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信号弹-《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

  那日,陶都等人一如既往在码头忙碌,红夫人连着记载了两艘船后,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就坐下歇息。

  歇了片刻,肚子倒是好了些,可她的心却慌得厉害。

  红夫人不愿闲下来乱想,趁着又一艘船靠岸时,她就领着人上前清点。

  这一船全是花色不一的棉布,红夫人一一检查过,见没什么问题就放行,再提了笔记载。

  耳边突然响起一阵骚动,她心头的不安更甚。

  顺着众人的目光朝着海面看去,远处的半空有一道反光的烟雾,一直往上冲,旋即再缓缓落下。

  红夫人脸色一变,不自觉在心里数:“一。”

  很快第二道反光的烟雾从相同的地方飘起,她额头已冒出冷汗:“二。”

  当第三道冲天而起时,她的嘴唇已在颤抖:“三。”

  码头上响起疑惑的声音:“那是什么?”

  “隔得太远了,看不清,瞧着像是在海上。”

  “是求救信号。”红夫人脸色惨白:“当家的出事了……”

  她站直身子,对站在码头的民兵道:“快去禀告大人,当家的发射了三枚信号弹!”

  民兵们在看到信号弹时,已是浑身戒备,听到红夫人的惊呼,立刻就有十来个民兵转身朝着城内而去。

  就在陶都和杨夫子不明所以之际,红夫人展现出了惊人的镇定。

  她一身红衣站在码头,指挥所有劳力立刻上船卸货,就连民兵也只留了五十名警戒,其余人全部上船帮忙。

  如此迅速卸货,自是无法及时检查,只能按照船只的编号堆在城墙外,再让货主派一两人守着。

  如此粗暴卸货,必会有磕碰,且货物堆放在城外,若下雨了,那些见不得水的货物岂不是都要被泡烂了?

  船上的商贾们自是不愿,还要横加阻拦。

  如此混乱之举在各个船上发生,陶都与杨夫子见状,赶忙过来找红夫人,询问发生了什么。

  红夫人只道:“刚刚那是我当家的发的信号弹,大人派他去护送度公子前往南潭岛,那信号弹的方位就是从南潭岛方向发出,必定出事了,待禀告了大人,炮船可能要出海。”

  陶都与杨夫子的心便直往下沉。

  他们以往并未来这海边,并未亲身经历过这等动乱,可他们也知晓海边时常有倭寇犯境。

  莫不是倭寇在海上劫掠度云初?

  度云初的船队运送的,是松奉白糖,是要去南潭岛引西洋商人的,一旦那些白糖出事,无论是大隆钱庄还是松奉,都要面临巨大的损失。

  更可怕的,是度云初的身份。

  大隆钱庄的少东家,一旦在海上出事,必定将海上贸易的风险放大摊在大梁商贾的面前,必会迅速使远洋贸易降温。

  到那时,想要再有如今的局势就难了。

  两人一改往常动不动便念叨年纪大了的习惯,分开前往各船,与那些商贾们明言:“若不能尽快将货物卸船,炮船就只能带着货物去打海寇。”

  商贾们被吓傻了。

  炮船出海,连船都不一定能回来,他们的货还能安然无恙吗?

  “快卸货!我每船加一两银子!”

  有商贾对着劳力们大喊,那些劳力一听要加银子,便要丢下手里的活儿去加钱的船赶。

  其他商贾见状,立刻也跟着加价,一时间,整个码头四处是加价的声音,乱成一团。

  那些已经卸完货的商贾,此时却是无比的庆幸。

  其实码头上许多商贾并不知发生了什么,可瞧见他人加价,就知道必定没好事,当即也就跟着加价,导致码头越来越乱,卸货的速度却大减。

  眼看局势越来越乱,杨夫子与陶都却无能为力,只能干着急。

  红夫人眼见事情失态,想要让民兵维护,呼喊的声音却无人能听见。

  如此几番折腾后,肚子便往下坠,她只得双手托住还不大的肚子,极力想着如何稳住局势。

  就在此时,一大群人从城内涌出。

  红夫人扭头一看,就见到人群最前方的熟悉的护卫们。

  她一喜,快步迎着人群跑去,就见到被护卫们守在中间的陈砚,她立刻跪下行礼。

  陈砚大步向前,对她道:“此时就莫要再讲那些虚礼,形势如何?”

  红夫人心下大定,也不忸怩,起身后就将三个信号弹的事说了,又道:“船上都有货物,需得等到卸完货,船才能出发。”

  陈砚看向乱糟糟的码头,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商贾们都只想保证自己的货物不受损,便竞相加价,殊不知如此下去,反倒减慢了卸货速度。

  陈砚拿出挂在脖子上的竹哨子,用力吹了一声。

  竹哨声音悠扬,瞬间便压下了码头的嘈杂,商贾们也不叫价了。

  陈砚回头,对自己带来的百来民兵道:“立刻告知船上各商贾,本官一刻钟后便要领船离开,谁敢再扰乱卸货,船只立刻驶离码头。”

  民兵们立刻应一声“是”,快步冲上各船。

  陈砚再对陈茂道:“每条船派一人去盯着,哪个劳力敢丢下手里的活儿转去其他船卸货,此生不可再入贸易岛。”

  陈茂应了声,便立刻带着二十多名护卫,前往各船告知那些劳力。

  如此一分派人手,陈砚身边只剩下八名护卫。

  陈砚转身问红夫人:“有多少船卸完货了?”

  红夫人几乎是脱口而出:“有十艘船刚卸完货,靠在码头的有二十艘,还有四五十艘船在附近,其余或在松奉或在路上。”

  陈砚稍一沉思,就道:“十艘空船先前往海上接应赵驱,码头的二十艘船一刻钟后出发。”

  “大人,赵驱只带了五条船走,若遇到大规模的海寇,即便再加十艘船也无济于事。”

  按照红夫人所想,凡是在贸易岛的船都该前往,哪怕装满货物的船装不了多少兵,炮总归能用。

  陈砚思考却与她不同。

  那些装满货物的炮船上,还有许多商贾,不可将他们带去战场冒险。

  再者,那些炮船是商贾们花了银钱包下来运货的,即便让商贾们都上了岸,他们开着装满货物的炮船去打仗,一旦货物损坏,打击的就是商贾们对贸易岛的信心,对开海是极大的不利。

  “十艘船纵使不够,也可短期支援赵驱,只需撑一刻钟,第二批炮船就能赶到。只要码头卸货快,每隔一刻钟就能有二十艘炮船支援。”

  陈砚直接对红夫人道:“你在此地督促他们尽快卸货,本官亲自领着十艘船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