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穿越时空的线索-《末日时钟:循环与永恒的史诗》

  第七研究所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如同一只蛰伏的钢铁巨兽,其光滑的外墙反射着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冰冷而拒人千里。高耸的围墙上遍布传感器和隐蔽的摄像头,无形的警戒线仿佛在空气中凝结。陆沉站在一公里外的一处观察点,通过高倍望远镜审视着这个即将潜入的龙潭虎穴,吴先生约定的会面时间就在明晚,但他需要提前摸清外围情况。

  地下室里,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陈博士那则突如其来的、充满不祥预感的警告,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已波澜四起的水面——“勿信共振,核心非器,寻踪往昔,方得一线。” 这十六个字,每一个都值得反复推敲。

  “勿信共振”,这直接指向了吴先生提到的“能量共振测试”,证实了林薇关于陷阱的猜测,也说明陈博士可能对“委员会”的技术路径有所了解。

  “核心非器”,这是最令人费解的一点。如果“时间核心”不是一个装置(器),那它是什么?一个概念?一个地点?还是某种……存在?

  “寻踪往昔,方得一线。”这指出了唯一可能的生路:答案藏在过去。

  “往昔……是指项目初期?还是蓝色晶体被发现的时候?或者更早?”林薇蹙眉深思,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所有与项目起源相关的、他们能接触到的零碎资料,大部分来自陆沉的记忆和陈博士过去的只言片语。

  麦克负责监控第七研究所外围的实时动态和电子信号,他插话道:“陈博士既然能传来警告,说明他还活着,而且可能就在某处监视着‘委员会’的动向。但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寻踪往昔’也太模糊了!”

  “他可能自身难保,通讯渠道也极不安全,只能传递最隐晦的信息。”陆沉放下望远镜,回到主控台前,眼神锐利,“又或者,‘往昔’的线索本身,就是一种不能明说,只能靠我们自己领悟的关键。”

  他回想起自己之前那次危险的时间投射经历,意识回到过去,目睹了项目初期的片段。“委员会”的目标是篡改时间的基准点,那么,能对抗这种篡改的,或许正是时间本身记录下来的、最初的“真相”。就像要修复一份被恶意篡改的契约,最有力的证据往往是原始版本。

  “我们需要找到‘原点’。”陆沉缓缓说道,“不是蓝色晶体爆炸的原点,而是‘末日时钟’项目最初启动时,那份最原始、未被任何后续势力(无论是保守派、降临派还是现在的委员会)污染过的‘协议’或‘蓝图’。”

  “那种东西怎么可能还存在?”麦克表示怀疑,“时空科技大楼都炸成废墟了,所有数据不是被销毁就是被各方势力瓜分篡改了。”

  “不一定以物理形式存在。”林薇眼中闪过一丝明悟,“陈博士说过,时间本身会记录信息,形成‘褶皱’或‘回波’。尤其是涉及蓝色晶体这种能扭曲时空的东西,它最初被激活、被研究时产生的‘信息印记’,可能会深深烙在当时的时空结构里,就像化石一样。”

  “就像气象站那个‘回响’异常,但那是人为放大和扭曲的。我们需要找到的,是自然的、最初的‘印记’。”陆沉接上林薇的思路,“一次强烈的、定义性的时空事件,其信息可能会沉淀在特定的地点,或者……与特定的人物绑定。”

  “人物?”麦克疑惑。

  “最初的研究员。”陆沉和林薇几乎异口同声。他们想到了同一个人——项目创始人之一,也是最早意识到危险并试图阻止的陈博士,以及……可能还有其他早已离开或消失的初始成员。

  “委员会”在追寻指向未来的“时间核心”,而他们,则需要追寻指向过去的“原始印记”。这是一场跨越时间的赛跑。

  “可是我们怎么找到这些‘印记’?”麦克问道,“难道又要让你冒险进行时间投射?上次的代价太大了!”

  陆沉摇了摇头,上次的意识投射差点让他精神崩溃,且不可控因素太多。“陈博士警告‘勿信共振’,也许不仅仅指委员会的测试,也可能包括我们已知的、依赖强烈能量回声进行时间交互的方式。我们需要一种更……温和,更贴近本质的方法。”

  他的目光落在林薇正在分析的蓝色晶体能量频谱图上,那些复杂而优美的波形,似乎蕴含着某种深层的规律。“也许,‘寻踪往昔’不需要我们 physically 回到过去,而是需要一种能‘阅读’时间本身记录的能力。”

  这个想法听起来近乎玄学,但考虑到他们面对的是超越常规物理法则的时间技术,一切皆有可能。

  “阅读时间……”林薇若有所思,“就像地质学家通过岩层阅读地球历史……如果我们能找到那个‘初始事件’发生的确切地点,或许有办法‘读取’那里沉淀下来的时空信息。”

  地点……项目最初的实验室,也就是后来发生爆炸、导致陆沉陷入循环的地方,早已化为废墟,且被各方势力反复搜寻过,可能性不大。蓝色晶体陨石坠落的地点?那是高度机密,记录可能早已被篡改。

  “还有一个地方。”陆沉突然想起一件事,那是他在循环记忆中几乎被遗忘的细节,“项目获得重大突破,正式命名为‘末日时钟’并升级保密等级的那天,在一个地方举行过一个小型的、非正式的庆祝仪式。当时核心成员都在场,包括年轻的陈博士,还有……几位后来因为理念不合或意外而离开项目的元老。”

  “在哪里?”林薇和麦克立刻追问。

  “不在实验室,也不在市区。”陆沉努力回忆着那段模糊的记忆,365次循环几乎磨平了太多细节,但那个场景似乎因为某种情感因素而留存下来,“是在……城市边缘,一座废弃的天文台。那里也是陈博士年轻时最早进行私人观测的地方,对他来说有特殊意义。”

  一座废弃的天文台!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地点,与星空、时间、起源紧密相关。

  “那里很可能没有被‘委员会’重点监控!”麦克兴奋起来,“我们可以去那里看看!”

  “但怎么‘阅读’?”林薇提出关键问题,“我们没有任何设备能做到这一点。”

  陆沉默默地抬起手,看着自己的掌心。他曾是蓝色晶体能量的核心容器,他的身体和意识曾与那种力量深度结合。即使能量已经消散,那种本质的“连接”感,或者说对时间波动的极度敏感,是否还残留着?他能否成为一个活的“接收器”,在那个特定的地点,感知到沉淀在时间中的古老信息?

  这是一个没有把握的尝试,甚至可能再次引发不可预知的后遗症。但面对“时间核心”的威胁和陈博士指向“往昔”的警告,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明晚之前,我们去天文台。”陆沉下定决心,眼神坚定,“我去。我需要亲自去那里感受一下。这或许是我们穿越时空,获取线索的最后机会。”

  穿越时空的线索,不在遥远的星河,也不在复杂的机器,可能就埋藏在一座被遗忘的建筑里,等待着一个曾与时间纠缠至深的人去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