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星域东部的农业能量带旁,彩旗飘扬 —— 东部星际农业走廊二期工程启动仪式在此举行。16 个正式成员星域(含新加入的深海星域)与 2 个观察员星域的代表齐聚,共同见证这一 “产业升级里程碑” 时刻。随着楚然按下启动按钮,2 座新采集站的地基工程同步开工,标志着共同体 “能量 - 农业” 产业链向 “全链条、高附加值” 方向迈进。
“二期工程将重点实现‘三个升级’。” 负责工程规划的科技星域代表介绍,“一是采集能力升级,2 座新采集站建成后,农业能量日采集量将从 5 万单位提升至 15 万单位,满足晨雾稻、灵韵草种植规模扩大 3 倍的需求;二是传输效率升级,新铺设的‘量子能量传输管道’,能将能量损耗率从 1.2% 降至 0.8%,且传输速度提升 40%;三是应用场景升级,同步建设‘农业能量研发中心’,探索农业能量在星际畜禽养殖、温室培育等领域的应用。”
在工程现场,绿森星域的园艺专家与晨雾星域的农技师已开始筹备 “灵韵草 - 晨雾稻 - 星际畜禽” 循环模式试点 —— 他们规划在稻田周边建设 10 个 “生态养殖棚”,用灵韵草残渣混合晨雾稻秸秆制作饲料,喂养适应星际环境的 “云雀鸡”。“云雀鸡的粪便经过处理后,可作为灵韵草的有机肥料,形成‘种植 - 养殖 - 肥料’的闭环,既降低成本,又减少污染。” 绿森星域专家解释,“初步测算,这种模式能让农业产业链的综合效益提升 25%。”
科技星域研发的 “农业能量灌溉系统” 也在当天完成调试。该系统通过 AI 感知稻田的土壤湿度与作物生长阶段,自动调节农业能量的灌溉量与频率,实现 “精准灌溉”。在晨雾星域的试验田,系统启动后仅用以往 60% 的能量,就使稻田土壤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以前灌溉全靠经验,经常出现要么缺水、要么浪费的情况,现在有了智能系统,省心又高效!” 农户老周围着灌溉喷头,仔细查看土壤湿度检测仪的数据,脸上满是认可。
东部农业走廊的升级,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机械星域开发出 “农业能量专用存储罐”,采用复合型能量存储矿石的核心技术,能将农业能量的存储周期延长至 60 天;星轨星域则在 “东部农产品运输专线” 上新增 “冷链能量车厢”,确保晨雾稻、云雀鸡肉等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损耗率从 5% 降至 1%。“现在我们的晨雾稻能远销到西部的炽焰星域,还能保持刚收割时的口感与能量密度。” 晨雾星域的农产品经销商兴奋地说。
就在东部农业走廊加速升级时,大星河共同体迎来了第 16 个正式成员 —— 深海星域。凡界中枢节点站的广场上,深海星域首领从楚然手中接过 “正式成员证书”,全场响起热烈掌声。经过三个月的冲刺,深海星域圆满完成所有考核指标:能量监管体系稳定运行,能量异常率控制在 2% 以下;“深海灵植混合能量” 技术通过标准认证,在 4 座节点站成功应用;深海紫晶矿石开采项目月产量达 120 吨,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从观察员到准成员,再到正式成员,我们用了一年时间,每一步都离不开共同体的支持。” 深海星域首领在致辞中动情地说,“未来,我们将开放深海能量探测数据,与晶核星域深化矿石开采合作,同时将‘水元素能量循环利用系统’推向更多友好星域,为共同体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新成员,深海星域的首个动作便是加入 “东部星际农业走廊协作联盟”。其研发的 “深海能量水质净化技术”,能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 “能量废水” 净化为可循环利用的灌溉用水,目前已在晨雾星域的 3 个稻田试点应用,节水率达 30%。“深海星域的技术为农业走廊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联盟负责人评价道,“我们计划在半年内将该技术推广到所有稻田与养殖棚,实现‘水资源零浪费’。”
文化领域的协作也迎来新突破。以 “文化协作伙伴” 身份加入 “星际文化传承计划” 的潮汐星域,在凡界举办了 “潮汐能量民俗展”—— 展区内,潮汐星域修士用 “潮汐能量编织” 技术制作的挂毯,能随能量流动呈现不同图案;“潮汐能量乐器” 演奏的乐曲,蕴含着海水涨落的韵律,让参观者仿佛置身海边。
“这次展览让我们看到了潮汐文化的独特魅力。” 绿森星域传承基地的负责人说,“我们已与潮汐星域达成合作,计划联合研发‘灵植 - 潮汐能量文创产品’—— 用灵韵草纤维制作布料,再用潮汐能量在布料上绘制图案,打造兼具两星域特色的文化产品。”
潮汐星域还与跨星域能量管理学院合作开设 “潮汐能量文化选修课”,邀请潮汐星域的民俗专家授课,让学员了解潮汐能量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历史。“通过课程,我不仅学会了简单的潮汐能量编织技巧,还理解了潮汐星域‘顺应能量、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这对我的星际协作工作很有启发。” 学院学员小林在课后反馈中写道。
文化协作的深化,还为共同体带来了新的探索机遇。潮汐星域提供的 “潮汐能量带探测数据” 显示,其境内的 “东部潮汐能量带” 与晨雾星域的农业能量带相连,形成了一条横跨两个星域的 “复合型能量带”。“若能联合开发这条能量带,既能为农业走廊提供更多能量,还能探索潮汐能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如用潮汐能量调节稻田水温,提升作物产量。” 楚然在理事会会议上提出设想,立即得到潮汐星域与晨雾星域的响应。
理事会随即成立 “复合型能量带联合探索团队”,由凡界、晨雾星域、潮汐星域的科学家组成,计划在三个月内完成能量带的详细探测,制定开发方案。“这将是共同体首次与非成员星域开展‘能量带联合开发’,若能成功,将为后续与更多友好星域的协作提供范例。” 探索团队负责人说。
夜幕降临,楚然站在凡界中枢节点站的观测塔上,俯瞰这片日益繁荣的星河 —— 东部农业走廊的采集站灯光璀璨,能量管道如同绿色丝带穿梭在星域间;深海星域的节点站与紫晶矿石开采基地泛着蓝色微光,诉说着新成员的活力;潮汐能量民俗展的展区内,仍有修士在驻足欣赏,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楚然心中满是感慨。从 1 个农业能量采集站到 3 个,从 15 个成员到 16 个,从单一文化展示到多元文化协作,大星河共同体正以 “产业为基、文化为魂、协作共赢” 的理念,在浩瀚宇宙中构建着 “无隔阂、共繁荣” 的美好家园。
夜风带着晨雾稻的清香、潮汐的湿润气息与灵韵草的温暖,拂过楚然的脸颊。她知道,共同体的征程没有终点 —— 未来,还会有更多农业项目落地,更多星域加入,更多文化故事书写;而那份属于所有星河生灵的共同理想,也将在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协作中,成为宇宙中最耀眼、最温暖的光芒。
“二期工程将重点实现‘三个升级’。” 负责工程规划的科技星域代表介绍,“一是采集能力升级,2 座新采集站建成后,农业能量日采集量将从 5 万单位提升至 15 万单位,满足晨雾稻、灵韵草种植规模扩大 3 倍的需求;二是传输效率升级,新铺设的‘量子能量传输管道’,能将能量损耗率从 1.2% 降至 0.8%,且传输速度提升 40%;三是应用场景升级,同步建设‘农业能量研发中心’,探索农业能量在星际畜禽养殖、温室培育等领域的应用。”
在工程现场,绿森星域的园艺专家与晨雾星域的农技师已开始筹备 “灵韵草 - 晨雾稻 - 星际畜禽” 循环模式试点 —— 他们规划在稻田周边建设 10 个 “生态养殖棚”,用灵韵草残渣混合晨雾稻秸秆制作饲料,喂养适应星际环境的 “云雀鸡”。“云雀鸡的粪便经过处理后,可作为灵韵草的有机肥料,形成‘种植 - 养殖 - 肥料’的闭环,既降低成本,又减少污染。” 绿森星域专家解释,“初步测算,这种模式能让农业产业链的综合效益提升 25%。”
科技星域研发的 “农业能量灌溉系统” 也在当天完成调试。该系统通过 AI 感知稻田的土壤湿度与作物生长阶段,自动调节农业能量的灌溉量与频率,实现 “精准灌溉”。在晨雾星域的试验田,系统启动后仅用以往 60% 的能量,就使稻田土壤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以前灌溉全靠经验,经常出现要么缺水、要么浪费的情况,现在有了智能系统,省心又高效!” 农户老周围着灌溉喷头,仔细查看土壤湿度检测仪的数据,脸上满是认可。
东部农业走廊的升级,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机械星域开发出 “农业能量专用存储罐”,采用复合型能量存储矿石的核心技术,能将农业能量的存储周期延长至 60 天;星轨星域则在 “东部农产品运输专线” 上新增 “冷链能量车厢”,确保晨雾稻、云雀鸡肉等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损耗率从 5% 降至 1%。“现在我们的晨雾稻能远销到西部的炽焰星域,还能保持刚收割时的口感与能量密度。” 晨雾星域的农产品经销商兴奋地说。
就在东部农业走廊加速升级时,大星河共同体迎来了第 16 个正式成员 —— 深海星域。凡界中枢节点站的广场上,深海星域首领从楚然手中接过 “正式成员证书”,全场响起热烈掌声。经过三个月的冲刺,深海星域圆满完成所有考核指标:能量监管体系稳定运行,能量异常率控制在 2% 以下;“深海灵植混合能量” 技术通过标准认证,在 4 座节点站成功应用;深海紫晶矿石开采项目月产量达 120 吨,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从观察员到准成员,再到正式成员,我们用了一年时间,每一步都离不开共同体的支持。” 深海星域首领在致辞中动情地说,“未来,我们将开放深海能量探测数据,与晶核星域深化矿石开采合作,同时将‘水元素能量循环利用系统’推向更多友好星域,为共同体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新成员,深海星域的首个动作便是加入 “东部星际农业走廊协作联盟”。其研发的 “深海能量水质净化技术”,能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 “能量废水” 净化为可循环利用的灌溉用水,目前已在晨雾星域的 3 个稻田试点应用,节水率达 30%。“深海星域的技术为农业走廊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联盟负责人评价道,“我们计划在半年内将该技术推广到所有稻田与养殖棚,实现‘水资源零浪费’。”
文化领域的协作也迎来新突破。以 “文化协作伙伴” 身份加入 “星际文化传承计划” 的潮汐星域,在凡界举办了 “潮汐能量民俗展”—— 展区内,潮汐星域修士用 “潮汐能量编织” 技术制作的挂毯,能随能量流动呈现不同图案;“潮汐能量乐器” 演奏的乐曲,蕴含着海水涨落的韵律,让参观者仿佛置身海边。
“这次展览让我们看到了潮汐文化的独特魅力。” 绿森星域传承基地的负责人说,“我们已与潮汐星域达成合作,计划联合研发‘灵植 - 潮汐能量文创产品’—— 用灵韵草纤维制作布料,再用潮汐能量在布料上绘制图案,打造兼具两星域特色的文化产品。”
潮汐星域还与跨星域能量管理学院合作开设 “潮汐能量文化选修课”,邀请潮汐星域的民俗专家授课,让学员了解潮汐能量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历史。“通过课程,我不仅学会了简单的潮汐能量编织技巧,还理解了潮汐星域‘顺应能量、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这对我的星际协作工作很有启发。” 学院学员小林在课后反馈中写道。
文化协作的深化,还为共同体带来了新的探索机遇。潮汐星域提供的 “潮汐能量带探测数据” 显示,其境内的 “东部潮汐能量带” 与晨雾星域的农业能量带相连,形成了一条横跨两个星域的 “复合型能量带”。“若能联合开发这条能量带,既能为农业走廊提供更多能量,还能探索潮汐能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如用潮汐能量调节稻田水温,提升作物产量。” 楚然在理事会会议上提出设想,立即得到潮汐星域与晨雾星域的响应。
理事会随即成立 “复合型能量带联合探索团队”,由凡界、晨雾星域、潮汐星域的科学家组成,计划在三个月内完成能量带的详细探测,制定开发方案。“这将是共同体首次与非成员星域开展‘能量带联合开发’,若能成功,将为后续与更多友好星域的协作提供范例。” 探索团队负责人说。
夜幕降临,楚然站在凡界中枢节点站的观测塔上,俯瞰这片日益繁荣的星河 —— 东部农业走廊的采集站灯光璀璨,能量管道如同绿色丝带穿梭在星域间;深海星域的节点站与紫晶矿石开采基地泛着蓝色微光,诉说着新成员的活力;潮汐能量民俗展的展区内,仍有修士在驻足欣赏,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楚然心中满是感慨。从 1 个农业能量采集站到 3 个,从 15 个成员到 16 个,从单一文化展示到多元文化协作,大星河共同体正以 “产业为基、文化为魂、协作共赢” 的理念,在浩瀚宇宙中构建着 “无隔阂、共繁荣” 的美好家园。
夜风带着晨雾稻的清香、潮汐的湿润气息与灵韵草的温暖,拂过楚然的脸颊。她知道,共同体的征程没有终点 —— 未来,还会有更多农业项目落地,更多星域加入,更多文化故事书写;而那份属于所有星河生灵的共同理想,也将在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协作中,成为宇宙中最耀眼、最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