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夜国家超算中心的“燧石”协议之后,李默的生活被切割成了泾渭分明,却又紧密交织的两个层面。
明面上,他依旧是那个锐意进取的科技巨头掌舵人。默资本的业务蒸蒸日上,“洞察之眼”在国内高端制造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攀升,几乎成为了智能产线的标配;“默云智造”接连拿下数个大型智慧工厂总包项目,声势浩大;“星火”联盟在低调中稳步推进,几家关键的“隐形冠军”企业正式签署了深度协同协议,一个围绕默资本构建的、技术硬核且关系牢固的供应链生态初现雏形。
他频繁出现在各类行业峰会、政府座谈会和合作伙伴的签约仪式上,谈笑风生,挥斥方遒。面对媒体,他依旧是那个强调“极致专注”与“跨界思考”的技术理想主义者。只有极少数最亲近的人,如苏晚,能隐约察觉到他眼底深处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与日俱增的凝重。
暗地里,他则多了一个绝密的身份——“燧石”协议下的特殊顾问。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向一个由顶尖科学家和战略专家组成的小组,汇报他通过【时空信息涟漪感知(极微弱)】捕捉到的、关于未来科技趋势和潜在风险的“直觉”与“推演”。
这个过程并非易事。那种感知极其模糊,如同在狂风暴雨的深海中聆听远方的鲸歌,大部分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极少数碎片化的信息具有参考价值。他需要耗费巨大的心神去分辨、去解读,并将系统的提示“翻译”成符合常理逻辑的分析报告。这对他而言,是比处理任何商业难题都更耗费心力的挑战。
然而,收获也是巨大的。他提供的某些关于新型电池材料、生物传感界面、以及下一代网络架构的模糊方向,经过专家组的验证和深化,竟然真的为国内几个卡脖子的科研项目提供了突破性的思路。他在那个绝密圈子里的份量,因此不断加重。
[系统提示:宿主深度介入国家级战略科技决策,‘国之重器’隐藏任务进度大幅提升。当前进度:65%。]
[奖励: ‘时空信息涟漪感知’熟练度微幅提升。信息过滤精度提升。]
能力的提升是好事,但李默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那个平凡世界的距离,正在被无声地拉远。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如同细微的藤蔓,偶尔会缠绕上他的心头。
这天傍晚,他难得准时下班,和苏晚一起回父亲家吃饭。李建国的身体在精心调理下愈发硬朗,甚至能在小区的老年活动室杀上几盘象棋了。饭桌上,老人兴致勃勃地讲着棋友间的趣事,抱怨着菜市场的猪肉又涨了几毛钱。
李默微笑着听着,给父亲夹菜,回应着家常。苏晚则细心地剥着虾,放在他和父亲的碗里。温暖的灯光,饭菜的香气,父亲琐碎的唠叨……这一切构成了一种平凡而珍贵的烟火气,是他在这惊涛骇浪的征途中,最重要的锚点。
“小默啊,”李建国放下筷子,看着儿子,眼神里带着老年人特有的通透,“爸看你最近,好像心里有事?是不是公司……又遇到啥难处了?”
李默心中一暖,随即又是一涩。他无法诉说那深海之下的暗流与惊雷,只能摇摇头,扯出一个轻松的笑容:“爸,没事,就是最近项目多,有点累。您别担心。”
“工作要紧,身体更要紧。”李建国叹了口气,“钱是赚不完的,平平安安最重要。”
“知道了,爸。”李默顺从地应着。
饭后,李默和苏晚陪着父亲在楼下散步。初夏的晚风带着栀子花的甜香,小区里孩子们追逐嬉闹,老人们摇着蒲扇闲聊。这一切,安宁得如同另一个世界。
苏晚轻轻挽住李默的手臂,低声道:“有时候,真希望时间能停在这一刻。”
李默握紧了她的手,没有回答。他知道,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前方的风暴也不会因片刻的温馨而止息。
果然,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一场新的、更加诡异的危机,毫无征兆地降临。
不是来自贝法资本的商业狙击,也不是来自国际规则的打压,而是源自默资本自身业务的深处——数据。
最先发现问题的是“默云智造”负责某大型汽车集团智慧工厂项目的实施团队。他们在一次常规的系统维护中,发现用于预测性维护的AI模型,出现了极其细微但无法解释的性能衰减。并非算法错误,也非硬件故障,更像是……训练这些模型所依赖的、来自生产线上的实时数据流,其内在的统计特征发生了某种难以察觉的“漂移”。
紧接着,科瑞精密反馈,其部署在几家高端客户产线上的“洞察之眼”系统,在完成周期性校准后,短期内精度达标,但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系统性的、超出允许范围的微小测量偏差,且偏差模式无法用常规的误差理论解释。
几乎在同一时间,“星火”联盟内两家分别专注于特种传感器和精密陶瓷材料的企业,也报告了类似的问题——他们的实验室测试数据与客户端反馈数据之间,出现了无法忽略的、非随机的差异。
问题分散,现象细微,但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可能:他们依赖的数据源头,正在被一种极其高明的手段,进行着难以察觉的、系统性的污染!
这不是黑客攻击,没有数据被篡改或窃取。这更像是有人用一种超越了当前常见技术的手段,在数据产生的源头——可能是传感器信号、可能是传输过程、甚至可能是物理世界的微观层面——注入了一种极其隐蔽的“噪声”或进行了某种“干扰”,使得采集到的数据,在宏观统计上看似正常,但其微观结构和内在关联却被微妙地扭曲了。
这种扭曲,对于依赖大数据和AI进行高精度决策和控制的现代工业系统而言,是致命的!它会导致AI模型做出错误的预测,会让精密仪器产生偏离实际的测量结果,长久下去,足以让默资本耗费巨资构建的技术信誉毁于一旦!
“查!动用一切手段!从物理传感器到数据传输链路,从底层固件到云端算法,给我一寸一寸地查!”李默在紧急会议上,声音冷得像冰。他意识到,这一次的对手,手段之诡异、技术之高超,远超以往。
默资本的技术和安全团队倾巢而出,联合“星火”联盟的内伙伴,展开了地毯式的排查。然而,数天过去,一无所获。所有的硬件、软件、网络协议,在常规检测下都完美无瑕。
对手仿佛一个无形的幽灵,在数据的海洋里投下了毒,却找不到任何下毒的痕迹。
巨大的挫败感和无形的压力笼罩着默资本。连一向沉稳的苏晚,眉宇间也染上了浓重的忧色。
李默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启动了【时空信息涟漪感知】。他屏息凝神,试图从那庞杂无序的信息背景辐射中,捕捉到一丝与这诡异数据污染相关的“涟漪”。
感知范围内,充斥着各种信号:城市的电磁噪音、全球金融市场的数字洪流、互联网的信息爆炸……如同一个混乱不堪的菜市场。他耐心地过滤着,寻找着那一丝不和谐的“杂音”。
突然,他感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其他的“震颤”。那“震颤”并非来自某个固定的地理位置,而是弥散在空气中,与某种特定频段的物联网通信信号隐隐耦合,其波动模式……带着一种非自然的、高度有序的数学美感,仿佛某种精心设计的密码。
这感觉转瞬即逝,几乎难以把握。
但李默抓住了它!
他猛地睁开眼,立刻接通了刘工的电话,语速快得惊人:“重点排查所有设备与云端通信时,使用的物联网LPWAN(低功耗广域网)协议栈!尤其是物理层和链路层!不要看协议本身,查它在具体射频发射和接收时,载波信号的相位和幅度是否存在无法用常规信道噪声解释的、具有特定数学规律的微观调制!”
这个指令极其专业和刁钻,直指通信物理层最底层的信号细节。刘工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执行。
一天后,惊人的发现传来了!
通过对海量设备通信信号的底层频谱分析,技术团队终于捕捉到了那隐藏在正常信号之下的、极其微弱的异常调制!这种调制巧妙地利用了物联网协议的抗干扰容限,如同隐形墨水,在正常数据传输的同时,携带了极其微量的、能够干扰传感器物理特性或影响ADC(模数转换器)基准电压的寄生信号!正是这种寄生信号,导致了数据的系统性“漂移”!
对手,是通过攻击最底层的物理信号,来实现对数据的精准污染!这是一种近乎“降维打击”的技术手段!
“能反向追踪信号源吗?”李默追问。
“很难……”刘工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这种调制方式……我们从未见过,技术层级非常高。信号似乎是通过劫持或仿冒散布在城市各处的、数量庞大的合法物联网基站发出的,源头无法定位。”
办公室里,一片沉寂。找到了问题所在,却依然对幕后黑手无可奈何。
李默走到那面巨大的数据屏前,看着上面标注出的、遍布全球的物联网基站网络。对手隐藏在这张巨网之后,技术深不可测。
他意识到,贝法资本,或者它背后真正的主使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商业规则内的游戏了。他们动用了真正压箱底的、游走于灰色地带甚至黑色地带的技术力量。
这不再是一场商业战争。
这是一场发生在数字空间阴影下的,无声的科技战争。
李默的眼神,一点点变得冰冷而锐利。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那个绝密的号码。
“我需要帮助。”他对着话筒,沉声说道,“关于一种……基于物联网物理层信号的新型数据污染攻击。”
明面上,他依旧是那个锐意进取的科技巨头掌舵人。默资本的业务蒸蒸日上,“洞察之眼”在国内高端制造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攀升,几乎成为了智能产线的标配;“默云智造”接连拿下数个大型智慧工厂总包项目,声势浩大;“星火”联盟在低调中稳步推进,几家关键的“隐形冠军”企业正式签署了深度协同协议,一个围绕默资本构建的、技术硬核且关系牢固的供应链生态初现雏形。
他频繁出现在各类行业峰会、政府座谈会和合作伙伴的签约仪式上,谈笑风生,挥斥方遒。面对媒体,他依旧是那个强调“极致专注”与“跨界思考”的技术理想主义者。只有极少数最亲近的人,如苏晚,能隐约察觉到他眼底深处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与日俱增的凝重。
暗地里,他则多了一个绝密的身份——“燧石”协议下的特殊顾问。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向一个由顶尖科学家和战略专家组成的小组,汇报他通过【时空信息涟漪感知(极微弱)】捕捉到的、关于未来科技趋势和潜在风险的“直觉”与“推演”。
这个过程并非易事。那种感知极其模糊,如同在狂风暴雨的深海中聆听远方的鲸歌,大部分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极少数碎片化的信息具有参考价值。他需要耗费巨大的心神去分辨、去解读,并将系统的提示“翻译”成符合常理逻辑的分析报告。这对他而言,是比处理任何商业难题都更耗费心力的挑战。
然而,收获也是巨大的。他提供的某些关于新型电池材料、生物传感界面、以及下一代网络架构的模糊方向,经过专家组的验证和深化,竟然真的为国内几个卡脖子的科研项目提供了突破性的思路。他在那个绝密圈子里的份量,因此不断加重。
[系统提示:宿主深度介入国家级战略科技决策,‘国之重器’隐藏任务进度大幅提升。当前进度:65%。]
[奖励: ‘时空信息涟漪感知’熟练度微幅提升。信息过滤精度提升。]
能力的提升是好事,但李默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那个平凡世界的距离,正在被无声地拉远。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如同细微的藤蔓,偶尔会缠绕上他的心头。
这天傍晚,他难得准时下班,和苏晚一起回父亲家吃饭。李建国的身体在精心调理下愈发硬朗,甚至能在小区的老年活动室杀上几盘象棋了。饭桌上,老人兴致勃勃地讲着棋友间的趣事,抱怨着菜市场的猪肉又涨了几毛钱。
李默微笑着听着,给父亲夹菜,回应着家常。苏晚则细心地剥着虾,放在他和父亲的碗里。温暖的灯光,饭菜的香气,父亲琐碎的唠叨……这一切构成了一种平凡而珍贵的烟火气,是他在这惊涛骇浪的征途中,最重要的锚点。
“小默啊,”李建国放下筷子,看着儿子,眼神里带着老年人特有的通透,“爸看你最近,好像心里有事?是不是公司……又遇到啥难处了?”
李默心中一暖,随即又是一涩。他无法诉说那深海之下的暗流与惊雷,只能摇摇头,扯出一个轻松的笑容:“爸,没事,就是最近项目多,有点累。您别担心。”
“工作要紧,身体更要紧。”李建国叹了口气,“钱是赚不完的,平平安安最重要。”
“知道了,爸。”李默顺从地应着。
饭后,李默和苏晚陪着父亲在楼下散步。初夏的晚风带着栀子花的甜香,小区里孩子们追逐嬉闹,老人们摇着蒲扇闲聊。这一切,安宁得如同另一个世界。
苏晚轻轻挽住李默的手臂,低声道:“有时候,真希望时间能停在这一刻。”
李默握紧了她的手,没有回答。他知道,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前方的风暴也不会因片刻的温馨而止息。
果然,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一场新的、更加诡异的危机,毫无征兆地降临。
不是来自贝法资本的商业狙击,也不是来自国际规则的打压,而是源自默资本自身业务的深处——数据。
最先发现问题的是“默云智造”负责某大型汽车集团智慧工厂项目的实施团队。他们在一次常规的系统维护中,发现用于预测性维护的AI模型,出现了极其细微但无法解释的性能衰减。并非算法错误,也非硬件故障,更像是……训练这些模型所依赖的、来自生产线上的实时数据流,其内在的统计特征发生了某种难以察觉的“漂移”。
紧接着,科瑞精密反馈,其部署在几家高端客户产线上的“洞察之眼”系统,在完成周期性校准后,短期内精度达标,但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系统性的、超出允许范围的微小测量偏差,且偏差模式无法用常规的误差理论解释。
几乎在同一时间,“星火”联盟内两家分别专注于特种传感器和精密陶瓷材料的企业,也报告了类似的问题——他们的实验室测试数据与客户端反馈数据之间,出现了无法忽略的、非随机的差异。
问题分散,现象细微,但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可能:他们依赖的数据源头,正在被一种极其高明的手段,进行着难以察觉的、系统性的污染!
这不是黑客攻击,没有数据被篡改或窃取。这更像是有人用一种超越了当前常见技术的手段,在数据产生的源头——可能是传感器信号、可能是传输过程、甚至可能是物理世界的微观层面——注入了一种极其隐蔽的“噪声”或进行了某种“干扰”,使得采集到的数据,在宏观统计上看似正常,但其微观结构和内在关联却被微妙地扭曲了。
这种扭曲,对于依赖大数据和AI进行高精度决策和控制的现代工业系统而言,是致命的!它会导致AI模型做出错误的预测,会让精密仪器产生偏离实际的测量结果,长久下去,足以让默资本耗费巨资构建的技术信誉毁于一旦!
“查!动用一切手段!从物理传感器到数据传输链路,从底层固件到云端算法,给我一寸一寸地查!”李默在紧急会议上,声音冷得像冰。他意识到,这一次的对手,手段之诡异、技术之高超,远超以往。
默资本的技术和安全团队倾巢而出,联合“星火”联盟的内伙伴,展开了地毯式的排查。然而,数天过去,一无所获。所有的硬件、软件、网络协议,在常规检测下都完美无瑕。
对手仿佛一个无形的幽灵,在数据的海洋里投下了毒,却找不到任何下毒的痕迹。
巨大的挫败感和无形的压力笼罩着默资本。连一向沉稳的苏晚,眉宇间也染上了浓重的忧色。
李默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启动了【时空信息涟漪感知】。他屏息凝神,试图从那庞杂无序的信息背景辐射中,捕捉到一丝与这诡异数据污染相关的“涟漪”。
感知范围内,充斥着各种信号:城市的电磁噪音、全球金融市场的数字洪流、互联网的信息爆炸……如同一个混乱不堪的菜市场。他耐心地过滤着,寻找着那一丝不和谐的“杂音”。
突然,他感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其他的“震颤”。那“震颤”并非来自某个固定的地理位置,而是弥散在空气中,与某种特定频段的物联网通信信号隐隐耦合,其波动模式……带着一种非自然的、高度有序的数学美感,仿佛某种精心设计的密码。
这感觉转瞬即逝,几乎难以把握。
但李默抓住了它!
他猛地睁开眼,立刻接通了刘工的电话,语速快得惊人:“重点排查所有设备与云端通信时,使用的物联网LPWAN(低功耗广域网)协议栈!尤其是物理层和链路层!不要看协议本身,查它在具体射频发射和接收时,载波信号的相位和幅度是否存在无法用常规信道噪声解释的、具有特定数学规律的微观调制!”
这个指令极其专业和刁钻,直指通信物理层最底层的信号细节。刘工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执行。
一天后,惊人的发现传来了!
通过对海量设备通信信号的底层频谱分析,技术团队终于捕捉到了那隐藏在正常信号之下的、极其微弱的异常调制!这种调制巧妙地利用了物联网协议的抗干扰容限,如同隐形墨水,在正常数据传输的同时,携带了极其微量的、能够干扰传感器物理特性或影响ADC(模数转换器)基准电压的寄生信号!正是这种寄生信号,导致了数据的系统性“漂移”!
对手,是通过攻击最底层的物理信号,来实现对数据的精准污染!这是一种近乎“降维打击”的技术手段!
“能反向追踪信号源吗?”李默追问。
“很难……”刘工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这种调制方式……我们从未见过,技术层级非常高。信号似乎是通过劫持或仿冒散布在城市各处的、数量庞大的合法物联网基站发出的,源头无法定位。”
办公室里,一片沉寂。找到了问题所在,却依然对幕后黑手无可奈何。
李默走到那面巨大的数据屏前,看着上面标注出的、遍布全球的物联网基站网络。对手隐藏在这张巨网之后,技术深不可测。
他意识到,贝法资本,或者它背后真正的主使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商业规则内的游戏了。他们动用了真正压箱底的、游走于灰色地带甚至黑色地带的技术力量。
这不再是一场商业战争。
这是一场发生在数字空间阴影下的,无声的科技战争。
李默的眼神,一点点变得冰冷而锐利。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那个绝密的号码。
“我需要帮助。”他对着话筒,沉声说道,“关于一种……基于物联网物理层信号的新型数据污染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