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急报进京-《大梁好声音》

  韩墨:“申将军,你的安排虽然没有破绽,但如果敌军集中优势兵力,以快打慢,还是有些冒险。”

  申怀安:“韩帅,如果是这样,那就最好了,忘了,我们还有很多的炸弹,到时大炮一响,炸弹一仍,吓也得把敌人给吓死。

  况且敌人已全无士气,而我军士气高涨,这个时候他们集中前来和我军硬碰硬,完全是找死。”

  韩墨:“申将军就算是这样,但你的伤还没有完全好,身体还比较虚弱,不如由北儿带着骑兵长途奔袭,你留在甘州如何?”

  申怀安:“多谢韩帅,此作战计划是我拟定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只有我能掌握他的节奏。

  再说青龙等人在边关十几年,他们熟悉地形,我身边还有飞鱼卫的高手,不会有事的。”

  其它几位将军还是想劝说申怀安,让他在甘州养伤,但申怀党安坚持要求带兵出战,这才作罢。

  于是甘州城的大军再次集结,一阵准备之后,方士达带着三千人向北出发。

  然后是韩文轩、程泰和谭卓的三路大军接着出城,于长焕、孟青和雷琛等人,也各自跟着三路大军出发。

  这一去往北二千余里,估计两个多月后才能到达匈奴王庭。

  这是去围歼敌军的,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涨。

  次日,甘州城一下子空虚了很多,还好原甘州的百姓陆续都迁了回来,他们要重建家园。

  城外韩镇北已开始在搭建战俘营,申怀安让他搭的越大越好。

  而韩镇北却在心里嘀咕,多大才叫大啊,不过既然父帅同意了,他也只好执行了。

  城门口,申怀安一行已准备好出发,韩墨亲自出城相送,一直叮嘱申怀安注意安全。

  申怀安拜别韩墨,带着青龙、朱雀和马鹏成的骑兵营向北奔去。

  当然,叶平西、叶恨北、明镜和笃竹也跟随左右。

  望着申怀安的远去,韩镇北问父帅道:“父帅,按理说甘州城您才是主帅,为何要听从他的安排?”

  韩墨道:“北儿你糊涂,申怀安的装备强壮不说,此人对兵法和布阵还很在行。”

  韩镇北:“可是就算他有些能耐,但也不能在您面前发号施令啊。”

  韩墨道:“说你糊涂,你还真是糊涂,申怀安手持皇后赐予的韩家令牌,还能得皇上赏识,带兵来援。

  且不说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就看皇上和皇后对他的态度,他就不是一般人。

  现在几名皇子,陛下一直没有给他们封王,也没有封太子,而申怀安是太子太傅。

  可见皇上对申怀安的器重,现在和他搞好关系正是时候。

  再说这次大军出击,后面三路大军主将是轩儿、程泰和谭卓,这全都是镇北军的人,而他带来的人都只是参将。

  就算将来立了功也是镇北军的功劳,而且先锋营三千人主将虽然是方士达,可你知道先锋营就是探路的,表明他完全没有一点私心。

  此人顾全大局、英勇无畏,敢于赴死,而且还不徇私,听说还文采斐然,对兵法也很有见地,同时他对老夫也很是敬重。

  虽然他性子跳脱一些,但此人直来直去,这样的人老夫很是欣赏。你作为边关副帅,也该拿出你的气度。”

  韩镇北听到韩墨这么一说,沉思了一下,默默转身去安排干活去了。

  而申怀安等人两千余骑,出城后,一路沿着阴山脚下向北狂奔,一路上并未遇见敌人,连个百姓也没有遇到。

  他们一路畅通无阻,想抢在敌军回营前抢占匈奴王庭。

  而这些天的大梁京都,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从边关到京都八百里加急也得五天,京城收到的急报都是五天前的。

  一开始都是好消息,皇上和朝臣也都很是欢喜。

  “报……昭武军先锋部队已抵达甘州,申将军首次出城作战,斩杀和俘虏敌军六百余人,活捉敌人先锋营将军呼延顺。”

  皇上:“什么,他真的带兵出城作战了?还胜了?还活捉敌军首领和俘虏了敌人?”

  “回陛下,这是军报,在下八百里加急,一路从边关到达京城,路上不曾停歇,军报也未曾离身。

  申将军也确实带兵出战了,他甚至还砍掉了敌军六百余人的头颅,挂在甘州城上,以威慑敌军。”

  皇上:“这么说,这全是真的?哈哈哈,不愧是申怀安,首战告捷,甘州有望守住了。”

  皇上、长公主和上官仁远各自收到消息,也是大喜过望,长公主甚至还前往上官仁远的府上,破天荒的喝了两杯酒。

  次日,又有捷报传到京城。

  “报……甘州大捷,申将军亲自射杀匈奴主将阿史那鲁,敌军向后撤军。”

  一连两天,全部是捷报,整个京城开始庆祝起来了。

  可是到了第三天,边关的急报开始反转,京城又开始迷茫。

  “报……,敌军卷土重来,三十万大军轮番攻城,甘州危急。”

  “报……,敌军集结五十万大军攻城,申将军拆掉所有房屋全力对敌,甘州危急。”

  皇上和朝臣们开始有些慌乱和手足无措了,天啊,五十万大军攻城,可甘州总兵力才只有十几万啊,已守了十七天了。

  “报……边关急报,匈奴五十万大军轮番攻城,甘州危在旦夕。”

  “报……甘州危急,副帅韩镇北已带领伤兵和百姓退往宁州,韩元帅和申怀安还在死守甘州。”

  “报……甘州危急,安国公韩元帅重伤昏迷,由申怀安临时指挥。”

  “报……敌军来势凶猛,申将军出城迎战,重伤昏迷,甘州不保。”

  一连四天,边关的急报一封接着一封,加急飞向京城。

  皇上:“什么,国丈他重伤……还有申怀安……”

  皇上站起身说完,一口气重重的坐在龙椅上,难道天真要亡我大梁?

  安国公和申怀安相继重伤昏迷,现在甘州群龙无首,这可如何是好?

  而长公主也收到边关急报,她双目无神,瘫坐在府中,嘴里还轻声念叨道。

  申怀安啊申怀安,本宫把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你的身上,原以为前两天两战两胜,如今连你也……本宫有生之年再也没有机会复仇了。

  此消息在京城一下子传开,包括右相府上官仁远和上官慕晴,也都痛心疾首。

  上官仁远是在担心边关失守,如果这样,那么匈奴大军可深入大梁腹地,有多少百姓要跟着遭殃啊。

  上官慕晴却担心申怀安,当初申怀安抬棺出征,她就有一个不祥的预感,难道申怀安真的……

  而其它坏消息也接连传来,先是潼州危机,后是许阳也有些力不从心。

  皇上和朝臣都待在皇宫,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寻找下一步对策。

  难道我大梁真的危在旦夕?

  皇上寻思了一会,头脑有些疼痛。

  这时左相道:“陛下,臣建议传旨去甘州,让他们退守宁州,这样或许还可以多抵挡几日。”

  皇上:“左相,朝廷的旨意到达甘州需要五天,五天甘州早就破了。

  不行,甘州不能丢失,不然匈奴的骑兵会深入我大梁腹地,到时我大梁更加生灵涂炭。

  朕相信安国公,相信申怀安,如果上天真要亡我大梁,朕将带禁军御驾亲征。

  祖宗传下来的基业不能毁在朕的手里。”

  这里有人来报,说上官仁远在宫外求见。

  皇上:“他肯定是来请求议和,现在仗都打成现在这样了,敌人会和你议和吗?

  传旨,不见,丁升、林岳,你们亲自去宫外,告诉上官仁远,他现在已无官职,如果不想大梁亡国,就让他去户部参与筹集粮草。

  如果他还是一意孤行,就拿下下狱,现在大梁三面受敌,尔等更要同仇敌忾,一至对外。

  申怀安说的不错,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管如何,我大梁再也不和亲、不纳贡,除非亡国。”

  皇上的这一番,让朝臣都会震惊,皇上一向沉稳,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果断了?

  朝廷正在争议之时,长公主府,秦宛儿捧着信鸽,边跑边大声叫道:“主子,好消息,甘州守住了。”

  秦宛儿边跑边纵身向前跃去,甚至连鞋都跑掉也顾不上捡起来。

  此时他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这个消息来的太及时了。

  长公主立即起身,打开边关的飞鸽传书,上面是青龙通过飞鱼卫的鸽房传来的消息。

  青龙的信中写道:禀主子,昭武大军及时赶到,重创匈奴,匈奴死伤无数,现全部纷纷退去,甘州从此无忧。

  甘州已开始重建,大军也开始训练,敌军已退远。

  安国公虽然伤重,便救治及时,现在醒来。

  只是申将军重伤昏迷已一天一夜,军医有些消极,请主子速派良医前往救治。

  长公主看完信件,心中大喜,她立即吩咐道:“宛儿,陪本宫速速进宫。”

  皇宫外,当长公主看到上官仁远还跪在宫外时,长公主将边关的信递给上官仁远。

  上官仁远看完信件,一脸的不可思议。

  长公主道:“上官,本宫相信申怀安,他果然做到了。

  本宫相信,只要他能醒来,他肯定会带兵出征,深入匈奴腹地,一举奸灭匈奴。

  你不要跪在这里了,还是去户部筹集粮草,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吧!”

  上官仁远道:“长公主,这是天大的消息,老臣这就去户部,从其它州府筹集粮草。”

  上官仁远说完,立即起身,此时他的脚步轻快的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