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朱榑困惑地接过燕长倾递来的大明宝钞,神情茫然。

  燕长倾适时提醒:这是偿还屠户食材欠款的钱。

  朱榑顿时会意,立即将宝钞转交给身旁的楚王朱桢。

  朱桢接过宝钞后,未等燕长倾开口,便自然地递给了周王朱橚。

  朱橚起身接过,又将宝钞传回给齐王朱榑。

  燕长倾注视着朱榑说道:贵店没有合意的客房,我便不住了。

  说罢取回朱榑手中的宝钞,最终归还给秦王朱樉。

  全程目睹的朱元璋、马皇后,以及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似有所悟,却又如雾里看花,难以透彻理解。

  燕长倾回到讲台,向众人发问:方才的流转中,我可曾真正花掉这贯钱?

  众人纷纷摇头。

  那么酒楼老板、屠夫、猪农,他们可有生产或损失什么?燕长倾继续问道。

  众人再次摇头。

  但他们的债务是否都已清偿?燕长倾最后问道。

  众人猛然点头,这正是最令他们费解之处——明明无人生产或损失,债务却已化解。

  燕长倾转身在木板上挥毫写下钱财商品流通四个大字,在其下方依次标注酒楼老板屠户猪农,并用箭头将三者相连。

  他面向众人解释道:

  “方才我以客人之身,将一贯押金交予酒楼掌柜。”

  “掌柜便用这贯钱清了屠户的肉钱。”

  “屠户转手用这贯钱付了猪农的本钱。”

  “猪农又拿这贯钱还了掌柜的饭钱。”

  “末了我取回这贯押金。”

  “整桩买卖里,无人生产,无人折损,更无买卖。”

  “可掌柜、屠户、猪农却各赚一贯,旧债皆清。”

  “按财政之道,这便生生造出三贯银钱!”

  “此即钱货流转之妙!”

  “国库钱粮唯有这般流转不息,方能生生不息。”

  “活水不腐,转轴不蠹。死水般的钱财,终究变不出新钱。”

  “若将这钱货链条延展数十倍,便能生出数十倍利钱。”

  “流转愈长,利钱愈多!”

  “受惠之人亦与日俱增。”

  “货物未增分毫,众人却各有所得。”

  “此乃商贾之道真谛!”

  朱元璋与马皇后端坐殿中,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皆锁眉沉思。

  这钱货流转之说,于他们而言闻所未闻。

  虽燕长倾所举事例浅显,却仍教人雾里看花。

  【怪哉!这三贯钱从何处来?】

  【分明无人买卖,亦无折损,掌柜他们怎就各得一贯?】

  【燕先生真乃神人也!】

  【先前只道有点金之术,今竟能凭空生钱!】

  【莫非真是财神临凡?】

  【若习得此法,何愁金银不来!】

  【可明明燕先生已经把一切都展示给我们看了,为何还是无法理解呢?!】

  ......

  此刻,朱元璋、马皇后,以及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诸位皇子心中都涌起同一个念头。

  自己:眼睛真的看清楚了吗?!

  眼睛:看得很清楚。

  自己:脑子想明白了吗?!

  脑子:明白个鬼!!!

  ......

  几乎要把头发揪光的太子朱标,发现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终于忍不住起身问道:

  先生,那三贯钱究竟是怎么凭空出现的?!

  太子朱标一发问,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也纷纷开口:

  是啊燕先生,既没有人卖出货物,也没有人遭受损失,可所有人的债务却都消失了!

  这种做法,难道不是凭空变出钱来吗?!

  完全想不通,那三贯钱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燕先生快给我们解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

  这不能怪朱元璋、马皇后以及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如此困惑。

  他们原本以为,在理解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而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公信力之后,只要愿意,就能通过消耗朝廷公信力来大量印制宝钞,从而获取真实的财富。

  这种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已经够离奇,够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了。

  而现在这种无中生有,直接多出三贯钱的操作,在他们看来更是难以理解的神仙手段!!!

  若是学会了这样的神仙手段,岂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财神?!

  那样的话,就再也不用为缺钱发愁了!!!

  讲台上的燕长倾,看着朱元璋、马皇后以及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脸上强烈的求知欲,不禁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对于之前讲授的知识,他们虽然都认真听讲,但也仅限于认真而已。

  可对这种在他们眼中属于凭空生财的玄妙手段,却一个个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

  金钱的魔力确实令人惊叹。

  治理国家处处都需要银两支撑。

  朱元璋、马皇后与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都伸长脖子,目光灼灼地盯着燕长倾,等待他的解释。

  燕长倾毫不迟疑,转身在木板上写下【货币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他面向众人解释道:方才的货币流通过程中,看似酒楼老板、屠夫和猪农既未生产也未出售任何物品,似乎什么都没改变。

  但实际上,最关键的变化已经发生!

  正是这个变化,让他们每人都多获得了一贯钱。

  你们认为这个变化是什么?燕长倾将目光投向太子朱标。

  朱标看着木板上的字迹,略加思索便答道:是那贯钱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

  燕长倾赞许地点头:正是如此。

  当我将押金交给酒楼老板时,那贯钱的所有权就已转移。

  从属于我的钱,变成了属于老板的钱。

  此后,老板将钱还给屠夫,屠夫便真正获得了一贯钱。

  屠夫又将钱还给猪农,猪农同样获得收益。

  最后猪农将钱归还老板,老板再次获利。

  此时老板已净赚两贯钱。

  听到这里,朱元璋一家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最终我取消住宿,取回押金,老板便少了一贯钱收益。

  最终他只保留了从猪农那里获得的一贯利润。

  “这笔钱在流转过程中,所有权已经更迭多次。”

  “每次所有权的转移都意味着一笔交易的达成,而每笔交易都会创造实际的经济效益!”

  “正是这些交易产生的真实效益,最终形成了你们眼中凭空多出的三贯钱。”

  “若细究起来,这三贯钱并非真正凭空而来。”

  “正如先前所说,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凭证,其价值源于公众信任。”

  “早在三贯钱出现前,酒楼老板、屠夫、猪农就已通过个人信用完成了赊销交易。”

  “酒楼老板对屠夫承诺:先用猪肉,待营业收益到账便结清款项。”

  “屠夫同样对猪农许诺:先收生猪,待售出猪肉后支付货款。”

  “猪农也对酒楼老板表示:先享用餐食,待种猪售出后偿还饭钱。”

  “从信用角度看,这些交易当时就已成立。”

  “只是缺少了代表信用的纸币作为凭证。”

  “我支付的那一贯押金,恰好补全了他们信用交易的最后一环。”

  “所谓的三贯钱,实则是他们信用交易产生的经济效益。”

  “只因赊销在前,效益显现在后,才造成钱款凭空增加的错觉。”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绝非真正的无中生有。”

  “只是多数人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能洞察本质者,可成富商巨贾。”

  “既能洞察又能大规模运用者,可执掌国家财政。”

  “若能参透本质并着书立说教化世人,则可称财政经济之圣贤。”

  “《屠龙技》的诸位先贤,正是这样的圣贤。”

  燕长倾神色淡然地说道。

  【金钱流转的价值,交易存在的核心意义,莫非我们推行的实物税制确实存在谬误?!】

  【不,应当无误。】

  【无论货币流通与商业交易能带来多少财富增长,最终获利的仍是那些投机取巧的商贾!】

  朱元璋虽已理解燕长倾阐述的道理,却仍未从货币流通中窥见朝廷与百姓的实际收益。他眼中所见,唯有商人借此牟利。因此,他依旧无法认同燕长倾主张的货币税制。

  马皇后 一旁,专注聆听记录。她虽能领会燕长倾的言论,却不愿过多思虑。在她看来,这些治国之道该由丈夫与子嗣们深思熟虑。她只需在家人谈论时略知一二,偶尔插言便足矣。

  【每次货币所有权的转移都意味着一笔交易,而每笔交易必然创造相应的经济价值!】

  【如此说来,那三贯钱便是最初一贯钱流转交易所产生的增值?】

  太子朱标眼中闪过明悟之色,对三贯钱的来龙去脉再无困惑。

  【先有赊账交易,后有经济增值,原来并非凭空而生。】

  秦王朱樉面露几分失落,他原以为真有无中生有的点金之术。

  【虽非真正的点石成金,但若能掌握运用此法,其敛财之速不亚于发行宝钞。】

  【燕先生曾说,参透此道者足可执掌户部。虽非我独自领悟,经先生点拨也算略通一二。】

  【若我具备户部尚书之才,在储位之争中或能多几分胜算。】

  晋王朱棡垂眸沉思,盘算如何运用所悟的财政之道广辟财源。

  【金钱本质是等价物,等价物根基在公信力。兜转轮回,无中生有的奥义终究归于信义二字。】

  【只要牢牢握住公信力不使其溃散,便可借此生财不止。】

  【公信力,方为万物之本!】

  燕王朱棣暗自思忖,对燕长倾提出的货币本质是信用凭证这一论断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撰写《屠龙技》的诸位先贤固然是圣人,但能将圣贤着作阐释得如此透彻的燕先生,又何尝不是当世圣人?】

  【即便不是开创《屠龙技》的至圣,单凭您对这门学问的造诣,也当得起亚圣之名!】

  周王朱橚仰望着燕长倾,目光中满是崇敬。

  【照燕先生所言,若能使一文钱在千万人手中流转,岂非等同于获得千万文收益?】

  楚王朱桢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脑海中浮现出与燕长倾前世相似的念头——若能让举国百姓每人付出一文,顷刻间便能富可敌国。

  【似乎明白了,又似乎没完全领会。】