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郑勤跃和马悦的生活,像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轨道,各自延伸,互不干扰,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
马悦的轨道,是昂扬向上的。
自从被钉死在那个敞开式的工位上,她反而像一头被囚禁的猛兽,爆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起初,同事们对她这个“空降的前高管”充满了质疑和排挤,觉得她不过是靠着老板的宽容才苟延残喘。但马悦用一单接一单的成绩,狠狠地扇了所有人的脸。
那些被年轻人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些被跟进数月都毫无进展的“死单”,到了她手里,总能起死回生。她不再需要花哨的ppt和饭局,只靠一个电话,就能精准地找到决策人,用三言两语切中要害,给出让对方无法拒绝的方案。她的办公桌上,签约文件堆得越来越高,而她的名字,也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公司业绩榜的顶端。
她重新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甚至是敬畏。曾经那些对她爱搭不理的同事,如今都主动向她请教,称呼也从带着疏离的“马姐”,变成了充满敬意的“悦姐”。她成了整个销售部的定海神针。
但马悦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她每天准时打卡,完成分内的工作,但这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在下班后,在周末,她又开始重新编织自己的人脉网络。疫情虽然阻隔了许多线下的聚会,却也为线上的联系创造了机会。她会精心安排视频会议,与过去那些大客户保持着高频次的互动;她会寄送精心挑选的礼物,维系着关键人脉的温度。
她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白天,她是公司里业绩斐然的王牌员工;夜晚,她则是在另一个社交圈里游刃有余的“马总”。她像一只精力充沛的八爪鱼,在不同的世界里伸展着自己的触手,将失去的一切,一点一点地夺回来,甚至比以前更加稳固。
---
而郑勤跃的轨道,却在黑暗中艰难地匍匐。
别墅的装修,依旧是他生活的全部重心。那栋被木板和防雨布封死的房子,像一个巨大的、沉默的怪兽,每天吞噬着他父亲银行卡里的数字,也吞噬着他的精力。
他依旧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白天,他像个幽灵一样,处理着各种建材采购、款项支付的琐事,计算着每一笔开销,生怕资金链出现任何问题。他学会了跟不同的建材商讨价还价,学会了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这是他当老板时从未有过的体验。
到了晚上,他便一头扎进那个冰冷、黑暗的工地。刺眼的灯光下,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电钻的尖啸、锤子的闷响、切割机的摩擦声,交织成一曲荒诞而悲壮的交响乐。他就在这噪音中,监督着每一个细节,从水电改造到木工活计,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不再是那个指点江山的郑总,他只是一个工头,一个监工,一个为了保住这栋房子而拼尽全力的赌徒。他的衣服上总是沾着灰尘,头发里藏着木屑,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
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每当深夜,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从工地出来,坐在车里,点燃一支烟时,他会想起父亲签下借款合同时那颤抖的手,想起母亲在电话里反复叮嘱他“注意身体”的声音,更会想起那对已经在幼儿园里,每天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学校趣事的龙凤胎。
父亲每月替他偿还着巨额贷款,又承担着孩子们一万多的学费。这份恩情,像一座山,压在他的背上,也成了他咬牙坚持的唯一动力。
这栋房子,早已不再是一处简单的居所,它成了他尊严的最后堡垒,是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必须守住的阵地。
就这样,马悦在光鲜亮丽的世界里高歌猛进,郑勤跃在不见天日的泥潭里苦苦支撑。他们住在同一个空间里,却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她的成功,映衬着他的落魄;他的坚持,反衬着她的冷漠。
那条看不见的裂痕,已经深不见底,将这个家,彻底分割成了两个世界。
马悦的轨道,是昂扬向上的。
自从被钉死在那个敞开式的工位上,她反而像一头被囚禁的猛兽,爆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起初,同事们对她这个“空降的前高管”充满了质疑和排挤,觉得她不过是靠着老板的宽容才苟延残喘。但马悦用一单接一单的成绩,狠狠地扇了所有人的脸。
那些被年轻人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些被跟进数月都毫无进展的“死单”,到了她手里,总能起死回生。她不再需要花哨的ppt和饭局,只靠一个电话,就能精准地找到决策人,用三言两语切中要害,给出让对方无法拒绝的方案。她的办公桌上,签约文件堆得越来越高,而她的名字,也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公司业绩榜的顶端。
她重新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甚至是敬畏。曾经那些对她爱搭不理的同事,如今都主动向她请教,称呼也从带着疏离的“马姐”,变成了充满敬意的“悦姐”。她成了整个销售部的定海神针。
但马悦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她每天准时打卡,完成分内的工作,但这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在下班后,在周末,她又开始重新编织自己的人脉网络。疫情虽然阻隔了许多线下的聚会,却也为线上的联系创造了机会。她会精心安排视频会议,与过去那些大客户保持着高频次的互动;她会寄送精心挑选的礼物,维系着关键人脉的温度。
她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白天,她是公司里业绩斐然的王牌员工;夜晚,她则是在另一个社交圈里游刃有余的“马总”。她像一只精力充沛的八爪鱼,在不同的世界里伸展着自己的触手,将失去的一切,一点一点地夺回来,甚至比以前更加稳固。
---
而郑勤跃的轨道,却在黑暗中艰难地匍匐。
别墅的装修,依旧是他生活的全部重心。那栋被木板和防雨布封死的房子,像一个巨大的、沉默的怪兽,每天吞噬着他父亲银行卡里的数字,也吞噬着他的精力。
他依旧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白天,他像个幽灵一样,处理着各种建材采购、款项支付的琐事,计算着每一笔开销,生怕资金链出现任何问题。他学会了跟不同的建材商讨价还价,学会了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这是他当老板时从未有过的体验。
到了晚上,他便一头扎进那个冰冷、黑暗的工地。刺眼的灯光下,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电钻的尖啸、锤子的闷响、切割机的摩擦声,交织成一曲荒诞而悲壮的交响乐。他就在这噪音中,监督着每一个细节,从水电改造到木工活计,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不再是那个指点江山的郑总,他只是一个工头,一个监工,一个为了保住这栋房子而拼尽全力的赌徒。他的衣服上总是沾着灰尘,头发里藏着木屑,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
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每当深夜,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从工地出来,坐在车里,点燃一支烟时,他会想起父亲签下借款合同时那颤抖的手,想起母亲在电话里反复叮嘱他“注意身体”的声音,更会想起那对已经在幼儿园里,每天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学校趣事的龙凤胎。
父亲每月替他偿还着巨额贷款,又承担着孩子们一万多的学费。这份恩情,像一座山,压在他的背上,也成了他咬牙坚持的唯一动力。
这栋房子,早已不再是一处简单的居所,它成了他尊严的最后堡垒,是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必须守住的阵地。
就这样,马悦在光鲜亮丽的世界里高歌猛进,郑勤跃在不见天日的泥潭里苦苦支撑。他们住在同一个空间里,却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她的成功,映衬着他的落魄;他的坚持,反衬着她的冷漠。
那条看不见的裂痕,已经深不见底,将这个家,彻底分割成了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