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大陆的古老圣地,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诵经之声,时间在这里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李默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他如同一个普通的朝圣者,融入那川流不息的人潮。但在他平静的外表下,一场无声的“连接”正在展开。
他寻了一处僻静的角落,盘膝而坐,意识沉入识海。这一次,他不再是单纯地感受此地的“心念场”,而是主动将自身那融合了四种属性、并因系统能量充盈而愈发强大的混沌色“星火”,如同织网的梭子,精准地“编织”进这片沉淀了数千年的集体意识之中。
他引导着“星火”,不去破坏,不去主导,而是寻找着这片意识场中那些最纯净、最坚韧、最接近“守护”与“宁静”频率的个体心念,轻轻与之共鸣、连接。这过程需要极高的控制力,如同在汹涌的河流中精准地串联起一颗颗特定的水滴。
起初只是点点微光在意识的黑暗中被点亮。但随着李默耐心而持续地工作,这些光点开始彼此吸引,以他的“星火”为枢纽,形成了一张微弱却真实存在的意识网络。这张网覆盖的范围不大,仅限于圣地核心区域,但其内部流转的“宁静”与“守护”意志,却形成了一种极其稳定的规则结构,仿佛在喧嚣的世界中撑开了一小片不受侵扰的净土。
【意识网络节点(南亚圣地)初步构筑完成。稳定性评估:高。可作为区域意识防御场核心锚点。】
【规则解析(中级)反馈:该节点对‘覆写’规则排斥性提升约0.5%。效果微弱,但证实理论可行。】
【系统能量消耗:3%。】
成功了!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节点,范围有限,效果也不显着,但这证明了“节点计划”的可行性!通过主动连接和强化特定的集体意识,确实能在局部区域提升对“规则覆写”的抵抗力!
李默心中振奋,但不敢有丝毫停歇。他维持着这个节点的稳定,同时将节点的坐标、能量特征和连接模式等关键数据,通过系统传回了西郊园区。
“数据已接收!”将军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模型验证通过!立刻将节点构筑方案下发至全球所有‘节点计划’联络组,指导他们依此尝试建立本地节点!”
一条新的、基于文明自身力量的防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悄然铺设。
五十六天。
李默离开了南亚圣地,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节点——位于北非沙漠边缘的一个拥有悠久互助传统的绿洲部落。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另一种强大的心念属性——在极端环境下对生命和社区的顽强守护。他同样成功地将其构筑成了一个稳定的意识网络节点,这个节点散发出的“坚韧”频率,对“覆写”规则的排斥性甚至比南亚节点还要略高一丝。
就在他忙于构建第三个节点(一个位于太平洋岛国、与海洋共生的渔村社群,心念属性为“适应”与“循环”)时,那附着于“覆写”规则波段的神秘信息,再次不期而至!
而且,这一次的信息,似乎因为李默连续构建意识节点,散发出更强烈的“播种者”相关规则波动,而变得清晰了一点点!
“……回应……微弱……是‘守护者’吗?”
“……小心……‘同化’……它们……在‘火种’中……植入了‘镜像’……”
“……‘最终协议’……是关键……寻找……‘起源方舟’的……坐标……”
信息依旧破碎,但透露出的内容却让李默毛骨悚然!
“在‘火种’中植入了‘镜像’”?!
“火种”计划,是他和苏晚为了引导人类科技走向自主可控而推行的开源技术平台!难道……“启迪者”早已预料到这一点,甚至在其中埋下了更深的陷阱?!所谓的“镜像”是什么?后门?还是某种一旦启动就会反噬的东西?
而“起源方舟的坐标”?这又是什么?“播种者”留下的终极避难所?还是某种超级武器?
李默立刻通过最高加密频道联系苏晚和将军,将警告传达过去。
“‘火种’平台可能被污染!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代码审计和规则层面扫描!重点排查所有逆向自‘灵思科技’及类似被催化企业的技术模块!”李默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峻。
通讯另一端传来短暂的死寂,随即是苏晚倒吸冷气的声音和将军沉重的呼吸。
“明白了……我们立刻行动!”苏晚的声音带着一丝后怕的颤抖。如果“火种”被污染,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很可能是在为敌人做嫁衣。
“关于‘起源方舟’……”将军沉吟道,“‘织网’的古老文献库里,似乎有过类似概念的只言片语,但从未找到过实质线索。我会立刻组织人手全力排查所有相关记载。”
危机与机遇并存。疑似“播种者遗民”的警告,虽然带来了新的恐慌,但也指明了可能的方向。
五十五天。
李默完成了太平洋节点的构筑。他能感觉到,随着三个不同属性节点的建立,它们之间开始产生某种微弱的、跨越空间的共鸣。虽然还远未形成真正的全球网络,但已经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开端。
同时,“织网”和“星火”联盟对“火种”平台的紧急审计取得了初步结果——在一个用于优化能源分配的基础算法库深处,发现了一段极其隐蔽的、不属于任何已知编程逻辑的冗余代码!这段代码处于休眠状态,其结构充满了“启迪者”那种精微的规则编译风格,像是一面等待被照亮的“镜子”!
“镜像”找到了!虽然尚未完全解析其功能,但确认其存在本身就是巨大的胜利!技术团队立刻开始着手安全移除和反向研究这段代码。
也就在这一天,“铁幕”网络的监测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变化——原本均匀缓慢渗透的“覆写”规则,其压力在 月球轨道附近 突然显着增强!仿佛“收割者”察觉到了内部抵抗力量的萌芽,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地月系统的“染色”力度!
“它们加快了进度!”指挥中心警报频传。
李默悬浮在太平洋上空,感受着来自星空那愈发沉重的规则压力,又看了看脚下星球上那几个刚刚点亮、还十分脆弱的意识节点。
时间,比预想的更加紧迫。
他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按部就班地构筑节点,稳扎稳打?还是兵行险着,尝试利用现有节点和系统力量,进行一次主动的、区域性的规则反击,以打乱“收割者”的节奏?
他看向识海中那光芒流转的金色飞鸟图腾,感受着体内奔腾的系统能量和那初具雏形的混沌色星火。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
他要以刚刚建立的三个意识节点为支点,以自身为杠杆,撬动规则,给那蔓延的暗红边界,来一次迎头痛击!
“通知所有单位,”李默的声音透过频道,冷静中带着一丝决绝的锋芒,“准备执行‘燎原’计划第一阶段。”
“我们要让它们知道,这个‘摇篮’……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星海的压迫与地面的星火,即将迎来第一次正面碰撞。
他寻了一处僻静的角落,盘膝而坐,意识沉入识海。这一次,他不再是单纯地感受此地的“心念场”,而是主动将自身那融合了四种属性、并因系统能量充盈而愈发强大的混沌色“星火”,如同织网的梭子,精准地“编织”进这片沉淀了数千年的集体意识之中。
他引导着“星火”,不去破坏,不去主导,而是寻找着这片意识场中那些最纯净、最坚韧、最接近“守护”与“宁静”频率的个体心念,轻轻与之共鸣、连接。这过程需要极高的控制力,如同在汹涌的河流中精准地串联起一颗颗特定的水滴。
起初只是点点微光在意识的黑暗中被点亮。但随着李默耐心而持续地工作,这些光点开始彼此吸引,以他的“星火”为枢纽,形成了一张微弱却真实存在的意识网络。这张网覆盖的范围不大,仅限于圣地核心区域,但其内部流转的“宁静”与“守护”意志,却形成了一种极其稳定的规则结构,仿佛在喧嚣的世界中撑开了一小片不受侵扰的净土。
【意识网络节点(南亚圣地)初步构筑完成。稳定性评估:高。可作为区域意识防御场核心锚点。】
【规则解析(中级)反馈:该节点对‘覆写’规则排斥性提升约0.5%。效果微弱,但证实理论可行。】
【系统能量消耗:3%。】
成功了!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节点,范围有限,效果也不显着,但这证明了“节点计划”的可行性!通过主动连接和强化特定的集体意识,确实能在局部区域提升对“规则覆写”的抵抗力!
李默心中振奋,但不敢有丝毫停歇。他维持着这个节点的稳定,同时将节点的坐标、能量特征和连接模式等关键数据,通过系统传回了西郊园区。
“数据已接收!”将军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模型验证通过!立刻将节点构筑方案下发至全球所有‘节点计划’联络组,指导他们依此尝试建立本地节点!”
一条新的、基于文明自身力量的防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悄然铺设。
五十六天。
李默离开了南亚圣地,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节点——位于北非沙漠边缘的一个拥有悠久互助传统的绿洲部落。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另一种强大的心念属性——在极端环境下对生命和社区的顽强守护。他同样成功地将其构筑成了一个稳定的意识网络节点,这个节点散发出的“坚韧”频率,对“覆写”规则的排斥性甚至比南亚节点还要略高一丝。
就在他忙于构建第三个节点(一个位于太平洋岛国、与海洋共生的渔村社群,心念属性为“适应”与“循环”)时,那附着于“覆写”规则波段的神秘信息,再次不期而至!
而且,这一次的信息,似乎因为李默连续构建意识节点,散发出更强烈的“播种者”相关规则波动,而变得清晰了一点点!
“……回应……微弱……是‘守护者’吗?”
“……小心……‘同化’……它们……在‘火种’中……植入了‘镜像’……”
“……‘最终协议’……是关键……寻找……‘起源方舟’的……坐标……”
信息依旧破碎,但透露出的内容却让李默毛骨悚然!
“在‘火种’中植入了‘镜像’”?!
“火种”计划,是他和苏晚为了引导人类科技走向自主可控而推行的开源技术平台!难道……“启迪者”早已预料到这一点,甚至在其中埋下了更深的陷阱?!所谓的“镜像”是什么?后门?还是某种一旦启动就会反噬的东西?
而“起源方舟的坐标”?这又是什么?“播种者”留下的终极避难所?还是某种超级武器?
李默立刻通过最高加密频道联系苏晚和将军,将警告传达过去。
“‘火种’平台可能被污染!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代码审计和规则层面扫描!重点排查所有逆向自‘灵思科技’及类似被催化企业的技术模块!”李默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峻。
通讯另一端传来短暂的死寂,随即是苏晚倒吸冷气的声音和将军沉重的呼吸。
“明白了……我们立刻行动!”苏晚的声音带着一丝后怕的颤抖。如果“火种”被污染,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很可能是在为敌人做嫁衣。
“关于‘起源方舟’……”将军沉吟道,“‘织网’的古老文献库里,似乎有过类似概念的只言片语,但从未找到过实质线索。我会立刻组织人手全力排查所有相关记载。”
危机与机遇并存。疑似“播种者遗民”的警告,虽然带来了新的恐慌,但也指明了可能的方向。
五十五天。
李默完成了太平洋节点的构筑。他能感觉到,随着三个不同属性节点的建立,它们之间开始产生某种微弱的、跨越空间的共鸣。虽然还远未形成真正的全球网络,但已经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开端。
同时,“织网”和“星火”联盟对“火种”平台的紧急审计取得了初步结果——在一个用于优化能源分配的基础算法库深处,发现了一段极其隐蔽的、不属于任何已知编程逻辑的冗余代码!这段代码处于休眠状态,其结构充满了“启迪者”那种精微的规则编译风格,像是一面等待被照亮的“镜子”!
“镜像”找到了!虽然尚未完全解析其功能,但确认其存在本身就是巨大的胜利!技术团队立刻开始着手安全移除和反向研究这段代码。
也就在这一天,“铁幕”网络的监测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变化——原本均匀缓慢渗透的“覆写”规则,其压力在 月球轨道附近 突然显着增强!仿佛“收割者”察觉到了内部抵抗力量的萌芽,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地月系统的“染色”力度!
“它们加快了进度!”指挥中心警报频传。
李默悬浮在太平洋上空,感受着来自星空那愈发沉重的规则压力,又看了看脚下星球上那几个刚刚点亮、还十分脆弱的意识节点。
时间,比预想的更加紧迫。
他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按部就班地构筑节点,稳扎稳打?还是兵行险着,尝试利用现有节点和系统力量,进行一次主动的、区域性的规则反击,以打乱“收割者”的节奏?
他看向识海中那光芒流转的金色飞鸟图腾,感受着体内奔腾的系统能量和那初具雏形的混沌色星火。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
他要以刚刚建立的三个意识节点为支点,以自身为杠杆,撬动规则,给那蔓延的暗红边界,来一次迎头痛击!
“通知所有单位,”李默的声音透过频道,冷静中带着一丝决绝的锋芒,“准备执行‘燎原’计划第一阶段。”
“我们要让它们知道,这个‘摇篮’……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星海的压迫与地面的星火,即将迎来第一次正面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