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无意一声响,竟成养生经-《开局系统炸了,我原地成神》

  青岩崖边的测震台上,青铜地听仪突然震颤起来。值守的老司辰揉了揉通红的眼睛,凑近细看刻度——只见七道金纹自中央迸发,指针在标识着“安宁波动”的区间剧烈摇摆,其频率竟与晨雾中飘来的布谷鸟鸣隐隐相合,三长两短,仿佛有人在悠然吹奏陶埙。

  “这……这波动比上个月的地脉调和还要强劲!”他急忙抓起刻刀,在竹简上簌簌记录,“戊时三刻,北境震波,七级,持续三息,频率暗合春耕节令……”墨迹尚未干透,山脚下的老周头正蹲在田埂上摆弄犁耙。他赤脚踩进泥泞里,忽然直起身——地底传来的轻微震动,竟与他年轻时听过的“破土谣”有七分相似。

  “老天爷开眼呐!”老周头将犁耙往地上一杵,溅起的泥点糊了裤腿也顾不上,“这是九皇叔赐下的‘破土吉音’!”他扯开嗓子喊道,惊得田埂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去年九殿下说‘能躺就不坐’,咱们晌午多歇了半刻,稻子反而长得更旺;今年这地动声响,准是让咱们松松土地的筋骨,保一年五谷丰登!”

  消息如生了翅膀般迅速传开。

  日头刚爬上东山,青阳城的铁匠铺便哐哐敲起了铁砧,刻意模仿着那三长两短的节奏;药庐内,白胡子老医正捧着《黄帝内经》拍案叫绝:“五音对应五脏,此震动清扬而不浊滞,正合‘舒腑安脏’之律!”他提笔在《五音调脏录》上奋笔疾书,新墨未干,手稿已被学徒争相抄录;市集上最为热闹,卖糖画的老张头把糖稀罐子敲得叮当响:“买块糖画,送您九皇叔亲传的‘通泰诀’——三吸一呼,保管肠胃舒畅!”

  玄箴的案头,新堆了八摞竹简。他捏着茶盏的手顿了顿,青瓷杯沿隐约映出简上墨字:“北境奇震,万民称圣”。

  “查清楚,”他放下茶盏,声音里带着三分无奈,七分果决,“这震波的源头,务必查明。”

  三日后,调查员捧着一个青铜匣入内。匣中磁石记录下一段奇特声响——先是闷雷似的一声“噗”,紧接着是含混不清的梦呓:“哎哟……昨晚瓜吃多了,胀得慌……”

  玄箴凝视着匣面上的刻痕,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的《大夏民生志》。窗外玉兰花瓣正悄然飘落,一片洁白轻盈地坠入未干的墨迹中,晕开淡淡的柔光。

  他忽然笑了起来,提笔在呈文上批复:“无须澄清。若一声腹中之气,能令万民身心通泰,那它便是天道之音。”笔锋一转,又添两行小字:“着礼部拟定,戊时三刻设为‘通泰节’。主旨:吃得香甜,排得顺畅,方为人生真福报。”

  雪谷冰屋外结了一层薄霜。谭浩揉着肚子坐起身,晨光从冰缝间漏入,在他发梢凝成细小冰晶。他刚掀开被子,外头便传来“咚——咚——咚——哒”的规律响动,夹杂着锣鼓声和孩童清脆的唱诵:“三长两短,肚皮不攒!九皇叔的秘响,种粮不烦!”

  “这届凡人真是没救了!”他抓了抓乱如鸡窝的头发,指尖触及空气中那些无形的规则丝线,动作又僵住了。神识之中,那串因他半夜肠胃不适而无意引发的震动,此刻正包裹着老周头的憨笑、铁匠的汗水、药童身上的草药香,在千万人心田间扎根生长,长成了一棵姿态奇特的树——枝桠上悬挂的并非神迹光环,而是灶台上升腾的热气、田埂边供人小憩的板凳、病榻上得以舒缓的叹息。

  他下意识想挥手驱散这荒诞的流传,然而规则线在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如同被阳光晒得暖烘烘的棉被。

  谭浩泄了气,瘫回枕头里闷声嘟囔:“行吧……只要别让我亲自去示范这‘通泰诀’就行。”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咚咚”的奔跑声。“下一个节目——”是隔壁王婶家小豆子扯着嗓门的宣告,“模拟九皇叔养生秘 响 !”接着便是一串忍俊不禁的“噗噗”模仿声,混着孩子们炸开的哄笑,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撞在冰墙上。

  谭浩一把扯过毯子蒙住头,整个人深深陷进柔软的兽皮褥子里。冰屋外的喧嚣渐渐模糊,他只听见自己的心跳,与远处“通泰节”传来的隐约锣鼓声合拍,一下,又一下,缓慢而平稳,如同春日溪流融化冰封。

  忽然,他打了个寒颤。山风卷着细雪粒子扑打在冰墙上,发出沙沙的轻响。谭浩裹紧毯子,迷迷糊糊地想:“这天儿……怕是真要转冷了。”

  他翻了个身,冰屋顶的冰棱随之轻轻摇曳。山脚深处的地脉之中,又一道极淡的能量涟漪,顺着他翻身的方向,悄无声息地向北方蔓延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