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攒不够的勇气与穿不破的卑微-《细雨微风》

  2009年的秋天,空气中还残留着国庆庆典的余热和某种举国欢腾的余韵。但对于陈武桢而言,这份欢庆更多了一层私人化的、沉甸甸的踏实感——他的工作,终于正式落地了。

  不再是之前那种身份模糊、前途未卜的“顶岗实习”,而是真真正正地端上了“铁饭碗”。齐阳建工集团,这个在当地尤其是农村地区有着响当当口碑的老牌国企(虽已改制,但底蕴犹存),成了他职业生涯的起点。

  那天,在集团公司那座颇具年代感、墙壁上还挂着褪色锦旗的大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略带紧张。主席台上,领导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回荡,清晰地念出一个又一个名字。陈武桢坐在后排,手心微微出汗,耳朵捕捉着每一个音节,直到那个熟悉的名字——“陈武桢”——被清晰地念出,归属到某个分公司名下。悬了许久的心,才像一块石头,“咚”地一声,落回了实处。

  跟着人流,找到自己所属的分公司人事处。流程清晰而高效,带着国企特有的秩序感。很快,他就领到了崭新的工牌、工作服,还有一份盖着红章的报到通知。

  新的单位,新的开始。分公司领导特意设了简单的欢迎宴,几桌家常菜,几瓶本地白酒。领导端着酒杯,说着“欢迎新鲜血液”、“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鼓励话语。陈武桢和几个同期入职的年轻人一起,略显拘谨地站起来敬酒,脸上带着初入职场的青涩和对未来的憧憬。饭菜的味道普通,但那份被接纳、被认可的仪式感,却让陈武桢心里暖烘烘的。

  欢迎宴的余温尚未散尽,他就被一辆沾满泥点的工程皮卡,拉到了新的战场——齐阳市新市区的一个在建项目工地。

  这里与市区的繁华截然不同。视野所及,是成片被推平的土地,裸露着黄褐色的泥土和碎石。远处,几栋刚刚冒出地面几层的建筑骨架矗立着,像巨兽的骨骼。更远处,则是尚未开发的荒地,野草在秋风中摇曳。连接工地与外界的,只有几条新修的、笔直但略显空旷的水泥路,路旁连行道树都还没种上,只有光秃秃的路基。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的气息和远处机械作业的低沉轰鸣。

  工地的生活区,是几排用彩钢板搭建的简易房。陈武桢被安排在其中一间。推开门,一股混合着油漆、灰尘和男性汗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不大,靠墙摆着两张上下铺的铁架子床,中间留出一条狭窄的过道。这就是他未来一段时间的“家”了。

  房间里已经有了三位“室友”:

  解云川:睡在陈武桢上铺,是个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小伙子,话不多,但眼神透着股憨厚和勤快劲儿,也是技术员,比陈武桢早来一年。

  朱玄晖:睡在对面下铺,戴副眼镜,看起来斯文些,是预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