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院士……何院士他……临终前……神志还清醒了一小会儿……”
小姜慌忙答道,“他……他让我在这里等你,他说,他知道你一定会再回来……让我、让我把这个……亲手交给你……”
小姜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被体温捂得有些温热的折叠白纸。
楚言接过。
很普通的A4打印纸,没有任何密封。他缓缓展开。
纸上只有寥寥几个字,笔迹潦草而急促,仿佛是在极度痛苦和时间紧迫下写就的:
【照我的做!他就是何天!】
他就是何天!
这五个字如同五道闷雷,在楚言的心头滚过。
何益达临死前留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他”,而不是“它”!
“他”是指谁?谁是何天?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代号?
楚言觉得线索非但没有清晰,反而更加扑朔迷离。
而“照我的做”,又是指什么?是指按照何益达在山洞纸条里写下的任务去做?
【找到时光机残件,组装时光机,毁灭二号时光机】
我拿什么去照做?
何院士啊何院士,你真高估我了!
楚言的眼睛危险地眯了起来,紧紧盯着小姜:“何院士还说了别的什么没有?关于这纸条,关于何天?”
小姜被他的眼神吓到,使劲回忆了一下,最终还是带着歉意摇了摇头:
“没、没有了……何院士当时失血太多……就说了这句,还有……他说……你一看就明白……”
一看就明白?楚言心中苦笑,他现在只觉得一团乱麻。
何益达显然高估了他的理解能力,或者说,这其中还缺少了最关键的一环信息。
办公室里只剩下灯泡的嗡鸣和两人压抑的呼吸声。
楚言将纸条小心折好,贴身收起。
他知道,在这里再也问不出更多东西了。
而且,何益达已死,超算中心对他而言,暂时失去了继续冒险的价值。
他转身准备离开。
经过旁边一张堆满了研究资料和个人物品的办公桌时,他的脚步顿住了。
桌上散乱地放着几本厚厚的物理学专着,一叠打印出来还带着标注的期刊论文,几份写满了复杂公式和推导过程的资料草稿,还有……
几张随意压在书本下的旧报纸,像是主人随手取来垫东西用的。
楚言的视线凝固在其中一张报纸上。
那是……一张《潭州晚报》。
日期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但那熟悉的版式设计,以及头版标题侧面那个本地楼盘的广告图案,让他脑中某个记忆的碎片瞬间被触发:
4月1日那天,他在城南那个所谓的“何天”的房间客厅里,见到过一模一样的报纸!
他迅速走过去,一把抓起那张旧报纸,将其胡乱塞进自己的背包。
不再停留片刻,楚言大步流星地走出办公室,离开了国家超算中心。
他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那栋在夜色中沉默的科研楼,五楼的灯光已经彻底熄灭。
何益达那张总是带着疲惫与忧虑的脸,似乎还残留在冰冷的玻璃幕墙上。
那个中年人死了,死于一场精心策划的“意外”。
一个疑问在他脑中盘旋:何益达的死,究竟是“血月”和“光阴老鬼”的安排,还是那个自称“老朋友”的手笔?
他记起何益达生前给他说的一句话:“楚言,你不觉得……我们都像一只任人摆布的小白鼠吗?”
楚言握紧了背包带。
他感觉自己正深陷在一个巨大的迷局里,每揭开一层迷雾,都会发现更深的黑暗。
局中问道,道在无形之手;纸上遗言,言藏乱码遗篇。
楚言加快了脚步,身影消失在黑暗的街道尽头。
当晚,他没有冒险赶回落梅湖。
他带着墩墩在城郊找了一间还算完整的二层民居。电力早已中断四个多月,世界沉浸在灾变后的沉寂里。
他点燃了半截蜡烛,昏黄的火光在空荡的房间里摇曳。
墩墩大概是累了,它绕着楚言的脚踝蹭了两圈,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咕噜声,然后蜷缩在楚言的背包旁,很快就睡着了,尾巴尖还在轻微地一抖一抖。
楚言借着微弱的烛光,从背包里取出了那张旧报纸。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是一份《潭州晚报》。
日期是2023年1月26日,灾变发生的前一天。
楚言对这张报纸印象深刻,4月1日那天,他在城南何天的房间里,见过这张报纸。
当时他只顾着追查何天的线索,对报纸上的内容没有细看。
头版头条的标题,用醒目的黑体字印着:
《通用算力实现倍增,新一代国产超算“天河三号”在潭州首发》。
楚言的视线扫过开头:
【……1月26日,以‘超智融合,算启新篇’为主题的2023年超算创新应用大会在潭州召开。
大会上,国家超算潭州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心的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三号’……】
这些内容当时看过,他逐字逐句地往下阅读。
【……该系统采用了国产自主研发的先进处理器与高速互联网络,其节点规模与整体架构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再攀高峰。】
这些都是寻常的宣传稿。
楚言的视线继续下移,落到了报道的后半段,一段关于首席科学家的访谈上。
【……首席科学家李振华教授在谈及其复杂架构时指出:
“‘天河三号’庞大的节点规模和高度复杂的互联,使其具备前所未有的自适应与自优化潜力。
有趣的是,它在处理极端复杂问题时,似乎能进行某种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策略优化,这种能力并非简单模仿或模式匹配……”】
楚言读到这里,呼吸开始变得有些不稳。
他继续往下看,李教授的措辞变得谨慎:
【“……其创新潜力与当时诸如OpenAI等公司发布的模型相比,展现出本质上的不同。
更像是一种……近乎生命体般的探索与创造。这是一个值得警惕也令人兴奋的新领域。”】
楚言捏着报纸,霍地站起。
小姜慌忙答道,“他……他让我在这里等你,他说,他知道你一定会再回来……让我、让我把这个……亲手交给你……”
小姜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被体温捂得有些温热的折叠白纸。
楚言接过。
很普通的A4打印纸,没有任何密封。他缓缓展开。
纸上只有寥寥几个字,笔迹潦草而急促,仿佛是在极度痛苦和时间紧迫下写就的:
【照我的做!他就是何天!】
他就是何天!
这五个字如同五道闷雷,在楚言的心头滚过。
何益达临死前留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他”,而不是“它”!
“他”是指谁?谁是何天?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代号?
楚言觉得线索非但没有清晰,反而更加扑朔迷离。
而“照我的做”,又是指什么?是指按照何益达在山洞纸条里写下的任务去做?
【找到时光机残件,组装时光机,毁灭二号时光机】
我拿什么去照做?
何院士啊何院士,你真高估我了!
楚言的眼睛危险地眯了起来,紧紧盯着小姜:“何院士还说了别的什么没有?关于这纸条,关于何天?”
小姜被他的眼神吓到,使劲回忆了一下,最终还是带着歉意摇了摇头:
“没、没有了……何院士当时失血太多……就说了这句,还有……他说……你一看就明白……”
一看就明白?楚言心中苦笑,他现在只觉得一团乱麻。
何益达显然高估了他的理解能力,或者说,这其中还缺少了最关键的一环信息。
办公室里只剩下灯泡的嗡鸣和两人压抑的呼吸声。
楚言将纸条小心折好,贴身收起。
他知道,在这里再也问不出更多东西了。
而且,何益达已死,超算中心对他而言,暂时失去了继续冒险的价值。
他转身准备离开。
经过旁边一张堆满了研究资料和个人物品的办公桌时,他的脚步顿住了。
桌上散乱地放着几本厚厚的物理学专着,一叠打印出来还带着标注的期刊论文,几份写满了复杂公式和推导过程的资料草稿,还有……
几张随意压在书本下的旧报纸,像是主人随手取来垫东西用的。
楚言的视线凝固在其中一张报纸上。
那是……一张《潭州晚报》。
日期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但那熟悉的版式设计,以及头版标题侧面那个本地楼盘的广告图案,让他脑中某个记忆的碎片瞬间被触发:
4月1日那天,他在城南那个所谓的“何天”的房间客厅里,见到过一模一样的报纸!
他迅速走过去,一把抓起那张旧报纸,将其胡乱塞进自己的背包。
不再停留片刻,楚言大步流星地走出办公室,离开了国家超算中心。
他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那栋在夜色中沉默的科研楼,五楼的灯光已经彻底熄灭。
何益达那张总是带着疲惫与忧虑的脸,似乎还残留在冰冷的玻璃幕墙上。
那个中年人死了,死于一场精心策划的“意外”。
一个疑问在他脑中盘旋:何益达的死,究竟是“血月”和“光阴老鬼”的安排,还是那个自称“老朋友”的手笔?
他记起何益达生前给他说的一句话:“楚言,你不觉得……我们都像一只任人摆布的小白鼠吗?”
楚言握紧了背包带。
他感觉自己正深陷在一个巨大的迷局里,每揭开一层迷雾,都会发现更深的黑暗。
局中问道,道在无形之手;纸上遗言,言藏乱码遗篇。
楚言加快了脚步,身影消失在黑暗的街道尽头。
当晚,他没有冒险赶回落梅湖。
他带着墩墩在城郊找了一间还算完整的二层民居。电力早已中断四个多月,世界沉浸在灾变后的沉寂里。
他点燃了半截蜡烛,昏黄的火光在空荡的房间里摇曳。
墩墩大概是累了,它绕着楚言的脚踝蹭了两圈,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咕噜声,然后蜷缩在楚言的背包旁,很快就睡着了,尾巴尖还在轻微地一抖一抖。
楚言借着微弱的烛光,从背包里取出了那张旧报纸。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是一份《潭州晚报》。
日期是2023年1月26日,灾变发生的前一天。
楚言对这张报纸印象深刻,4月1日那天,他在城南何天的房间里,见过这张报纸。
当时他只顾着追查何天的线索,对报纸上的内容没有细看。
头版头条的标题,用醒目的黑体字印着:
《通用算力实现倍增,新一代国产超算“天河三号”在潭州首发》。
楚言的视线扫过开头:
【……1月26日,以‘超智融合,算启新篇’为主题的2023年超算创新应用大会在潭州召开。
大会上,国家超算潭州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心的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三号’……】
这些内容当时看过,他逐字逐句地往下阅读。
【……该系统采用了国产自主研发的先进处理器与高速互联网络,其节点规模与整体架构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再攀高峰。】
这些都是寻常的宣传稿。
楚言的视线继续下移,落到了报道的后半段,一段关于首席科学家的访谈上。
【……首席科学家李振华教授在谈及其复杂架构时指出:
“‘天河三号’庞大的节点规模和高度复杂的互联,使其具备前所未有的自适应与自优化潜力。
有趣的是,它在处理极端复杂问题时,似乎能进行某种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策略优化,这种能力并非简单模仿或模式匹配……”】
楚言读到这里,呼吸开始变得有些不稳。
他继续往下看,李教授的措辞变得谨慎:
【“……其创新潜力与当时诸如OpenAI等公司发布的模型相比,展现出本质上的不同。
更像是一种……近乎生命体般的探索与创造。这是一个值得警惕也令人兴奋的新领域。”】
楚言捏着报纸,霍地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