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归途的暗涌-《凤唳深宫:扫地宫女的登天阶》

  江南的桃花落尽时,赵珩带着苏璃踏上了归途。船行至长江中段,两岸的青山渐渐褪去了江南的婉约,染上了几分北方的苍劲。

  苏璃凭栏而立,看着江水滚滚东逝,手里摩挲着那个装着桃花笺的锦囊。赵珩的承诺像一粒种子,在她心里生了根,却也让她多了几分牵挂。

  “在想什么?”赵珩从身后走来,递给她一件披风,“江上风大,小心着凉。”

  苏璃接过披风披上,指尖触到他的温度,心里一暖:“在想京城的事。我们走了这么久,不知道宫里会不会有变故。”

  “秦风会处理好的。”赵珩站在她身边,望着远处的帆影,“倒是江南这桩案子,牵扯出不少太师的旧部,看来回京后,又得忙一阵子了。”

  苏璃点头。太师经营多年,党羽遍布朝野,想要彻底肃清,绝非易事。她忽然想起沈文送的那幅《桃源图》,画里藏着的运粮船,背后竟还牵扯着与蛮族的交易,可见这平静之下,藏着多少暗流。

  “对了,”苏璃想起一事,“沈画师说想跟我们回京城,找份画院的差事,殿下觉得……”

  “让他来吧。”赵珩笑了笑,“他心思细腻,又有胆识,留在江南可惜了。正好东宫缺个掌管书画的人。”

  苏璃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答应了,心里松了口气:“多谢殿下。”

  “跟我还客气什么?”赵珩捏了捏她的脸颊,动作自然又亲昵。这些日子在江南,他渐渐卸下了太子的架子,偶尔会像这样露出几分随性。

  苏璃的脸颊微微发烫,刚想说话,却见秦风匆匆从船舱里出来,脸色凝重:“殿下,出事了。”

  赵珩的神色瞬间沉了下来:“说。”

  “京里传来消息,陛下……病危了。”秦风的声音压得很低,“还有,丽贵妃的妹妹丽嫔,在宫里闹着要为姐姐报仇,说是……要拿苏姑娘抵命。”

  苏璃的心猛地一沉。皇帝病危,丽嫔闹事,这两件事撞在一起,绝非巧合。

  “丽嫔?”赵珩皱眉,“她不是一直安分守己吗?怎么突然跳出来了?”

  “听说……是太医院的李太医在背后撺掇。”秦风低声道,“那李太医是丽贵妃的远房亲戚,之前一直没被揪出来,现在见陛下病危,就想趁机搅乱局势,扶持三皇子……哦不,是扶持被废的三皇子复位。”

  “痴心妄想。”赵珩冷笑一声,“传令下去,加快行程,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是!”

  秦风退下后,船速明显快了许多。江水拍打着船舷,发出急促的声响,像敲在人心上的鼓点。

  “你别怕。”赵珩握住苏璃的手,她的手有些凉,“有我在,没人能伤你。”

  苏璃点点头,心里却依旧不安。皇帝病危,意味着储位之争将再次白热化。丽嫔虽没什么实权,却能利用后宫的舆论造势,给赵珩扣上“苛待兄弟”“宠妾灭妻”的帽子。而那个李太医,既然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手里定然握着些筹码。

  “那个李太医,”苏璃沉吟道,“会不会和先皇后的死有关?”

  赵珩的眼神沉了沉:“很有可能。当年给先皇后诊脉的太医虽死了,但太医院里说不定还有他的同党。回去后,第一个就得查他。”

  夜色渐深,船舱里点起了灯。赵珩坐在案前,看着京城送来的密报,眉头紧锁。苏璃坐在他身边,帮他整理文书,偶尔抬头看他一眼,见他神色凝重,便默默给他续上一杯热茶。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却并不尴尬。经历过江南的温情,他们之间多了种无需言说的默契。

  “苏璃,”赵珩忽然放下密报,看着她,“回去后,无论发生什么,都别离开我身边,尤其是在朝堂和后宫的场合,明白吗?”

  “我明白。”苏璃点头。她知道,这是最危险的时刻,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船行至黄河渡口时,又传来消息:丽嫔在宫里散布谣言,说苏璃是灾星,克死了丽贵妃和太师,如今又要克死皇帝,要求将她打入天牢,以谢天下。

  “真是可笑。”苏璃看着密报,气得手都在抖,“她怎么不说自己是祸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珩的脸色冰冷,“她越是急着抹黑你,越说明她心虚。看来我们得提前做些准备了。”

  他提笔写了一封信,递给秦风:“快马加鞭送去镇北将军府,让他带兵入京,名义上是‘护卫京畿’,实则……防备不测。”

  秦风接过信,看了赵珩一眼,见他眼神坚定,便重重点头:“属下这就去办!”

  镇北将军是先皇后的表哥,也是三皇子的亲舅舅,更是赵珩现在最信任的人。让他带兵入京,无疑是给赵珩上了一道双保险。

  苏璃看着赵珩沉稳的侧脸,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了些。无论前路多么凶险,只要他运筹帷幄,只要他们互相信任,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穿过黄河后,离京城越来越近了。远远能看到城墙的轮廓时,苏璃的心忽然跳得厉害。

  她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京城等着他们。

  而她的登天阶,也将在这场风暴中,迎来最关键的考验。

  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赵珩的手。

  京城,我们回来了。

  不管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一起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