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钟声还未敲响,一场名为“模拟”的审判,却已提前降临。
放榜那天,红榜像一张巨大的判决书,贴在教学楼最显眼的位置。
阳光毒辣,晒得那张红纸微微卷边,上面的黑色铅字却像淬了毒的针,刺痛了每一个仰望它的眼睛。
陈景明在拥挤的人群外围站了很久,才从同学的议论和指点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没有惊喜,只有一道无形的惊雷在他头顶炸开。
全县排名,重点高中录取线往下数,第十一个。
这个位置,尴尬得像一个笑话。
进一步是天堂,退一步,就是他拼尽全力想要逃离的黄土地。
他明明记得,自己估分远不止于此。
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那些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像无数细小的蚂蟊,爬满他的后背。
“陈景明,来一下办公室。”物理老师高老师的声音穿过人群,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疲惫。
办公室里,班主任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女老师,此刻正眼圈泛红,手足无措地搓着手。
高老师让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水,热水氤氲的白气模糊了男人那张因常年风吹日晒而显得格外沧桑的脸。
“你的卷子,我和班主任重新核对过,分数没有问题。”高老师的声音很沉,“问题出在推荐资格上。”
班主任终于开了口,声音带着哭腔:“景明,对不起……赵主任说,推荐名额要‘综合考量’,不仅看分数……”
她没说完,但陈景明已经懂了。
他低头,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一份名单复印件上。
他的名字赫然在列,却被一道刺眼的红色圆珠笔痕粗暴地划掉。
旁边,是三个龙飞凤舞的批注,像罪状一样钉在那里——“农户,无背景”。
轰的一声,陈景...明耳边只剩下血液奔涌的轰鸣。
世界在他眼中瞬间数据化,那三个字仿佛活了过来,在他的视野里分解、重组,最终凝结成几个冰冷的标签,灼烧着他的视网膜:
【寒门孤勇者】
【隐形淘汰品】
【逆袭剧本候选人(低概率)】
这些词语像一把把烧红的钉子,狠狠扎进他的脑海,每一个字都带着来自成人世界的、不加掩饰的恶意。
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却感觉不到一丝疼痛。
那晚,陈景明没有回家。
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翻出了那本厚厚的《非课本笔记》。
借着窗外惨白的月光,他一页页地翻看着那些辍学伙伴的名字,那些被生活提前淘汰的命运。
他以为自己和他们不一样,他有分数,有通往另一条路的门票。
现在他明白了,他们只是在不同的站点被赶下车而已。
几乎是同一时间,李娟在女生宿舍的台灯下,也陷入了同样的寒意。
她没有哭,只是眼神冷得像冰。
得知陈景明的结果后,她几乎是立刻就想到了什么。
她从床板下抽出一个用牛皮纸袋精心包裹的文件袋,里面是她这三年来,作为班干部帮忙整理贫困生加分档案时,偷偷用复写纸备份的原始申请材料。
灯光下,她一张张地比对申请表和最终的公示名单。
汗水从她额角渗出,她却浑然不觉。
很快,一个令人心惊的规律浮现出来:从初一到初三,每年都有五到七个来自偏远村小的学生,在最终的公示名单上神秘“蒸发”。
而陈景明,恰好是今年的第十一个。
这不是意外,这是一场沉默而精准的屠杀。
她拨通了镇上唯一一部公用电话,要了一个去往深圳的长途。
嘈杂的电流声后,王强那带着浓重口音的声音传来,显得有些疲惫。
“娟儿?咋了?”
“王强,”李娟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你还记得吗?咱村小学那年,好几个人的贫困补助都没评上,说是材料报晚了。我刚才查了档案,可能……不是漏报,是被人删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半分钟,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王强在那边经历了什么,李娟不知道
“狗日的!”王强猛地爆了一句粗口,“地址给俺!俺去弄它!”
三天后的深夜,王强咬牙跟工头借了那辆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的幸福250摩托车。
他按照李娟从县教育局一个远房亲戚那问来的地址,一头扎进了深圳郊区一个早已废弃的劳务市场。
档案点就在市场角落一栋撤并前的老教育局档案楼里,如今已是堆放杂物的仓库,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霉菌的混合气味。
他像一头矫健的野猫,撬开生锈的窗户翻了进去。
借着从工地上顺来的手电筒那点微弱的光,他在一排排积满灰尘的铁皮柜间穿行。
终于,在一个标着“1994-1997年度,梁山镇助学档案”的柜子里,他找到了一摞泛黄的登记簿。
就是它了!
王强顾不上细看,用工地新发的、像素低得感人的国产手机,对着关键的几页疯狂拍摄。
快门声在死寂的仓库里显得格外刺耳。
就在他准备撤离时,楼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手电筒的光柱!
“谁在里面!”
王强心脏狂跳,来不及多想,一把将手机揣进怀里,转身从另一扇窗户翻了出去。
身后,两名保安的怒吼和警笛的尖啸声同时响起。
他猛地跨上摩托,拧死油门,车子发出一声不甘的咆哮,冲进了旁边狭窄、泥泞的城中村巷道。
后视镜里,手电筒的光柱像两条毒蛇,紧追不舍。
他将手机取出,塞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防水塑料袋,然后死死地塞进了内衣的夹层里,感受着冰冷的机身紧贴着自己狂跳的心脏。
陈景明拿到那些模糊不清的照片时,手都在抖。
他将照片在镇上唯一的打印店里打印在废作业纸的背面,却绝望地发现,这些只能证明过去存在不公,却无法与赵文斌,与今年的“推荐资格”直接挂钩。
证据链是断的。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高老师找到了他。
没有多余的安慰,只是默默递给他一支英雄牌钢笔。
“我在边境教书那会儿,见过的黑暗比这多得多。”高老师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那里的学生,为了活命,有时候只能靠抄别人的试卷。但抄,也要抄出自己的东西。”
陈景明接过钢笔,入手沉甸甸的。
他下意识地旋开笔帽,看到内侧用针尖刻着一行细小的字:别让世界定义你。
那一夜,陈景明没睡。
他以王强拍来的近三年的加分原始数据为基础,用他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虚构了一套名为“基于逻辑回归的异常剔除学生识别模型”的分析报告。
他用最严谨的学术口吻,列出了十二个本应获得加分却最终落榜的学生姓名、家庭情况,以及他们被“模型”识别为“异常剔除样本”的所谓“科学依据”。
报告的最后,附上了王强用生命换来的原始记录截图。
这整套东西,漏洞百出,但在一个信息闭塞的北方小镇,足以唬住所有人。
这是一份伪造的“科学证据”,一封精心包装的恐吓信。
周一,全校升旗集会。
赵文斌站在主席台上,意气风发地宣布今年的保送及重点推荐名单。
阳光将他梳得油亮的头发照得反光,那身笔挺的中山装让他看起来像个不容置疑的权威。
“……李娟,全县第一,保送省重点高中!”
掌声响了起来,却有些稀稀拉拉。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村里飞出的“金凤凰”,背后付出了多少。
就在赵文斌满意地合上文件夹,准备结束讲话的刹那,一个身影从学生方阵中站了起来,一步步,坚定地走上了主席台。
是陈景明。
全场瞬间死寂。
他手中高高举着一叠打印纸,在风中哗哗作响。
他没有看赵文斌,而是转身,面向操场上上千名学生和老师。
“请问赵主任,”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却异常清晰,传遍了整个操场的角落,“这份名单上的十一个人,还有过去三年里消失的那些名字,他们的加分材料,是不是也被您的‘综合素质’一把火烧掉了?”
他猛地将手中的纸张撒向空中,纸页如雪片般纷飞,在风中狂舞。
“他们不是不够格,”陈景明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他们是连站在起跑线上的资格,都被人偷走了!”
风穿过死寂的人群,吹动着散落一地的纸页,发出连绵不绝的声响。
那声音,像极了故乡深夜里,麦浪翻滚时的低语,如泣如诉。
散会后,陈景明被带进了教导主任办公室。
门被重重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一切。
赵文斌坐在他的大班椅上,脸上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猫捉老鼠般的冷笑。
他慢条斯理地点上一支烟,吐出一个烟圈。
“小崽子,长本事了。”他用夹着烟的手指点了点桌上那份“模型报告”,“你以为,靠这些废纸就能掀了桌子?我告诉你,规则,就是用来筛掉你们这种人的。”
他从抽屉里甩出一张空白的退学申请表,扔到陈景明面前。
“签了它,滚蛋。今天这事,我可以当没发生过。否则,我不仅要追究你造谣诽谤,还会让你连毕业证都拿不到。”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条缝,校门口修车的老周探进头来,装作要打扫卫生。
赵文斌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让他出去。
门关上的前一秒,老周的目光与陈景明在空中交汇,他用口型无声地说了两个字:等着。
陈景明攥紧了那张退学申请表,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脑中的标签系统再次疯狂闪烁,这一次,赵文斌的头顶清晰地浮现出一行字:【被规则吞噬的既得利益者】。
而在他自己的倒影上,则映出另一行让他遍体生寒的标签:【正在变成规则破坏者的复仇者】。
这一次,尖锐的耳鸣刺痛了他整整十秒,像有人在他颅骨的内壁上,用铁锤狠狠敲响了一口大钟。
他走出办公室时,天色已经昏黄。
老周正蹲在校门口给一辆自行车补胎,看到他出来,头也没抬,只是在他走过时,飞快地往他手里塞了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条,然后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说:“县招办的陈科长,每周三晚上,都去‘金碧辉煌’。”
那张小小的纸条,在他手心被汗水浸透,滚烫如烙铁。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有些路,一旦踏上,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放榜那天,红榜像一张巨大的判决书,贴在教学楼最显眼的位置。
阳光毒辣,晒得那张红纸微微卷边,上面的黑色铅字却像淬了毒的针,刺痛了每一个仰望它的眼睛。
陈景明在拥挤的人群外围站了很久,才从同学的议论和指点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没有惊喜,只有一道无形的惊雷在他头顶炸开。
全县排名,重点高中录取线往下数,第十一个。
这个位置,尴尬得像一个笑话。
进一步是天堂,退一步,就是他拼尽全力想要逃离的黄土地。
他明明记得,自己估分远不止于此。
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那些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像无数细小的蚂蟊,爬满他的后背。
“陈景明,来一下办公室。”物理老师高老师的声音穿过人群,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疲惫。
办公室里,班主任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女老师,此刻正眼圈泛红,手足无措地搓着手。
高老师让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水,热水氤氲的白气模糊了男人那张因常年风吹日晒而显得格外沧桑的脸。
“你的卷子,我和班主任重新核对过,分数没有问题。”高老师的声音很沉,“问题出在推荐资格上。”
班主任终于开了口,声音带着哭腔:“景明,对不起……赵主任说,推荐名额要‘综合考量’,不仅看分数……”
她没说完,但陈景明已经懂了。
他低头,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一份名单复印件上。
他的名字赫然在列,却被一道刺眼的红色圆珠笔痕粗暴地划掉。
旁边,是三个龙飞凤舞的批注,像罪状一样钉在那里——“农户,无背景”。
轰的一声,陈景...明耳边只剩下血液奔涌的轰鸣。
世界在他眼中瞬间数据化,那三个字仿佛活了过来,在他的视野里分解、重组,最终凝结成几个冰冷的标签,灼烧着他的视网膜:
【寒门孤勇者】
【隐形淘汰品】
【逆袭剧本候选人(低概率)】
这些词语像一把把烧红的钉子,狠狠扎进他的脑海,每一个字都带着来自成人世界的、不加掩饰的恶意。
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却感觉不到一丝疼痛。
那晚,陈景明没有回家。
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翻出了那本厚厚的《非课本笔记》。
借着窗外惨白的月光,他一页页地翻看着那些辍学伙伴的名字,那些被生活提前淘汰的命运。
他以为自己和他们不一样,他有分数,有通往另一条路的门票。
现在他明白了,他们只是在不同的站点被赶下车而已。
几乎是同一时间,李娟在女生宿舍的台灯下,也陷入了同样的寒意。
她没有哭,只是眼神冷得像冰。
得知陈景明的结果后,她几乎是立刻就想到了什么。
她从床板下抽出一个用牛皮纸袋精心包裹的文件袋,里面是她这三年来,作为班干部帮忙整理贫困生加分档案时,偷偷用复写纸备份的原始申请材料。
灯光下,她一张张地比对申请表和最终的公示名单。
汗水从她额角渗出,她却浑然不觉。
很快,一个令人心惊的规律浮现出来:从初一到初三,每年都有五到七个来自偏远村小的学生,在最终的公示名单上神秘“蒸发”。
而陈景明,恰好是今年的第十一个。
这不是意外,这是一场沉默而精准的屠杀。
她拨通了镇上唯一一部公用电话,要了一个去往深圳的长途。
嘈杂的电流声后,王强那带着浓重口音的声音传来,显得有些疲惫。
“娟儿?咋了?”
“王强,”李娟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你还记得吗?咱村小学那年,好几个人的贫困补助都没评上,说是材料报晚了。我刚才查了档案,可能……不是漏报,是被人删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半分钟,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王强在那边经历了什么,李娟不知道
“狗日的!”王强猛地爆了一句粗口,“地址给俺!俺去弄它!”
三天后的深夜,王强咬牙跟工头借了那辆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的幸福250摩托车。
他按照李娟从县教育局一个远房亲戚那问来的地址,一头扎进了深圳郊区一个早已废弃的劳务市场。
档案点就在市场角落一栋撤并前的老教育局档案楼里,如今已是堆放杂物的仓库,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霉菌的混合气味。
他像一头矫健的野猫,撬开生锈的窗户翻了进去。
借着从工地上顺来的手电筒那点微弱的光,他在一排排积满灰尘的铁皮柜间穿行。
终于,在一个标着“1994-1997年度,梁山镇助学档案”的柜子里,他找到了一摞泛黄的登记簿。
就是它了!
王强顾不上细看,用工地新发的、像素低得感人的国产手机,对着关键的几页疯狂拍摄。
快门声在死寂的仓库里显得格外刺耳。
就在他准备撤离时,楼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手电筒的光柱!
“谁在里面!”
王强心脏狂跳,来不及多想,一把将手机揣进怀里,转身从另一扇窗户翻了出去。
身后,两名保安的怒吼和警笛的尖啸声同时响起。
他猛地跨上摩托,拧死油门,车子发出一声不甘的咆哮,冲进了旁边狭窄、泥泞的城中村巷道。
后视镜里,手电筒的光柱像两条毒蛇,紧追不舍。
他将手机取出,塞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防水塑料袋,然后死死地塞进了内衣的夹层里,感受着冰冷的机身紧贴着自己狂跳的心脏。
陈景明拿到那些模糊不清的照片时,手都在抖。
他将照片在镇上唯一的打印店里打印在废作业纸的背面,却绝望地发现,这些只能证明过去存在不公,却无法与赵文斌,与今年的“推荐资格”直接挂钩。
证据链是断的。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高老师找到了他。
没有多余的安慰,只是默默递给他一支英雄牌钢笔。
“我在边境教书那会儿,见过的黑暗比这多得多。”高老师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那里的学生,为了活命,有时候只能靠抄别人的试卷。但抄,也要抄出自己的东西。”
陈景明接过钢笔,入手沉甸甸的。
他下意识地旋开笔帽,看到内侧用针尖刻着一行细小的字:别让世界定义你。
那一夜,陈景明没睡。
他以王强拍来的近三年的加分原始数据为基础,用他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虚构了一套名为“基于逻辑回归的异常剔除学生识别模型”的分析报告。
他用最严谨的学术口吻,列出了十二个本应获得加分却最终落榜的学生姓名、家庭情况,以及他们被“模型”识别为“异常剔除样本”的所谓“科学依据”。
报告的最后,附上了王强用生命换来的原始记录截图。
这整套东西,漏洞百出,但在一个信息闭塞的北方小镇,足以唬住所有人。
这是一份伪造的“科学证据”,一封精心包装的恐吓信。
周一,全校升旗集会。
赵文斌站在主席台上,意气风发地宣布今年的保送及重点推荐名单。
阳光将他梳得油亮的头发照得反光,那身笔挺的中山装让他看起来像个不容置疑的权威。
“……李娟,全县第一,保送省重点高中!”
掌声响了起来,却有些稀稀拉拉。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村里飞出的“金凤凰”,背后付出了多少。
就在赵文斌满意地合上文件夹,准备结束讲话的刹那,一个身影从学生方阵中站了起来,一步步,坚定地走上了主席台。
是陈景明。
全场瞬间死寂。
他手中高高举着一叠打印纸,在风中哗哗作响。
他没有看赵文斌,而是转身,面向操场上上千名学生和老师。
“请问赵主任,”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却异常清晰,传遍了整个操场的角落,“这份名单上的十一个人,还有过去三年里消失的那些名字,他们的加分材料,是不是也被您的‘综合素质’一把火烧掉了?”
他猛地将手中的纸张撒向空中,纸页如雪片般纷飞,在风中狂舞。
“他们不是不够格,”陈景明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他们是连站在起跑线上的资格,都被人偷走了!”
风穿过死寂的人群,吹动着散落一地的纸页,发出连绵不绝的声响。
那声音,像极了故乡深夜里,麦浪翻滚时的低语,如泣如诉。
散会后,陈景明被带进了教导主任办公室。
门被重重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一切。
赵文斌坐在他的大班椅上,脸上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猫捉老鼠般的冷笑。
他慢条斯理地点上一支烟,吐出一个烟圈。
“小崽子,长本事了。”他用夹着烟的手指点了点桌上那份“模型报告”,“你以为,靠这些废纸就能掀了桌子?我告诉你,规则,就是用来筛掉你们这种人的。”
他从抽屉里甩出一张空白的退学申请表,扔到陈景明面前。
“签了它,滚蛋。今天这事,我可以当没发生过。否则,我不仅要追究你造谣诽谤,还会让你连毕业证都拿不到。”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条缝,校门口修车的老周探进头来,装作要打扫卫生。
赵文斌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让他出去。
门关上的前一秒,老周的目光与陈景明在空中交汇,他用口型无声地说了两个字:等着。
陈景明攥紧了那张退学申请表,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脑中的标签系统再次疯狂闪烁,这一次,赵文斌的头顶清晰地浮现出一行字:【被规则吞噬的既得利益者】。
而在他自己的倒影上,则映出另一行让他遍体生寒的标签:【正在变成规则破坏者的复仇者】。
这一次,尖锐的耳鸣刺痛了他整整十秒,像有人在他颅骨的内壁上,用铁锤狠狠敲响了一口大钟。
他走出办公室时,天色已经昏黄。
老周正蹲在校门口给一辆自行车补胎,看到他出来,头也没抬,只是在他走过时,飞快地往他手里塞了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条,然后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说:“县招办的陈科长,每周三晚上,都去‘金碧辉煌’。”
那张小小的纸条,在他手心被汗水浸透,滚烫如烙铁。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有些路,一旦踏上,就再也回不了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