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香囊密信,楚楚之心-《替嫁入门,冷面毒妃》

  指尖下的香囊,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

  苏叶的心脏在胸腔里急促地跳动,她几乎是屏住呼吸,用微微发颤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抽出了那卷被折得极细的纸条。

  赵小丫吓得大气不敢出,紧张地看着她。

  纸条是某种韧性很好的桑皮纸,展开后不过巴掌大小,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极小的字迹,墨色尚新,显然是不久前才写就。

  字迹清秀工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仓促和紧张。这绝非林楚楚平日里那雍容华贵的笔迹,更像是……身边贴身侍女的手笔?

  苏叶迅速浏览纸上的内容,越看,眉头蹙得越紧。

  纸条上的内容并非她预想中的陷阱或挑衅,而更像是一封……隐晦的示警信和求助信?

  信中没有抬头,没有落款,内容也写得极为隐晦曲折,但核心意思大致是:

  · 首先,表达了送信人身不由己的处境和歉意(“昔日种种,非吾所愿,身陷囹圄,言不由衷”)。

  · 其次,隐晦提醒王府近日恐有“外邪”入侵,需严加防范饮食及熏香之物,尤其提防“南来之客”(这分明指向南疆使团!)。

  · 再次,暗示王爷所中之毒极其复杂,寻常药石难解,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或许“源头之处”另有线索(这似乎在指向北境?)。

  · 最后,恳求收信人若有可能,在“太后盛宴”之上,对“旧人”稍加回护,日后必有重谢。

  这封信信息量巨大,且充满了矛盾和谜团。

  送信人显然是林楚楚身边的人,甚至可能就是那个碧珠。她是在替林楚楚传话?还是背弃林楚楚在向自己投诚?

  信中的提醒是真是假?是善意还是为了取信于她而设下的更高明的圈套?

  “解铃还须系铃人”、“源头之处”……这像是在暗示北境伏击之地或许留有解毒的关键线索?这与萧煜保存的那些证据不谋而合。

  而最后那句“对旧人稍加回护”……“旧人”指的是谁?林楚楚自己?还是另有所指?

  苏叶感觉自已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谜团之中,眼前迷雾重重。

  “小姐……上面写了什么?是不是侧妃她……”赵小丫怯生生地问。

  苏叶迅速将纸条重新折好,紧紧攥在手心,脸色凝重:“没什么。小丫,今天这件事,对任何人都不能提起,包括王爷和风侍卫长,明白吗?”

  赵小丫虽然不解,但还是用力点头:“奴婢明白!死也不说!”

  苏叶知道,这件事关系重大,在没弄清楚真相之前,绝不能轻易让第三人知道。尤其是萧煜,他对林楚楚的心结极深,若得知此事,不知会作何反应,很可能打草惊蛇。

  她需要独自消化和分析这些信息。

  整整一天,苏叶都有些心神不宁。

  她一边配合着萧煜继续“康复”的戏码,一边在脑中反复推敲那封信的含义。

  傍晚时分,她伺候萧煜用完药,正准备告退回西厢,一直闭目养神的萧煜却忽然开口:“你今日似乎有心事?”

  他的观察力敏锐得可怕。

  苏叶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敷衍道:“只是在想太后寿宴之事,有些紧张罢了。”

  萧煜深邃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似乎并不完全相信,但并未深究,只是淡淡道:“不必紧张,届时跟紧本王即可。倒是有一事,需提前与你商议。”

  “王爷请讲。”

  “寿宴之上,各方势力汇聚,是打探消息的绝佳时机。除了南疆‘赤炎蛟血’,关于本王所中之毒,或许也能从某些人口中套出些线索。”萧煜的声音低沉而冷静,“据风逐调查,当年在北境,与敌方军医有过接触的,除了我军士卒,还有一队恰好途经那里的西域商队。事后那支商队神秘失踪,但有迹象表明,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来了京城,甚至……可能与某些权贵有所牵连。”

  西域商队?权贵?

  苏叶的神经立刻绷紧了。这又是一个新的方向!

  “王爷怀疑,下毒之事,可能与京城中的某些人有关?”苏叶试探着问。

  萧煜眼中寒光一闪:“不是怀疑,是确定。只是尚未找到确凿证据。寿宴之上,西域使臣也会前来贺寿。你或许可以留意一下,是否有与西域商队或某些权贵过从甚密之人。”

  任务又加重了。不仅要搞定南疆使团,还要留意西域使臣和京城权贵。

  苏叶感到压力倍增,但同时,那封密信中的一句话再次浮现在脑海——“解铃还须系铃人”、“源头之处”。

  难道送信人也知道西域商队的事?还是在暗示别的?

  她强压下心中的波澜,点头应下:“妾身记下了。”

  回到西厢,苏叶再次拿出那封密信,对着烛光仔细查看。

  忽然,她发现纸条的背面,似乎有一些极淡的、用某种特殊液体书写的痕迹,只有在特定角度下才能隐约看见!

  她立刻取来一杯清水,用棉签蘸湿,极其小心地涂抹在纸条背面。

  淡淡的字迹逐渐显现出来!

  只有三个字,却让苏叶浑身血液几乎凝固!

  那三个字是——

  “小心风。”

  小心风?!

  哪个“风”?是“风雨”的风?还是……“风逐”的风?!

  一股寒意瞬间从苏叶的尾椎骨窜上头顶,让她手脚冰凉。

  这怎么可能?!风逐是萧煜最信任的心腹,多次舍命护主,怎么可能会是他需要小心的对象?

  是离间计?是送信人故意误导?还是……风逐真的有问题?

  苏叶的脑子乱成一团浆糊。她本能地不愿相信风逐有问题。但这封密信前面的提醒似乎又带着一定的真实性(比如南疆之险),这最后的三个字,分量就显得格外沉重。

  她想起风逐总是冰冷沉默的样子,想起他高超的武功和神出鬼没的行踪,想起他对王府守卫的了解了如指掌……如果他真的有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

  但反过来想,如果风逐是忠心的,这“小心风”三个字,也可能是指“风险”、“风波”,或者另有所指?

  信息太少,根本无法判断。

  苏叶感觉自己仿佛站在悬崖边上,前后左右皆是迷雾,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这一夜,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天,她见到风逐时,忍不住更加仔细地观察他。他依旧是那副冷硬沉默的样子,行事井井有条,对萧煜的命令执行得不打丝毫折扣,看不出任何异常。

  但苏叶心中的那根刺,已经埋下了。

  太后寿宴的日子越来越近,王府内的气氛也愈发微妙。

  林楚楚称病不出,似乎真的“心口痛”了。但苏叶知道,她肯定在暗中密切关注着一切。

  萧煜的“身体”在苏叶的“调理”下越来越好,已经能在人前短时间行走了。这个消息让某些人更加坐立不安。

  这天,苏叶正在暖阁内核对寿宴那日可能需要用到的药材清单,赵小丫又一脸紧张地跑了进来。

  “小姐……王妃娘娘,门房那边收到一份奇怪的拜帖,指名要交给您。”赵小丫递上一份没有落款的朴素拜帖。

  “交给我的?”苏叶有些诧异。她在京城并无相识之人。

  她打开拜帖,里面只有一行字:

  “闻王妃妙手仁心,解奇毒,救苍生。今有北境故人,携‘源始之物’,于城南碧波亭候教,事关重大,盼独往。”

  北境故人?源始之物?!

  苏叶的心猛地一跳!这会不会与密信中“源头之处”的线索有关?还是又一个针对她的陷阱?

  “送帖的人呢?”苏叶急忙问。

  “是个小乞丐送来的,说完就走了。”赵小丫答道。

  独往?对方要求她独自前往?

  去,还是不去?

  巨大的风险与可能的机遇摆在面前。

  北境、源始之物……这些词对她的诱惑太大了。如果真能找到解毒的关键线索,萧煜就有救了!

  但“独往”的要求太过诡异,风险极高。很可能是敌人设下的圈套。

  苏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

  她思考良久,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不能独自前往,但也不能放弃这个可能的机会。

  她需要找一个绝对可靠、且武功高强的人暗中陪同。但风逐……那“小心风”三个字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她不敢完全信任他。

  或许……可以告诉萧煜?

  但这个念头很快被她压下。萧煜身体未愈,情绪不宜大起大落。而且,若这真是陷阱,告诉他反而可能让他涉险。

  最终,她想到了一个或许可行的人选。

  她迅速写了一张纸条,塞给赵小丫,低声嘱咐道:“小丫,你想办法,避开所有人,尤其是风侍卫长和他身边的亲卫,把这个交给……后门那个看起来总是打瞌睡的老兵。记住,一定要亲手交给他,不能经过任何人的手!”

  后门那个老兵,是王府里最不起眼的存在,整天昏昏欲睡。但苏叶几次暗中观察发现,那个老兵的昏睡是假象,他的眼神偶尔扫过门口时,锐利得惊人,脚步沉稳,绝非普通老兵。他极有可能是萧煜安排的另一个暗桩!

  这是她的一次赌博。

  赵小丫虽然害怕,还是重重点头,将纸条小心翼翼藏好,匆匆离去。

  苏叶坐在窗前,心情忐忑不安。

  对方是敌是友?所谓的“源始之物”究竟是什么?那个神秘的老兵,会出手相助吗?

  傍晚时分,赵小丫回来了,对着苏叶轻轻点了点头,示意纸条已经送到。

  苏叶稍微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约定的时间是明日午时,城南碧波亭。

  就在苏叶凝神思考明日行动计划时,窗外突然传来一声极其凄厉的猫头鹰叫声,划破了王府夜的宁静!

  随即,一阵混乱的脚步声和惊呼声从凌霄院主屋的方向传来!

  一个亲卫惊恐的声音声嘶力竭地喊道:

  “不好了!王爷……王爷吐血昏厥了!”

  【第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