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光纤无人机-《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

  一小时后,瓦列里推门从休息室出来,眼下的疲惫淡去不少。他走到指挥台前,目光落在屏幕上——作战小组的返程路线正不断缩短距离。

  “醒了?”张启元抬了抬下巴,示意着屏幕上的进度,“他们还有一小时就到外围大门了,比预计快了不少。”

  瓦列里看着代表战车的绿点正稳稳靠近,点了点头:“看来路上没出什么岔子。”

  “你去外围大门接一下7吧。”张启元收回目光,指尖在终端上滑动起来,“我这边还有些事要处理,走不开。”

  瓦列里没多问,应了声“好”,转身拿起一旁的通讯器,快步朝指挥室外走去。

  张启元随即在终端上调转画面,切换到无人快艇的实时航迹——蓝色光点正沿着预定航线稳步推进,距离冰山暗礁区还有一百二十公里。他端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温水,目光在屏幕上停留片刻,指尖在桌沿轻轻敲着。

  一个小时后,通讯器里传来瓦列里的声音:“首长,作战小组已经抵达外围大门,带回来的五个人都已安置到管控区,哨兵正在严密看守,暂时没发现异常。”

  “知道了。”张启元应道,视线仍没离开快艇的进度条,“让哨兵多留意埃隆的动静,有情况随时报。”

  另一边,无人快艇抵达距冰山暗礁区10公里的预定位置后,货舱盖自动弹开,率先放飞了一架“食人鱼-10”光纤无人机,其余四架则保持待命状态。这种无人机自重不足2千克,却能搭载4.5千克载荷,有效操控范围达10-12千米,成本低廉且支持无线/光纤双模式,原本就在侦察与短途运输中表现突出,此次加强升级后更加装了微型机械臂,可完成抓取、旋转等简单操作。

  与此同时,一架在高空盘旋许久的攻击型无人机接到指令,瞬间俯冲而下。随着技术人员按下引爆键,游轮裸露在外的逃生舱区域轰然炸开——一个足容两人并肩通过的缺口,赫然出现在冰面与船体衔接处。

  “报告李恩上校,目标区域命中,缺口成型!”通讯器里传来爆破组的声音。

  李恩盯着屏幕上实时传回的缺口画面,指尖在控制台轻敲两下:“放飞的‘食人鱼-10’切换光纤模式,立即进入探查。注意保持通讯稳定,机械臂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食人鱼-10”悬停在缺口处,微型摄像头仔细扫过边缘的碎冰,确认无明显障碍物后,才小心翼翼地沿着炸开的通道缓缓进入。

  通道内昏暗一片,墙壁和地面结着厚厚的冰层,无人机的探照灯刺破黑暗,照亮了前方狭长的走道。

  “报告李恩上校!”技术人员的声音从操作台传来,带着一丝凉意,“内部环境检测完毕,气温低至零下31度,冰层厚度不均,部分区域有冰棱悬挂。”

  李恩盯着屏幕上实时传回的画面,眉头微蹙:“继续往前探。”

  无人机持续深入,探照灯扫过两侧——这条走廊长得有些异常,更奇怪的是,从头到尾看不到一扇舱门,更没有预想中的房间或岔路,仿佛只是一段被冰封的空壳通道。

  “上校,”操作手补充道,“目前探查距离已超过五十米,仍未发现任何房间入口,两侧都是实心冰层包裹的舱壁。”

  无人机往前飞了近百米,探照灯突然扫到一片密集的金属结构——管道如蛛网般纵横交错,巨型机械的轮廓在冰层下若隐若现。

  “食人鱼-10”悬停着绕飞一周,将画面传回指挥台。身为海军出身的李恩盯着屏幕,很快做出判断:“这里是游轮的动力核心区。”

  他指着画面中被冰层包裹的庞然大物:“那些是巨型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组,负责整船的动力和电力;这些纵横的管道是燃油和冷却系统,电缆则连接着全船的供电网络。”

  镜头转向下方,李恩继续道:“底层应该是压载舱,通过注水排水调节吃水和平衡,是大型船舶的标配。”

  只是此刻,所有设备都被厚厚的冰层冻住,管道接口处凝结着冰锥,发电机组的外壳覆着一层白霜,整个动力区像被冰封的巨兽,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轰鸣。

  “动力系统完全冻毙了。”操作手放大画面,“冰层最厚的地方超过半米,设备状态无法判断。”

  李恩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让无人机重点扫发动机舱的控制面板,看看能不能找到未被冰封的线路接口。”

  无人机继续沿着管道间的缝隙向前探,绕过一个90度转角时,探照灯突然照亮了两个歪斜的金属身影——是两具被冻在冰层里的人形机器人。

  它们的关节处凝结着厚实的冰壳,胸前的金属外壳布满裂痕,显然是被极寒彻底冻坏的。但最引人注意的是,它们的右臂都搭载着紧凑型枪械装置,枪口还保持着朝前的姿态,像是在最后时刻仍处于警戒状态。

  无人机调整姿态,小心翼翼地绕着两具机器人盘旋,探照灯反复扫过它们的机身、枪械装置和周围冰层,微型机械臂甚至试着碰了碰冻住的关节——但除了冰层碎裂的脆响,没有任何标识、编号或可识别的信息露出。

  “报告上校,未发现有效线索,机身和武器上都没有可辨认的标记,冰层也没覆盖特殊痕迹。”操作手汇报道。

  李恩盯着屏幕上机器人模糊的轮廓,眉头微蹙,最终只能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继续往前探,留意是否有类似的机器人或其他安保设施。”

  另一边,李恩指挥室的实时画面和数据,正同步传输到张启元所在的指挥台屏幕上。从无人机炸开缺口,到动力区的冰封设备,再到那两具带武器的机器人,每一幕都清晰呈现。

  张启元端坐在椅子上,指尖偶尔在桌面上轻点两下,始终没开口。他只是默默看着屏幕里不断推进的探查画面,目光沉静,像是在等待某个关键节点的出现——对于李恩那边的操作,没有丝毫干预的意思。

  无人机依旧保持着缓慢的飞行速度,探照灯在前方的黑暗中划出一道细长的光带。冰层包裹的舱壁反射着冷光,管道里偶尔传来冰裂的细微声响,整个空间安静得能听见无人机螺旋桨切割空气的嗡鸣。

  谁也说不清,这片被冰封的钢铁迷宫深处,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操作手紧盯着屏幕,指尖悬在操控杆上,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无人机的探照灯突然扫到侧面一扇闭合的金属门,操作手精神一振:“上校,发现一扇舱门!”

  镜头迅速拉近,门把手上凝结的冰碴清晰可见。然而随着无人机缓缓绕飞一周,画面里露出了门楣上模糊的标识——一个简化的洗手池图案。

  “是卫生间。”操作手的声音低了些,“门是虚掩着的,里面能看到冰封的洗手台和马桶,没什么特别的。”

  李恩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继续往前,别在这种地方浪费时间。”

  李恩看着屏幕上那扇被探照灯反复聚焦的卫生间门,指关节在桌面上磕得轻响——刚才那瞬间的期待落了空,他差点抬手给操作台那头的操作员一个脑瓜崩。

  但余光瞥见对方正全神贯注盯着操控屏,指尖在摇杆上微微发紧,他终究还是按捺住了。

  “别盯着无关的地方耗精力。”李恩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过去,带着点压下去的无奈,“往前探,重点看结构承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