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医疗升级,起死回生-《亮剑:祝你发财啊》

  磐石纵队的碾压之势,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摧枯拉朽和军工生产的突飞猛进,另一条关乎士气、维系战斗力的生命线——医疗保障,也在林峰不遗余力的投入下,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纵队成立之初,所谓的医疗队,不过是几个略懂包扎止血的卫生员,加上一些数量稀少、效果有限的草药和缴获的日军救急包。重伤员往往只能听天由命,因感染和失血过多而牺牲的比例高得惊人。

  但这一切,随着林峰大量兑换盘尼西林、战场急救包,以及陆续吸纳投奔而来的专业医生护士,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的医疗队早已扩编为设施相对完善的野战医院,而如今,这座医院即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位于平安县城以西二十里,一处僻静山谷背风处,一片新建的营区悄然落成。这里不再是简单的帐篷和茅屋,而是利用木材、砖石搭建起来的一排排坚固营房,屋顶甚至铺设了防雨的油毡。营区外围警戒森严,入口处悬挂着不起眼的标识——“磐石纵队后勤保障总队第一医疗所”。

  这里,便是升级后的磐石纵队核心医疗中心。

  林峰在后勤部长和医院院长的陪同下,视察了这座崭新的医疗所。院长是一位姓吴的中年人,戴着厚厚的眼镜,原本是北平一家教会医院的外科主治医生,北平沦陷后不愿为伪政权服务,历经艰险来到根据地,因其精湛的医术和正直的品格,被委以重任。

  “司令员,您看,”吴院长指着规划图,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我们按照功能进行了严格分区。这边是轻伤处理区,负责简单的清创缝合;这边是重伤观察室和术前准备区;最里面,是两间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建造的手术室!配备了您提供的那两套标准野战手术器械和移动无影灯

  林峰走进其中一间手术室。室内墙壁经过粉刷,地面平整,虽然简陋,但异常整洁。中央是钢铁结构的手术台,旁边摆放着器械车、麻醉机和几个密封的玻璃柜,里面整齐地陈列着各种闪亮的手术器械。屋顶悬挂着的移动无影灯,虽然依靠发电机供电,但光线充足而集中,足以满足复杂手术的需要。

  “消毒设备呢?”林峰问道。在这个时代,术后感染是导致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建立了独立的消毒供应室,”吴院长赶紧引路,“配备了高压蒸汽灭菌锅和充足的消毒液。所有手术器械、敷料,都必须经过严格灭菌才能使用。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洗手和穿戴消毒衣、口罩、帽子。”

  林峰满意地点点头。这些在现代医院看来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中,简直是奢侈至极。

  “药品储备情况如何?”

  “非常充足!”吴院长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脸上放光,“特别是盘尼西林,我们现在储备了超过五千支单位!还有大量的磺胺粉、止血纱布、绷带、生理盐水、麻醉剂……司令员,我敢说,就算是在重庆最好的陆军医院,也未必有我们这么充足的药品储备!这……这真是救了太多同志的命了!”

  他说到最后,声音有些哽咽。作为医生,没有比看着伤员因为缺医少药而痛苦死去更令人痛心的事了。而现在,充足的药品和器械,给了他们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底气。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担架队员的呼喊声。

  “让一让!重伤员!腹部中弹,肠管外露,生命垂危!”

  只见几名满身血污的担架队员抬着一个脸色惨白、昏迷不醒的战士冲了进来,伤员军装的腹部被鲜血浸透,隐约能看到破损的肠管,情况万分危急。

  “快!直接送一号手术室!”吴院长脸色一肃,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通知麻醉师、器械护士立刻到位!准备剖腹探查和肠管吻合术!”

  整个医疗所瞬间高效运转起来。伤员被迅速抬进手术室,医护人员各就各位。无影灯亮起,器械护士飞快地铺好无菌单,准备好手术器械。麻醉师开始给伤员实施吸入式全身麻醉。

  吴院长和另一名外科医生在洗手池边用刷子和消毒液仔细刷洗着手臂,直至肘部,然后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橡胶手套和口罩,走进了手术室。

  林峰和其他人则被拦在了手术室外。隔着窗户,能看到里面紧张而有序的身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外面等待的人都屏息凝神。这种级别的腹部重伤,在以往,几乎等同于死亡通知书。但现在,他们心中却抱着一丝希望。

  手术室内,吴院长额头上渗出汗珠,旁边的护士小心翼翼地替他擦拭。他手法稳健地切开腹部,探查伤情,发现子弹打穿了一段小肠,并损伤了系膜血管。他迅速结扎血管止血,然后切除受损严重的肠段,进行精细的肠管端端吻合。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展现出高超的专业素养。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了。吴院长摘下口罩,脸上带着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手术很成功!肠管吻合良好,出血止住了。幸亏送来得还算及时,而且有盘尼西林,只要术后抗感染跟上,他有很大希望活下来!”

  外面等待的人们,包括林峰在内,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欣慰涌上心头。

  “起死回生……这才是真正的起死回生啊!”一位老参谋喃喃道,眼圈有些发红。他见过太多优秀的战士,因为这种程度的伤势而牺牲。

  这个成功案例,迅速在纵队内部传开,极大地振奋了军心。战士们都知道,现在受了伤,只要能被及时送回后方,就有极大的生还希望。这种对后勤保障的信心,转化为更加无畏的勇气和高昂的士气。

  医疗升级的效果立竿见影。在随后的一次小规模边境冲突中,纵队有十几名战士负伤,其中三人重伤。所有伤员都被迅速后送,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无一死亡!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不仅如此,医疗所还承担起部队卫生防疫的工作。定期发放奎宁预防疟疾,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开展战地卫生知识普及,使得部队的非战斗减员也大幅下降。

  林峰站在医疗所外,看着井然有序的营区和精神饱满的医护人员,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强大的医疗保障,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维持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基石。它让战士们敢于冲锋,敢于拼命,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有一个能托住他们生命的地方。

  钢铁的洪流需要强大的引擎,而健康的躯体,就是这引擎中最宝贵的部件。他的磐石纵队,正在从里到外,武装到每一颗牙齿,每一个细胞,成为一架真正无敌的战争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