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女人苏醒-《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

  这一觉睡得格外沉,直到下午16点,张启元才醒过来,浑身的疲惫都散了。他从宿舍出来,径直走到周警卫的宿舍门前,轻轻敲了敲:“起来了,出去转转。你是我的警卫员,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出门吧。”

  张启元靠在墙上等了片刻,周警卫晃晃悠悠地推门出来。虽然已经洗漱过,眼角的倦意却还没散去,眼神还有些发飘。

  “走,先去跑跑步,再去靶场练几枪。”张启元说着迈步就走。周警卫只好强打起精神跟上,两人沿着港口的装甲停放区跑了起来。

  沿途不少大毛士兵也在训练,有的围着装甲车慢跑,有的正拿着工具给装甲车辆做日常检修,金属碰撞的叮当声和呼喝声混在一起,透着股练兵场特有的生气。

  另一边,亚历山大和李恩已经做了安排——派了一名技术兵少尉带着几名士官,前往黑海豚监狱,专门研究如何打开那个休眠仓。

  少尉小心翼翼的拿着检测仪器检测是否有爆炸等危险的可能。

  看了看监测数据。“爆炸的风险小于0.01%。基本确定安全。”

  亚历山大正通过监控摄像头,在安全指挥室内远远观察着现场。他对着通讯器问道:“少尉同志,既然安全没问题,那你看看这休眠仓该怎么打开?”

  少尉沉声回应:“我正在排查数据接口,尝试用设备读取内部参数,这样才能找到打开的办法。”

  话音刚落,一名士官突然喊道:“报告少尉,发现一处隐藏接口!”

  众人目光立刻聚焦过去,少尉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抠开那个不起眼的塑料塞子——底下果然露出一个标准的数据接口,金属触点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凑近一看,那竟是个USB-C接口。少尉当即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根数据线,又拎过一台早已断开所有网络连接的隔离电脑,利落地将两者连接起来。

  电脑屏幕亮起,先是一阵乱码闪烁,随即弹出一行行加密字符。少尉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额角渗出细汗——解密程序正以每秒百万次的频率尝试破解。

  旁边的士官们屏着呼吸,奥摩特种兵则握紧了枪,目光警惕地扫过休眠仓表面的每一处纹路。

  三分钟后,屏幕突然跳转为蓝色界面,一串三维结构图缓缓展开:休眠仓的锁止机构、生命维持系统、内部压力参数清晰可见。“找到了。”

  少尉盯着其中一行数据,“需要同步输入三组解锁指令,分别对应机械锁、电磁栓和气压阀。”

  他从腰间摸出军用加密终端,开始对照参数编写指令,金属接口处传来细微的电流嗡鸣。

  电脑屏幕亮起,先是一阵乱码闪烁,随即弹出一行行加密字符。少尉眉头微蹙,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同时对身旁的士官们扬了扬下巴:“瓦西里萨,调解密算法库;费奥多尔,监控数据流波动,有异常立刻报;剩下的人盯着结构参数,别让冗余代码干扰主程序。”

  士官们立刻分工行动,各自坐到备用终端前。瓦西里萨迅速调出加密算法库,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将常用的解密模板拖入主程序;费奥多尔紧盯着屏幕角落的数据流曲线,嘴里不时报着数值:“字节跳动频率正常,没有触发反解密机制……”另有两名士官则专注于筛选结构参数,把无关的冗余代码一行行剔除,让核心指令链愈发清晰。

  奥摩特种兵在一旁屏住呼吸,目光在休眠仓与操作屏之间来回切换。三分钟后,随着瓦西里萨一声“算法匹配成功”,屏幕突然跳转为蓝色界面,一串三维结构图缓缓展开:休眠仓的锁止机构、生命维持系统、内部压力参数清晰可见。

  “成了!”少尉长舒一口气,指着其中一行数据道,“需要同步输入三组解锁指令,分别对应机械锁、电磁栓和气压阀。费奥多尔,帮我把参数转换成指令代码,注意格式对齐。”

  费奥多尔应声操作,很快将转换好的代码传输过来。少尉核对无误后,按下了确认键——金属接口处传来细微的电流嗡鸣,休眠仓表面的指示灯开始由红转绿,发出“咔哒”的轻响。

  没一会儿,休眠仓表面的指示灯齐刷刷地从红转绿,连成一片柔和的绿光。随着“嗤”的一声轻响,厚重的仓盖从中间裂开缝隙,缓缓向两侧滑开,露出了内部的景象。

  少尉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他立刻抓起通讯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快:“报告长官,休眠仓已成功打开。”

  亚历山大在指挥室里满意颔首,对着通讯器下令:“很好,你们退后待命。”

  少尉立刻示意士官们后撤,与休眠仓保持安全距离。早已整装待命的几名奥摩医疗兵迅速上前,他们身着密闭防化服,动作谨慎地靠近缓缓打开的舱体。

  监控屏幕和现场士兵的目光同时聚焦过去——仓内躺着一个女人,看着不到三十岁,眉眼清丽,一头乌黑的长发直垂到肩,安静地贴着舱壁,在仓内微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医疗兵看到舱内景象时,动作明显顿了一下——防化服面罩后的眼神里闪过一丝讶异。指挥室里的亚历山大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到这转瞬即逝的停顿,当即对着通讯器沉声下令:“专注任务,启动多参数生命监测。”

  医疗兵立刻调整姿态,从携行包里取出军用级便携式生命体征监测仪,将超声探头轻贴在舱体透明壁上,同时打开红外热成像扫描功能。仪器屏幕上瞬间跳出一串数据流:“核心体温36.2℃,符合人类基础代谢标准;呼吸频率12次/分钟,潮气量450,气道阻力正常;窦性心律,心率52次/分钟,较静息状态偏低,但心肌电活动未见异常波形,推测与长期休眠的代谢抑制有关。”

  他又切换至脑功能监测模式,将电极贴片通过传导凝胶附着在仓壁对应头部的位置:“脑电波呈δ波为主的慢波活动,振幅80-100μV,符合深度休眠特征,未见痫样放电;颅内压12Hg,在正常范围;血氧饱和度97%,末梢循环灌注良好。”

  最后,他启动了快速生化检测模块,抽取仓内微量气体样本分析:“环境气体组分:氧气21%、氮气78%、二氧化碳0.03%,无异常挥发性有机物,未检测到生物毒素或病原体信号。”

  汇报完毕,医疗兵保持半蹲姿势,静待下一步指令,防化服的过滤装置在安静的舱室里发出轻微的嗡鸣。

  就在这时,女人的眼皮忽然轻轻颤动了几下,眼睫像蝶翼般扑闪着。现场的士兵们立刻注意到这细微的动静,瞬间屏住了呼吸,连防化服里的呼吸声都刻意放轻了。

  片刻后,她缓缓睁开了眼睛,瞳孔先是因光线刺激而收缩,随即慢慢聚焦。长期休眠让她的肢体还没完全适应苏醒,手指和四肢仍有些僵硬,但嘴唇已经能轻微活动,脖颈也能带动头部缓缓转动。

  当她的目光扫过周围,突然顿住了——视线里赫然是一群穿着厚重防化服的士兵,面罩后的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头盔上的战术灯在仓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的喉结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却只发出一丝微弱的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