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养生迷思 性命之本-《科级帝君》

  这几天,陈远接连看到几条让人唏嘘的新闻。一位是知名的养生专家,着书立说,粉丝众多,经常在电视上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结果五十八岁因癌症去世。另一位是社交媒体上很火的健身博主,一身腱子肉,每天展示高强度的训练和极其“干净”的饮食,却在一次深夜锻炼后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年仅三十五岁。

  办公室里的同事们也在议论这事儿。

  “你说这搞不搞笑?”老王端着茶杯直摇头,“天天教人怎么活到一百岁的人,自己都没活到六十。那个练健身的也是,看着壮得像头牛,怎么说没就没了?”

  小王一边整理文件一边插嘴:“我听说啊,那个养生专家自己的一套吃法特别极端,什么五谷不吃,油盐不进,就跟修仙似的。那个健身博主更狠,听说为了保持低体脂,常年饿肚子,还滥用补剂。”

  “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陈远忍不住说,“养生健身是为了健康长寿,结果把自个儿先折腾垮了,图啥呢?”

  他心里也画了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一些看似最懂健康、最注重锻炼的人,反而早早离开了? 这背后,肯定不是“意外”或者“命运弄人”这么简单。按理说,注重健康是好事,可一旦走了极端,或者方法不对,是不是反而会伤身?

  晚上睡觉前,他还在琢磨这个事。林薇看他皱着个眉头,就问:“想什么呢?”

  “就在想白天新闻里那两位,”陈远说,“你说,他们那么努力地养生、锻炼,怎么就没得到好结果呢?”

  林薇想了想,说:“我觉着吧,可能太刻意了,忘了根本。人活着,心情舒畅,吃得香睡得着,比啥都强。要是整天算计着卡路里,强迫自己练到极限,那日子过得还有啥滋味?精神一直绷着,身体能好才怪。”

  “精神一直绷着……” 陈远捕捉到了这句话。也许,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他们吃了什么,练了什么,更在于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心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带着这个疑问,他进入了梦乡。

  文昌殿内,今晚的气氛有些特别。文运长河依旧浩瀚,但在河边,陈远看到了一些奇特的“灵魂投影”。这些灵魂投影并非完整的魂魄,更像是一些执念的显化,它们散发着一种……“用力过猛”的不协调感。

  “书灵,这些是?”陈远指着那些投影问。

  书灵飘过来,叹了口气:“帝君,您今日心念所感,触及了一个当下颇为普遍的问题。这些,便是那些因‘过度养生’或‘极端健身’而早逝之人的部分灵魂印记,他们共同的执念,就是对‘健康’和‘形体’的认知产生了严重偏差。”

  陈远仔细看去,只见这些投影分成了几类:

  一类是“极端养生派”的印记。他们周身笼罩着一层看似“洁净”却毫无生机的灰白色光晕,对许多正常的食物(如谷物、肉类)表现出近乎恐惧的排斥。他们的灵魂形态显得干瘪、脆弱,仿佛缺乏最基础的滋养。其中一个印记还在不断念叨:“这个寒性……那个热性……不能吃……有毒……”

  另一类是“疯狂健身派”的印记。他们灵魂肌肉虬结,散发着不正常的、过于亢奋的暗红色光芒,但内部却显得空洞,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细微的裂痕(象征脏腑暗伤)。他们不停地重复着高强度动作,意念里充满了“突破极限!”“燃烧脂肪!”“不够!还不够!”的强迫性念头。

  还有一类更复杂,是“理论空谈派”的印记。他们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养生健身的“知识”,化作无数杂乱飞舞的符文,但这些符文与他们的灵魂本体是脱节的,他们的身体要么虚弱,要么僵硬,知行严重不合一。

  “他们……都很努力啊,”陈远看着那些不停“折腾”自己的灵魂印记,心情复杂,“为什么结果会这样?”

  “帝君,您请看文运长河深处,关乎‘性命’的根本法则。”书灵引导陈远看向长河底部。

  在那里,陈远看到了两条相互交织、平衡运转的根本法则光带。一条是代表“身体”的淡金色光带(命),厚重,承载;另一条是代表“精神”的乳白色光带(性),灵动,主宰。

  “健康的根本,在于‘性命’双修,阴阳平衡。”书灵解释道,“身体(命)是基础,需要锻炼和滋养;精神(性)是主导,需要安宁和愉悦。 二者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健康长寿之道。”

  书灵指着那些灵魂印记:“您看这些人,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陈远仔细观察,恍然大悟:

  那些“极端养生派”,过于追求身体的“纯净”(过度偏向“命”的某一狭隘方面),却导致了精神上的焦虑、恐惧和压抑(严重损害了“性”),身体也因为偏执的饮食而缺乏全面营养(“命”的基础不牢)。他们是损“性”以养“命”,结果两败俱伤。

  那些“疯狂健身派”,过度透支身体潜能,追求极致的形体或力量(过度消耗“命”),同时精神一直处于紧绷、强迫甚至痛苦的状态(“性”不得安宁)。他们是耗“命”以损“性”,同样走向毁灭。

  那些“理论空谈派”,则是精神(性)陷入了知识的迷宫,脱离了身体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命),想的和做的完全是两回事。他们是“性”与“命”脱节,空转消耗。

  “我明白了!”陈远说,“他们都没搞懂‘平衡’两个字!要么只盯着身体某一项指标,要么把身体当成机器往死里练,要么光想不练。全都忽略了精神是否舒适、是否愉悦这个根本!”

  “正是如此!”书灵赞许道,“《黄帝内经》有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正的养生,是‘养心’为上,‘养身’为本。心要静,要宽,要悦;身要动,要通,要适。过犹不及啊!”

  “那……有没有做得好的例子?”陈远问。

  书灵一挥袖,文运长河中浮现出几个平和、温暖的光点。那些是真正懂得养生之人的灵魂印记。他们身体周围的气息中正平和,精神愉悦安稳。他们也会锻炼,但适可而止,身心舒畅;他们也注意饮食,但不偏不倚,享受美味;他们更注重情绪的调节和生活的充实。

  “您看,这才是‘性命双修’,”书灵说,“身体是承载精神的舟船,精神是指引身体的舵手。舟船需坚固,但更要舵手平稳,方向正确。若舵手疯狂(精神焦虑偏执),或者只顾加固船体却让舵手疲惫不堪(过度锻炼忽视心神),甚至舵手和船各干各的(知行不一),这船如何能行得稳、走得远?”

  陈远彻底明白了。那些早逝的养生专家和健身爱好者,本质上是走偏了。他们或许在“术”的层面很努力,却在“道”的层面迷失了,忘记了养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命更美好、更长久、更快乐,而不是为了养生而养生,为了健身而健身,甚至在这个过程中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透支了生命的本源。

  “所以,最好的养生,其实是‘正常’地生活,”陈远总结道,“吃得均衡,动得适量,睡得香甜,想得开阔。不跟自己较劲,才是最大的养生。”

  “帝君圣明!”书灵笑道,“顺其自然,身心合一,便是最好的‘性命之道’。”

  第二天,陈远在单位食堂吃午饭,特意要了份荤素搭配的套餐,吃得津津有味。同事老王看他吃得香,打趣道:“主任,不看卡路里了?”

  陈远咽下嘴里的饭,笑着说:“看啥看,该吃吃,该喝喝,心里不堵,比啥都强。你看那些这不敢吃那不敢碰的,有几个真长命的?人啊,不能太跟自己过不去。”

  下午,他看到小王又在工位上扭脖子捶腰,就说:“小王,别老坐着,起来活动活动,去接杯水,看看窗外绿色。锻炼不是非要去健身房撸铁才算,日常生活中让自己‘动起来’,别僵着,就是最好的锻炼。”

  小王依言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惊喜地说:“哎,主任,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肩膀是舒服多了!”

  陈远心想:这就对了。养生健身,是为了活得更好,而不是成为生活的负担。把握住“平衡”与“自然”这两个关键,或许比任何高深的理论和极端的方法都来得重要。

  晚上,他特意陪着林薇下楼散了会儿步,吹吹晚风,聊聊闲天,感觉身心都松弛了下来。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养”。

  入睡后,他看到文昌殿内,那些代表“偏执养生”的灵魂印记,似乎因为他对正确理念的传播和实践,其上的不协调光芒也稍稍淡化了一丝。书灵对他点头微笑。

  陈远在《功德簿》上记下感悟:

  “养生之要,首在养心。心平气和,则气血自顺;精神内守,则外邪难侵。切不可为求长寿而行极端之事,或过度耗损形体,或偏执饮食禁忌,或空谈理论而疏于实践。此皆违背自然平衡之道,非但不能延年,反伤性命根本。须知,性命双修,形神俱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乃为健康长寿之正途。”

  写完,他放下笔,觉得心里透亮了不少。这养生健身的学问,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就在于,别把那根弦绷得太紧,尊重身体的感觉,照顾心灵的喜悦。毕竟,活得轻松自在,本身就是一副最好的“养生药”。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