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午后,陈远难得清闲,陪着儿子陈曦在书房看书。陈曦抱着彩绘版的《西游记》,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而陈远自己,则再次翻开了那本已然有些卷边的《六祖坛经》,重温六祖惠能大师求法、得法、传法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看着看着,一个奇特的念头突然闯入陈远的脑海,让他不由得愣住了。这禅宗六祖惠能的求法历程,怎么细细读来,竟与《西游记》里那只猴王的经历,有着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想法看似荒诞,一个是大唐高僧,一个是神话猴王;一个追求明心见性,一个护送取经人。但抛开表象,其内核的精神轨迹,却隐隐有着惊人的平行感。
他忍不住把两本书并排放在桌上,目光在《坛经》的“行由品”和《西游记》的前几回之间来回逡巡。
“爸爸,你看什么呢?”陈曦好奇地凑过来。
“爸爸在想啊,”陈远指着书,尝试用孩子能懂的话解释,“你看这个惠能大师,还有你
看着看着,一个奇特的念头突然闯入陈远的脑海,让他不由得愣住了。这禅宗六祖惠能的求法历程,怎么细细读来,竟与《西游记》里那只猴王的经历,有着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想法看似荒诞,一个是大唐高僧,一个是神话猴王;一个追求明心见性,一个护送取经人。但抛开表象,其内核的精神轨迹,却隐隐有着惊人的平行感。
他忍不住把两本书并排放在桌上,目光在《坛经》的“行由品”和《西游记》的前几回之间来回逡巡。
“爸爸,你看什么呢?”陈曦好奇地凑过来。
“爸爸在想啊,”陈远指着书,尝试用孩子能懂的话解释,“你看这个惠能大师,还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