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矿场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焦糊味和血腥气。喀秋莎的毁灭性齐射,将日军苦心经营的环形防御工事彻底从地图上抹去,留下的只有一片仍在燃烧的废墟和零星传来的垂死呻吟。然而,战争容不得半点仁慈与停顿,肃清残敌、巩固战果的任务,立刻落在了紧跟在钢铁洪流之后的步兵肩上。
“全体注意!以班排为单位,扇形展开!清剿残敌,不留活口!注意脚下,小心未爆弹和诡雷!”
步兵一营营长王铁柱,一位从红军时期就浴血奋战的的老兵,此刻正端着那支林峰特批给他的、烤蓝锃亮的波波沙冲锋枪,站在一片被冲击波掀翻的日军沙袋工事上,声音嘶哑却异常坚定地下达着命令。他的脸上沾满了黑灰和溅上的血点,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前方那片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焦土。
随着他的命令,早已蓄势待发的步兵一营和二营的战士们,如同决堤的洪水,以娴熟的三三制战术队形,涌入了这片刚刚经历地狱洗礼的区域。
战斗,从大规模的阵地攻防,瞬间转变为残酷而高效的清剿与扫荡。
“砰!砰!” 莫辛纳甘步枪精准的点射声,不时响起,那是狙击手和精准射手在远距离清除那些侥幸躲在弹坑或残破掩体后,试图打冷枪的日军残兵。
而更多的,则是波波沙和ppS-43冲锋枪那如同撕裂布匹般的密集连射声。
“哒哒哒!哒哒哒哒!”
战士们三人一组,互为犄角。一人正面突击,两人左右警戒掩护。遇到任何可疑的角落、坍塌的工事、扭曲的金属骨架,先是一梭子子弹扫过去,确认没有反应后再谨慎靠近。这种用绝对火力开路的战术,虽然消耗弹药,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近战接敌可能带来的伤亡。
一个班的战士搜索到一个半塌的矿洞入口,里面传来微弱的日语呻吟声。
“喷火器!”班长毫不犹豫地一挥手。
一名背着沉重燃料罐的喷火兵立刻上前,调整了一下呼吸,对准黑漆漆的洞口,扣下了扳机。
“呼——!”
一条炽热的火龙咆哮着钻入洞内,瞬间将里面的黑暗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烈焰和凄厉至极的惨嚎。几秒钟后,洞内只剩下东西燃烧的噼啪声和一股皮肉烧焦的恶臭。
“清除!”喷火兵退后,语气平静,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日常训练。
在另一片被炸成废墟的营房区,几名日军士兵依托着几堵断墙,用一挺歪把子轻机枪进行着绝望的抵抗,子弹打在八路军战士隐蔽的瓦砾上,噗噗作响。
“机枪掩护!爆破组上!”排长伏在一个弹坑里,大声吼道。
一挺dp-28轻机枪立刻架设起来,“哒哒哒”地对着断墙后的日军火力点进行压制射击,打得砖石碎屑乱飞。
两名爆破手则利用地形,时而匍匐,时而快速跃进,灵活地接近了断墙。在距离还有十几米时,其中一人猛地投出了一枚F-1防御手榴弹。
手榴弹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落入了断墙之后。
“轰!”
爆炸声过后,日军的机枪哑火了。
“冲!”排长一跃而起,带着战士们冲了上去,对着硝烟弥漫的断墙后又是一阵扫射,彻底解决了残敌。
战斗进行得高效而冷酷。幸存的日军士兵,要么在精神崩溃下发起毫无意义的“万岁冲锋”,随即被密集的子弹打成蜂窝;要么就蜷缩在角落里,眼神空洞,如同待宰的羔羊,被战士们毫不留情地清除。没有任何劝降,也没有任何俘虏——这是林峰在战前就下达的死命令,对于这些依托坚固工事顽抗、给进攻部队造成伤亡的敌人,必须以最彻底的手段予以消灭,以确保后方巩固和推进速度。
战士们沉默地执行着命令,手中的自动火器喷吐着死亡的火焰。他们脸上没有嗜血的狂热,只有一种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后的麻木与坚毅。他们清楚,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和战友的残忍。只有用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肃清这些残敌,才能让更多的兄弟活下去,才能更快地赢得这场战争。
推进的速度快得惊人。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和娴熟的班组战术面前,日军任何零星的抵抗都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战士们踏过焦黑的土地,跨过日军的尸体和残肢,将一面面鲜艳的红旗插上一个个被占领的要点。
“报告营长!三连已肃清矿场西区!”
“报告!二连拿下原日军指挥部区域,发现日军大队指挥部已被摧毁,确认大队长山田被击毙!”
“报告!一连清除东南角最后抵抗,俘虏……呃,击毙日军伤兵十余名!”
战果不断汇总到王铁柱这里。他看了看腕表,从发起清剿到现在,不过过去了四十多分钟。这片原本预计要血战数小时、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啃下来的硬骨头,如今已基本被牢牢掌控在手中。
“干得漂亮!”王铁柱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容,拍了拍身边一个刚用刺刀解决了一个躲在地窖里日军伤兵的老兵的肩膀,“告诉兄弟们,抓紧时间打扫战场,搜集有用物资,特别是鬼子的地图、文件和完好武器。伤员和烈士遗体立刻后送!我们休整半小时,然后向下一目标区域推进!”
“是!”
命令传达下去,战士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医疗兵穿梭在废墟间,寻找着己方的伤员,进行紧急包扎后,由担架队迅速抬往后方。后勤保障旅的人员也开始跟进,收集着日军遗弃的武器弹药——虽然看不上眼,但蚊子腿也是肉,收集起来,说不定哪天就能用来“支援”一下兄弟部队或者民兵。
王铁柱走到那片曾经是日军指挥部核心区域的巨大弹坑旁,看着那深达数米、边缘还冒着青烟的焦土,心中对那名为“喀秋莎”的神秘武器充满了敬畏,也更加坚定了跟随林峰司令员战斗下去的信念。
有这样的首长,有这样的装备,有这样的兄弟,小鬼子,何足道哉!
步兵的攻坚,在绝对优势的炮火准备后,变成了无坚不摧的碾压式清扫。
“全体注意!以班排为单位,扇形展开!清剿残敌,不留活口!注意脚下,小心未爆弹和诡雷!”
步兵一营营长王铁柱,一位从红军时期就浴血奋战的的老兵,此刻正端着那支林峰特批给他的、烤蓝锃亮的波波沙冲锋枪,站在一片被冲击波掀翻的日军沙袋工事上,声音嘶哑却异常坚定地下达着命令。他的脸上沾满了黑灰和溅上的血点,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前方那片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焦土。
随着他的命令,早已蓄势待发的步兵一营和二营的战士们,如同决堤的洪水,以娴熟的三三制战术队形,涌入了这片刚刚经历地狱洗礼的区域。
战斗,从大规模的阵地攻防,瞬间转变为残酷而高效的清剿与扫荡。
“砰!砰!” 莫辛纳甘步枪精准的点射声,不时响起,那是狙击手和精准射手在远距离清除那些侥幸躲在弹坑或残破掩体后,试图打冷枪的日军残兵。
而更多的,则是波波沙和ppS-43冲锋枪那如同撕裂布匹般的密集连射声。
“哒哒哒!哒哒哒哒!”
战士们三人一组,互为犄角。一人正面突击,两人左右警戒掩护。遇到任何可疑的角落、坍塌的工事、扭曲的金属骨架,先是一梭子子弹扫过去,确认没有反应后再谨慎靠近。这种用绝对火力开路的战术,虽然消耗弹药,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近战接敌可能带来的伤亡。
一个班的战士搜索到一个半塌的矿洞入口,里面传来微弱的日语呻吟声。
“喷火器!”班长毫不犹豫地一挥手。
一名背着沉重燃料罐的喷火兵立刻上前,调整了一下呼吸,对准黑漆漆的洞口,扣下了扳机。
“呼——!”
一条炽热的火龙咆哮着钻入洞内,瞬间将里面的黑暗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烈焰和凄厉至极的惨嚎。几秒钟后,洞内只剩下东西燃烧的噼啪声和一股皮肉烧焦的恶臭。
“清除!”喷火兵退后,语气平静,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日常训练。
在另一片被炸成废墟的营房区,几名日军士兵依托着几堵断墙,用一挺歪把子轻机枪进行着绝望的抵抗,子弹打在八路军战士隐蔽的瓦砾上,噗噗作响。
“机枪掩护!爆破组上!”排长伏在一个弹坑里,大声吼道。
一挺dp-28轻机枪立刻架设起来,“哒哒哒”地对着断墙后的日军火力点进行压制射击,打得砖石碎屑乱飞。
两名爆破手则利用地形,时而匍匐,时而快速跃进,灵活地接近了断墙。在距离还有十几米时,其中一人猛地投出了一枚F-1防御手榴弹。
手榴弹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落入了断墙之后。
“轰!”
爆炸声过后,日军的机枪哑火了。
“冲!”排长一跃而起,带着战士们冲了上去,对着硝烟弥漫的断墙后又是一阵扫射,彻底解决了残敌。
战斗进行得高效而冷酷。幸存的日军士兵,要么在精神崩溃下发起毫无意义的“万岁冲锋”,随即被密集的子弹打成蜂窝;要么就蜷缩在角落里,眼神空洞,如同待宰的羔羊,被战士们毫不留情地清除。没有任何劝降,也没有任何俘虏——这是林峰在战前就下达的死命令,对于这些依托坚固工事顽抗、给进攻部队造成伤亡的敌人,必须以最彻底的手段予以消灭,以确保后方巩固和推进速度。
战士们沉默地执行着命令,手中的自动火器喷吐着死亡的火焰。他们脸上没有嗜血的狂热,只有一种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后的麻木与坚毅。他们清楚,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和战友的残忍。只有用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肃清这些残敌,才能让更多的兄弟活下去,才能更快地赢得这场战争。
推进的速度快得惊人。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和娴熟的班组战术面前,日军任何零星的抵抗都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战士们踏过焦黑的土地,跨过日军的尸体和残肢,将一面面鲜艳的红旗插上一个个被占领的要点。
“报告营长!三连已肃清矿场西区!”
“报告!二连拿下原日军指挥部区域,发现日军大队指挥部已被摧毁,确认大队长山田被击毙!”
“报告!一连清除东南角最后抵抗,俘虏……呃,击毙日军伤兵十余名!”
战果不断汇总到王铁柱这里。他看了看腕表,从发起清剿到现在,不过过去了四十多分钟。这片原本预计要血战数小时、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啃下来的硬骨头,如今已基本被牢牢掌控在手中。
“干得漂亮!”王铁柱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容,拍了拍身边一个刚用刺刀解决了一个躲在地窖里日军伤兵的老兵的肩膀,“告诉兄弟们,抓紧时间打扫战场,搜集有用物资,特别是鬼子的地图、文件和完好武器。伤员和烈士遗体立刻后送!我们休整半小时,然后向下一目标区域推进!”
“是!”
命令传达下去,战士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医疗兵穿梭在废墟间,寻找着己方的伤员,进行紧急包扎后,由担架队迅速抬往后方。后勤保障旅的人员也开始跟进,收集着日军遗弃的武器弹药——虽然看不上眼,但蚊子腿也是肉,收集起来,说不定哪天就能用来“支援”一下兄弟部队或者民兵。
王铁柱走到那片曾经是日军指挥部核心区域的巨大弹坑旁,看着那深达数米、边缘还冒着青烟的焦土,心中对那名为“喀秋莎”的神秘武器充满了敬畏,也更加坚定了跟随林峰司令员战斗下去的信念。
有这样的首长,有这样的装备,有这样的兄弟,小鬼子,何足道哉!
步兵的攻坚,在绝对优势的炮火准备后,变成了无坚不摧的碾压式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