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光复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炸响了整个华北,进而迅速传遍全国。其带来的震撼效应,远超之前任何一次胜利。
一座防御完备、驻有重兵的日军“省城”,在短短一天之内,被八路军攻克!这不仅仅是一次战术层面的胜利,更是一次战略意义上的巨大突破。它彻底打破了“日军据点不可攻克”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信心和士气,同时也让日军华北方面军高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和恐慌之中。
“八路军林峰”这个名字,伴随着潞安大捷的详细战报(当然是经过修饰,隐去了过于超时代装备和战术细节的版本),第一次以极其醒目的方式,出现在了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案头,也出现在了延安窑洞的决策者们手中,更出现在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开始关注东方战场的观察家们的报告里。
在八路军内部,这份战报引发的震动更是空前。总部老总在收到详细战报后,据说畅快地大笑了三声,连说了三个“好”字,并再次亲自签发了嘉奖令,这一次,不仅嘉奖独立旅,更是直接点名表扬了“作战英勇、指挥卓越的林峰同志及其所属部队”,将其誉为“我军攻坚克难的尖刀,抗日战场上涌现出的杰出指挥员”!
这份来自最高层的肯定,如同给林峰和磐石纵队镀上了一层金身。以前或许还有人对林峰部队夸张的“缴获”能力和战斗效能心存疑虑或微词,此刻也全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敬佩和赞叹。“抗日名将”的称号,开始在一些高层和小范围内,悄然与林峰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独立旅旅部,李云龙这几天走路都带风,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虽然潞安府是林峰打下来的,但明面上,功劳首先记在了独立旅头上,他这位旅长自然是水涨船高,风光无限。来自各方的贺电和“取经”电话几乎打爆了旅部的线路,连师长和他通话时,语气都亲切和蔼了不止一分。
“老李啊,你可是给咱们师长脸了!这回打潞安,打得漂亮!总部老总都点名表扬了!说说,想要什么奖励?”师长的声音在电话里满是笑意。
李云龙虽然心里乐开了花,嘴上却还得谦虚:“嘿嘿,老师长,这都是战士们用命,上级指挥有方!我老李就是跟着沾光!奖励啥的……要不,您再多批点弹药配额?”他时刻不忘给自己搂好处。
“你个李云龙,就知道要东西!放心,少不了你的!不过,林峰那小子,这次可是立了头功!你们旅能有今天,他居功至伟!你可得给老子把人看好了,要是亏待了他,我拿你是问!”
“那不能!老师长您放心,林峰那就是我亲兄弟!有我一口干的,绝不让他喝稀的!”李云龙拍着胸脯保证,这话倒是由衷而发。
而周边的兄弟部队,在震惊和羡慕之余,对独立旅,尤其是对林峰,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是眼红装备想来“打秋风”,现在则多了几分真正的敬重和结交之心。能打下省城的部队,其指挥官的能力和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得到了最直接的证明。与这样的部队和指挥官处好关系,对任何人都有益无害。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赞誉和关注,身处风暴中心的林峰,却保持了惊人的冷静和低调。
他严令部队,不得宣扬个人功劳,所有荣誉归于集体,归于牺牲的烈士。他本人更是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军事会议和根据地建设工作,很少公开露面,婉拒了一切非必要的采访和应酬。
当上级再次提出,鉴于其赫赫战功,拟破格提拔他为更高级别指挥员,甚至单独成立一个新的支队或纵队由其统领时,林峰再次展现了他那在外人看来有些“固执”的忠诚。
他找到李云龙和赵刚,态度诚恳而坚决:“团长,政委,我林峰是独立旅带出来的兵,我的根就在这里。没有旅长的信任和支持,没有独立旅这个平台,就没有我林峰的今天。现在部队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更应该留在旅里,留在团长手下,当好这个先锋,为旅里,为咱们整个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更高的职位,还是请上级委派更合适的同志吧。”
这番话,听得李云龙眼眶都有些发热,他用力拍着林峰的肩膀,声音洪亮:“好兄弟!啥也不说了!有你这句话,我老李这辈子值了!你放心,只要我李云龙在独立旅一天,你就是咱旅的定海神针!你想干啥,老子都支持你!”
赵刚也感慨不已,对林峰这种不居功自傲、不忘本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如实向上级反映了林峰的个人意愿。
林峰的这番表态,通过李云龙和赵刚之口传开后,非但没有降低他的声望,反而让他在上级和同僚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和可靠。一个能力超群却谦逊低调、忠于革命且顾全大局的年轻将领形象,跃然纸上。
喧嚣过后,是更加扎实的内功修炼。磐石纵队并未因攻克省城而松懈,反而以更高的标准投入到新一轮的整合与训练中。
利用此次“空前收获”的物资和系统奖励,纵队的装备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秘密兵工厂内,完整的ppS-43冲锋枪生产线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并开始小批量试生产。虽然初期产量有限,但这标志着纵队在轻武器自产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未来全面换装自动武器奠定了坚实基础。林峰甚至开始规划,在条件成熟时,将部分性能可靠的自产冲锋枪,以“特殊缴获”或“仿制成功”的名义,逐步提供给李云龙的旅部直属队和主力团,进一步提升兄弟部队的战斗力。
炮兵团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新到位的四门ZIS-3野炮和两门m-30榴弹炮,使得重炮连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更令人期待的是,bm-13“喀秋莎”火箭炮的组件已经凑齐了四分之三,只差最后一部分,这支令人闻风丧胆的“斯大林管风琴”就能在磐石纵队中奏响死亡乐章。林峰已经下令,抽调最好的技术骨干,提前进行相关理论和操作培训。
装甲突击营迎来了新的成员,两辆t-34\/76和三辆SU-76的加入,使得这支钢铁拳头更加硬朗。飞行员们则忙着熟悉新接收的三架雅克-1战斗机,航空大队的战斗力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凭借升级后的 “生生不息”称号效果,以及攻克省城带来的巨大声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技术工人、医生、教师等各方面人才,冲破重重阻碍,来到磐石根据地进行各项建设。根据地的兵工、医疗、通讯、教育等各项事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站在潞安府修复一新的城墙上,林峰眺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和脚下这片刚刚被解放的土地。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衣。
名将之路,已然开启。攻克省城,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起点。
他知道,经此一役,他和他的磐石纵队已经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未来的每一步,都将吸引更多的目光,承担更大的责任,也必将面对敌人更加疯狂的反扑。
但他无所畏惧。
拥有系统的助力,拥有麾下这支武装到牙齿、经过血火淬炼的雄师劲旅,拥有稳固发展的根据地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他的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
他的目光,已经越过潞安府,投向了华北更广阔的天地,投向了那些依旧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国土和同胞。
碾压之路,不会停止。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带领这支无敌的铁军,席卷整个华北,将侵略者彻底驱逐出去!
一座防御完备、驻有重兵的日军“省城”,在短短一天之内,被八路军攻克!这不仅仅是一次战术层面的胜利,更是一次战略意义上的巨大突破。它彻底打破了“日军据点不可攻克”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信心和士气,同时也让日军华北方面军高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和恐慌之中。
“八路军林峰”这个名字,伴随着潞安大捷的详细战报(当然是经过修饰,隐去了过于超时代装备和战术细节的版本),第一次以极其醒目的方式,出现在了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案头,也出现在了延安窑洞的决策者们手中,更出现在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开始关注东方战场的观察家们的报告里。
在八路军内部,这份战报引发的震动更是空前。总部老总在收到详细战报后,据说畅快地大笑了三声,连说了三个“好”字,并再次亲自签发了嘉奖令,这一次,不仅嘉奖独立旅,更是直接点名表扬了“作战英勇、指挥卓越的林峰同志及其所属部队”,将其誉为“我军攻坚克难的尖刀,抗日战场上涌现出的杰出指挥员”!
这份来自最高层的肯定,如同给林峰和磐石纵队镀上了一层金身。以前或许还有人对林峰部队夸张的“缴获”能力和战斗效能心存疑虑或微词,此刻也全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敬佩和赞叹。“抗日名将”的称号,开始在一些高层和小范围内,悄然与林峰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独立旅旅部,李云龙这几天走路都带风,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虽然潞安府是林峰打下来的,但明面上,功劳首先记在了独立旅头上,他这位旅长自然是水涨船高,风光无限。来自各方的贺电和“取经”电话几乎打爆了旅部的线路,连师长和他通话时,语气都亲切和蔼了不止一分。
“老李啊,你可是给咱们师长脸了!这回打潞安,打得漂亮!总部老总都点名表扬了!说说,想要什么奖励?”师长的声音在电话里满是笑意。
李云龙虽然心里乐开了花,嘴上却还得谦虚:“嘿嘿,老师长,这都是战士们用命,上级指挥有方!我老李就是跟着沾光!奖励啥的……要不,您再多批点弹药配额?”他时刻不忘给自己搂好处。
“你个李云龙,就知道要东西!放心,少不了你的!不过,林峰那小子,这次可是立了头功!你们旅能有今天,他居功至伟!你可得给老子把人看好了,要是亏待了他,我拿你是问!”
“那不能!老师长您放心,林峰那就是我亲兄弟!有我一口干的,绝不让他喝稀的!”李云龙拍着胸脯保证,这话倒是由衷而发。
而周边的兄弟部队,在震惊和羡慕之余,对独立旅,尤其是对林峰,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是眼红装备想来“打秋风”,现在则多了几分真正的敬重和结交之心。能打下省城的部队,其指挥官的能力和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得到了最直接的证明。与这样的部队和指挥官处好关系,对任何人都有益无害。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赞誉和关注,身处风暴中心的林峰,却保持了惊人的冷静和低调。
他严令部队,不得宣扬个人功劳,所有荣誉归于集体,归于牺牲的烈士。他本人更是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军事会议和根据地建设工作,很少公开露面,婉拒了一切非必要的采访和应酬。
当上级再次提出,鉴于其赫赫战功,拟破格提拔他为更高级别指挥员,甚至单独成立一个新的支队或纵队由其统领时,林峰再次展现了他那在外人看来有些“固执”的忠诚。
他找到李云龙和赵刚,态度诚恳而坚决:“团长,政委,我林峰是独立旅带出来的兵,我的根就在这里。没有旅长的信任和支持,没有独立旅这个平台,就没有我林峰的今天。现在部队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更应该留在旅里,留在团长手下,当好这个先锋,为旅里,为咱们整个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更高的职位,还是请上级委派更合适的同志吧。”
这番话,听得李云龙眼眶都有些发热,他用力拍着林峰的肩膀,声音洪亮:“好兄弟!啥也不说了!有你这句话,我老李这辈子值了!你放心,只要我李云龙在独立旅一天,你就是咱旅的定海神针!你想干啥,老子都支持你!”
赵刚也感慨不已,对林峰这种不居功自傲、不忘本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如实向上级反映了林峰的个人意愿。
林峰的这番表态,通过李云龙和赵刚之口传开后,非但没有降低他的声望,反而让他在上级和同僚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和可靠。一个能力超群却谦逊低调、忠于革命且顾全大局的年轻将领形象,跃然纸上。
喧嚣过后,是更加扎实的内功修炼。磐石纵队并未因攻克省城而松懈,反而以更高的标准投入到新一轮的整合与训练中。
利用此次“空前收获”的物资和系统奖励,纵队的装备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秘密兵工厂内,完整的ppS-43冲锋枪生产线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并开始小批量试生产。虽然初期产量有限,但这标志着纵队在轻武器自产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未来全面换装自动武器奠定了坚实基础。林峰甚至开始规划,在条件成熟时,将部分性能可靠的自产冲锋枪,以“特殊缴获”或“仿制成功”的名义,逐步提供给李云龙的旅部直属队和主力团,进一步提升兄弟部队的战斗力。
炮兵团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新到位的四门ZIS-3野炮和两门m-30榴弹炮,使得重炮连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更令人期待的是,bm-13“喀秋莎”火箭炮的组件已经凑齐了四分之三,只差最后一部分,这支令人闻风丧胆的“斯大林管风琴”就能在磐石纵队中奏响死亡乐章。林峰已经下令,抽调最好的技术骨干,提前进行相关理论和操作培训。
装甲突击营迎来了新的成员,两辆t-34\/76和三辆SU-76的加入,使得这支钢铁拳头更加硬朗。飞行员们则忙着熟悉新接收的三架雅克-1战斗机,航空大队的战斗力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凭借升级后的 “生生不息”称号效果,以及攻克省城带来的巨大声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技术工人、医生、教师等各方面人才,冲破重重阻碍,来到磐石根据地进行各项建设。根据地的兵工、医疗、通讯、教育等各项事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站在潞安府修复一新的城墙上,林峰眺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和脚下这片刚刚被解放的土地。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衣。
名将之路,已然开启。攻克省城,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起点。
他知道,经此一役,他和他的磐石纵队已经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未来的每一步,都将吸引更多的目光,承担更大的责任,也必将面对敌人更加疯狂的反扑。
但他无所畏惧。
拥有系统的助力,拥有麾下这支武装到牙齿、经过血火淬炼的雄师劲旅,拥有稳固发展的根据地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他的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
他的目光,已经越过潞安府,投向了华北更广阔的天地,投向了那些依旧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国土和同胞。
碾压之路,不会停止。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带领这支无敌的铁军,席卷整个华北,将侵略者彻底驱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