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李爷爷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进铁匠铺时,韩烨正蹲在地上打磨一把镰刀。老人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手里攥着个布包,打开来是几块零碎的铁料,还有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炭笔画着个奇怪的物件。
“小烨,忙着呢?”李爷爷往火炉边凑了凑,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期待,“我想做个这玩意儿,你看能打不?”
韩烨接过图纸,上面画的是个带斗的铁架子,下面装着三个铁轮,还有几根弯曲的铁条连接着——是村里播种用的铁耧。这物件比普通农具复杂多了,零件多不说,还得拼接得严丝合缝,不然播种时漏了种子,或是轮子卡壳,都没法用。
“李爷爷,这铁耧不好做,零件多,得拼接结实。”韩烨指着图纸上的接口,“您看这儿,斗和架子的衔接要是松了,种子就撒不匀;还有这轮子,轴得打磨光滑,不然转不动。”
李爷爷笑了,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我就知道你心细。前几年托人去镇上做过一个,用了没两次就散架了。你手艺好,肯定能成。”
吴铁匠在一旁抽着旱烟,闻言瞥了眼图纸:“这活儿精细,韩烨,你负责拼接,我给你打下手。”
韩烨心里一暖。他知道,吴铁匠是想让他多练练复杂活儿。他把铁料分类摆好,先从最基础的铁架做起。铁耧的架子得用硬铁,他特意选了块烧红后不易变形的料,抡着大锤反复锻打,直到铁架的角度和图纸上的分毫不差。
“接口要严丝合缝,不然用着用着就散了。”吴铁匠拿着铁钳,夹起一根弯曲的铁条,“你看这弧度,得正好卡在架子的凹槽里,多一分则松,少一分则紧。”
韩烨点点头,拿着锉刀一点点打磨接口。铁屑簌簌落下,在他脚边堆了一小堆。他屏住呼吸,眼睛盯着接口处,手指的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太用力会磨过头,太轻又达不到严丝合缝的效果。
吴昊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咋舌:“这比绣花还费劲。”
“笨小子,懂什么?”吴铁匠敲了他一下,“这铁耧是救命的物件,春播时耽误一天,秋收就少收一斗粮。半点马虎不得。”
韩烨没说话,只是加快了手上的动作。他想起小时候跟着爹娘下地,用木耧播种,又慢又累,还总撒不均匀。要是这铁耧能做好,李爷爷和乡亲们就能省力多了。
拼接斗架时,出了点小岔子。铁斗的边缘有点弧度,卡在架子上时总往一边歪。韩烨试了好几次,调整了三次角度,才终于让铁斗稳稳地卡在架子上,晃了晃都纹丝不动。
“好小子,有耐心。”吴铁匠难得夸了句。
三天后,铁耧终于成型了。韩烨给轮子上了点桐油,转起来“咕噜噜”响,顺滑得很;铁斗里装了些沙土试了试,拉动时沙土均匀地从斗底的小孔漏出来,落在地上形成一条直线。
李爷爷来取铁耧时,拄着拐杖围着铁耧转了三圈,用手摸了摸接口,又试着推了推轮子,笑得合不拢嘴:“好!好!比镇上的强多了!小烨,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他从布包里掏出两个煮熟的鸡蛋,硬塞给韩烨和吴昊:“拿着,爷爷没什么好东西,这鸡蛋补补身子。”
韩烨推辞不过,接了鸡蛋,心里暖烘烘的。他看着李爷爷推着铁耧,慢悠悠地走出铁匠铺,背影虽然佝偻,却透着股轻快。他忽然觉得,这复杂的铁耧里,藏着的不只是手艺,还有乡亲们对丰收的盼头。
“以后村里的铁匠,都归你做了。”吴铁匠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活儿,你比我细。”
韩烨点点头,拿起锤子继续敲打手里的铁器。他知道,手艺越练越精,就像这铁耧,只要肯花心思,再复杂的物件,也能一点点拼起来,打造成能用一辈子的好东西。
“小烨,忙着呢?”李爷爷往火炉边凑了凑,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期待,“我想做个这玩意儿,你看能打不?”
韩烨接过图纸,上面画的是个带斗的铁架子,下面装着三个铁轮,还有几根弯曲的铁条连接着——是村里播种用的铁耧。这物件比普通农具复杂多了,零件多不说,还得拼接得严丝合缝,不然播种时漏了种子,或是轮子卡壳,都没法用。
“李爷爷,这铁耧不好做,零件多,得拼接结实。”韩烨指着图纸上的接口,“您看这儿,斗和架子的衔接要是松了,种子就撒不匀;还有这轮子,轴得打磨光滑,不然转不动。”
李爷爷笑了,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我就知道你心细。前几年托人去镇上做过一个,用了没两次就散架了。你手艺好,肯定能成。”
吴铁匠在一旁抽着旱烟,闻言瞥了眼图纸:“这活儿精细,韩烨,你负责拼接,我给你打下手。”
韩烨心里一暖。他知道,吴铁匠是想让他多练练复杂活儿。他把铁料分类摆好,先从最基础的铁架做起。铁耧的架子得用硬铁,他特意选了块烧红后不易变形的料,抡着大锤反复锻打,直到铁架的角度和图纸上的分毫不差。
“接口要严丝合缝,不然用着用着就散了。”吴铁匠拿着铁钳,夹起一根弯曲的铁条,“你看这弧度,得正好卡在架子的凹槽里,多一分则松,少一分则紧。”
韩烨点点头,拿着锉刀一点点打磨接口。铁屑簌簌落下,在他脚边堆了一小堆。他屏住呼吸,眼睛盯着接口处,手指的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太用力会磨过头,太轻又达不到严丝合缝的效果。
吴昊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咋舌:“这比绣花还费劲。”
“笨小子,懂什么?”吴铁匠敲了他一下,“这铁耧是救命的物件,春播时耽误一天,秋收就少收一斗粮。半点马虎不得。”
韩烨没说话,只是加快了手上的动作。他想起小时候跟着爹娘下地,用木耧播种,又慢又累,还总撒不均匀。要是这铁耧能做好,李爷爷和乡亲们就能省力多了。
拼接斗架时,出了点小岔子。铁斗的边缘有点弧度,卡在架子上时总往一边歪。韩烨试了好几次,调整了三次角度,才终于让铁斗稳稳地卡在架子上,晃了晃都纹丝不动。
“好小子,有耐心。”吴铁匠难得夸了句。
三天后,铁耧终于成型了。韩烨给轮子上了点桐油,转起来“咕噜噜”响,顺滑得很;铁斗里装了些沙土试了试,拉动时沙土均匀地从斗底的小孔漏出来,落在地上形成一条直线。
李爷爷来取铁耧时,拄着拐杖围着铁耧转了三圈,用手摸了摸接口,又试着推了推轮子,笑得合不拢嘴:“好!好!比镇上的强多了!小烨,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他从布包里掏出两个煮熟的鸡蛋,硬塞给韩烨和吴昊:“拿着,爷爷没什么好东西,这鸡蛋补补身子。”
韩烨推辞不过,接了鸡蛋,心里暖烘烘的。他看着李爷爷推着铁耧,慢悠悠地走出铁匠铺,背影虽然佝偻,却透着股轻快。他忽然觉得,这复杂的铁耧里,藏着的不只是手艺,还有乡亲们对丰收的盼头。
“以后村里的铁匠,都归你做了。”吴铁匠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活儿,你比我细。”
韩烨点点头,拿起锤子继续敲打手里的铁器。他知道,手艺越练越精,就像这铁耧,只要肯花心思,再复杂的物件,也能一点点拼起来,打造成能用一辈子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