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室的全息屏幕还亮着高原基地的立体图,张启元侧身看向站在一旁的波波夫,语气干脆:“作战由你指挥,务必保证女孩们的安全。”
(赤旗岛上男女比例失衡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他们自然对部队吸引力大。)
波波夫立刻立正敬礼,声音铿锵:“是!指挥官同志!保证完成任务!”
他大步走到指挥桌前,双手按在桌面,目光扫过屏幕上各部队的状态标识,对着通讯器沉声道:“各部队汇报准备情况,从网络部门开始!”
通讯器里立刻传来网络人员的回应,带着几分笃定:“报告将军!电子干扰系统已调试完毕,敌方卫星信号已被劫持,他们看到的都是前几天的静态镜头,绝不会发现我们的动向!”
“很好。”波波夫点头,手指在屏幕上点向空军标识,“赵绍北少将,你的空中梯队准备得怎么样?”
赤旗军空军负责人赵绍北的声音随即响起,透着金属般的冷硬:“伊尔-76、运-20运输机群已完成油料加注,J-15、J-16战斗机群挂载好空空导弹,随时可以起飞护航,保证空降部队的空中安全!”
“兔子海军陆战队!”波波夫转向特种部队标识,“你们的突击力量到位了吗?”
王子航的声音带着急促的呼吸声,显然还在检查装备。
“报告将军!200名特种队员已配齐单兵装备,搭乘的直-20T直升机已完成预热,就等登机指令,保证精准机降指挥部和女孩宿舍楼!”
最后,波波夫的目光落在两个空中突击旅的标识上,按下专属通讯频道。
“第234、104近卫空中突击旅,代号螺丝、面包的两位旅长,你们和配属的直升机群,都准备好了吗?”
通讯器里先后传来两道厚重的斯拉夫语回应——代号“螺丝”的234旅旅长声音粗哑。
“将军同志!234旅全员已在伊尔-76旁列队,天王星-9机器人完成弹药装填,米-35Ms直升机挂好‘旋风’导弹,随时能登机!”
代号“面包”的104旅旅长紧随其后:“104旅也已准备完毕!BMD-4空降战车固定好空投锁具,‘短号’反坦克导弹连完成战前检查,保证落地就能跟M1A1硬碰硬!”
波波夫听完所有汇报,抬头看向屏幕上跳动的倒计时,拳头在桌面轻轻一砸:“所有部队注意——登机!按预定时间,凌晨三点准时出发,目标高原基地!记住,我们不仅要打赢,更要把每一个女孩都安全带回来!”
通讯器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是!将军同志!”,指挥室的屏幕上,各部队的标识开始朝着机场方向移动。
指令刚通过通讯器传遍各部队,临时机场瞬间被喧嚣吞没——探照灯的光柱如利剑刺破黑夜,人影、战车、直升机的影子在地面飞速穿梭,引擎的轰鸣、班长的口令、装备碰撞的脆响交织在一起,奏响急促的战前交响。
第234旅的伊戈尔拽着沃洛佳的迷彩服狂奔,肩上的RPG-7V2撞得咚咚响:“快点!再磨磨蹭蹭,就只能挤米-35的副驾了!那破座位硬得能硌断腰!”
沃洛佳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的BMD-4空降战车,几个工兵正蹲在车底,最后拧紧空投锁具,战车旁堆得像小山的“短号”导弹箱,在灯光下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两人跟着大部队冲到伊尔-76舱门,弯腰钻进去时,里面已经挤满了人,PKP机枪的弹链在舱壁支架上缠得整整齐齐。
另一边,代号“面包”的104旅旅长站在运-20舱门口,嗓子喊得快哑了。
“机枪组先占位!把PKP固定死,起飞后晃掉了看我收拾你们!反坦克小组把导弹箱靠里放,气流吹飞了就等着徒步打坦克!”
士兵们鱼贯而入,扛着2S9迫榴炮零件的、抱着弹药箱的、背着机器人操控器的,很快把宽敞的机舱塞得满满当当,只留一条仅供侧身通过的过道。
兔子海军陆战队的200名特种兵则透着一股利落劲儿,轻量化战术服紧贴身形,单兵护盾背在身后,快步走向早已预热的直-20T。王子航抬手拍了拍身边士兵的头盔,声音压得极低却有力。
“破门弹、眩晕手雷都检查好!机降后30秒内控制指挥部大门,贵族和指挥官一个都别放跑!”
士兵们默默点头,手里的QBZ-191自动步枪已悄然上膛,枪口朝下紧贴大腿,眼神冷得像冰。
空军停机坪上,J-16战斗机的引擎率先发出咆哮,淡蓝色的尾焰在夜色中格外刺眼。赵绍北少将站在塔台旁,举着望远镜沉声下令。
“护航梯队先行起飞!在运输机群前方50公里开辟安全空域,遇敌侦察机直接击落,不准暴露主力动向!”
地面指挥员立刻传讯,第一架J-16猛地滑跑起来,轰鸣声震得地面微微震颤,转瞬便扎进漆黑的夜空。
直升机群的装填也进入尾声,米-35Ms短翼下的“旋风”反坦克导弹已牢牢锁定挂架,机械师用扳手最后拧了拧卡扣。
卡-522c的座舱里,飞行员指尖飞快操作,雷达屏幕上不断刷新着高原的风速、云层数据。
科斯佳坐在米-26的副驾驶座上,看着下方士兵将天王星-9机器人固定在机舱中央,忍不住调侃机长。
“等会儿空投可得算准高度,别直接砸在M1A1顶盖上,咱们还得靠这些铁家伙清场呢!”
凌晨两点五十分,所有部队全部登机完毕。伊尔-76和运-20的舱门缓缓闭合,隔绝了外界的喧嚣;直-20T的螺旋桨开始高速转动,卷起漫天沙尘。
指挥室里,波波夫紧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对着通讯器下达指令:“全员保持无线电静默,按预定航线飞行,2小时后抵达目标空域!”
就在机群即将升空之际,停机坪东侧传来更大的引擎声——3架“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M2率先起飞,机翼下的巡飞弹舱门紧闭,紧随其后的是十几架电子战无人机,它们将作为先锋,提前扫清敌方的通讯与侦察障碍。
“先锋梯队起飞!主力机群按顺序升空!”
地面指挥的指令传来,伊尔-76、运-20次第滑跑升空,直-20、米-35等直升机组成护航编队紧随其后,庞大的机群如一群钢铁候鸟,朝着千里之外的高原疾驰而去。
机舱内,士兵们或靠在装备上闭目养神,或指尖摩挲着武器的纹路,没人多言,却都紧绷着神经。
每个人都清楚,凌晨5点10分到20分,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高原薄雾时,就是他们冲锋的时刻。
(赤旗岛上男女比例失衡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他们自然对部队吸引力大。)
波波夫立刻立正敬礼,声音铿锵:“是!指挥官同志!保证完成任务!”
他大步走到指挥桌前,双手按在桌面,目光扫过屏幕上各部队的状态标识,对着通讯器沉声道:“各部队汇报准备情况,从网络部门开始!”
通讯器里立刻传来网络人员的回应,带着几分笃定:“报告将军!电子干扰系统已调试完毕,敌方卫星信号已被劫持,他们看到的都是前几天的静态镜头,绝不会发现我们的动向!”
“很好。”波波夫点头,手指在屏幕上点向空军标识,“赵绍北少将,你的空中梯队准备得怎么样?”
赤旗军空军负责人赵绍北的声音随即响起,透着金属般的冷硬:“伊尔-76、运-20运输机群已完成油料加注,J-15、J-16战斗机群挂载好空空导弹,随时可以起飞护航,保证空降部队的空中安全!”
“兔子海军陆战队!”波波夫转向特种部队标识,“你们的突击力量到位了吗?”
王子航的声音带着急促的呼吸声,显然还在检查装备。
“报告将军!200名特种队员已配齐单兵装备,搭乘的直-20T直升机已完成预热,就等登机指令,保证精准机降指挥部和女孩宿舍楼!”
最后,波波夫的目光落在两个空中突击旅的标识上,按下专属通讯频道。
“第234、104近卫空中突击旅,代号螺丝、面包的两位旅长,你们和配属的直升机群,都准备好了吗?”
通讯器里先后传来两道厚重的斯拉夫语回应——代号“螺丝”的234旅旅长声音粗哑。
“将军同志!234旅全员已在伊尔-76旁列队,天王星-9机器人完成弹药装填,米-35Ms直升机挂好‘旋风’导弹,随时能登机!”
代号“面包”的104旅旅长紧随其后:“104旅也已准备完毕!BMD-4空降战车固定好空投锁具,‘短号’反坦克导弹连完成战前检查,保证落地就能跟M1A1硬碰硬!”
波波夫听完所有汇报,抬头看向屏幕上跳动的倒计时,拳头在桌面轻轻一砸:“所有部队注意——登机!按预定时间,凌晨三点准时出发,目标高原基地!记住,我们不仅要打赢,更要把每一个女孩都安全带回来!”
通讯器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是!将军同志!”,指挥室的屏幕上,各部队的标识开始朝着机场方向移动。
指令刚通过通讯器传遍各部队,临时机场瞬间被喧嚣吞没——探照灯的光柱如利剑刺破黑夜,人影、战车、直升机的影子在地面飞速穿梭,引擎的轰鸣、班长的口令、装备碰撞的脆响交织在一起,奏响急促的战前交响。
第234旅的伊戈尔拽着沃洛佳的迷彩服狂奔,肩上的RPG-7V2撞得咚咚响:“快点!再磨磨蹭蹭,就只能挤米-35的副驾了!那破座位硬得能硌断腰!”
沃洛佳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的BMD-4空降战车,几个工兵正蹲在车底,最后拧紧空投锁具,战车旁堆得像小山的“短号”导弹箱,在灯光下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两人跟着大部队冲到伊尔-76舱门,弯腰钻进去时,里面已经挤满了人,PKP机枪的弹链在舱壁支架上缠得整整齐齐。
另一边,代号“面包”的104旅旅长站在运-20舱门口,嗓子喊得快哑了。
“机枪组先占位!把PKP固定死,起飞后晃掉了看我收拾你们!反坦克小组把导弹箱靠里放,气流吹飞了就等着徒步打坦克!”
士兵们鱼贯而入,扛着2S9迫榴炮零件的、抱着弹药箱的、背着机器人操控器的,很快把宽敞的机舱塞得满满当当,只留一条仅供侧身通过的过道。
兔子海军陆战队的200名特种兵则透着一股利落劲儿,轻量化战术服紧贴身形,单兵护盾背在身后,快步走向早已预热的直-20T。王子航抬手拍了拍身边士兵的头盔,声音压得极低却有力。
“破门弹、眩晕手雷都检查好!机降后30秒内控制指挥部大门,贵族和指挥官一个都别放跑!”
士兵们默默点头,手里的QBZ-191自动步枪已悄然上膛,枪口朝下紧贴大腿,眼神冷得像冰。
空军停机坪上,J-16战斗机的引擎率先发出咆哮,淡蓝色的尾焰在夜色中格外刺眼。赵绍北少将站在塔台旁,举着望远镜沉声下令。
“护航梯队先行起飞!在运输机群前方50公里开辟安全空域,遇敌侦察机直接击落,不准暴露主力动向!”
地面指挥员立刻传讯,第一架J-16猛地滑跑起来,轰鸣声震得地面微微震颤,转瞬便扎进漆黑的夜空。
直升机群的装填也进入尾声,米-35Ms短翼下的“旋风”反坦克导弹已牢牢锁定挂架,机械师用扳手最后拧了拧卡扣。
卡-522c的座舱里,飞行员指尖飞快操作,雷达屏幕上不断刷新着高原的风速、云层数据。
科斯佳坐在米-26的副驾驶座上,看着下方士兵将天王星-9机器人固定在机舱中央,忍不住调侃机长。
“等会儿空投可得算准高度,别直接砸在M1A1顶盖上,咱们还得靠这些铁家伙清场呢!”
凌晨两点五十分,所有部队全部登机完毕。伊尔-76和运-20的舱门缓缓闭合,隔绝了外界的喧嚣;直-20T的螺旋桨开始高速转动,卷起漫天沙尘。
指挥室里,波波夫紧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对着通讯器下达指令:“全员保持无线电静默,按预定航线飞行,2小时后抵达目标空域!”
就在机群即将升空之际,停机坪东侧传来更大的引擎声——3架“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M2率先起飞,机翼下的巡飞弹舱门紧闭,紧随其后的是十几架电子战无人机,它们将作为先锋,提前扫清敌方的通讯与侦察障碍。
“先锋梯队起飞!主力机群按顺序升空!”
地面指挥的指令传来,伊尔-76、运-20次第滑跑升空,直-20、米-35等直升机组成护航编队紧随其后,庞大的机群如一群钢铁候鸟,朝着千里之外的高原疾驰而去。
机舱内,士兵们或靠在装备上闭目养神,或指尖摩挲着武器的纹路,没人多言,却都紧绷着神经。
每个人都清楚,凌晨5点10分到20分,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高原薄雾时,就是他们冲锋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