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来后世的先辈们2-《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午饭结束后,刘晓希灵光一闪,干脆举办一个茶话会。

  说是茶话会,其实是改良版,每个人面前放的都是奶茶,茶点的话也就象征性的放了些。

  午饭刚吃不久,大家的确也吃不下什么茶点。

  好在客厅足够大,一群人都坐得开。

  刘晓希是很想向孔夫子了解先秦的情况,虽然有史书,但史书上记载的也不够全面,远没有先秦人士嘴里说的来得真实。

  好不容易孔夫子能来一趟,为了能了解先秦的人文风貌,刘晓希并不想错过。

  “夫子,您能给我们说说你们那个时代真实是什么样吗?”

  怕夫子不太明白,刘晓希补充道:“比如人文风情啊、生活环境啊、气候啊...各方面都可以。”

  听到这话的众人,也纷纷将目光看向孔夫子和颜回,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辛弃疾也附和着说,“晚辈也想知道。”

  其他人也都跟着点点头,毕竟先秦距离太久远了,对那个时代大家好奇也正常。

  就连光幕下的各朝人士此刻也期待着。

  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颜回感觉有点紧张啊。

  转头看向夫子,好吧,夫子依旧淡定。

  “可。”孔子没多思考就应下了,他也知道后世离他们的时代太久远。

  透过光幕瞧的各朝人士兴奋的不行,能听孔夫子讲先秦历史,读书人们感觉脑袋都有些飘忽。

  很多人更是随手掏出笔记,特别是史官们,这可是来自先秦人士的一手资料啊。

  孔子倒是不知各朝代的反应,他一看周围人都这么好奇,笑了笑,干脆挑了些他们时代的史实给大家娓娓道来。

  “从西周...”

  刘晓希听得很认真,还不忘给夫子面前放了一大桶奶茶,免得他口渴。

  十位战士也一丝不苟的坐在旁边,加上李春花一家三口、宋之舟兄妹、辛弃疾夫妻,都竖起耳朵认真听。

  李春花家的两个孩子虽然年纪小,不一定能听懂,但都乖乖的喝奶茶、吃着小点心,小嘴巴一鼓一鼓的,也不打扰大人们。

  李春花本想让他们少吃点,但想到来一趟不容易,也就随他们了,只是下决心等离开的时候,多给刘晓希留点钱,她来之前和系统换了不少。

  不过,现在她正沉浸在对历史知识的渴望里。

  光幕下

  人们手里的活都慢了,有些甚至干脆停了下来。

  百年难遇到孔夫子说故事,不,应该说如果不是光幕,除了孔子的那些弟子外,其他人都没机会听。

  所以历朝历代的读书人格外珍惜。

  书院的夫子们连课都不上了,上什么课呀,他们也想听先秦历史啊,尤其还是从孔夫子嘴里说的。

  百姓们也很珍惜机会,孩子们虽然懵懵懂懂,但孔子的大名也是有印象的,哪怕年纪太小听不懂,也安静的待着不敢打扰长辈们。

  历代的孔家人,除了坏的那批被处置了外,其他人也有在认真看光幕。

  一个小时后

  大家还听得意犹未尽,但孔子连着说了一小时,也很累,大家都让他先休息休息。

  刘晓希又把目光放在其他的祖宗身上。

  这意思很明显,希望大家都讲讲他们时代的情况,人文风情、风俗习惯、哪怕是日常生活都可以。

  孔子喝了口奶茶,也把目光投向其他人,他也很期待了解其他时空的情况。

  颜回的好奇心也被勾起了。

  至于被看着的战士们、还有李春花一家、宋之舟兄弟、辛弃疾夫妻,也说起来他们时代的情况。

  有孔夫子在前面打样,大家虽然有些紧张,但也娓娓道来。

  战士们说的自然是如今他们时代的发展情况,知道祖宗后人们关心,基本上战士们都把知道的说了一通。

  陈战士负责说,宋予安等其他战士时不时接话补充。

  “...目前,除了武器还比较欠缺外,吃穿方面问题不大,而且,不管是军中、还是普通乡亲们,都将赤脚医生手册这本书认真学习了,医疗问题也不用太担忧。”

  “是啊,鬼子的装备虽然比咱的厉害,但我们也不是吃素的,这也多谢系统给弄的模拟训练室...”

  “还有晓希送去的那些物资,都用到了该用的地方,所以你们不用担心。”

  “你们不知道,现在真的实现了全民族抗战,那些宵小之辈都不敢有动作,心里有鬼,怕系统呢...”

  ......

  战士们的发言算是给祖宗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刘晓希也算是放心了些,只是武器太难搞了,普通人接触不到,她没办法送。

  战士们说完后,就轮到李春花说了。

  她家生活在东汉末年,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对朝政不了解,所以说的都是围绕着乱世之中,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顺便也说到了她们一家的经历。

  各朝人士也才恍然,怪不得是这母子三人来后世,因为只有母亲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了。

  两个孩子默默的擦了擦眼泪,虽然年纪小,但当初逃难的时候,还是有些记忆的。

  刘晓希安慰李春花,“那个,嫂子。”

  她也不知道是不是该这样叫,但叫先祖吧,好像也叫不出口,不过现在也不是纠结称呼的时候。

  “你别难过,人死不能复生,想来喜妹和铁头他们爹在天之灵,会希望你们好好生活的。”

  其他人也纷纷安慰,战士们还把两个孩子抱过去哄着。

  辛弃疾的妻子范氏,拉着李春花的手拍了拍,“都会好的。”

  李春花心里暖暖的,大家都那么鼓励她,也坚定了她会好好生活下去的决心。

  光幕下

  李春花的话让各朝百姓感同身受,特别是边疆百姓,深受匈奴的苦。

  卫青他们带着火药,差不多已经直捣匈奴王庭了。

  东汉末年的三巨头,心中一动,想法很简单,自然是先把周围这些蠢蠢欲动的蛮夷给收拾老实。

  难得这三家有统一想法的时候。

  李春花说完后,就轮到了方之舟兄妹聊起他们时代。

  他们一家生活在中唐时期,安史之乱早已结束,此时正是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加剧的时代。

  生活在这个时期的还有白居易、韩愈、刘禹锡、李贺这些有名的大诗人。

  方之舟一家的生活比普通人家好上一些,怎么说都能供得起读书人,日子不算差。

  但他跟着同窗们出去游学过,看得到底层百姓的生活,如今说起来也难掩心酸难受。

  听得大家心里都闷闷的。

  若说孔夫子、辛弃疾他们讲述的多是政治大事,那李春花、方家兄妹则以普通人的视角、讲述民间百姓的日子。

  方之舟本来一开始在孔子、辛弃疾这一众大佬面前,还有些不好意思,但现在讲得慷慨激昂,哪还在意那些。

  他知道大唐的帝王们都看得到光幕,自然也希望他们多看看民间疾苦。

  说到最后,朝着光幕深深鞠了一躬。

  平时他自然是没办法拜见贵人的,他感谢这个为底层发声的机会。

  光幕下

  各朝老百姓深受触动。

  特别是大唐百姓,方家这个孩子说到他们心坎上了。

  唐朝也有不少忧国忧民的大臣,只希望这个发声能劝劝高位上的那位、也能唤起一部分人的良知,别整日里争权夺利了。

  李世民心中沉重。

  如何当一个好皇帝、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唐盛世太平是他的目标,他会尽可能的去完成这一切,但那些后代,他却没办法管。

  “唉,如果他们尚有一份抱负,就好好听听这孩子的话吧。”

  武则天抬头望天,她会在自己有生之年,尽可能为天下选择一位优秀的帝王。

  李隆基也对着儿子苦口婆心,他年纪大了,在位没几年时间,只希望儿子上位后,多关注民生。

  李亨不假思索的点头,他也想成为一个有为之君,自然不会和老头子唱反调。

  至于晚唐的皇帝们,不管是真昏庸,还是有点理想抱负的,真没什么办法了,作为傀儡,大权已经不在他们手上。

  就看那些权臣能不能顾念着百姓。

  现代时空

  辛弃疾夫妇是最后发言的。

  范氏说的是南宋的民风民俗等情况,比如南宋人成亲的礼仪穿着啊、过节情况啊等等。

  轮到辛弃疾的时候,这位的脾气一贯嫉恶如仇,把当朝朝政批评了一通,时不时还问问大伙的意见。

  他知道官家和同僚们都看得到光幕,也是借此机会让他们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不管是刘晓希、孔子和颜回、战士们、还是李春花、宋家兄妹,也说着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怕语言不当,会得罪宋朝皇帝。

  毕竟又不是一个时空待着,大家有什么说什么。

  聊到激动的时候,还能骂两句。

  南宋皇帝们:...

  主和派大臣们:...

  行叭,他们其实被骂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哪知道辛弃疾还告状到各朝人士面前去了。

  北宋皇帝们自然都愿意打,也跟着骂,反正大家吐槽的是南宋。

  宋朝百姓们更是拍手鼓掌,真不怕朝廷治罪,而且天下人的态度都主战,总不能把天下人都治罪了吧。

  主战派的大臣们也骄傲极了,就跟斗胜的公鸡一样。

  唯有辛弃疾的祖父、父母有点担忧,怕儿子回来后,官家给小鞋穿怎么办?

  不过担忧也没用,其实辛赞觉得,孙子这样做也挺好的。

  其实聊着聊着,也不是半点收获都没有。

  因为刘晓希她们这些听众,还能给辛弃疾和宋王朝出一些意见。

  南宋北伐肯定是要做的,对此不管是刘晓希,还是孔子、战士们还有一些想法。

  围观这一切的忽必烈有些庆幸,还好宋朝这个时候的对手是金人,和他们元人没什么关系。

  不然啊,岂不是干看着刘晓希她们给辛弃疾出主意打他们嘛。

  —

  茶话会的举办,收获还很不错,至少大家都很满足。

  只是把各朝人士羡慕得不行,他们也想参入进来,这可是和不同朝代的人坐在一起聊天,实在有意思。

  几个小时的聊天过去,不管是刘晓希,还是辛弃疾他们都意犹未尽。

  不过大家聊了许久,也挺累了。

  刘晓希是准备让大家先去房间休息一会儿的,晚点带这些祖宗出门逛街。

  但真没有人去休息。

  辛弃疾难得有机会和民国战士们遇上,他和战士们交流战斗去了。

  宋予安和战友们,对这位千年前的祖宗也很尊重,双方聊得十分投机。

  范氏无奈的收回眼神,转头和李春花、方之音说话。

  都是女子,也有聊不完的话题。

  至于刘晓希,则是带着陈战士去查资料了,她不知道哪些资料对先辈们有用,对方说,她就搜索。

  而陈战士,也忙着把一些内容记录下来。

  孔子和颜回、以及方之舟在交流学问。

  主要是方之舟在问,孔子也乐意给年轻人指点。

  很快就到了下午六点,也到了晚饭时间。

  V信上

  刘晓希先给老弟发了个消息:我不回来吃晚饭了,你和爸妈吃

  刘晓成:行

  刘晓希:你记得跟爸妈说,我要晚点回来,和朋友们在外面逛逛,他们好不容易来首都

  刘晓成:(抠鼻)你回来记得给我带奶茶

  ......

  安排好后,刘晓希就带着祖辈们在外面逛街。

  没有去大饭店吃晚饭,而是吃路边小食,既能逛街,又能满足味蕾需要,还能感受后世的烟火气,这是孔子他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