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那道煌煌剑光如同撕裂阴霾的流星,转瞬消失在东南天际,带走了力竭濒死的李白,也带走了承天门前最后一丝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
死寂。
一种劫后余生、夹杂着巨大茫然与悲恸的死寂,笼罩着偌大的承天门广场。
月光依旧带着未散尽的血色,惨淡地照耀着这片狼藉之地。碎裂的汉白玉地砖,纵横交错的裂缝,焦黑的坑洞,以及零星散落的、属于之前混乱中伤亡者的血迹与残破衣甲,无不诉说着方才那场超越凡人想象的冲突是何等惨烈。
官员勋贵们相互搀扶着站起,大多衣衫不整,官帽歪斜,脸上残留着惊恐过后的苍白与虚脱。他们看着彼此狼狈的模样,看着那御座前空荡的位置(玄宗已被高力士命人匆匆抬走),再看看广场中央那片阿依娜消失、太阴阁主湮灭的区域,一时间竟无人言语。狂喜的幻境,邪魔的咆哮,吞噬生机的恐怖,以及那逆转乾坤的牺牲与那最终寂灭一切的一剑……种种景象在脑海中翻腾,让这些平日里高谈阔论的朝堂重臣们,心绪复杂难言。
“诸公!”最终还是贺知章强撑着站直身体,这位年迈的秘书监此刻须发凌乱,官袍上沾满尘土,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力量,“妖人伏诛,陛下……陛下虽受惊扰,但想必龙体无碍!值此危难之际,我等更需镇定,维持朝纲,安抚人心!”
他的话语惊醒了不少人。李林甫一党的官员们面面相觑,首领生死不明(他们尚不知李林甫已被玄宗邪化时随手捏死),靠山太阴阁主灰飞烟灭,一时间惶惶如丧家之犬。而清流一派的官员,则在杜甫等人的暗中联络下,迅速靠拢,开始协助贺知章维持秩序,清点伤亡,喝令那些失魂落魄的侍卫重新整队。
玉真公主没有理会这些,她只是痴痴地望着李白消失的方向,直到那剑光彻底不见,才仿佛被抽空了力气般,踉跄一步,被身旁的云岫慌忙扶住。
“他……他会没事的,对吗?裴老先生……定能救他……”玉真公主喃喃自语,像是在问云岫,又像是在安慰自己。她想起李白最后那空洞死寂的眼神,想起他浑身浴血、剑骨濒碎的模样,心如刀绞。那份超越君臣、知己的情感,在此刻化为无尽的担忧。
“殿下放心,裴老爷子修为通玄,定能保住李待诏性命。”云岫低声安慰,自己的声音却也带着哽咽。她亲眼见证了那白衣诗仙如何一步步从潇洒不羁走到如今的寞路英雄,见证了那绿衣山鬼如何决绝地燃烧自身……这惨烈的胜利,让人感受不到丝毫喜悦。
很快,得到消息的京兆尹、金吾卫大将军等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也带着更多人马赶到现场,开始全面接管。当他们看到承天门前的惨状,听闻了那近乎神话般的战斗过程(尽管大多细节已模糊失真),无不骇然失色。
皇宫之内,更是乱作一团。
玄宗被紧急送回寝宫,数十名太医署最好的太医被火速召来,轮番诊视。龙榻之上,玄宗面色金纸,呼吸微弱,眉心那道扭曲的黑龙残魂印记若隐若现,散发着不祥的气息。太医们使出浑身解数,用尽珍稀药材,也只能勉强稳住其生机,对于那诡异的残魂印记和皇帝萎靡到极点的神魂,却是束手无策。
高力士侍立在一旁,低眉顺目,眼神却在飞速闪烁。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额角的冷汗,回想起方才“玄宗”异化时那冰冷的眼神和随手捏死李林甫的恐怖场景,依旧心有余悸。他悄悄打量着龙榻上昏迷不醒的皇帝,又想到力挽狂澜却重伤遁走的李白,心中念头急转。太阴阁这棵大树倒了,朝局必将迎来剧变,他必须尽快为自己、为宫内依附他的势力,找到新的出路。
“大家……大家情况如何?”他压低声音,问向为首的太医令。
太医令擦了擦汗,面露难色,斟酌着词语:“高公公,陛下……陛下龙体受损极重,尤以神魂为甚,似被外邪侵染……臣等只能尽力调养,这苏醒……尚需时日,而且即便醒来,恐怕……”他不敢再说下去。
高力士心中了然,挥挥手让他们继续诊治,自己则退出寝殿,开始暗中布置,一方面严密封锁皇帝的真实情况,只对外宣称“受惊过度,需要静养”,另一方面,则开始悄悄联络宫外某些手握实权的宗室和将领。
长安城中,随着金吾卫和京兆府人马的介入,骚乱逐渐被压制下去。“侠客盟”的义士们在制造了足够的混乱、吸引了大量注意力后,也按照事先约定的计划,悄然隐入市井,消失不见。然而,那一夜承天门的异象、那席卷全城的诡异吸力、以及后来流传开的“诗仙李白剑斩妖邪,自身重伤”的种种传闻,却如同野火般在坊间蔓延,为这惊魂之夜蒙上了一层传奇与悲壮的色彩。
接下来的数日,长安城表面在权力的强行干预下,逐渐恢复了秩序。朝会暂停,由太子监国(实则由几位宰相和勋贵重臣联合议政),处理日常政务。但对于承天门事件的定性,以及如何对待“救驾有功”却下落不明的李白,朝堂之上却陷入了诡异的沉默和激烈的暗流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林甫一党的残余势力不甘心就此倒台,暗中串联,试图将污水泼向李白,污蔑其“挟功自傲,目无君上,甚至其施展的妖法才导致陛下昏迷不醒”。而贺知章、张旭等人则据理力争,联合众多清流官员和知晓部分内情的宗室(如玉真公主暗中推动),极力陈述李白力挽狂澜之功,要求朝廷褒奖、寻访名医为其疗伤。
双方在朝堂上争执不休,互相攻讦,一时间乌烟瘴气。而真正能做决断的玄宗,却依旧沉睡不醒,眉心的黑气时而浓郁,时而淡薄,仿佛那被斩断联系的妖龙残魂,并未完全放弃挣扎。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另一股力量也开始悄然发声。以北庭、安西几位边镇节度使为代表的军方势力,通过留在长安的代言人,表达了对“李太白侠义之举”的赞赏,以及对朝中“某些奸佞残余”的警告。这无疑给了清流一派不小的支持,也让李林甫余党更加投鼠忌器。
就在这纷乱之中,七日之后,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一叶轻舟悄然驶入了终南山深处,一处人迹罕至、云雾缭绕的山谷。
谷中有一简陋茅屋,裴旻将昏迷不醒的李白安置在屋内唯一的床榻上。连日来,他以至纯的纯阳剑气,辅以山谷中采集的灵药,不断为李白梳理经脉,温养那濒临破碎的剑骨,吊住他那一线生机。
李白依旧昏迷着,脸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唯有在他偶尔因极度痛苦而微微蹙起的眉宇间,才能窥见一丝生命的痕迹。他的右手无意识地微微蜷缩,仿佛还想握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
裴旻坐在榻边,看着这个自己因缘际会救下的后辈,眼神复杂。他检查着李白右臂那布满裂痕、光芒黯淡的剑骨,摇了摇头,叹息一声:“痴儿……情之一字,竟至于斯。剑骨几废,心神重创,即便能醒来,这身惊世骇俗的修为,怕也……”
他没有说下去,只是将一股温和的纯阳真气再次渡入李白体内。
窗外,雨打芭蕉,沙沙作响。
山谷寂寂,仿佛与外面那纷扰喧嚣的长安,隔开了两个世界。
英雄寞路,沉寂于此。
而长安城内的风波,远未平息。玄宗何时能醒?醒来后又会如何?李白的命运最终将走向何方?那潜伏在玄宗灵魂深处的妖龙残魂,是否会死灰复燃?
这一切,都笼罩在迷蒙的雨雾与未散的阴霾之中。
死寂。
一种劫后余生、夹杂着巨大茫然与悲恸的死寂,笼罩着偌大的承天门广场。
月光依旧带着未散尽的血色,惨淡地照耀着这片狼藉之地。碎裂的汉白玉地砖,纵横交错的裂缝,焦黑的坑洞,以及零星散落的、属于之前混乱中伤亡者的血迹与残破衣甲,无不诉说着方才那场超越凡人想象的冲突是何等惨烈。
官员勋贵们相互搀扶着站起,大多衣衫不整,官帽歪斜,脸上残留着惊恐过后的苍白与虚脱。他们看着彼此狼狈的模样,看着那御座前空荡的位置(玄宗已被高力士命人匆匆抬走),再看看广场中央那片阿依娜消失、太阴阁主湮灭的区域,一时间竟无人言语。狂喜的幻境,邪魔的咆哮,吞噬生机的恐怖,以及那逆转乾坤的牺牲与那最终寂灭一切的一剑……种种景象在脑海中翻腾,让这些平日里高谈阔论的朝堂重臣们,心绪复杂难言。
“诸公!”最终还是贺知章强撑着站直身体,这位年迈的秘书监此刻须发凌乱,官袍上沾满尘土,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力量,“妖人伏诛,陛下……陛下虽受惊扰,但想必龙体无碍!值此危难之际,我等更需镇定,维持朝纲,安抚人心!”
他的话语惊醒了不少人。李林甫一党的官员们面面相觑,首领生死不明(他们尚不知李林甫已被玄宗邪化时随手捏死),靠山太阴阁主灰飞烟灭,一时间惶惶如丧家之犬。而清流一派的官员,则在杜甫等人的暗中联络下,迅速靠拢,开始协助贺知章维持秩序,清点伤亡,喝令那些失魂落魄的侍卫重新整队。
玉真公主没有理会这些,她只是痴痴地望着李白消失的方向,直到那剑光彻底不见,才仿佛被抽空了力气般,踉跄一步,被身旁的云岫慌忙扶住。
“他……他会没事的,对吗?裴老先生……定能救他……”玉真公主喃喃自语,像是在问云岫,又像是在安慰自己。她想起李白最后那空洞死寂的眼神,想起他浑身浴血、剑骨濒碎的模样,心如刀绞。那份超越君臣、知己的情感,在此刻化为无尽的担忧。
“殿下放心,裴老爷子修为通玄,定能保住李待诏性命。”云岫低声安慰,自己的声音却也带着哽咽。她亲眼见证了那白衣诗仙如何一步步从潇洒不羁走到如今的寞路英雄,见证了那绿衣山鬼如何决绝地燃烧自身……这惨烈的胜利,让人感受不到丝毫喜悦。
很快,得到消息的京兆尹、金吾卫大将军等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也带着更多人马赶到现场,开始全面接管。当他们看到承天门前的惨状,听闻了那近乎神话般的战斗过程(尽管大多细节已模糊失真),无不骇然失色。
皇宫之内,更是乱作一团。
玄宗被紧急送回寝宫,数十名太医署最好的太医被火速召来,轮番诊视。龙榻之上,玄宗面色金纸,呼吸微弱,眉心那道扭曲的黑龙残魂印记若隐若现,散发着不祥的气息。太医们使出浑身解数,用尽珍稀药材,也只能勉强稳住其生机,对于那诡异的残魂印记和皇帝萎靡到极点的神魂,却是束手无策。
高力士侍立在一旁,低眉顺目,眼神却在飞速闪烁。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额角的冷汗,回想起方才“玄宗”异化时那冰冷的眼神和随手捏死李林甫的恐怖场景,依旧心有余悸。他悄悄打量着龙榻上昏迷不醒的皇帝,又想到力挽狂澜却重伤遁走的李白,心中念头急转。太阴阁这棵大树倒了,朝局必将迎来剧变,他必须尽快为自己、为宫内依附他的势力,找到新的出路。
“大家……大家情况如何?”他压低声音,问向为首的太医令。
太医令擦了擦汗,面露难色,斟酌着词语:“高公公,陛下……陛下龙体受损极重,尤以神魂为甚,似被外邪侵染……臣等只能尽力调养,这苏醒……尚需时日,而且即便醒来,恐怕……”他不敢再说下去。
高力士心中了然,挥挥手让他们继续诊治,自己则退出寝殿,开始暗中布置,一方面严密封锁皇帝的真实情况,只对外宣称“受惊过度,需要静养”,另一方面,则开始悄悄联络宫外某些手握实权的宗室和将领。
长安城中,随着金吾卫和京兆府人马的介入,骚乱逐渐被压制下去。“侠客盟”的义士们在制造了足够的混乱、吸引了大量注意力后,也按照事先约定的计划,悄然隐入市井,消失不见。然而,那一夜承天门的异象、那席卷全城的诡异吸力、以及后来流传开的“诗仙李白剑斩妖邪,自身重伤”的种种传闻,却如同野火般在坊间蔓延,为这惊魂之夜蒙上了一层传奇与悲壮的色彩。
接下来的数日,长安城表面在权力的强行干预下,逐渐恢复了秩序。朝会暂停,由太子监国(实则由几位宰相和勋贵重臣联合议政),处理日常政务。但对于承天门事件的定性,以及如何对待“救驾有功”却下落不明的李白,朝堂之上却陷入了诡异的沉默和激烈的暗流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林甫一党的残余势力不甘心就此倒台,暗中串联,试图将污水泼向李白,污蔑其“挟功自傲,目无君上,甚至其施展的妖法才导致陛下昏迷不醒”。而贺知章、张旭等人则据理力争,联合众多清流官员和知晓部分内情的宗室(如玉真公主暗中推动),极力陈述李白力挽狂澜之功,要求朝廷褒奖、寻访名医为其疗伤。
双方在朝堂上争执不休,互相攻讦,一时间乌烟瘴气。而真正能做决断的玄宗,却依旧沉睡不醒,眉心的黑气时而浓郁,时而淡薄,仿佛那被斩断联系的妖龙残魂,并未完全放弃挣扎。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另一股力量也开始悄然发声。以北庭、安西几位边镇节度使为代表的军方势力,通过留在长安的代言人,表达了对“李太白侠义之举”的赞赏,以及对朝中“某些奸佞残余”的警告。这无疑给了清流一派不小的支持,也让李林甫余党更加投鼠忌器。
就在这纷乱之中,七日之后,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一叶轻舟悄然驶入了终南山深处,一处人迹罕至、云雾缭绕的山谷。
谷中有一简陋茅屋,裴旻将昏迷不醒的李白安置在屋内唯一的床榻上。连日来,他以至纯的纯阳剑气,辅以山谷中采集的灵药,不断为李白梳理经脉,温养那濒临破碎的剑骨,吊住他那一线生机。
李白依旧昏迷着,脸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唯有在他偶尔因极度痛苦而微微蹙起的眉宇间,才能窥见一丝生命的痕迹。他的右手无意识地微微蜷缩,仿佛还想握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
裴旻坐在榻边,看着这个自己因缘际会救下的后辈,眼神复杂。他检查着李白右臂那布满裂痕、光芒黯淡的剑骨,摇了摇头,叹息一声:“痴儿……情之一字,竟至于斯。剑骨几废,心神重创,即便能醒来,这身惊世骇俗的修为,怕也……”
他没有说下去,只是将一股温和的纯阳真气再次渡入李白体内。
窗外,雨打芭蕉,沙沙作响。
山谷寂寂,仿佛与外面那纷扰喧嚣的长安,隔开了两个世界。
英雄寞路,沉寂于此。
而长安城内的风波,远未平息。玄宗何时能醒?醒来后又会如何?李白的命运最终将走向何方?那潜伏在玄宗灵魂深处的妖龙残魂,是否会死灰复燃?
这一切,都笼罩在迷蒙的雨雾与未散的阴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