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春闱放榜的日子近了,京城的客栈挤满了各地举子。其中最惹眼的,是个叫周砚的江南书生——他是已故太傅的外孙,一手文章写得锦绣,却因得罪过吏部侍郎,被人暗中使绊子,试卷差点被压下来。
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了苏璃耳中。那日她正和白灵溪在女学看孩子们练字,听学监提起这事,眉头微微一皱:“春闱是为国选材,怎么能藏污纳垢?”
白灵溪放下手里的狼毫,沉吟道:“吏部侍郎是李太师的人,李太师向来看不惯太傅一脉,怕是故意针对周砚。”
“那可不成。”苏璃当即让人把周砚的试卷取来,亲自翻看。只见卷上文笔犀利,论点鲜明,尤其论及“农商并重”的主张,与她和白灵溪推行的新政不谋而合。“这样的人才,埋没了太可惜。”她提笔在卷首批了个“优”字,“让主考官重新核分,该第几名就第几名。”
谁知这一举动,竟捅了马蜂窝。李太师带着一群老臣跪在养心殿外,说皇后干预科举,有失公允。赵珩正在批阅奏折,闻言气得把朱笔一摔:“朕的皇后为国选才,何错之有?周砚的文章,朕看过了,当得起‘优’字!你们这些人,眼里只有派系之争,何曾想过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李太师梗着脖子道:“皇后娘娘是女子,干预春闱,不合祖制!”
“祖制?”苏璃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周砚的试卷,“祖制也说‘唯才是举’!太傅当年主持春闱,破格录取寒门学子,难道不是祖制?李太师年轻时,不也是靠着真才实学才入仕的吗?怎么老了,反倒成了绊脚石?”
她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老臣:“你们当中,谁没受过太傅的恩惠?谁没说过要效仿太傅为国选材?现在就因为周砚是太傅的外孙,就该被打压?我告诉你们,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管他是谁的后人,本宫都保!若是只会结党营私、打压异己,就算是皇亲国戚,本宫也容不得!”
这番话掷地有声,跪在地上的老臣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李太师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也只能悻悻起身。
几日后,春闱放榜,周砚果然高中探花。游街那日,他骑着高头大马,路过女学时,特意勒住缰绳,对着楼上的苏璃和白灵溪深深一揖:“多谢皇后娘娘、德妃娘娘主持公道!”
女学的孩子们趴在栏杆上拍手笑,阿禾举着刚写的“金榜题名”字帖,大声喊:“周先生,我们以后也要像你一样,考中状元!”
苏璃笑着朝她挥挥手,转头对白灵溪道:“你看,给这些孩子一个榜样,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白灵溪点头,指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听说周探花要去江南办新式学堂,教平民子弟读书,还要把他那篇‘农商并重’的策论印成书,发给各地学子呢。”
“这就对了。”苏璃望着远处的宫墙,语气轻快,“让有本事的人得到重用,让寒门子弟有上升的路,让女子也能靠学识立足,这天下才能真正安稳。”
春风拂过,吹起了她鬓边的碎发,也吹得女学门口的那面“劝学”锦旗猎猎作响。暖阁里的茶香、女孩子们的笑声、街上举子的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热闹而充满希望的春之乐章。
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了苏璃耳中。那日她正和白灵溪在女学看孩子们练字,听学监提起这事,眉头微微一皱:“春闱是为国选材,怎么能藏污纳垢?”
白灵溪放下手里的狼毫,沉吟道:“吏部侍郎是李太师的人,李太师向来看不惯太傅一脉,怕是故意针对周砚。”
“那可不成。”苏璃当即让人把周砚的试卷取来,亲自翻看。只见卷上文笔犀利,论点鲜明,尤其论及“农商并重”的主张,与她和白灵溪推行的新政不谋而合。“这样的人才,埋没了太可惜。”她提笔在卷首批了个“优”字,“让主考官重新核分,该第几名就第几名。”
谁知这一举动,竟捅了马蜂窝。李太师带着一群老臣跪在养心殿外,说皇后干预科举,有失公允。赵珩正在批阅奏折,闻言气得把朱笔一摔:“朕的皇后为国选才,何错之有?周砚的文章,朕看过了,当得起‘优’字!你们这些人,眼里只有派系之争,何曾想过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李太师梗着脖子道:“皇后娘娘是女子,干预春闱,不合祖制!”
“祖制?”苏璃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周砚的试卷,“祖制也说‘唯才是举’!太傅当年主持春闱,破格录取寒门学子,难道不是祖制?李太师年轻时,不也是靠着真才实学才入仕的吗?怎么老了,反倒成了绊脚石?”
她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老臣:“你们当中,谁没受过太傅的恩惠?谁没说过要效仿太傅为国选材?现在就因为周砚是太傅的外孙,就该被打压?我告诉你们,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管他是谁的后人,本宫都保!若是只会结党营私、打压异己,就算是皇亲国戚,本宫也容不得!”
这番话掷地有声,跪在地上的老臣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李太师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也只能悻悻起身。
几日后,春闱放榜,周砚果然高中探花。游街那日,他骑着高头大马,路过女学时,特意勒住缰绳,对着楼上的苏璃和白灵溪深深一揖:“多谢皇后娘娘、德妃娘娘主持公道!”
女学的孩子们趴在栏杆上拍手笑,阿禾举着刚写的“金榜题名”字帖,大声喊:“周先生,我们以后也要像你一样,考中状元!”
苏璃笑着朝她挥挥手,转头对白灵溪道:“你看,给这些孩子一个榜样,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白灵溪点头,指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听说周探花要去江南办新式学堂,教平民子弟读书,还要把他那篇‘农商并重’的策论印成书,发给各地学子呢。”
“这就对了。”苏璃望着远处的宫墙,语气轻快,“让有本事的人得到重用,让寒门子弟有上升的路,让女子也能靠学识立足,这天下才能真正安稳。”
春风拂过,吹起了她鬓边的碎发,也吹得女学门口的那面“劝学”锦旗猎猎作响。暖阁里的茶香、女孩子们的笑声、街上举子的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热闹而充满希望的春之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