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三国:孙策托孤,我截胡孙权基业》

  面对母亲慈爱的面容,孙澎脑中却闪过谁赞成谁反对的经典场面。那句我反对卡在喉头终未出口——早知如此,何必来陪老太太话家常?看这神情,怕是连人选都已定妥。

  吴氏话音未落,孙澎已神思游离。前世他可是铁杆的不婚族。

  **【

  二十出头的年纪,也曾有过几段感情经历。

  过了三十岁,连找女朋友的心思都淡了。

  人这一辈子,有所得必有所失。

  有句话怎么说的?

  一个男人若不结婚生子,谁知道他能逍遥快活到何种地步!

  穿越前,他是京城某连锁健身房的顶级私教,年入百万。

  在房价高昂的京城,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足够他每月更换几位临时女友。

  临时女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远比正经恋爱省心得多。

  况且仔细一算,临时女友反倒更省钱,你说奇不奇怪?

  可刚穿越到三国,这边的母亲就开始张罗着给他娶妻?

  仔细想想,在这乱世还坚持不婚,那才是脑子有问题。

  上辈子条件有限,要么享受高品质生活,要么结婚成家,只能二选一。

  但这辈子不同——他是江东之主,未来甚至可能问鼎天下,娶妻纳妾不仅不影响生活,还能多多益善!

  “我与那曹贼有何区别?”

  想到这儿,孙澎瞬间豁然开朗,心里那点别扭也烟消云散。

  只是这包办婚姻,新娘长什么模样,非得等到洞房之夜才能知晓了。

  孙澎瞄了眼吴氏,鼓起勇气问道:“谁家姑娘?”

  吴氏见儿子没反对,便说:“现在有两个选择,娘还在斟酌。”

  孙澎不作声,直勾勾盯着母亲,示意她别卖关子。

  “一个是顾家的千金,她父亲是上虞县令顾雍。”

  “顾雍?”孙澎心想这人才三十多岁吧?女儿能有多大?

  莫非老牛吃嫩草?虽说东吴素来偏爱年轻姑娘,自己可不是这种人!

  “顾家 ** 今年十六,与你正合适。”

  “?”孙澎这才反应过来,这年头讲究早婚,不能用现代标准衡量。

  他记得顾雍是个仪表堂堂的美男子,女儿应该差不到哪儿去。但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手,孙澎自然希望能找到更完美的伴侣。

  “另一个是你姑父家的闺女。”

  吴氏说的姑父是孙坚的妹夫徐真。早在孙坚讨伐黄巾军前,徐真就追随左右,是孙家最资深的元老之一。

  徐真之子徐琨也是孙策麾下猛将,跟着孙策打遍丹阳庐江。孙策曾表奏徐琨为丹阳太守,但后来舅舅吴景辞去广陵太守来投,只好先安排吴景接手丹阳,徐琨也毫无怨言。

  孙澎突然记起来,历史上自己的正室就是这位徐夫人。四年后自己被部下刺杀时,正是这位智勇双全的徐夫人设计诛杀两名凶手,替自己报了仇,实乃女中豪杰。

  等等,孙权后来好像还娶了徐琨的女儿,就是那位深受东吴大帝宠爱的徐妃。

  这辈分是不是有点乱?

  徐真是孙坚妹夫,那他儿子徐琨应该和孙策、孙权同辈。要是自己娶了徐琨的妹妹,孙权再娶徐琨的女儿,这像话吗?

  孙澎越想越糊涂,脑子都快打结了。

  吴夫人见儿子迟疑不决,温声道:顾氏在江东的势力不必多言,倒是徐家多年来忠心追随孙家,即便你父亲战死也未曾背离。以心换心,为娘以为徐家更合适,你以为如何?

  孙澎忽然灵机一动:那徐家闺秀比起江东二乔怎样?

  什么二乔?吴夫人面露疑惑。

  孙澎也怔住了:就是大哥前些时候在庐江收的乔公家女儿,母亲不知道?

  吴夫人无奈道:伯符的侍妾少说也有四五十个,我哪能都记清?说着便唤来管家:福伯,可知道大公子新纳的乔氏?

  福伯思索片刻,恭敬答道:府上并无乔姓夫人。

  当真没有?

  老夫人若存疑,不妨询问大少奶奶。

  吴夫人摆摆手作罢,总不好特意召集侍妾给儿子相看。若真遇见绝色佳人闹出乱子,反倒麻烦。

  孙澎仍沉浸在四五十个侍妾的 ** ,暗叹:不愧是江东小霸王!这般 ** ,难怪中山靖王能有百子,只要妻妾够多,常人亦可效仿!

  行至中庭,正遇见陈氏牵着孙绍。自夫君去世后,幼子已成她全部寄托。

  孙澎上前抱起侄儿,发觉小娃娃颇有分量。兄长虽故,绍儿的学业不可荒废。若有需要尽管吩咐,我既承诺过兄长,绍儿的事便是我的事。

  三叔的胡须扎人!孙绍摸着被络腮胡刺痛的脸蛋嚷道。这个时代以蓄须为美,关云长式的美髯公最受推崇。

  陈氏接过孩子,向孙澎盈盈行礼。

  ——

  三弟费心了。绍儿,向叔父致谢。

  虎头虎脑的孙绍规规矩矩行礼后,拽着陈氏的手蹦跳着离开。

  廊下吴氏望着这一幕轻声道:伯符,你果然识人甚准。

  孙澎回到院中,目光落在兵器架的铸铁枪上。信手提起时,枪身传来奇特的矛盾感——既熟稔又生疏。这副身躯的武艺,尚需时日磨合。

  前世十余载健身教练生涯使他深谙运动之道。从体能训练到柔韧提升,自力量强化至搏击技巧,当年甚至专程向职业拳手修习过拳击与散打。

  穿越后的生活,怕是闲不下来了。

  ——

  晨光初现,孙澎已在院中舒展筋骨。

  角落排列着未标重量的石锁,入手便知每个三十公斤——常年与器械打交道的经验,让他对重量异常敏锐。

  这个时代的训练方式,在他眼中颇多谬误。

  孙氏武学能造就孙坚、孙策这般猛将,全赖两样秘传:其一是耗资巨大的药浴配方,非天赋过人的孙氏子弟不得享用。

  譬如孙权,便因承受不住前期的高强度训练,终生与药浴无缘。

  按后世健身理论,这正是通过极限训练撕裂肌纤维,再辅以滋补促进超量恢复的原始增肌法。

  恰似前世那些狂热健身者,在铁块与蛋 ** 末间往复煎熬,痛并快乐地追逐着肌肉暴涨的蜕变。

  ——

  孙家现存的人中,只有孙澎有资格使用这药浴,或许历史上孙权登基后也有资格。但重点在于,药浴的效果取决于浸泡前的极限训练程度。

  孙家还传承着完整的刀法与枪法。

  当年孙坚手持古锭刀,令董卓溃不成军,甚至在洛阳击退吕布。

  虽然吕布当时奉命焚毁洛阳并断后,未与孙坚死战,但若换成旁人,吕布绝不会手下留情。

  实力才是根本!

  孙坚善用古锭刀,而孙策自幼修习家传枪法。

  论武艺,孙策明显更胜一筹。

  小霸王的称号绝非虚名,那是孙策冲锋陷阵、浴血拼杀换来的威名,江东无人不服。

  孙澎同样自幼练习孙家枪法,但因缺乏孙策那样随父征战、向猛将请教的机会,他的枪法比同龄时的孙策稍逊一筹。

  不过,融合后世记忆的孙澎找到了捷径——极限训练。

  论突破体能极限,当世无人能及他专业。

  药浴的效果远超后世任何增肌产品,不仅能强化肌肉,还能提升骨骼强度,甚至显着增强心肺功能。

  果然穷学文,富习武。

  孙澎吩咐管家福伯定制一套健身器械。

  福伯听得一头雾水:三少爷,老朽记不清这些复杂物件。

  孙澎摆手:取纸笔来,我画给你看。

  福伯一愣:

  孙澎问:“家里没纸了?”

  福伯回答:“纸是有的,但都是蔡侯纸,只能糊窗户。三少爷要写字的左伯纸,早年还有商人从北边卖过来,后来董卓作乱,南北商路断了,据说北方的左伯纸也少得很,江东这边更是多年没见过了。”

  孙澎这才明白:蔡伦造的纸遇水会晕染,所以不适合写字。难怪这时代的人宁愿用木简、竹简,甚至绢布,也不用纸。他想起电视剧里那些人写字时,连张平整的桌子都没有,全是斜放简书。

  “算了,福伯,给我拿两卷空白简书吧。”

  “是,三少爷。”

  在竹简上画画对孙澎来说很新鲜,毛笔更不好控制。他只好放弃复杂的器械图,先画些简单的单杠、哑铃、壶铃一类的东西。

  可即便是这些小玩意,铁匠那边也做不出来——这年头的焊接技术太差,螺丝固定更别提了。

  孙澎也没辙,只能慢慢来。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

  福伯走后,孙澎按计划在院子里开始第一阶段训练,目标是适应身体,掌握这个时代的战斗方式。除了日常练习,他还需要实战经验。

  于是,他把主意打到了那个“预演系统”上——上次揍孙权挺爽的,这次换个目标试试。至于谁会成为下一个“幸运儿”,就看谁倒霉撞上了。

  一院子江东猛将中挑个倒霉蛋,专门用来练手挨揍。

  光是想想就觉得带劲。

  正练着功,忽然瞥见院门外探出个鬼鬼祟祟的脑袋。

  我亲爱的弟弟呀,过来让哥哥好好疼爱你!

  孙匡一脸抗拒:哥你正常点,我瘆得慌。

  孙澎咧嘴一笑:咱哥俩都不是念书的料,想混出头除了拼命练武还能咋整?照我的动作来!

  孙匡盯着他古怪的动作直皱眉:这什么丑姿势?

  波比跳懂不懂?练武基本功!孙澎拍着胸脯,信哥的准没错。

  孙匡正犹豫着,突然拍脑门:差点忘了正事,母亲喊你过去。

  话音刚落,这小子就脚底抹油溜了。

  吴夫人找他无非就是催婚。

  要么娶顾家 ** ,要么娶徐家姑娘。

  孙澎感觉自己活像抽盲盒的 ** ,压根不知道会开出什么惊喜。

  虽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但既然都是盲选,长相就不用考虑了。

  从利益角度看,孙澎更倾向徐家——毕竟是孙家的死忠,娶了徐琨妹妹能让徐家更加死心塌地。

  更何况他清楚孙权那德性,妃子换得比走马灯还勤:徐家女儿挤掉谢夫人,步练师又踹了徐妃,袁术闺女刚上位,潘夫人就后来居上......

  撇开孙权的 ** 性子不说,单看徐家女儿能得宠多年,模样肯定差不了。

  徐琨之女有国母之姿,其妹又怎会逊色?

  孙澎记得史书记载,自己遇害后,两名叛将垂涎徐氏美貌欲强娶。徐氏假借亡夫未过头七拖延时日,终等到孙澎旧部相救。

  由此可见,顾家女子容貌尚可,而徐氏族女多半姿容出众。

  既如此,孙澎便有了决断。

  母亲吴氏也属意徐氏为媳,得到孙澎首肯后,立即着手筹办婚事。

  孙澎刚离开母亲居所,侍从禀报鲁肃求见。

  鲁肃与周瑜乃莫逆之交。

  当年周瑜向鲁肃借粮的佳话,早已传遍江东。

  去年孙策、周瑜攻打庐江时,鲁肃本欲投奔巢湖郑宝。未料周瑜先将其母接至吴县,鲁肃只得转投江东。经周瑜劝说,本欲拜谒孙策。

  然周瑜军务缠身,将其安置后便离去。孙策南征北战,久未归吴。待鲁肃等来消息,竟是孙策死讯。

  此事蹊跷。孙策死讯本应封锁,鲁肃原不该知情。更令他不解的是,孙澎竟将其列入可传讯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