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玄机室内窥天机,推演破译旧年密录-《玄碑推演录:补位者》

  林渊站在玄机室门前时,掌纹刚贴上青铜门环,便听见门内传来机关转动的轻响。

  这是云鹤宗最森严的禁阁,除了掌阁长老,唯有内门大比前三十的弟子能得特许入内——而他能来,全因三日前在典籍阁替凌无尘解了《九嶷山灵脉图》的断句之惑。

  门开的瞬间,霉味混着松烟墨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渊眯眼望去,不大的石室里,木架从地面直抵穹顶,每一层都码着泛黄的绢帛、虫蛀的竹简,还有些封皮发黑的线装书。

  最里侧的石桌上摆着盏青铜灯,灯油里浸着夜明砂,幽蓝的光将四壁照得影影绰绰。

  “林师弟,规矩我只说一遍。”跟在身后的典籍阁执事将钥匙串在指尖转了个圈,“日头偏西前必须离开,碰过的东西原样归位,若敢私藏片纸......”他指节叩了叩腰间的储物袋,里面隐约有法器震颤的嗡鸣,“玄铁锁魂链可不是吃素的。”

  林渊垂眸应了声“是”,余光瞥见执事退到门外,门框上的符阵泛起微光——这是防止灵气外溢的封禁。

  他深吸一口气,袖中指尖轻轻掐了个诀,识海里的青铜古碑立刻泛起温热。

  这是他的依仗:推演系统能将文字里的矛盾、缺漏自动梳理,比寻常修士逐字查证快了十倍不止。

  目标很明确:补天火。

  三日前在灵火殿,他替外门弟子温养灵火时,那簇幽蓝火焰突然剧烈震颤,竟在他掌心烧出个与古碑纹路相似的印记。

  凌无尘当时盯着那印记看了半刻,只说“有些旧事,或许能在玄机室找到答案”。 木架上的典籍按年份排列,林渊从最下层的“元启年间”开始翻找。 竹简写的《丹火志》、绢帛画的《灵火图鉴》、甚至还有半本《杂役日志》——直到他抽出一本封皮脱落的古卷,泛黄的纸页上,“云鹤宗纪·前纪遗篇”八个隶字让他指尖微颤。

  翻到中间某页,一行小字让他呼吸一滞:“碑火同源,火为引,碑为基,二者同出,方见真章。” 林渊的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

  他的推演台正是块青铜古碑,而补天火......他想起灵火殿那簇被宗门禁锢的幽蓝火焰,传说中能淬炼法宝、重塑灵根的异火。

  难道这两者真有联系?

  识海里的古碑突然发烫,他连忙闭目凝神。

  推演系统启动时,眼前浮现出无数光点——那是古卷里的文字与他记忆中其他文献的交叉记录。

  《云鹤宗志·掌阁篇》载,百年前掌阁长老苏明渊曾在玄霄峰闭关三月;《灵火殿志》却记,同期补天火突然失控,烧毁半座偏殿;而《杂役日志》里有句被墨汁涂掉的话:“掌阁大人抱着块黑石头冲进火里......”

  “原来如此。”林渊睁开眼时,额角已渗出薄汗。

  推演系统将这些碎片串联成线:苏明渊试图用补天火激活某块石碑,却因火候失控导致失败,宗门为掩丑闻,将相关记载或销毁或篡改。

  他翻得更快了,木架上的灰尘簌簌落在青衫上。

  直到抽出一叠被虫蛀得千疮百孔的旧文书,最底下一张泛黄的纸页上,几个被虫洞割裂的字迹让他瞳孔微缩——“三碑共启,方可唤醒真传”。

  林渊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页,灵气顺着指腹渗入,被虫蛀的部分竟渐渐显影。

  他这才看清,这是份百年前的密令副本,末尾盖着云鹤宗的朱红大印,却被人用碎玉笔戳穿了“掌阁”二字。

  “灵火殿残碑、灵田隐碑......”他想起前月在灵田翻土时,无意中挖出的半块刻着星图的石碑,“难道还有第三块?”

  “咚——” 玄机室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林渊手一抖,纸页险些落地。

  他迅速将密令塞进袖中,转身时正看见陈知远的身影映在门上。

  这位副阁主的玉牌在门外晃了晃,符阵的蓝光映得他面容阴恻:“林师弟好兴致,连虫蛀的废纸都看得入神?” 林渊垂手后退半步,将袖中纸页压在木架上:“副阁主说笑了,不过是查些丹火旧闻。”他注意到陈知远的目光扫过自己摊开的《丹火志》,心里突然一动——昨日他故意在“青冥草火候”那页留了个疑问批注,此刻陈知远的视线正停在那里。

  “青冥草性属阴,用离火炼会折损三成药力。”陈知远指尖敲了敲书页,“这等粗浅道理,内门弟子竟要查禁书?” 林渊做出慌乱模样,手指绞着袖口:“是我愚钝,前日替药堂炼洗髓丹,火候没把握好......”

  陈知远突然笑了,笑得林渊后颈发寒:“愚钝好,愚钝的人,总比聪明的活得久。”他转身时,腰间玉牌撞在门框上,发出清脆的响,“日头偏西了,该走了。” 玄机室的门重新锁上时,林渊摸了摸袖中被体温焐热的密令。

  他没注意到,在他转身的刹那,陈知远的目光扫过他方才站立的木架——那里,一页空白纸正静静躺着,纸角有丝几乎不可见的灵气流转。

  暮色漫上典籍阁飞檐时,林渊站在玄机室外,望着远处那座终年云雾缭绕的玄霄峰。

  山尖隐入云层的地方,仿佛有什么在召唤,让他想起密令里的“真传”二字。

  “玄霄之下......藏着什么?”他低声呢喃,袖中密令的边角蹭着掌心,像块烧红的炭。

  明日该去药堂了,他得找个由头,说要去后山采青冥草——听说那草只在玄霄峰北麓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