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谁告诉他们,我们要用火箭上去了?-《高考749:拒绝清北选国科大》

  汉斯基金会,元气大伤。

  其他参与的对冲基金,也都在那场神秘的“反向收割”中损失惨重。

  更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那个名为的存在。

  它来无影去无踪,却能精准地掌握他们所有的秘密。

  这种感觉就像在牌桌上,你的底牌被对手看得一清二楚,这牌根本没法玩。

  从此以后,做空华夏成了国际金融圈里一个禁忌的话题。

  没有人再敢轻易地去触碰那头已经苏醒的东方巨龙的逆鳞。

  而杜建舟的明宇集团则在这场风暴中因祸得福。

  不仅收复了所有失地,股价创下历史新高,更因为那笔由贺凡操盘的神来之笔的海外资金回流,让集团的现金储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恐怖级别。

  杜建舟也因此彻底坐稳了集团掌舵人的位置。

  事后,杜建舟亲自飞到京城,想当面感谢贺凡。

  他甚至想将那笔盈利数百亿的资金分一半给贺凡,但贺凡拒绝了。

  杜叔叔,这笔钱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

  贺凡看着他,眼神平静而又深邃,它属于流浪地球计划。

  我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未来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杜建舟看着眼前这个视千亿财富如无物的年轻人,心中除了敬佩,只剩下了无尽的感慨。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笔投资,不是投资了任何一个项目,而是投资了贺凡这个人。

  金融风波平息后,贺凡的生活再次回归平静。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平静之下正酝酿着一场更宏大的风暴。

  大二下学期,贺凡向学校提交了一份长达数百页的详细技术报告,标题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关于祝融号载人登月计划的可行性分析及实施方案】。

  这份报告被立刻以最高级别的密级送到了专家委员会。

  报告的内容详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从行星发动机的最终设计图纸,到地月引力弹弓的精确轨道计算;

  从羲和号登月飞船的模块化设计,到宇航员在月球基地的生存保障系统;

  甚至连发射时的最优天气窗口选择,都给出了精确到秒的数据模型。

  这已经不是一份可行性报告,而是一份可以直接拿来执行的操作说明书!

  专家委员会在收到这份报告后,立刻召集了所有核心院士和专家,进行了一场长达七十二小时的闭门论证会。

  论证会的结果只有一个:完美,可行,无可挑剔。

  报告的最后,贺凡还附上了一句话:【万事俱备,只待指令。】这句话像一封战书,由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向星辰大海发出充满自信的出征战书。

  在专家委员会的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又热烈。

  所有与会者都人手一份那份来自贺凡的简化版报告。

  一位白发苍苍的资深航天专家激动地说道:我搞了一辈子航天,从未想过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拥有挑战载人登月的能力!贺凡和他的团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某些国家五十年前就登上了月球,我们已经落后了太久。现在是我们迎头赶上,甚至实现超越的最好时机!

  另一位资深工程师也点头道,流浪地球计划不仅仅是一个科研项目,它更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战略工程。

  一旦成功,其意义将不可估量。

  会议没有太多的争论,因为贺凡已经用他那无可辩驳的技术方案和一次又一次创造的奇迹征服了所有人。

  最终决议形成:祝融号载人登月计划正式启动!任命贺凡为计划总指挥兼首席科学家。

  集中所有资源,务必让我们的旗帜插上月球的土地!

  指令下达后,整个科研体系开始为了同一个目标高速运转起来。

  无数的资源从四面八方向着航天研发基地和西北发射中心汇集。

  最顶尖的科学家、最优秀的工程师、最熟练的技术工人……所有与航天相关的人才都被召集到了祝融号计划的旗下。

  而贺凡也暂时放下了他在学校的所有课程,指挥着这支由数万名精英组成的登月军团。

  当国际航天界通过某些渠道得知华夏竟然真的启动了载人登月计划时,整个业界都陷入了一种既震惊又带着一丝荒谬的复杂情绪中。

  他们疯了吗?载人登月是一个何等复杂的系统工程!他们以为是拍电影吗?

  当年的阿波计划动用了举国之力,耗费了十年时间才勉强成功。他们竟然想在一两年内就完成?

  这是在赌国运!他们一定会失败的!

  某位国际航天机构的负责人甚至在内部会议上公然嘲讽道:

  这个登月计划就像一个笑话。他们的火箭甚至都还没有五十年前的土星五号推力大。我敢打赌,他们的飞船连飞出地球轨道都做不到。

  这番话很快就通过媒体传遍了全世界,也传到了航天研发基地的指挥大厅里。

  所有听到这番话的科研人员都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被轻视的愤怒。

  贺凡却显得很平静。

  他只是在一次项目例会上,当着所有核心成员的面,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他说得没错。

  我们的化学燃料火箭确实不如土星五号。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贺凡看着众人,笑了笑,然后按下了遥控器。

  他身后的全息投影上出现了一个所有人都熟悉却又感到陌生的庞然大物——正是那台已经完成了最终设计的祝融一号行星发动机。

  所以……贺凡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充满了足以撼动星辰的力量,谁告诉他们,我们要用火箭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