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灯火-《细雨微风》

  柳晴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准备了三年之久的考试,竟然会如此之快地落下帷幕。

  这三年里,她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日夜苦读,只为了能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当考试真正来临的时候,一切都显得那么短暂和仓促。

  她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考试的过程,就已经被告知考试结束了。时间仿佛在一瞬间飞逝而过,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考试结束后,柳晴雯茫然地跟着同学们走上回校的班车。坐在车上,她静静地凝视着车窗外的风景,心中却没有太多的轻松感。相反,一种难以言喻的忧虑笼罩着她。

  她不知道自己这次考试的成绩如何,心中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担忧。这种担忧让她无法真正地放松下来,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柳晴雯的目光缓缓扫过车内的同学们,那些熟悉的背影在她眼前一一闪过。每一个背影都勾起了她一段段回忆,这些回忆像电影般在她脑海中不断放映。

  曾经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有欢笑,有泪水,有争吵,也有和解。这些回忆如同珍贵的宝藏,被她深埋在心底。

  然而,如今这辆车即将抵达学校,她们也将面临分别。柳晴雯不禁感到一阵失落,她多么希望时间能够慢下来,让这辆车开得再慢一些。

  或许车慢了下来,时间也会慢下来。那样,她似乎就能多一些时间与这些老师和同学们相处,才能多一些时间去感受这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然而,班车像离弦的箭一样疾驰而过,风驰电掣般地赶回了南校。它一路狂飙,没有丝毫停留,甚至连速度都没有减缓一下。

  终于,班车缓缓地停稳在了南校的操场里。车门缓缓打开,同学们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但他们的身体却像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一般,显得异常疲惫。大家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地从车上走下来。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操场,此刻却异常安静。操场上很快就停满了班车,原本空旷的地方瞬间变得有些拥挤。

  同学们默默地从车上走下来,然后就急匆匆的奔向宿舍或者教室,彼此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也没有了往日的嬉戏欢闹。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无奈,仿佛这一趟旅程已经耗尽了他们太多的精力。

  柳晴雯走到小桥处,看着柳树随风摆动着,不知是身体疲劳的原因,还是思绪的中断。她呆呆的站在那里任风拂过脸颊,同学们陆续从她身边经过。直到退场的班车鸣笛声响起,她才回过神来。看着一辆辆离开的班车,柳晴雯知道自己也该离开了。同学们都该离开了。无论你多么留恋,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着大家向前,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人生。

  柳晴雯先是把考试带的行李放到宿舍,然后就去教室收拾书本。班里已没有几个人,很多同学考试前就把自己的书本打包带走了。柳晴雯漫无目的的翻动着自己的书本,有价值的就带走,没用的就扔了。只有这个课桌和凳子,让她有点犯难。尽管早些时候,她就和叔叔商量好了,考试结束后会来帮她把课桌和凳子带走。可一时半会,叔叔还没来到,柳晴雯只能借着挑选用的书本,打发无聊压抑的时间,等叔叔来。

  不一会儿,陈武祯来到了教室,刚进门,柳晴雯就注意到他了,想着上前说句话的,但看着陈武祯一脸疲惫的的样子,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柳晴雯用余光观察着陈武祯,还有班里其他忙碌着收拾东西的同学,似乎是大家商量好的,心里都知道,今天走出这间教室大家就各奔前程了,可告别的话没有一个人先开口。柳晴雯是期待着有同学过来给她说句话的,更期待着陈武祯过来帮帮她,提前把课桌搬出去,教室门口的台阶多的让柳晴雯不敢尝试。尽管心里想,可她又不愿意主动开口。她就不时地瞥一眼陈武祯。陈武祯似乎也朝她看了几眼。但是却没有语言的交流,两人隔着三排课桌的距离,似乎隔着万水千山。

  柳晴雯偶然间翻到了一本英语辅导资料,那书本的封皮上,赫然印着陈武祯所写的两组英语单词——“ck on”和“red rose”。看到这些,柳晴雯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了往昔,她仿佛又回到了与陈武祯前后桌的时光,那些一起开玩笑的日子如电影般在她眼前不断放映。

  那时,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着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片段语音,以此来锻炼大家的英语听力。随后,老师又和大家一起讲述、讨论起这部电影。不知是何缘由,陈武祯的同桌张博海提议大家都取一个英文名字。陈武祯给自己取了一个神秘而独特的“黑月亮”——ck on,柳晴雯则顺着他的思路,给自己取了一个娇艳欲滴的“红玫瑰”——red rose。

  柳晴雯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一些片段。那时的她,似乎曾对陈武祯说过:“你要是 ck on,我就是 red rose,我永远比你鲜艳,比你好看。”陈武祯听后,微笑着回头,在她的书本封皮上写下了“ck on”和“red rose”这两组单词。陈武祯本还想再写一句“师傅和徒弟”的英语——Master and apprentice,但话刚说完,还没来得及动笔,书本就被柳晴雯如疾风般夺走了。

  想到这里,柳晴雯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她的心底仿佛绽放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朵。她想转身给陈武祯打个招呼,却未曾察觉陈武祯早已悄然离去。看着陈武祯的课桌依然静静地摆在那里,她心想,他应该不会走得太远,肯定还会回来取走自己的课桌。她琢磨着要单独留下一个联系方式,这样一来,无论大家今后去何处求学,都能再次联系上。至于没有在同学录上留下联系方式,她是担心自己的联系方式会随着大家写同学录的毕业寄语而传播,一旦传开,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扰。

  柳晴雯一直等到叔叔来,陈武祯却杳无踪迹,他的课桌宛如一座被遗弃的孤岛,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而人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柳晴雯只能佯装收拾挑选书本,妄图拖延时间,期待着陈武祯能如奇迹般归来。

  然而,外面的天空逐渐被黑暗吞噬,失去了光亮,叔叔也上前帮忙收拾,柳晴雯便不好意思再继续拖延了。于是,她和叔叔齐心协力将课桌上的书本收拾起来,看着叔叔轻松地扛起课桌,如背负着一座小山般走出教室,柳晴雯则拿起凳子紧紧跟随其后。两人迅速将课桌捆在自行车上,叔叔驮着课桌和行李,柳晴雯则带着一些书本,骑着车跟在叔叔身后。当自行车穿过小桥、穿过操场、走到校门口时,柳晴雯的目光如雷达般不时地扫视着四周,看着几个认识的同学,便如蜻蜓点水般简单打个招呼。

  只是,她始终未能寻觅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出了校门,她要往南走,却特意停下脚步,往北望去,那是陈武祯回家或者来校的方向,或许就如同两个不同方向的行走,注定难以有交集吧。柳晴雯的心底并未泛起太多的涟漪,只是觉得毕业了,未能与陈武祯打个招呼,心中难免会泛起一丝淡淡的失落。

  陈武祯实际上是奔向了姨妈位于小镇北面的新居,姨夫的建材公司有一辆小货车,他本是打算叫车来协助搬运课桌的,一来是想炫耀一下,二来也想给顺路的同学行个方便,若是能帮到柳晴雯,那就再好不过了。然而,他心里虽如此盘算,嘴上却寻不到恰当的借口,即便有正当的理由,陈武祯也缺乏足够的勇气开口。待他再次赶回学校,多数同学已然离去,柳晴雯也不例外。

  柳晴雯一路上骑行得极为缓慢,这段上学之路,她已骑着自行车奔跑了三年,从最初的厌恶,到逐渐习惯,如今却是无比的眷恋。那些年上学途中,春天的微风、夏天的骤雨、秋天的寒意和冬天的飞雪,都化作了珍贵的回忆。行至自家的小山村,夜幕已然降临。家家户户的灯火都相继亮起,宛如点点繁星。柳晴雯却再没有往昔回家时的欢愉,望着那万千灯火,她深知自己心中的那盏灯,光芒已然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