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驿馆的檐角挂起了昏黄的灯笼,将青石板路照得一片暖融。柳诗音坐在临窗的案前,指尖轻捻着和谈章程的边角,烛光在她凝思的脸上跳跃,映出几分眉间的凝重。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沙沙作响,本该是静谧的黄昏,却被一阵细碎又急切的喧闹声轻轻撞破。
那声音隔着庭院传来,混着熟悉的笑语与脚步声,像一串温热的珠子滚进心底。柳诗音不由得抬眉,放下手中的卷宗起身,轻轻撩起半幅竹帘向外望去。灯笼的光晕里,几个身影正踮脚朝内张望——穿水绿罗裙的乐瑶正扯着锦娘妈妈的衣袖撒娇,绛红衫子的绯颜叉着腰在跟门房说话,还有静姝那身标志性的素色衣裙,在暮色里格外显眼。
是雅韵坊的姐妹们!
柳诗音的心猛地一跳,方才因和谈而生的沉郁瞬间被滚烫的暖意取代。她来不及抚平裙摆的褶皱,转身快步冲出房间,木屐踏在走廊上发出轻快的声响,连鬓边的银钗都随着脚步轻轻颤动,一路朝着门口奔去。
“诗音!”
刚到院门口,一声带着哭腔的呼喊便撞了过来。锦娘妈妈最先看见了她,眼眶一红,提着裙摆就快步迎上来,双手紧紧攥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带着常年抚琴的薄茧,微微发颤:“好孩子,你可算回来了!这些日子,坊里的灯夜夜都为你留着,大家吃饭时总念叨,你在外头有没有好好吃饭。”
“锦娘妈妈!”柳诗音的声音哽咽了,眼眶瞬间蒙上水雾,她反手回握,指腹摩挲着老人手背上的细纹,“我好想你们……路上歇脚时,总想起坊里清晨的琵琶声,还有你亲手做的桂花糕。”
姐妹们簇拥着她往里走,一路的嗔怪里藏着化不开的牵挂。绯颜大步跟上,抬手在她肩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眉头皱着却掩不住眼底的疼惜:“你这丫头,走得比风还快!那天早上我去你房里,就剩叠好的被褥,连张字条都没留。你知道吗?你走后小丫头们排《霓裳舞》,总没人能接好你那记旋身,急得哭了好几回。”
“就是就是!”乐瑶蹦蹦跳跳地跟在旁边,腰间的银铃叮当作响,她仰着小脸,眼睛红红的却故意撅着嘴,“你走之后坊里都不热闹了!上次排宴,大家弹着曲子就走神,都说少了诗音姐姐的琴声,连月亮都不圆了。我们托人四处打听,都找不到你的消息,还以为……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
静姝踩着莲步上前,温柔地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声音里带着嗔怪:“你这一走,姐妹们的心都空了。上次新排的《春江花月夜》,我总觉得少了你的琵琶合声,练了半月都没找到感觉。再急也该留句话呀,哪怕让邮差捎个口信,也好让大家安心。”
一直安静站在旁边的云影也走了过来,她今日穿了身月白长衫,更显得身姿清瘦,眼神清亮却带着几分严肃:“诗音,你向来稳妥,这次怎么这般冒失?你走后第三日,李府就来订堂会,小丫头们没了主意,还是锦娘妈妈硬撑着才接下。你该知道,雅韵坊离不了你,我们也离不了你。下次万不能这样了。”
听着姐妹们一句句的“数落”,柳诗音的愧疚漫上来,眼泪忍不住滑落,她抬手用袖口擦了擦,脸上却漾开带着泪的笑:“是我不好……那日边关急报突然送到,我随慕容公子连夜出发,连收拾行李的功夫都没有。但我真的没忘大家,夜里在驿馆写和谈文书时,总想起咱们围在暖炉边改乐谱的日子,连笔尖都带着暖意呢。等忙完这桩事,我一定天天陪着你们,把欠的曲子都补上。”
回到房间时,侍女已添了新茶,摆上了精致的点心。姐妹们围坐在八仙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坊里的琐事:“怜梦现在的水袖功练得可好了,上次在太守府演出,得了支赤金步摇呢!”“后厨张婶新做了杏仁酥,我给你装了满满一匣子,就放在你梳妆台上。”“对了,咱们新买了架紫檀木琵琶,音色润得很,就等你回来弹第一曲呢!”
柳诗音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盏,心中的暖意像茶香一样漫开来。她望着姐妹们熟悉的笑脸,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雅韵坊的日子,那些一起练琴、一起说笑的时光,原来一直都刻在心底。
“诗音,”锦娘妈妈忽然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语气沉了些,“你这次回来,是为了朝廷的事吧?方才进门时,我见驿馆门口守着带刀的侍卫呢。”
柳诗音指尖微微一顿,轻声道:“是关于边关和谈的事,暂时还不能细说。但我一切都好,住得安稳,妈妈放心。”
锦娘妈妈点点头,不再多问,只是握紧了她的手:“朝廷不比坊里,人心复杂。凡事多留个心眼,受了委屈就回坊里来,咱们雅韵坊的门,永远为你敞开。”
夜色渐深,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姐妹们终是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还在叮嘱:“明日我给你送新做的秋衫来!”“记得忙完了就回坊里,小丫头们都等着给你表演新学的舞呢!”
柳诗音站在廊下,望着她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灯笼的光晕渐渐远去。晚风吹起她的发丝,带着桂花的甜香,那是静姝方才塞给她的香囊味道。她抬手摸了摸腰间的香囊,心中既有重逢的暖意,又添了几分坚定——愿和谈顺利,愿边关安宁,愿早日能卸下重担,再与姐妹们围坐在暖炉边,弹一曲未完的《春江花月夜》。
那声音隔着庭院传来,混着熟悉的笑语与脚步声,像一串温热的珠子滚进心底。柳诗音不由得抬眉,放下手中的卷宗起身,轻轻撩起半幅竹帘向外望去。灯笼的光晕里,几个身影正踮脚朝内张望——穿水绿罗裙的乐瑶正扯着锦娘妈妈的衣袖撒娇,绛红衫子的绯颜叉着腰在跟门房说话,还有静姝那身标志性的素色衣裙,在暮色里格外显眼。
是雅韵坊的姐妹们!
柳诗音的心猛地一跳,方才因和谈而生的沉郁瞬间被滚烫的暖意取代。她来不及抚平裙摆的褶皱,转身快步冲出房间,木屐踏在走廊上发出轻快的声响,连鬓边的银钗都随着脚步轻轻颤动,一路朝着门口奔去。
“诗音!”
刚到院门口,一声带着哭腔的呼喊便撞了过来。锦娘妈妈最先看见了她,眼眶一红,提着裙摆就快步迎上来,双手紧紧攥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带着常年抚琴的薄茧,微微发颤:“好孩子,你可算回来了!这些日子,坊里的灯夜夜都为你留着,大家吃饭时总念叨,你在外头有没有好好吃饭。”
“锦娘妈妈!”柳诗音的声音哽咽了,眼眶瞬间蒙上水雾,她反手回握,指腹摩挲着老人手背上的细纹,“我好想你们……路上歇脚时,总想起坊里清晨的琵琶声,还有你亲手做的桂花糕。”
姐妹们簇拥着她往里走,一路的嗔怪里藏着化不开的牵挂。绯颜大步跟上,抬手在她肩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眉头皱着却掩不住眼底的疼惜:“你这丫头,走得比风还快!那天早上我去你房里,就剩叠好的被褥,连张字条都没留。你知道吗?你走后小丫头们排《霓裳舞》,总没人能接好你那记旋身,急得哭了好几回。”
“就是就是!”乐瑶蹦蹦跳跳地跟在旁边,腰间的银铃叮当作响,她仰着小脸,眼睛红红的却故意撅着嘴,“你走之后坊里都不热闹了!上次排宴,大家弹着曲子就走神,都说少了诗音姐姐的琴声,连月亮都不圆了。我们托人四处打听,都找不到你的消息,还以为……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
静姝踩着莲步上前,温柔地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声音里带着嗔怪:“你这一走,姐妹们的心都空了。上次新排的《春江花月夜》,我总觉得少了你的琵琶合声,练了半月都没找到感觉。再急也该留句话呀,哪怕让邮差捎个口信,也好让大家安心。”
一直安静站在旁边的云影也走了过来,她今日穿了身月白长衫,更显得身姿清瘦,眼神清亮却带着几分严肃:“诗音,你向来稳妥,这次怎么这般冒失?你走后第三日,李府就来订堂会,小丫头们没了主意,还是锦娘妈妈硬撑着才接下。你该知道,雅韵坊离不了你,我们也离不了你。下次万不能这样了。”
听着姐妹们一句句的“数落”,柳诗音的愧疚漫上来,眼泪忍不住滑落,她抬手用袖口擦了擦,脸上却漾开带着泪的笑:“是我不好……那日边关急报突然送到,我随慕容公子连夜出发,连收拾行李的功夫都没有。但我真的没忘大家,夜里在驿馆写和谈文书时,总想起咱们围在暖炉边改乐谱的日子,连笔尖都带着暖意呢。等忙完这桩事,我一定天天陪着你们,把欠的曲子都补上。”
回到房间时,侍女已添了新茶,摆上了精致的点心。姐妹们围坐在八仙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坊里的琐事:“怜梦现在的水袖功练得可好了,上次在太守府演出,得了支赤金步摇呢!”“后厨张婶新做了杏仁酥,我给你装了满满一匣子,就放在你梳妆台上。”“对了,咱们新买了架紫檀木琵琶,音色润得很,就等你回来弹第一曲呢!”
柳诗音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盏,心中的暖意像茶香一样漫开来。她望着姐妹们熟悉的笑脸,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雅韵坊的日子,那些一起练琴、一起说笑的时光,原来一直都刻在心底。
“诗音,”锦娘妈妈忽然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语气沉了些,“你这次回来,是为了朝廷的事吧?方才进门时,我见驿馆门口守着带刀的侍卫呢。”
柳诗音指尖微微一顿,轻声道:“是关于边关和谈的事,暂时还不能细说。但我一切都好,住得安稳,妈妈放心。”
锦娘妈妈点点头,不再多问,只是握紧了她的手:“朝廷不比坊里,人心复杂。凡事多留个心眼,受了委屈就回坊里来,咱们雅韵坊的门,永远为你敞开。”
夜色渐深,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姐妹们终是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还在叮嘱:“明日我给你送新做的秋衫来!”“记得忙完了就回坊里,小丫头们都等着给你表演新学的舞呢!”
柳诗音站在廊下,望着她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灯笼的光晕渐渐远去。晚风吹起她的发丝,带着桂花的甜香,那是静姝方才塞给她的香囊味道。她抬手摸了摸腰间的香囊,心中既有重逢的暖意,又添了几分坚定——愿和谈顺利,愿边关安宁,愿早日能卸下重担,再与姐妹们围坐在暖炉边,弹一曲未完的《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