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虎村的午后总是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慵懒,可今日的空气却像被塞进了密不透风的陶罐,闷得人胸口发堵。韩烨抡着铁锤敲打烧红的铁坯,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刚滴落在滚烫的铁块上,就“滋啦”一声化作白烟,连带着他粗布短褂的后背也洇出大片深色的湿痕。
“歇会儿吧。”吴铁匠把淬好火的镰刀挂在墙上,拿起旱烟杆往烟锅里塞着烟丝,“这天色不对,怕是要下大雨。”
韩烨放下铁锤,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把脸,抬头望向天空。往日里要么湛蓝如洗,要么飘着几朵白云的苍穹,此刻被厚重的灰云铺满,像浸了水的棉絮般沉甸甸地压在头顶,连风都带着股潮湿的黏腻,吹过脸颊时非但不凉快,反而更添几分闷热。远处的山峦隐在灰蒙蒙的雾气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仿佛随时会被这场酝酿中的雨吞噬。
“师傅,这雨得下多大?”韩烨拿起墙角的水壶,猛灌了几口凉水,喉结滚动的声音在安静的铁匠铺里格外清晰。
吴铁匠点燃旱烟,深吸一口,烟圈慢悠悠地从他嘴里飘出,很快就消散在闷热的空气里。“老辈人说,‘龙抬头’前要是连着闷上三天,那雨就得下得能淹了田埂。”他用烟杆指了指天空,“你看这云,压得这么低,怕是今晚就得下来。”
韩烨点点头,心里盘算着得早点收工。家里的屋顶上次漏雨还没修好,弟弟韩明和妹妹韩月最怕打雷,要是雨下得太大,两个小家伙准会缩在被窝里发抖。他得回去把那几块备用的油布铺好,再劈些柴火,免得下雨时湿了引不着火。
铁匠铺外传来几声吆喝,是村里的王二柱扛着锄头从田埂回来。“吴师傅,韩小哥,收工吧!这天儿邪乎,再不走就得被淋在半道上!”王二柱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说话时带着气喘,“我家那口子已经开始往屋里搬粮食了,晚了怕是来不及。”
吴铁匠笑了笑:“知道了,这就收拾。”他转头对韩烨说,“你把家伙什归置好,锤子镰刀都擦干净上油,别等雨来了锈得不成样子。”
韩烨应了声,拿起抹布仔细擦拭着铁锤上的铁屑。阳光透过铁匠铺狭小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可那光线却没什么温度,反而透着股雨前的昏暗。屋檐下的麻雀不知躲去了哪里,连平日里叽叽喳喳的虫鸣都弱了许多,整个村子仿佛都在屏息等待着这场迟来的雨。
等他把所有工具都收拾妥当,天边已经响起了隐约的雷声,闷闷的,像有人在远处敲着大鼓。吴铁匠锁好铁匠铺的门,拍了拍韩烨的肩膀:“路上慢点,到家了就别再出门。这雨头几阵最急,别被淋着。”
“哎,师傅您也早点回去歇着。”韩烨拎起自己的蓑衣,往家的方向走去。
刚走出没几步,一滴冰凉的水珠落在他的额头上。韩烨愣了一下,抬手摸了摸,紧接着又是几滴,打在脸上、胳膊上,带着雨水特有的清凉。他抬头看了看,灰云深处,更多的雨珠正争先恐后地往下落,起初是稀疏的几点,很快就连成了细密的雨丝,被风一吹,斜斜地织成一张灰蒙蒙的网。
“滴答,滴答。”雨珠落在铁匠铺的屋檐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像是这场雨的前奏。韩烨赶紧披上蓑衣,加快了脚步。泥土的气息被雨水一浇,变得格外浓郁,混着路边野草的清香,扑面而来。田埂上的脚印被雨水冲刷得渐渐模糊,远处的房屋升起了袅袅炊烟,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
他路过村头的老槐树时,看见张大户家的儿子正扛着梯子往屋顶爬,想在雨下大前把漏雨的地方补好。张大户站在底下指挥着,嘴里不停念叨着:“快点快点,这雨眼看着就大了!”
韩烨笑着跟他们打了声招呼,心里更加急切。他能想象到林黎此刻肯定正站在门口翘首以盼,小月儿说不定已经扒在窗台上,数着天上落下的雨珠。
雨丝越来越密,打在蓑衣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顺着蓑衣的边缘往下淌,在他脚边积起小小的水洼。风也渐渐大了起来,卷着雨珠打在脸上,带着些微的疼。韩烨把蓑衣的帽子拉得更低些,低头盯着脚下的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赶。
远处的雷声越来越近,不再是沉闷的鼓点,而是变成了响亮的炸雷,“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吓得路边的几只鸡扑腾着翅膀钻进了鸡窝。韩烨心里默念着,再快点,再快点,仿佛这样就能赶在最凶的雨势来临前,回到那个有灯光、有家人的小屋里。
当他终于看到自家那熟悉的篱笆墙时,雨已经下得像瓢泼一样,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只能隐约看到房屋的轮廓。屋檐下的水珠连成了线,“哗哗”地往下淌,在门前汇成了小小的溪流。林黎果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另一件蓑衣,看见他回来,立刻快步迎了上来。
“可算回来了!”林黎的声音带着焦急,把手里的蓑衣递给他,“快进来,别着凉了。”
韩烨接过蓑衣,笑着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没事,蓑衣挡着呢。”他跟着林黎走进屋,温暖的气息瞬间包裹了他,驱散了身上的寒意。小月儿扑过来抱住他的腿,仰着小脸问:“哥,外面的雨好大,是不是龙王爷在哭呀?”
韩烨弯腰抱起妹妹,在她脸上亲了一下:“不是,是龙王爷在给庄稼浇水呢。”他看向窗外,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雷声在头顶炸响,照亮了灰蒙蒙的天空。他知道,这个雨季,已经真真切切地来了。
“歇会儿吧。”吴铁匠把淬好火的镰刀挂在墙上,拿起旱烟杆往烟锅里塞着烟丝,“这天色不对,怕是要下大雨。”
韩烨放下铁锤,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把脸,抬头望向天空。往日里要么湛蓝如洗,要么飘着几朵白云的苍穹,此刻被厚重的灰云铺满,像浸了水的棉絮般沉甸甸地压在头顶,连风都带着股潮湿的黏腻,吹过脸颊时非但不凉快,反而更添几分闷热。远处的山峦隐在灰蒙蒙的雾气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仿佛随时会被这场酝酿中的雨吞噬。
“师傅,这雨得下多大?”韩烨拿起墙角的水壶,猛灌了几口凉水,喉结滚动的声音在安静的铁匠铺里格外清晰。
吴铁匠点燃旱烟,深吸一口,烟圈慢悠悠地从他嘴里飘出,很快就消散在闷热的空气里。“老辈人说,‘龙抬头’前要是连着闷上三天,那雨就得下得能淹了田埂。”他用烟杆指了指天空,“你看这云,压得这么低,怕是今晚就得下来。”
韩烨点点头,心里盘算着得早点收工。家里的屋顶上次漏雨还没修好,弟弟韩明和妹妹韩月最怕打雷,要是雨下得太大,两个小家伙准会缩在被窝里发抖。他得回去把那几块备用的油布铺好,再劈些柴火,免得下雨时湿了引不着火。
铁匠铺外传来几声吆喝,是村里的王二柱扛着锄头从田埂回来。“吴师傅,韩小哥,收工吧!这天儿邪乎,再不走就得被淋在半道上!”王二柱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说话时带着气喘,“我家那口子已经开始往屋里搬粮食了,晚了怕是来不及。”
吴铁匠笑了笑:“知道了,这就收拾。”他转头对韩烨说,“你把家伙什归置好,锤子镰刀都擦干净上油,别等雨来了锈得不成样子。”
韩烨应了声,拿起抹布仔细擦拭着铁锤上的铁屑。阳光透过铁匠铺狭小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可那光线却没什么温度,反而透着股雨前的昏暗。屋檐下的麻雀不知躲去了哪里,连平日里叽叽喳喳的虫鸣都弱了许多,整个村子仿佛都在屏息等待着这场迟来的雨。
等他把所有工具都收拾妥当,天边已经响起了隐约的雷声,闷闷的,像有人在远处敲着大鼓。吴铁匠锁好铁匠铺的门,拍了拍韩烨的肩膀:“路上慢点,到家了就别再出门。这雨头几阵最急,别被淋着。”
“哎,师傅您也早点回去歇着。”韩烨拎起自己的蓑衣,往家的方向走去。
刚走出没几步,一滴冰凉的水珠落在他的额头上。韩烨愣了一下,抬手摸了摸,紧接着又是几滴,打在脸上、胳膊上,带着雨水特有的清凉。他抬头看了看,灰云深处,更多的雨珠正争先恐后地往下落,起初是稀疏的几点,很快就连成了细密的雨丝,被风一吹,斜斜地织成一张灰蒙蒙的网。
“滴答,滴答。”雨珠落在铁匠铺的屋檐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像是这场雨的前奏。韩烨赶紧披上蓑衣,加快了脚步。泥土的气息被雨水一浇,变得格外浓郁,混着路边野草的清香,扑面而来。田埂上的脚印被雨水冲刷得渐渐模糊,远处的房屋升起了袅袅炊烟,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
他路过村头的老槐树时,看见张大户家的儿子正扛着梯子往屋顶爬,想在雨下大前把漏雨的地方补好。张大户站在底下指挥着,嘴里不停念叨着:“快点快点,这雨眼看着就大了!”
韩烨笑着跟他们打了声招呼,心里更加急切。他能想象到林黎此刻肯定正站在门口翘首以盼,小月儿说不定已经扒在窗台上,数着天上落下的雨珠。
雨丝越来越密,打在蓑衣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顺着蓑衣的边缘往下淌,在他脚边积起小小的水洼。风也渐渐大了起来,卷着雨珠打在脸上,带着些微的疼。韩烨把蓑衣的帽子拉得更低些,低头盯着脚下的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赶。
远处的雷声越来越近,不再是沉闷的鼓点,而是变成了响亮的炸雷,“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吓得路边的几只鸡扑腾着翅膀钻进了鸡窝。韩烨心里默念着,再快点,再快点,仿佛这样就能赶在最凶的雨势来临前,回到那个有灯光、有家人的小屋里。
当他终于看到自家那熟悉的篱笆墙时,雨已经下得像瓢泼一样,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只能隐约看到房屋的轮廓。屋檐下的水珠连成了线,“哗哗”地往下淌,在门前汇成了小小的溪流。林黎果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另一件蓑衣,看见他回来,立刻快步迎了上来。
“可算回来了!”林黎的声音带着焦急,把手里的蓑衣递给他,“快进来,别着凉了。”
韩烨接过蓑衣,笑着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没事,蓑衣挡着呢。”他跟着林黎走进屋,温暖的气息瞬间包裹了他,驱散了身上的寒意。小月儿扑过来抱住他的腿,仰着小脸问:“哥,外面的雨好大,是不是龙王爷在哭呀?”
韩烨弯腰抱起妹妹,在她脸上亲了一下:“不是,是龙王爷在给庄稼浇水呢。”他看向窗外,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雷声在头顶炸响,照亮了灰蒙蒙的天空。他知道,这个雨季,已经真真切切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