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江雾如期而至。东吴哨兵果然懈怠,半数回舱休息。
项羽军借雾掩护,用特制铁钩攀上吴军楼船。这些铁钩形似渔具,攀附时无声无息。
黄权死士点燃火油罐,火船顺流撞向吴军侧翼。火罐中混入硫磺,遇水反而燃得更旺。
雾散时分,姜维弩手齐射。
陆逊见大势已去,欲施火攻反制,却发现:蜀军战船皆涂湿泥防火、东南风突变为西北风。
就在此时,浓雾之中的东吴楼船。忽然——
一艘战舰猛地倾斜,甲板上的吴军惊呼:船底破了!
还未等他们反应,第二艘、第三艘战船接连发出木材断裂的巨响!
怎么回事?!陆逊冲出船舱,却见江面雾气中,一道魁梧身影踏浪而来,重瞳如血,霸戟森寒。
此时的项羽在赵无眠的授意下戴上一副面具遮蔽面容。
项羽跃上主舰,霸王枪横扫,三名持盾亲卫连人带盾化作血雾炸开,甲板瞬间猩红一片。
东吴猛将周泰持刀来战,项羽竟单手抓住刀锋,捏碎精钢打造的吴刀,反手一枪贯穿其胸腹,将尸体高高挑起!
霸王突入敌阵,霸王枪所过之处,血肉横飞。一枪劈断主桅,重达千斤的桅杆砸塌半边船楼,吴军哭嚎逃窜!
陆逊面如死灰:这……这绝非人力可为!
三日后,吴王宫。
孙权正在殿内踱步,忽听宫门轰然爆裂!
报——!宫门……宫门被一人劈开了!
胡说!孙权厉喝,宫门厚达三尺,便是冲车也……
话音未落,一道身影踏入大殿。
那人身高九尺,玄甲浴血,手中霸戟还在滴落粘稠的血浆。最骇人的是——
一双重瞳,如上古凶兽!
你……孙权踉跄后退,你是何人?!
项羽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牙齿:四百年前,乌江畔自刎的……
他猛地将霸王枪插进金砖,整个大殿为之一震:
西楚霸王,项羽!
不可能!孙权瘫坐在地,龙袍下渗出腥臭液体,项王早已……
早已死了?项羽一脚踹翻龙案,孙仲谋!昔日江东子弟随我项羽征战天下,在你手中却是如此行径,真是可笑!
殿外忽然传来清朗声音:霸王且慢。
诸葛亮手持羽扇缓步入内,身后亲兵押着五花大绑的吕蒙。
诸葛亮冷然道,当年这吕蒙白衣渡江时,吴王可曾想过今日?
孙权突然癫狂大笑:成王败寇!要杀便……
噗嗤!
霸王枪扫过,一颗头颅飞上半空!
吴国虽灭,但江东之地仍暗流涌动。孙权已死,但吴地世家大族、水军旧部、山越蛮族,皆需妥善处置。诸葛亮深知,若不能迅速安定江东,北伐大业将受掣肘。
面对陆逊、诸葛瑾等重臣,以“共扶汉室”之名,招揽入蜀。陆逊善水战,诸葛亮亲自劝降,许以高位;诸葛瑾则被委以安抚吴地士族之责。
诸葛亮深知,江东根基在于士族。他亲自登门拜访,承诺北伐成功后,仍保其家族利益,甚至允许吴地士族子弟入蜀为官,以此分化吴国旧势力。
吴国水军天下无双,诸葛亮岂会浪费?他命姜维、陆逊整编吴国水师,纳入蜀军体系,并调拨部分精锐北上,为日后渡黄河做准备。
同时,他下令改良战船,将蜀地连弩、改良的投石车装备于吴船之上,使其战力更胜从前。
江东山越蛮族历来不服王化,诸葛亮采取“剿抚并用”之策:命魏延率精兵进山,剿灭顽固部族,震慑其余。设立“山越安抚使”,以粮帛、官职招降归顺者,使其成为蜀军助力。
江东富庶,诸葛亮立即推行“均田制”,将吴国贵族侵占的良田分给无地百姓,换取民心。
同时,他下令将吴地丝绸、稻米、铜铁资源尽数调往蜀地,充实军需。
更关键的是,他利用吴国造船技术,在长江沿岸设立船坞,日夜赶制战船,为日后北伐黄河做准备。
项羽对诸葛亮的“怀柔”政策颇为不耐。在他看来,吴国既灭,当尽诛孙氏,震慑天下!
“孔明何故如此优柔?若依我意,当尽斩吴国宗室,使天下知叛者必死!”
诸葛亮却只是轻摇羽扇,淡淡道:“霸王欲效秦始皇乎?天下未定,先失人心,非智者所为。”
项羽虽不悦,但亦知诸葛亮之谋深远,主要还是因为渡主的安排,遂不再多言。
短短数月,江东局势已定。
吴国旧臣部分归顺,部分被调离,江东彻底纳入蜀汉体系。
吴国水军精锐尽归蜀军,长江天险反成蜀军屏障。
江东粮帛源源不断运往蜀地,北伐粮草无忧。
至此,诸葛亮完成了对吴国的消化,北伐大业,再无后顾之忧!
秋风卷动着五丈原残留的焦枯草叶,却再也带不走中军大帐内那蓬勃的生命力。续命七年的诸葛亮,目光如炬,一扫往日疲态。
“霸业未竟,中原未复。”诸葛亮羽扇轻点地图上洛阳的位置,“魏贼窃国,司马懿老谋深算,盘踞关中河洛,扼天下之喉。霸王之勇,冠绝古今;亮之筹谋,或可一用。你我合力,先破其西陲,再饮马黄河,直捣洛阳,何如?”
项羽抚摸着冰冷的霸王枪,那沉寂千年的战意被彻底点燃:“江东鼠辈已平,正合吾意!司马懿?不过土鸡瓦狗!这中原,我项羽亲手助你夺回!”
建业与成都,成了这台战争机器的双核心。诸葛亮呕心沥血,蜀锦换军资,吴船运粮秣,改良的连弩寒光凛冽,新锻的重甲铿锵作响。他布下的细作网络,如同无形的蛛丝,深入魏境,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传回。项羽则亲临校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强的激励。他操练着由蜀中老兵、吴地悍卒和他亲手挑选的猛士组成的陷阵营。这支军队,呼吸间都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
洛阳城内,司马懿如坐针毡。“妖道续命,霸王复生”的流言已如瘟疫般蔓延。他深知诸葛亮的可怕,更忌惮那个只存在于史书传说中、如今却活生生站在对面的战神。他急令精锐尽出,深沟高垒于祁山、陈仓诸要塞,坚壁清野,意图将蜀军拖死在秦岭的险峻与粮道的漫长之中。“任他项羽勇猛,只要不与之野战,凭险据守,耗其粮草,磨其锐气,终有可乘之机。”司马懿对着地图,眼神阴鸷。他心底深处,仍有一丝轻视,将项羽视为“匹夫之勇”。
项羽军借雾掩护,用特制铁钩攀上吴军楼船。这些铁钩形似渔具,攀附时无声无息。
黄权死士点燃火油罐,火船顺流撞向吴军侧翼。火罐中混入硫磺,遇水反而燃得更旺。
雾散时分,姜维弩手齐射。
陆逊见大势已去,欲施火攻反制,却发现:蜀军战船皆涂湿泥防火、东南风突变为西北风。
就在此时,浓雾之中的东吴楼船。忽然——
一艘战舰猛地倾斜,甲板上的吴军惊呼:船底破了!
还未等他们反应,第二艘、第三艘战船接连发出木材断裂的巨响!
怎么回事?!陆逊冲出船舱,却见江面雾气中,一道魁梧身影踏浪而来,重瞳如血,霸戟森寒。
此时的项羽在赵无眠的授意下戴上一副面具遮蔽面容。
项羽跃上主舰,霸王枪横扫,三名持盾亲卫连人带盾化作血雾炸开,甲板瞬间猩红一片。
东吴猛将周泰持刀来战,项羽竟单手抓住刀锋,捏碎精钢打造的吴刀,反手一枪贯穿其胸腹,将尸体高高挑起!
霸王突入敌阵,霸王枪所过之处,血肉横飞。一枪劈断主桅,重达千斤的桅杆砸塌半边船楼,吴军哭嚎逃窜!
陆逊面如死灰:这……这绝非人力可为!
三日后,吴王宫。
孙权正在殿内踱步,忽听宫门轰然爆裂!
报——!宫门……宫门被一人劈开了!
胡说!孙权厉喝,宫门厚达三尺,便是冲车也……
话音未落,一道身影踏入大殿。
那人身高九尺,玄甲浴血,手中霸戟还在滴落粘稠的血浆。最骇人的是——
一双重瞳,如上古凶兽!
你……孙权踉跄后退,你是何人?!
项羽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牙齿:四百年前,乌江畔自刎的……
他猛地将霸王枪插进金砖,整个大殿为之一震:
西楚霸王,项羽!
不可能!孙权瘫坐在地,龙袍下渗出腥臭液体,项王早已……
早已死了?项羽一脚踹翻龙案,孙仲谋!昔日江东子弟随我项羽征战天下,在你手中却是如此行径,真是可笑!
殿外忽然传来清朗声音:霸王且慢。
诸葛亮手持羽扇缓步入内,身后亲兵押着五花大绑的吕蒙。
诸葛亮冷然道,当年这吕蒙白衣渡江时,吴王可曾想过今日?
孙权突然癫狂大笑:成王败寇!要杀便……
噗嗤!
霸王枪扫过,一颗头颅飞上半空!
吴国虽灭,但江东之地仍暗流涌动。孙权已死,但吴地世家大族、水军旧部、山越蛮族,皆需妥善处置。诸葛亮深知,若不能迅速安定江东,北伐大业将受掣肘。
面对陆逊、诸葛瑾等重臣,以“共扶汉室”之名,招揽入蜀。陆逊善水战,诸葛亮亲自劝降,许以高位;诸葛瑾则被委以安抚吴地士族之责。
诸葛亮深知,江东根基在于士族。他亲自登门拜访,承诺北伐成功后,仍保其家族利益,甚至允许吴地士族子弟入蜀为官,以此分化吴国旧势力。
吴国水军天下无双,诸葛亮岂会浪费?他命姜维、陆逊整编吴国水师,纳入蜀军体系,并调拨部分精锐北上,为日后渡黄河做准备。
同时,他下令改良战船,将蜀地连弩、改良的投石车装备于吴船之上,使其战力更胜从前。
江东山越蛮族历来不服王化,诸葛亮采取“剿抚并用”之策:命魏延率精兵进山,剿灭顽固部族,震慑其余。设立“山越安抚使”,以粮帛、官职招降归顺者,使其成为蜀军助力。
江东富庶,诸葛亮立即推行“均田制”,将吴国贵族侵占的良田分给无地百姓,换取民心。
同时,他下令将吴地丝绸、稻米、铜铁资源尽数调往蜀地,充实军需。
更关键的是,他利用吴国造船技术,在长江沿岸设立船坞,日夜赶制战船,为日后北伐黄河做准备。
项羽对诸葛亮的“怀柔”政策颇为不耐。在他看来,吴国既灭,当尽诛孙氏,震慑天下!
“孔明何故如此优柔?若依我意,当尽斩吴国宗室,使天下知叛者必死!”
诸葛亮却只是轻摇羽扇,淡淡道:“霸王欲效秦始皇乎?天下未定,先失人心,非智者所为。”
项羽虽不悦,但亦知诸葛亮之谋深远,主要还是因为渡主的安排,遂不再多言。
短短数月,江东局势已定。
吴国旧臣部分归顺,部分被调离,江东彻底纳入蜀汉体系。
吴国水军精锐尽归蜀军,长江天险反成蜀军屏障。
江东粮帛源源不断运往蜀地,北伐粮草无忧。
至此,诸葛亮完成了对吴国的消化,北伐大业,再无后顾之忧!
秋风卷动着五丈原残留的焦枯草叶,却再也带不走中军大帐内那蓬勃的生命力。续命七年的诸葛亮,目光如炬,一扫往日疲态。
“霸业未竟,中原未复。”诸葛亮羽扇轻点地图上洛阳的位置,“魏贼窃国,司马懿老谋深算,盘踞关中河洛,扼天下之喉。霸王之勇,冠绝古今;亮之筹谋,或可一用。你我合力,先破其西陲,再饮马黄河,直捣洛阳,何如?”
项羽抚摸着冰冷的霸王枪,那沉寂千年的战意被彻底点燃:“江东鼠辈已平,正合吾意!司马懿?不过土鸡瓦狗!这中原,我项羽亲手助你夺回!”
建业与成都,成了这台战争机器的双核心。诸葛亮呕心沥血,蜀锦换军资,吴船运粮秣,改良的连弩寒光凛冽,新锻的重甲铿锵作响。他布下的细作网络,如同无形的蛛丝,深入魏境,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传回。项羽则亲临校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强的激励。他操练着由蜀中老兵、吴地悍卒和他亲手挑选的猛士组成的陷阵营。这支军队,呼吸间都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
洛阳城内,司马懿如坐针毡。“妖道续命,霸王复生”的流言已如瘟疫般蔓延。他深知诸葛亮的可怕,更忌惮那个只存在于史书传说中、如今却活生生站在对面的战神。他急令精锐尽出,深沟高垒于祁山、陈仓诸要塞,坚壁清野,意图将蜀军拖死在秦岭的险峻与粮道的漫长之中。“任他项羽勇猛,只要不与之野战,凭险据守,耗其粮草,磨其锐气,终有可乘之机。”司马懿对着地图,眼神阴鸷。他心底深处,仍有一丝轻视,将项羽视为“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