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节律吗…” 李豫心中默念,开始在心里计时。视线紧紧盯着最初发现的那个“旋涡”。一,二,三…大约八次心跳的时间,那旋涡开始成型、下沉,紧接着,稍远一点的地方,类似但方向相反的气流涡旋隐约出现。
“像是在循环…但不是绝对固定,更像潮汐…” 李豫得出结论,这给了他些许希望——既然有迹可循,就不是完全的混乱。
视线投向更远处空间扭曲的位置。那里光线似乎发生了怪诞的折射,空气如同水波般荡漾,视野中的一切景物都像隔着一块融化的彩色玻璃,边缘模糊、线条弯折,形成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曲面。他屏息凝神,试图找出这变幻的规律:是随机闪烁?还是有形的、肉眼无法直接窥见的结构在周期性扰动?
耳畔那嗡鸣声仿佛无处不在,顽固地侵蚀着神经。但李豫固执地训练着自己的双耳,进行一种极致的专注。
他尝试改变头的角度。轻微地偏向左侧…嗡鸣声似乎有所增强,像是更靠近左边的感觉。侧向右方,声音似乎稍有减弱?他再次重复,闭上眼睛,屏蔽干扰,完全依靠听觉去定位那嗡鸣。确实,似乎左前方传来的压迫感更大一些。
更令他警觉的是那几声刺穿混沌的尖锐声响。像是金属被强行撕裂,又像是某种高强度材料的疲劳断裂。这些声音爆发点虽然短暂,但方向性相对明确:
哧咔!一声在右后方大约十点钟方向炸响,伴随着雾气被急速撕裂开的短暂通道。
当啷!如同巨大金属撞击的沉闷回响,来自左前方那嗡鸣更强的区域深处。
每一次刺响之后,都似乎加剧了附近小范围空间的不稳定,扭曲更为剧烈。但并非所有的刺响都能直观地看到源头,这危险是如此的…抽象而又致命。
时间在无声的紧张观察中流逝,可能只是几分钟,却漫长如几个小时。李豫强迫自己的大脑像一部高速运行的计算机,处理着眼耳鼻收集来的所有数据。
某些区域有“涨退”,形成临时通道和陷阱区,观察区域似乎在缓慢向“漩洼”区移动,相对低矮处有沉降迹象。
嗡鸣声大概率从当前观察的左前方传来。刺响伴随空间震荡爆发,爆发点分散但似乎都围绕着嗡鸣主源,可能是伴生现象或能量逸散节点。
除了随机无规律的小扭曲似乎无处不在,那些大的、明显的空间撕裂现象与刺耳声高度关联,尤其在主源方向和刺响附近。暂时未发现独立运动的模式。
“安全…是相对的。” 李豫心中凛然。他判断自己当前所处的点,距离一个稍小的“漩洼”区域较近,相对稳定片刻,但头顶上方不远,一道细微但足以致命的空间裂缝如同电弧般无声地划过又消失。此地不宜久留!
依据对雾流走向和相对“安全区”沉降规律的观察,他确定了左前方的路径:沿着被一股较稳定气流带动的稀薄雾带前进那里视野略微开阔,避开一个正在形成的大的、明显能吸入物体般旋转的雾气涡旋危险,最终指向的是左前方那片嗡鸣加强区——既是威胁最大的地方,但也可能是解开一切的关键或…唯一的通路他别无选择。同时,必须远离任何即将发生扭曲爆裂的区域。
沿着这条稀疏雾带谨慎移动。
全程保持对雾气、光线、空间异常波动的最大警惕,一旦发现目标路径出现微小扭曲或听到声音变调靠近,立即停止或转向更“平静”的低洼处。
速度以稳为主,慢胜过快。每一步落足都要试探虚实——地面在视野中看起来是稳定的吗?脚下的感觉是否确实如此?
抵达嗡鸣主源外围可观察点,绝不直接闯入爆发核心。
决定已下。李豫再次深吸了一口那令人作呕的空气,将它作为行动的注脚。他小心翼翼地蹲低身体,这能让他拥有更好的平衡和反应时间,减少目标暴露感即使不知暴露给什么看。
左脚缓缓抬起,落在前方那片刚刚被他确认过暂时“空白”的坚硬地面上,力量均匀压下……没有塌陷,没有扭曲感。右脚跟进。
他开始了在这混沌噩梦中的挪动,像一粒投入巨大迷宫的石子,屏息凝神,每一个决定都赌上了未知的明天,但他的眼神却异常锐利——不再是全然的迷茫,而是带着一丝定向探索者的冰冷坚毅。
向着那更深、更浓的未知,迈出了一步又一步。前方,未知的危险与未知的答案,都在那渐趋浓烈的蜂鸣旋涡中等候着。
他尝试将一丝微弱的精神力探入紧握的铃铛。铃身内部,那枚肇事的符文似乎黯淡了,但并未完全熄灭,散发着微弱却稳定的幽光,仿佛在回应他的探知,又像是在这诡谲环境中唯一的地标。
精神力的细丝谨慎地缠绕上去,并非寻求共鸣,而是试图触摸其中蕴含的信息碎片。那缕幽光传递来的触感冰凉而粘稠,如同浸染寒霜的丝绸贴附指尖。
伴随着微不可查的脉动——并非心跳的鼓动,更像是某种更宏大、更死寂之物的垂死低吟——一些模糊的意念碎片随之溢出:一堵布满古老苔藓、如同浸染血痕般暗红斑驳的高耸石壁轮廓;石壁底部浓稠得化不开,仿佛凝滞油脂般的阴影;以及一丝从极深地底渗出的、带着硫磺与腐质气息的阴冷湿气。
周遭的世界在他感知的边缘崩塌得更厉害了,浓稠的黑暗仿佛有实质的重量,挤压着微缩般闪烁的铃铛幽光,唯有这点光源顽强地对抗着吞噬一切的虚无,顽强地标识着这片意识混沌中的坐标。
这微光揭示的信息对他来说,不啻于无边的、黑暗海域中一座漂浮灯塔的惨淡光芒。它并非吉兆,而是某种冰冷、精确的方位锚定——昭示着那未知施术者强行维系、强行定位的目标所在。
尽管只是模糊的轮廓和气息,但这阴寒的坐标对他而言意义非凡:这不再是无迹可寻的诅咒,而是一条清晰的、或许布满荆棘但真实存在的道路。微光成了黑暗中唯一的信标,无论前方是陷阱之地还是解脱之所,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方向——这方向虽然诡怖不明,却实实在在是他的“指路明灯”。
然而更深处,在那缕冷光的核心,他似乎还捕捉到一丝极淡、几乎难以察觉却又纠缠不休的意识——宛如一道粘稠冰冷的风掠过精神之核——那是留下这道符文的主人所遗留的意志,微弱,却顽固地镶嵌在闪烁的幽光深处,像一枚冰冷的种子。
“像是在循环…但不是绝对固定,更像潮汐…” 李豫得出结论,这给了他些许希望——既然有迹可循,就不是完全的混乱。
视线投向更远处空间扭曲的位置。那里光线似乎发生了怪诞的折射,空气如同水波般荡漾,视野中的一切景物都像隔着一块融化的彩色玻璃,边缘模糊、线条弯折,形成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曲面。他屏息凝神,试图找出这变幻的规律:是随机闪烁?还是有形的、肉眼无法直接窥见的结构在周期性扰动?
耳畔那嗡鸣声仿佛无处不在,顽固地侵蚀着神经。但李豫固执地训练着自己的双耳,进行一种极致的专注。
他尝试改变头的角度。轻微地偏向左侧…嗡鸣声似乎有所增强,像是更靠近左边的感觉。侧向右方,声音似乎稍有减弱?他再次重复,闭上眼睛,屏蔽干扰,完全依靠听觉去定位那嗡鸣。确实,似乎左前方传来的压迫感更大一些。
更令他警觉的是那几声刺穿混沌的尖锐声响。像是金属被强行撕裂,又像是某种高强度材料的疲劳断裂。这些声音爆发点虽然短暂,但方向性相对明确:
哧咔!一声在右后方大约十点钟方向炸响,伴随着雾气被急速撕裂开的短暂通道。
当啷!如同巨大金属撞击的沉闷回响,来自左前方那嗡鸣更强的区域深处。
每一次刺响之后,都似乎加剧了附近小范围空间的不稳定,扭曲更为剧烈。但并非所有的刺响都能直观地看到源头,这危险是如此的…抽象而又致命。
时间在无声的紧张观察中流逝,可能只是几分钟,却漫长如几个小时。李豫强迫自己的大脑像一部高速运行的计算机,处理着眼耳鼻收集来的所有数据。
某些区域有“涨退”,形成临时通道和陷阱区,观察区域似乎在缓慢向“漩洼”区移动,相对低矮处有沉降迹象。
嗡鸣声大概率从当前观察的左前方传来。刺响伴随空间震荡爆发,爆发点分散但似乎都围绕着嗡鸣主源,可能是伴生现象或能量逸散节点。
除了随机无规律的小扭曲似乎无处不在,那些大的、明显的空间撕裂现象与刺耳声高度关联,尤其在主源方向和刺响附近。暂时未发现独立运动的模式。
“安全…是相对的。” 李豫心中凛然。他判断自己当前所处的点,距离一个稍小的“漩洼”区域较近,相对稳定片刻,但头顶上方不远,一道细微但足以致命的空间裂缝如同电弧般无声地划过又消失。此地不宜久留!
依据对雾流走向和相对“安全区”沉降规律的观察,他确定了左前方的路径:沿着被一股较稳定气流带动的稀薄雾带前进那里视野略微开阔,避开一个正在形成的大的、明显能吸入物体般旋转的雾气涡旋危险,最终指向的是左前方那片嗡鸣加强区——既是威胁最大的地方,但也可能是解开一切的关键或…唯一的通路他别无选择。同时,必须远离任何即将发生扭曲爆裂的区域。
沿着这条稀疏雾带谨慎移动。
全程保持对雾气、光线、空间异常波动的最大警惕,一旦发现目标路径出现微小扭曲或听到声音变调靠近,立即停止或转向更“平静”的低洼处。
速度以稳为主,慢胜过快。每一步落足都要试探虚实——地面在视野中看起来是稳定的吗?脚下的感觉是否确实如此?
抵达嗡鸣主源外围可观察点,绝不直接闯入爆发核心。
决定已下。李豫再次深吸了一口那令人作呕的空气,将它作为行动的注脚。他小心翼翼地蹲低身体,这能让他拥有更好的平衡和反应时间,减少目标暴露感即使不知暴露给什么看。
左脚缓缓抬起,落在前方那片刚刚被他确认过暂时“空白”的坚硬地面上,力量均匀压下……没有塌陷,没有扭曲感。右脚跟进。
他开始了在这混沌噩梦中的挪动,像一粒投入巨大迷宫的石子,屏息凝神,每一个决定都赌上了未知的明天,但他的眼神却异常锐利——不再是全然的迷茫,而是带着一丝定向探索者的冰冷坚毅。
向着那更深、更浓的未知,迈出了一步又一步。前方,未知的危险与未知的答案,都在那渐趋浓烈的蜂鸣旋涡中等候着。
他尝试将一丝微弱的精神力探入紧握的铃铛。铃身内部,那枚肇事的符文似乎黯淡了,但并未完全熄灭,散发着微弱却稳定的幽光,仿佛在回应他的探知,又像是在这诡谲环境中唯一的地标。
精神力的细丝谨慎地缠绕上去,并非寻求共鸣,而是试图触摸其中蕴含的信息碎片。那缕幽光传递来的触感冰凉而粘稠,如同浸染寒霜的丝绸贴附指尖。
伴随着微不可查的脉动——并非心跳的鼓动,更像是某种更宏大、更死寂之物的垂死低吟——一些模糊的意念碎片随之溢出:一堵布满古老苔藓、如同浸染血痕般暗红斑驳的高耸石壁轮廓;石壁底部浓稠得化不开,仿佛凝滞油脂般的阴影;以及一丝从极深地底渗出的、带着硫磺与腐质气息的阴冷湿气。
周遭的世界在他感知的边缘崩塌得更厉害了,浓稠的黑暗仿佛有实质的重量,挤压着微缩般闪烁的铃铛幽光,唯有这点光源顽强地对抗着吞噬一切的虚无,顽强地标识着这片意识混沌中的坐标。
这微光揭示的信息对他来说,不啻于无边的、黑暗海域中一座漂浮灯塔的惨淡光芒。它并非吉兆,而是某种冰冷、精确的方位锚定——昭示着那未知施术者强行维系、强行定位的目标所在。
尽管只是模糊的轮廓和气息,但这阴寒的坐标对他而言意义非凡:这不再是无迹可寻的诅咒,而是一条清晰的、或许布满荆棘但真实存在的道路。微光成了黑暗中唯一的信标,无论前方是陷阱之地还是解脱之所,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方向——这方向虽然诡怖不明,却实实在在是他的“指路明灯”。
然而更深处,在那缕冷光的核心,他似乎还捕捉到一丝极淡、几乎难以察觉却又纠缠不休的意识——宛如一道粘稠冰冷的风掠过精神之核——那是留下这道符文的主人所遗留的意志,微弱,却顽固地镶嵌在闪烁的幽光深处,像一枚冰冷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