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卧龙山,仿佛踏入另一个世界。官道之上,车马粼粼,行人商旅络绎不绝,喧嚣的人声与山间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云逸自幼长于深山,初见这般繁华景象,不免有些目眩神迷,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新天地的好奇与探索之心。
青黛倒是神色如常,她似乎对外界颇为熟悉,轻车熟路地领着云逸,沿着官道向东南而行。一路上,她为云逸指点风物,讲解各地风俗,也让云逸对这片土地有了初步的了解。
数日后,一座庞大的城镇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还未靠近,空气中已然弥漫开一股复杂浓烈的药香,混杂着泥土、汗水与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这便是“归藏”药市所在之地——并非单一城镇,而是由数个相连的集市、客栈、仓库构成的庞大药材交易中心。
踏入药市范围,喧嚣声浪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什么“百年老参”、“道地茯苓”、“川贝母”、“藏红花”的招牌琳琅满目。更有无数摊贩就地铺开席子,上面堆放着形形色色、或干或鲜的药材,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扛着麻包的苦力、衣着光鲜的药商、背着药篓的采药人、还有不少一看便是江湖人士的过客,摩肩接踵,鱼龙混杂。
云逸深吸一口气,这浓郁的药味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亲切。他放慢脚步,目光敏锐地扫过两旁的药材,石伯传授的识药本领与朱批中对药材性状、真伪的精妙论述在心中交融。
“云逸哥哥,我们先找个地方落脚,再慢慢打探。”青黛低声道,领着云逸穿过熙攘的人群,来到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名为“济生客栈”的地方住下。客栈里住的也多是药商与郎中,大堂内便有人在高谈阔论各地的药材行情与疑难杂症。
安顿好后,两人便分头行动。青黛凭借其玲珑心思与人脉(她似乎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联络渠道),去打探关于“玉虚”、“青囊”以及“百草堂”背后的消息。而云逸,则一头扎进了浩瀚的药海之中。
他流连于各个摊位与店铺,不仅看,更会上前询问,甚至上手触摸、鼻嗅,以验证心中所学。他发现,这药市之中果然藏龙卧虎,也充斥着赝品与劣货。有以次充好的,有以假乱真的,比如用桔梗根冒充人参,用薯蓣染色冒充何首乌。云逸凭借扎实的功底与朱批赋予的“火眼金睛”,往往能一眼看穿,令一些企图欺他年少的不良商贩讪讪而退。
他也见识了许多卧龙山未曾见过的药材,或是药效更佳的道地药材。他谨记石伯“多看、多问、少买”的叮嘱,默默将各种信息记在心中。
这一日,云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个老农模样的摊主,面前只摆着几捆看似干枯的藤茎,色泽暗红,隐隐有股腥气,无人问津。云逸蹲下身,拿起一截仔细查看,又凑近闻了闻,心中一动。这似乎是朱批中曾提及的一种罕见药材“赤血藤”,生于极阴湿地,通络化瘀之力极强,尤善治疗陈年旧伤与奇难瘀症,但因其气味腥燥,且真假难辨,寻常医者多不敢用,故而识者甚少。
“老丈,这藤子怎么卖?”云逸试探着问。
老农抬起浑浊的眼,看了云逸一眼,有气无力地报了个价。
云逸正欲细问,旁边突然插进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哟,这不是卧龙山那个‘小神医’吗?怎么,不在山里窝着,跑到这归藏药市来充行家了?这破藤子又腥又臭,能入药?别是骗人的吧?”
云逸转头,只见钱管事带着两个随从,正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挑衅与嫉恨。显然,百草堂的眼线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动向。
云逸神色不变,平静道:“药材之用,在乎其性,不在其味。此物或可治钱管事您肝火上炎所致之目赤肿痛。”
钱管事被噎了一下,他近日确实目赤不适,被云逸一语道破,更是恼羞成怒:“你!”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小友好眼力!此物确是‘赤血藤’,而且年份足,品质上乘!老夫找了许久,没想到在此得见。”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灰色布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不知何时站在了旁边。老者目光炯炯,先是赞赏地看了云逸一眼,随后冷冷扫向钱管事:“百草堂的人,如今只会以貌取‘药’了吗?看来你们东家驭下不严啊。”
钱管事似乎认得这老者,脸色一变,不敢造次,悻悻地瞪了云逸一眼,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老者这才对云逸和蔼地笑道:“小友年纪轻轻,竟识得此物,不知师承何处?”
云逸心知遇到了高人,恭敬行礼:“晚辈云逸,山野自学,并无师承。只是偶得前辈遗泽,读过几本医书罢了。”他言辞谨慎,并未透露朱批与玉佩之事。
“自学?”老者眼中精光一闪,更显惊讶,他仔细打量了云逸一番,目光尤其在云逸沉稳的气度上停留片刻,缓缓道,“老夫姓吴,单名一个‘谦’字,在此地开了一家小药铺‘杏林堂’。小友若是有暇,不妨过来坐坐,切磋交流一番。”
这自称吴谦的老者气息沉凝,目光深邃,绝非常人。他的突然出现与解围,是巧合,还是另有所图?他邀请云逸,是惜才,还是看出了云逸身上隐藏的秘密?而这归藏药市的水,似乎比云逸想象的还要深得多。
(第十章 完)
青黛倒是神色如常,她似乎对外界颇为熟悉,轻车熟路地领着云逸,沿着官道向东南而行。一路上,她为云逸指点风物,讲解各地风俗,也让云逸对这片土地有了初步的了解。
数日后,一座庞大的城镇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还未靠近,空气中已然弥漫开一股复杂浓烈的药香,混杂着泥土、汗水与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这便是“归藏”药市所在之地——并非单一城镇,而是由数个相连的集市、客栈、仓库构成的庞大药材交易中心。
踏入药市范围,喧嚣声浪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什么“百年老参”、“道地茯苓”、“川贝母”、“藏红花”的招牌琳琅满目。更有无数摊贩就地铺开席子,上面堆放着形形色色、或干或鲜的药材,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扛着麻包的苦力、衣着光鲜的药商、背着药篓的采药人、还有不少一看便是江湖人士的过客,摩肩接踵,鱼龙混杂。
云逸深吸一口气,这浓郁的药味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亲切。他放慢脚步,目光敏锐地扫过两旁的药材,石伯传授的识药本领与朱批中对药材性状、真伪的精妙论述在心中交融。
“云逸哥哥,我们先找个地方落脚,再慢慢打探。”青黛低声道,领着云逸穿过熙攘的人群,来到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名为“济生客栈”的地方住下。客栈里住的也多是药商与郎中,大堂内便有人在高谈阔论各地的药材行情与疑难杂症。
安顿好后,两人便分头行动。青黛凭借其玲珑心思与人脉(她似乎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联络渠道),去打探关于“玉虚”、“青囊”以及“百草堂”背后的消息。而云逸,则一头扎进了浩瀚的药海之中。
他流连于各个摊位与店铺,不仅看,更会上前询问,甚至上手触摸、鼻嗅,以验证心中所学。他发现,这药市之中果然藏龙卧虎,也充斥着赝品与劣货。有以次充好的,有以假乱真的,比如用桔梗根冒充人参,用薯蓣染色冒充何首乌。云逸凭借扎实的功底与朱批赋予的“火眼金睛”,往往能一眼看穿,令一些企图欺他年少的不良商贩讪讪而退。
他也见识了许多卧龙山未曾见过的药材,或是药效更佳的道地药材。他谨记石伯“多看、多问、少买”的叮嘱,默默将各种信息记在心中。
这一日,云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个老农模样的摊主,面前只摆着几捆看似干枯的藤茎,色泽暗红,隐隐有股腥气,无人问津。云逸蹲下身,拿起一截仔细查看,又凑近闻了闻,心中一动。这似乎是朱批中曾提及的一种罕见药材“赤血藤”,生于极阴湿地,通络化瘀之力极强,尤善治疗陈年旧伤与奇难瘀症,但因其气味腥燥,且真假难辨,寻常医者多不敢用,故而识者甚少。
“老丈,这藤子怎么卖?”云逸试探着问。
老农抬起浑浊的眼,看了云逸一眼,有气无力地报了个价。
云逸正欲细问,旁边突然插进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哟,这不是卧龙山那个‘小神医’吗?怎么,不在山里窝着,跑到这归藏药市来充行家了?这破藤子又腥又臭,能入药?别是骗人的吧?”
云逸转头,只见钱管事带着两个随从,正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挑衅与嫉恨。显然,百草堂的眼线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动向。
云逸神色不变,平静道:“药材之用,在乎其性,不在其味。此物或可治钱管事您肝火上炎所致之目赤肿痛。”
钱管事被噎了一下,他近日确实目赤不适,被云逸一语道破,更是恼羞成怒:“你!”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小友好眼力!此物确是‘赤血藤’,而且年份足,品质上乘!老夫找了许久,没想到在此得见。”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灰色布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不知何时站在了旁边。老者目光炯炯,先是赞赏地看了云逸一眼,随后冷冷扫向钱管事:“百草堂的人,如今只会以貌取‘药’了吗?看来你们东家驭下不严啊。”
钱管事似乎认得这老者,脸色一变,不敢造次,悻悻地瞪了云逸一眼,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老者这才对云逸和蔼地笑道:“小友年纪轻轻,竟识得此物,不知师承何处?”
云逸心知遇到了高人,恭敬行礼:“晚辈云逸,山野自学,并无师承。只是偶得前辈遗泽,读过几本医书罢了。”他言辞谨慎,并未透露朱批与玉佩之事。
“自学?”老者眼中精光一闪,更显惊讶,他仔细打量了云逸一番,目光尤其在云逸沉稳的气度上停留片刻,缓缓道,“老夫姓吴,单名一个‘谦’字,在此地开了一家小药铺‘杏林堂’。小友若是有暇,不妨过来坐坐,切磋交流一番。”
这自称吴谦的老者气息沉凝,目光深邃,绝非常人。他的突然出现与解围,是巧合,还是另有所图?他邀请云逸,是惜才,还是看出了云逸身上隐藏的秘密?而这归藏药市的水,似乎比云逸想象的还要深得多。
(第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