她俯身拾匣,指尖触及那一寸冰凉乌木,竟似有细微震颤自内传出,如同沉眠之物在梦中呼吸。
她凝视片刻,并未开启,亦未焚毁,只将其置于书案正中,与《炊政手札》并列。
炊火阁余烬未冷。
她提笔研墨,将昨夜熬制的“五味惊神汤”配方细细誊录,字迹沉稳,力透纸背。
末了,朱笔批注:
“味可奴人,亦可醒人。酸以破执,苦以涤妄,辛以激神,咸以定志,鲜以养元。自此,膳政司不只掌膳,更掌心。”
墨迹未干,圣旨已至。
皇帝准其所奏,颁行“百官清味令”:凡入政事堂者,须经“残茶验香”;茶引由膳政司专供,不得私采;每月初一,百官齐聚政事堂东阁,共饮“五味汤”,以涤心障、防魇侵。
朝堂哗然,却无人敢驳。
退朝之后,萧决悄然递来一份密报,封口烙着玄镜司独有的鸦纹印。
苏晏清拆启,目光一凝——
“北境心锁灶,昨夜火光复现。”
她指节收紧,掌心梅核硌出浅痕,唇间逸出一声极轻的呢喃:“这次,我要带火回去。”
风穿窗棂,拂动案头乌木香匣。
匣缝之间,一丝几不可察的香气悄然渗出,又被晨光吞没。
而檐下,阿嗅悄然而至,蹲坐于廊角阴影中,望向那匣子,耳尖微动,喉咙里滚出低沉的呜咽。
它每日晨昏必来,只为守那一隙微颤——
仿佛有什么,正在缓慢苏醒。
晨光微透,檐角冰棱滴落水珠,一声声敲在人心头。
苏晏清踏阶而入,素色官袍未佩金绶,只披一件鸦青斗篷,袖口压着暗纹梅枝。
她步履轻缓,却每一步都落在砖缝之间,仿佛丈量过这方寸之地的气流走向。
茶房内炉火未熄,老茶婆佝偻着背,正用竹筛慢条斯理地筛着新到的云雾茶。
她动作迟滞,手指关节泛红,袖口边缘沾着些不易察觉的灰白粉末,随动作簌簌落下,混入茶叶之中。
苏晏清不动声色走近,目光掠过灶台、陶瓮、铜壶,最后落在那把釉色斑驳的旧瓷壶上——正是昨夜指尖沾灰的那一把。
“李婆子,这几日茶饮可齐全?”她语气温和,像寻常巡查小吏。
老茶婆抬起头,浑浊眼底闪过一丝慌乱,忙不迭点头:“齐……齐全的,大人,每日按例登记,一两不少。”
苏晏清微微颔首,从随身锦袋中取出七日茶引簿册,摊于案上。
她并指如刀,在纸页间轻轻一划,闭目凝神。
七感辨味法——起。
视其色:第三日至第五日所录茶叶,色泽过于匀净,竟无半点焦斑或叶脉断裂,反常得不像手工炒制之物;
嗅其气:干嗅时清香淡雅,可近鼻细闻,却有一缕腐甜藏于底韵,似熏香将尽时的余烬;
触其质:指尖捻碎一片干叶,触感微黏,如同沾了薄浆;
焙之验:取一小撮置铜勺文火轻焙,烟气升腾刹那,那股甜腥骤然浓烈,带着几分尸蜡燃尽般的腻滞。
她眸光一沉。
再抬眼,已落在老茶婆的手上。
那双布满裂口的手正在抖落筛网,指甲缝里嵌着极细的银砂,在晨光下泛出冷芒。
苏晏清心头一震。
那是地库“云龙笺”的防伪粉——由玄铁磨粉混银屑制成,专用于边关密折与皇室贡品封缄,严禁外流。
而此刻,它竟出现在一个煮茶妇的指缝中!
电光石火间,一切串联成线。
香篆生并非直接施香,而是将“九转梦香”溶于特制药液,浸泡茶引纸张。
待老茶婆每日以水浸润茶引、投叶烹煮时,香气便随热汽蒸腾,无声无息渗入百官肺腑。
七日为周期,魇毒潜伏,惑神乱志,令人于梦中被种下执念——所谓“心觉全开”,不过是集体中毒后的神经亢奋。
难怪梁录事夜夜梦见焚灶,醒来满口焦苦。
那不是幻觉,是身体在呼救。
她缓缓合上茶引簿,指尖冰凉。
这一局,毒不在膳,而在信。
朝堂运转,仰赖文书流转,若连最基础的茶引都能被染毒,还有什么不可篡?
“李婆子,”她忽而轻笑,“你这壶水,烧了多久了?”
老茶婆一怔:“回……回大人,刚沸不久。”
“可我听水声,已滚三刻有余。”苏晏清走近灶台,执起瓷壶倾水入盏,汤色清亮,唯有一圈极淡的粉晕浮于表面,须得逆光才可见。
她不动声色收了证样,转身离去,身影隐入廊下薄雾。
半个时辰后,国子监偏阁密室。
梁录事跪坐在蒲团上,双手颤抖,额角沁汗。
他双目赤红,显然又经历了一夜噩梦煎熬。
“我……我又梦见了……七灶……火……孩子哭……”他声音嘶哑,喉间滚动着吞咽的动作,仿佛真尝到了焦糊之味。
苏晏清端来一碗清水,递至他唇边:“含漱,勿咽,吐于盘中。”
梁录事依言照做。
清水入口片刻,竟泛起淡淡浊气,她以银针轻搅,瓷盘底部渐渐析出细碎如盐的淡粉色结晶,晶莹剔透,形似梅花。
“这是‘梦香’代谢残质,已在你脏腑结痂。”她声音低缓,却字字如钉,“若再饮三日此茶,魂魄将永久困于幻境,醒不过来。”
梁录事浑身剧颤,猛然叩首:“求大人救我!卑职愿以性命赎罪!”
“我能救你,但你要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为何要篡改边关军报?是谁授意?”
梁录事呼吸急促,嘴唇开合数次,终是崩溃:“是……是右相……他说……监国势弱,需造边患之象,逼陛下提前归政……三道军情皆被调换……战报变捷书,捷书变败讯……我……我只是不想死……”
苏晏清眸光冷冽如霜。
果然如此。
借梦香控人心智,再以虚假军情动摇国本,步步为营,直指监国废立——这才是真正的杀局。
她起身,拂袖决断:“备药。炊火阁今夜不眠。”
当夜,炊火阁灯火通明。
五口小鼎依次排开,炉火熊熊。
第一鼎,青梅榨汁,酸气冲鼻,能破迷障;
第二鼎,黄连煎汤,苦如胆汁,涤荡神魂;
第三鼎,老姜烈酒同煮,辣焰升腾,催人惊醒;
第四鼎,深海盐卤浓缩,咸涩刺舌,定志宁神;
第五鼎,十年老骨慢煨,鲜髓如乳,补耗损之元。
此即“五味惊神汤”——以五味极端刺激强行唤醒沉沦之识海,犹如五雷贯顶,非大毅力者不能承受。
梁录事跪坐于前,面色惨白。
第一匙酸梅汁入口,他猛地呛咳,眼泪直流;
第二匙黄连汤下肚,呕吐不止,几欲昏厥;
待第三匙姜醴入喉,灼痛自咽喉直贯丹田,他突然放声大哭,口中喃喃:“我对不起你们……我不该听命于他……边关根本没有失守……是我改了奏报……是他拿我家人威胁我……”
供词落地,字字如刀。
苏晏清静静听着,手中玉匙未停。
窗外更深露重,风穿檐角,似有窸窣之声掠过瓦面。
而就在茶房角落,那把曾煮过无数“梦茶”的旧瓷壶,正静静立于灶台,壶嘴微张,仿佛仍在吐纳某种无形之毒。
某处暗巷,一人影疾行而来,黑巾蒙面,袖中香囊微燃。
他知道——事情败露了。
夜色如墨,政事堂茶房外万籁俱寂。
残雪压檐,偶尔簌簌滑落,惊起一阵微响。
香篆生贴墙潜行,黑巾蒙面,袖中香囊已燃起一缕幽蓝薄烟,似蛇游走于寒气之中。
他眸光阴冷,指尖微颤——不是惧,而是恨。
他早该想到的。
那日苏晏清不过轻问一句“水烧了多久”,便如利刃剖开七日迷雾。
她竟从一盏茶汤里,嗅出了梦香的根脉!
更可怖的是,她用一碗清水,逼出了梁录事体内积毒,撬开了他的嘴。
如今证据暴露,布局崩塌,他只剩最后一步:毁掉瓷壶、焚尽茶引,让一切回归混沌。
茶房门无声开启,香篆生闪身而入,直扑灶台。
他抓起那把旧瓷壶,正欲砸向地面,忽觉鼻尖一凉——仿佛冬风穿骨,又似冰针刺魂。
抬头刹那,一只通体漆黑的小狸奴蹲踞梁上,双目泛着琥珀金光,口中衔着一只细纱织就的香袋,正轻轻一抖,将方才吸入的蓝烟尽数封入袋中。
“阿嗅……”香篆生咬牙低吼,“你这畜生,也敢坏我大事!”
话音未落,窗外风声骤紧。
数道黑影破雾而来,玄衣佩刀,落地无声。
为首之人立于阶前,斗篷翻卷如铁翼,眉眼冷峻如霜刃裁成——正是萧决。
“玄镜司办案,私闯重地者,格杀勿论。”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
香篆生冷笑后退,背抵灶台。
火膛余烬尚温,映得他面容忽明忽暗。
“你们破得了香,破不了命。”他一字一顿,眼中竟无惧意,唯有癫狂的笃定,“梦已种下,心魇不灭。只要有人贪权、惧死、念旧、恋味,‘九转梦香’便永不消散。”
说罢,他猛然跃起,纵身投入身后焚炉!
火焰轰然腾起,吞噬了他的身影。
在烈焰升腾的最后一瞬,他手臂疾扬,一只乌木香匣破空而出,划过长夜,稳稳落于膳政司官衙门前石阶之上,发出一声轻响,宛如叩门。
翌日清晨,苏晏清踏雪而来。
她俯身拾匣,指尖触及那一寸冰凉乌木,竟似有细微震颤自内传出,如同沉眠之物在梦中呼吸。
她凝视片刻,并未开启,亦未焚毁,只将其置于书案正中,与《炊政手札》并列。
炊火阁余烬未冷。
她提笔研墨,将昨夜熬制的“五味惊神汤”配方细细誊录,字迹沉稳,力透纸背。
末了,朱笔批注:
“味可奴人,亦可醒人。酸以破执,苦以涤妄,辛以激神,咸以定志,鲜以养元。自此,膳政司不只掌膳,更掌心。”
墨迹未干,圣旨已至。
皇帝准其所奏,颁行“百官清味令”:凡入政事堂者,须经“残茶验香”;茶引由膳政司专供,不得私采;每月初一,百官齐聚政事堂东阁,共饮“五味汤”,以涤心障、防魇侵。
朝堂哗然,却无人敢驳。
退朝之后,萧决悄然递来一份密报,封口烙着玄镜司独有的鸦纹印。
苏晏清拆启,目光一凝——
“北境心锁灶,昨夜火光复现。”
她指节收紧,掌心梅核硌出浅痕,唇间逸出一声极轻的呢喃:“这次,我要带火回去。”
风穿窗棂,拂动案头乌木香匣。
匣缝之间,一丝几不可察的香气悄然渗出,又被晨光吞没。
而檐下,阿嗅悄然而至,蹲坐于廊角阴影中,望向那匣子,耳尖微动,喉咙里滚出低沉的呜咽。
它每日晨昏必来,只为守那一隙微颤——
仿佛有什么,正在缓慢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