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慢悠悠地盖在清风镇的青瓦上。铁匠铺后院的梧桐树下,韩烨正用一块细布擦拭着灵炉外壁。暗青色的炉身上,那道补全的“聚火”灵纹在夕阳余晖里若隐若现,像一条蛰伏的小青蛇。三天前炼制高阶灵器失败的痕迹还留在炉膛里——几块崩裂的铁屑嵌在耐火砖缝里,得用竹片一点点抠出来。
“烨哥,张屠户家的二小子又来了,说他爹要打一把镰刀。”吴昊从前面铺子跑进来,手里攥着两张揉得发皱的桑皮纸,“还说……还说愿意加半块灵石,让你今晚就开工。”
韩烨直起身,指节因为连日握锤有些发红。他接过桑皮纸,上面用炭笔歪歪扭扭画着镰刀的样式,末尾还画了个歪嘴笑脸。这是张屠户的风格,明明心里服了软,偏要装出施舍的样子。
“告诉他,按规矩来。”韩烨把布巾搭在炉边的石台上,“排到后日午时,多一块灵石也不插队。”
吴昊咧嘴笑了:“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那小子刚才还跟镇口的王大婶吹,说他爹面子大,能让你连夜赶工呢。”他顿了顿,又凑近了些,声音压得低低的,“烨哥,你说张屠户会不会又使坏?前阵子他还跟人说你炼的锄头伤地脉呢。”
韩烨弯腰去捡竹片,指尖触到炉膛里的余温。三天前那柄蕴含“破法”灵文的长剑崩裂时,灼烫的铁水溅在炉壁上,烫出个铜钱大的白印,如今倒成了个独特的标记。他轻轻呵出一口气,白雾在渐冷的空气里散得很快。
“他要是真使坏,就不会来打镰刀了。”韩烨用竹片剔出一块铁屑,“铁器铺的锻炉上个月裂了条缝,他自己炼不出好铁,总不能让镇上的人都用钝刀子吧。”
吴昊挠挠头,忽然一拍大腿:“对了!刚才去买油饼,听见茶馆里说书的把你编进段子里了!说你七岁被测出伪灵根,受尽白眼,后来得了仙人指点,能用神火炼宝,一把小刀就能劈开铁甲山猪呢!”
韩烨忍不住笑了,手里的竹片差点掉在地上。他想起第一次给王猛炼猎刀时,自己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破甲”灵文刻歪了半分。那天王猛提着野猪回来报喜,血点子溅了半条街,吓得药铺掌柜直往外扔止血粉。
“别听他们瞎编。”韩烨把清理好的铁屑扫进竹簸箕,“我要是真有仙法,还能让灵晶粉末浪费掉?”
提到灵晶,吴昊的兴奋劲降下去一半。他还记得三天前韩烨第三次炼制失败时的样子——灵炉里的蓝火突然翻涌成紫色,像一头暴躁的小兽,然后“哐当”一声,剑身从中裂开,淬了灵晶粉末的断口闪着细碎的银光,像撒了把星星碎。韩烨当时站在炉前,半天没动,连吴铁匠端来的热汤都凉透了。
“烨哥,那‘破法’灵文真有那么难?”吴昊蹲下来,看着灵炉底座上那些细密的刻痕,“我瞧着你画的图谱,跟镇上绣娘绣的鸳鸯也差不多嘛。”
韩烨把簸箕放在墙角,夕阳的金边正一点点爬上他的肩膀。《天工造物录》里说,“破法”灵文需以三种不同属性的灵力交织刻画,就像用三根线编绳,哪一根松了紧了,都会散架。他现在的灵力刚够稳住两根线,第三根总像个调皮的孩子,非要挣开束缚。
“等你开始修行就知道了。”韩烨伸手揉了揉吴昊的头发,“有些东西看着简单,就像打铁,抡锤子谁都会,可真想打出一把趁手的兵器,得知道铁在什么时候最听话。”
正说着,铺子里传来一阵喧哗。一个洪亮的声音穿透门板:“韩匠师在吗?在下是邻镇的货郎,特来求购十支灵箭!”
吴昊蹦起来要去开门,被韩烨拉住了。他从窗缝里往外看,只见一个背着大包袱的汉子站在柜台前,手里拿着一支羽箭——那是韩烨前几日给猎户刘三炼的,箭簇上刻着“破风”灵文,能让箭飞得更稳。
“告诉他,灵箭要等五日,而且……”韩烨顿了顿,目光掠过墙角那堆刚送来的火绒草,“要以等价的妖兽内丹来换,下品灵石不收。”
吴昊愣了:“为啥不收灵石?张屠户刚说要加灵石呢。”
“因为我需要内丹里的灵气。”韩烨望着灵炉上的“聚火”灵文,那道纹路在暮色里渐渐隐去,“就像庄稼需要肥料,我的炉子……也需要更好的养料。”
货郎在外面讨价还价了半天,最终还是答应了。吴昊收了他留下的三颗灰扑扑的妖兽内丹,回来时一脸新奇:“烨哥,那货郎说,现在连县城里的武馆都知道清风镇有个韩匠师,能炼出劈开法术的兵器呢!”
韩烨没说话,只是拿起那块细布,又开始擦拭灵炉。他知道这些传言里有多少水分——别说劈开法术,他连“破法”灵文都没刻成。可他也明白,有些名声一旦起来了,就像炉子里的火,想压都压不住。
这时,铁匠铺的门被轻轻推开。吴铁匠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走进来,碗边还搭着一碟腌菜。他把碗放在石台上,看了一眼灵炉,又看了一眼韩烨,忽然叹了口气:“明儿个让吴昊跟猎户进山一趟,我托人留了些‘寒铁矿’,据说那石头性子稳,或许适合你练手。”
韩烨抬起头,对上吴铁匠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这双手曾教他怎么辨认铁的成色,怎么在淬火时掌握水温。他一直没说破自己在修行,吴铁匠也从没问过,只是在他熬夜炼器时,总会多留一盏灯。
“谢谢吴伯。”韩烨接过米粥,暖意顺着瓷碗传到掌心。
吴铁匠摆摆手,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停下了:“刚才去打酒,听见韩家祠堂那边在吵架。好像是……有人说要请城里的修士来‘拜访’你。”
韩烨舀粥的手顿了一下。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清风镇的韩家分支就像一头趴在屋檐上的猫,平时懒洋洋的,可一旦发现有什么东西可能威胁到它的地位,就会立刻亮出爪子。
“知道了。”韩烨把一口米粥咽下去,温热的米香在喉咙里散开,“麻烦吴伯再帮我留意着点,特别是……测灵长老韩平的动静。”
吴铁匠点点头,慢慢走了出去。院子里只剩下韩烨和那口沉默的灵炉。夜色彻底笼罩下来,远处传来韩家祠堂的钟声,一下一下,敲在寂静的镇上,也敲在韩烨的心上。
他放下空碗,重新拿起竹片,借着月光继续清理炉膛。暗青色的炉壁上,那道“聚火”灵文仿佛醒了过来,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微光。韩烨忽然觉得,这口炉子就像他自己——曾经蒙尘,曾经断裂,可只要还有一丝火,就总有烧起来的可能。
街对面的茶馆里,说书先生的声音还在回荡:“……那韩匠师左手持锤,右手引雷,灵炉中飞出的兵器,能斩妖除魔,能破开云雾……”
韩家祠堂内,韩平坐在太师椅上,听着对面传来的喧嚣,手指一下下敲击着桌面。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影子,像一张阴晴不定的面具。旁边站着的管事大气不敢出,刚才他去铁匠铺附近转了圈,看到连邻镇的人都来求购灵器,那些人提起“韩匠师”三个字时,眼里的敬佩就像星星一样亮。
“看来,是时候让城里的‘朋友’来看看了。”韩平忽然开口,声音像祠堂里的灰尘一样冰冷,“一个伪灵根的旁系子弟,也敢称‘匠师’,真是……丢尽了韩家的脸。”
他拿起桌上的茶杯,茶水已经凉透了。窗外,一阵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打在祠堂的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某种不祥的预兆。
韩烨并不知道祠堂里的谋划。他清理完炉膛,又拿出那本泛黄的《天工造物录》,借着月光翻到“破法”灵文那一页。书页上的图谱在月光下仿佛活了过来,那些弯曲的线条像一条条游动的鱼。
他伸出手指,在空气中跟着图谱比划。灵力在指尖缓缓流转,比三天前稳了不少。或许,用吴铁匠说的寒铁矿试试,真能成呢?
远处的钟声又响了,这次格外悠长。韩烨合上书,抬头望向星空。清风镇的星星比猎虎村的亮,大概是因为镇子比村子大,人比村子多。他想起刚到清风镇时,那些人看他的眼神——像看一块没用的废铁。而现在,他们叫他“韩匠师”。
名字变了,可他还是那个需要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把日子打造成想要模样的韩烨。就像那口灵炉,就算补好了裂缝,也还得每天擦拭,每天添火,才能在需要的时候,燃起最旺的焰。
韩烨站起身,拍了拍灵炉的外壁。暗青色的炉身传来沉稳的回应,像是在说:别担心,火还在呢。
“烨哥,张屠户家的二小子又来了,说他爹要打一把镰刀。”吴昊从前面铺子跑进来,手里攥着两张揉得发皱的桑皮纸,“还说……还说愿意加半块灵石,让你今晚就开工。”
韩烨直起身,指节因为连日握锤有些发红。他接过桑皮纸,上面用炭笔歪歪扭扭画着镰刀的样式,末尾还画了个歪嘴笑脸。这是张屠户的风格,明明心里服了软,偏要装出施舍的样子。
“告诉他,按规矩来。”韩烨把布巾搭在炉边的石台上,“排到后日午时,多一块灵石也不插队。”
吴昊咧嘴笑了:“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那小子刚才还跟镇口的王大婶吹,说他爹面子大,能让你连夜赶工呢。”他顿了顿,又凑近了些,声音压得低低的,“烨哥,你说张屠户会不会又使坏?前阵子他还跟人说你炼的锄头伤地脉呢。”
韩烨弯腰去捡竹片,指尖触到炉膛里的余温。三天前那柄蕴含“破法”灵文的长剑崩裂时,灼烫的铁水溅在炉壁上,烫出个铜钱大的白印,如今倒成了个独特的标记。他轻轻呵出一口气,白雾在渐冷的空气里散得很快。
“他要是真使坏,就不会来打镰刀了。”韩烨用竹片剔出一块铁屑,“铁器铺的锻炉上个月裂了条缝,他自己炼不出好铁,总不能让镇上的人都用钝刀子吧。”
吴昊挠挠头,忽然一拍大腿:“对了!刚才去买油饼,听见茶馆里说书的把你编进段子里了!说你七岁被测出伪灵根,受尽白眼,后来得了仙人指点,能用神火炼宝,一把小刀就能劈开铁甲山猪呢!”
韩烨忍不住笑了,手里的竹片差点掉在地上。他想起第一次给王猛炼猎刀时,自己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破甲”灵文刻歪了半分。那天王猛提着野猪回来报喜,血点子溅了半条街,吓得药铺掌柜直往外扔止血粉。
“别听他们瞎编。”韩烨把清理好的铁屑扫进竹簸箕,“我要是真有仙法,还能让灵晶粉末浪费掉?”
提到灵晶,吴昊的兴奋劲降下去一半。他还记得三天前韩烨第三次炼制失败时的样子——灵炉里的蓝火突然翻涌成紫色,像一头暴躁的小兽,然后“哐当”一声,剑身从中裂开,淬了灵晶粉末的断口闪着细碎的银光,像撒了把星星碎。韩烨当时站在炉前,半天没动,连吴铁匠端来的热汤都凉透了。
“烨哥,那‘破法’灵文真有那么难?”吴昊蹲下来,看着灵炉底座上那些细密的刻痕,“我瞧着你画的图谱,跟镇上绣娘绣的鸳鸯也差不多嘛。”
韩烨把簸箕放在墙角,夕阳的金边正一点点爬上他的肩膀。《天工造物录》里说,“破法”灵文需以三种不同属性的灵力交织刻画,就像用三根线编绳,哪一根松了紧了,都会散架。他现在的灵力刚够稳住两根线,第三根总像个调皮的孩子,非要挣开束缚。
“等你开始修行就知道了。”韩烨伸手揉了揉吴昊的头发,“有些东西看着简单,就像打铁,抡锤子谁都会,可真想打出一把趁手的兵器,得知道铁在什么时候最听话。”
正说着,铺子里传来一阵喧哗。一个洪亮的声音穿透门板:“韩匠师在吗?在下是邻镇的货郎,特来求购十支灵箭!”
吴昊蹦起来要去开门,被韩烨拉住了。他从窗缝里往外看,只见一个背着大包袱的汉子站在柜台前,手里拿着一支羽箭——那是韩烨前几日给猎户刘三炼的,箭簇上刻着“破风”灵文,能让箭飞得更稳。
“告诉他,灵箭要等五日,而且……”韩烨顿了顿,目光掠过墙角那堆刚送来的火绒草,“要以等价的妖兽内丹来换,下品灵石不收。”
吴昊愣了:“为啥不收灵石?张屠户刚说要加灵石呢。”
“因为我需要内丹里的灵气。”韩烨望着灵炉上的“聚火”灵文,那道纹路在暮色里渐渐隐去,“就像庄稼需要肥料,我的炉子……也需要更好的养料。”
货郎在外面讨价还价了半天,最终还是答应了。吴昊收了他留下的三颗灰扑扑的妖兽内丹,回来时一脸新奇:“烨哥,那货郎说,现在连县城里的武馆都知道清风镇有个韩匠师,能炼出劈开法术的兵器呢!”
韩烨没说话,只是拿起那块细布,又开始擦拭灵炉。他知道这些传言里有多少水分——别说劈开法术,他连“破法”灵文都没刻成。可他也明白,有些名声一旦起来了,就像炉子里的火,想压都压不住。
这时,铁匠铺的门被轻轻推开。吴铁匠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走进来,碗边还搭着一碟腌菜。他把碗放在石台上,看了一眼灵炉,又看了一眼韩烨,忽然叹了口气:“明儿个让吴昊跟猎户进山一趟,我托人留了些‘寒铁矿’,据说那石头性子稳,或许适合你练手。”
韩烨抬起头,对上吴铁匠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这双手曾教他怎么辨认铁的成色,怎么在淬火时掌握水温。他一直没说破自己在修行,吴铁匠也从没问过,只是在他熬夜炼器时,总会多留一盏灯。
“谢谢吴伯。”韩烨接过米粥,暖意顺着瓷碗传到掌心。
吴铁匠摆摆手,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停下了:“刚才去打酒,听见韩家祠堂那边在吵架。好像是……有人说要请城里的修士来‘拜访’你。”
韩烨舀粥的手顿了一下。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清风镇的韩家分支就像一头趴在屋檐上的猫,平时懒洋洋的,可一旦发现有什么东西可能威胁到它的地位,就会立刻亮出爪子。
“知道了。”韩烨把一口米粥咽下去,温热的米香在喉咙里散开,“麻烦吴伯再帮我留意着点,特别是……测灵长老韩平的动静。”
吴铁匠点点头,慢慢走了出去。院子里只剩下韩烨和那口沉默的灵炉。夜色彻底笼罩下来,远处传来韩家祠堂的钟声,一下一下,敲在寂静的镇上,也敲在韩烨的心上。
他放下空碗,重新拿起竹片,借着月光继续清理炉膛。暗青色的炉壁上,那道“聚火”灵文仿佛醒了过来,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微光。韩烨忽然觉得,这口炉子就像他自己——曾经蒙尘,曾经断裂,可只要还有一丝火,就总有烧起来的可能。
街对面的茶馆里,说书先生的声音还在回荡:“……那韩匠师左手持锤,右手引雷,灵炉中飞出的兵器,能斩妖除魔,能破开云雾……”
韩家祠堂内,韩平坐在太师椅上,听着对面传来的喧嚣,手指一下下敲击着桌面。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影子,像一张阴晴不定的面具。旁边站着的管事大气不敢出,刚才他去铁匠铺附近转了圈,看到连邻镇的人都来求购灵器,那些人提起“韩匠师”三个字时,眼里的敬佩就像星星一样亮。
“看来,是时候让城里的‘朋友’来看看了。”韩平忽然开口,声音像祠堂里的灰尘一样冰冷,“一个伪灵根的旁系子弟,也敢称‘匠师’,真是……丢尽了韩家的脸。”
他拿起桌上的茶杯,茶水已经凉透了。窗外,一阵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打在祠堂的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某种不祥的预兆。
韩烨并不知道祠堂里的谋划。他清理完炉膛,又拿出那本泛黄的《天工造物录》,借着月光翻到“破法”灵文那一页。书页上的图谱在月光下仿佛活了过来,那些弯曲的线条像一条条游动的鱼。
他伸出手指,在空气中跟着图谱比划。灵力在指尖缓缓流转,比三天前稳了不少。或许,用吴铁匠说的寒铁矿试试,真能成呢?
远处的钟声又响了,这次格外悠长。韩烨合上书,抬头望向星空。清风镇的星星比猎虎村的亮,大概是因为镇子比村子大,人比村子多。他想起刚到清风镇时,那些人看他的眼神——像看一块没用的废铁。而现在,他们叫他“韩匠师”。
名字变了,可他还是那个需要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把日子打造成想要模样的韩烨。就像那口灵炉,就算补好了裂缝,也还得每天擦拭,每天添火,才能在需要的时候,燃起最旺的焰。
韩烨站起身,拍了拍灵炉的外壁。暗青色的炉身传来沉稳的回应,像是在说:别担心,火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