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岁末温情与暗藏的涟漪-《凤唳深宫:扫地宫女的登天阶》

  腊月的京城,年味渐浓。宫人们忙着洒扫庭除,挂起红灯笼,连空气里都飘着糖瓜和松枝的香气。东宫的偏殿里,苏璃正和周太监一起核对册封大典的礼单,红绸包裹的册子上,密密麻麻写着各式仪仗、祭品和赏赐,每一项都透着皇家的气派。

  “这是内务府刚送来的凤袍图样,您瞧瞧合不合心意。”周太监递过一卷画轴,上面绣着的凤凰栩栩如生,金线在烛火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

  苏璃展开画轴,指尖拂过凤凰尾羽上的珍珠纹样,忽然想起母亲当年在浣衣局绣过的凤袍残片——那时她还小,趴在母亲膝头,看那些五彩丝线在布上渐渐勾勒出华丽的轮廓,母亲说:“这凤袍啊,承载着多少女子的荣耀,就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苦。”

  “挺好的。”苏璃轻声道,将画轴卷好,“就按这个做吧。”

  周太监看着她平静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这位准太子妃,经历了这么多事,性子倒是越来越沉稳了,既有少女的细腻,又有不输男子的通透。

  傍晚时分,赵珩从养心殿回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在看到苏璃时瞬间柔和下来:“在忙什么?”

  “核对礼单呢。”苏璃起身给他倒了杯热茶,“父皇今日精神如何?”

  “好多了,还跟我念叨着要亲自参加册封大典。”赵珩接过茶杯,暖意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殿外的寒气,“太医说只要好生休养,问题不大。”

  苏璃松了口气。皇帝能亲自到场,无疑是给足了她脸面,也向天下昭示了对这桩婚事的认可。

  “对了,”赵珩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沈文寄来的,说江南的案子结了,他也画好了《坤宁春意图》,等开春就派人送来。”

  苏璃接过信,沈文的字迹依旧带着几分飘逸,字里行间却透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江南的雪比京城温柔,落在梅枝上像撒了糖霜。待春暖花开,定陪殿下和苏姑娘重游桃花林,再画一幅《重逢图》,补全当年的缺憾……”

  她看着信,忽然笑了:“他倒是惦记着这事。”

  “他是个重情义的人。”赵珩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礼单上,“这些繁文缛节,若是觉得累,就让周太监他们多费心些,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我知道。”苏璃点头,“只是想亲自过目,心里踏实。”

  毕竟,这不仅是一场婚礼,更是她从尘埃走向光明的见证。

  除夕前夜,宫里按惯例举办家宴。皇帝坐在主位,看着满桌的儿孙,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赵珩坐在他左手边,苏璃挨着赵珩坐下,第一次以“准太子妃”的身份参加家宴,难免有些拘谨。

  “小璃,别拘束,多吃点。”皇帝给她夹了一块芙蓉鱼片,语气温和,“这是你母亲当年最拿手的菜,御膳房特意学着做的。”

  苏璃心里一暖,起身谢恩:“谢陛下。”

  席间,几位旁支的王爷王妃频频向苏璃示好,言语间满是奉承。苏璃一一应对,既不失礼,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这些年在深宫学到的生存智慧,让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小宫女。

  酒过三巡,皇帝忽然看着赵珩和苏璃,笑道:“阿珩,你说过要给小璃一个‘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赵珩起身,郑重道:“是。儿臣此生,唯苏璃一人。”

  满座哗然,随即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苏璃站在赵珩身边,听着他掷地有声的承诺,脸颊发烫,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好。”皇帝笑着点头,从腰间解下一枚龙纹玉佩,递给赵珩,“这是先帝赐给我的,今日我把它给你。记住你的承诺,莫要辜负了真心,也莫要辜负了天下。”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赵珩双手接过玉佩,目光坚定。

  家宴结束后,赵珩牵着苏璃的手走在宫道上。除夕夜的宫灯格外明亮,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雪地上,像一幅温馨的画。

  “刚才在席间,你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赵珩低头看她,语气里带着揶揄。

  苏璃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还不是因为你,说那么大声。”

  “我说的是真心话,自然要大声些。”赵珩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苏璃,无论将来我是太子还是皇帝,这句话永远作数。”

  苏璃看着他眼底的星光,忽然踮起脚尖,在他脸颊上轻轻吻了一下,然后红着脸跑开:“我知道了。”

  赵珩愣在原地,手抚上被吻过的地方,随即低低地笑了起来,笑声在寂静的宫道上回荡,惊起几只栖息在枝头的雪雀。

  他快步追上她,握住她的手,十指紧扣:“跑什么?我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呢。”

  一辈子的时间。

  这六个字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起圈圈涟漪。苏璃看着他温柔的侧脸,忽然觉得,那些过往的苦难,那些辗转的思念,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然而,温情之下,总有暗流涌动。

  大年初二,秦风匆匆来报,说是镇北将军在江南查到一批私藏的兵器,上面刻着的标记,竟与当年李嵩私通西域的商号有关,而更令人心惊的是,这批兵器的买主,指向了一位远在封地的藩王。

  “藩王?”赵珩的脸色沉了下来,“哪个藩王?”

  “是镇守西南的靖王。”秦风递上密报,“他是先帝的弟弟,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当年太师能在江南扎根,背后就有他的支持。”

  苏璃的心猛地一沉。靖王手握重兵,又远在西南,若是真与太师旧部勾结,无疑是心腹大患。

  “他现在有什么动作?”

  “据密探回报,靖王以‘贺岁’为名,派了使者进京,估计这几日就到。”秦风忧心忡忡,“他来者不善啊。”

  赵珩看着密报,指尖在“靖王”二字上重重一点:“来得正好。我倒要看看,他想耍什么花样。”

  苏璃走到他身边,看着窗外依旧飘着的细雪,轻声道:“册封大典在即,他选在这个时候派人来,怕是想趁机搅局。”

  “搅局?”赵珩冷笑一声,“我就让他知道,这京城的天,早就变了。”

  岁末的温情尚未散去,暗藏的涟漪已悄然扩散。苏璃知道,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但这一次,她不再害怕。因为她身边的这个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困在东宫的少年,他有足够的力量,守护他想守护的一切。

  而她,也会站在他身边,陪他一起,迎接每一场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